收藏 分享(赏)

心悸诊疗常规.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036694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悸诊疗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悸诊疗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悸诊疗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悸诊疗常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悸诊疗常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悸(心律失常)诊疗常规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导致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临床常兼 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 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严重者出现晕厥。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病情轻 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心房 纤颤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 态窦 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一、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8 月。西医诊断

2、标准参照陈文斌、潘祥林主编的诊断学(第六版)中“心电图”章节诊断标准。二、中医治疗(一)辨证治疗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症状:心悸怔忡,或见刺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质暗红尖红甚或有瘀点,苔黄,脉虚数或促涩、结代。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方药:四参饮加味。太子参 20g,丹参 30g,苦参 15g,北沙参 12g,郁金 12g,生百合 30g,炒枣仁 12g,莲子心 3g,远志 12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 30g,节菖蒲 12g,回心草 12g,甘草 6g。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热者加天门冬、干地黄、黄 连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

3、合欢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弦耳鸣者,加女贞子、 龟甲、 鳖甲以滋肾养心;若大便溏泻,加芡实、诃子以健脾止泻;胃纳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 1-2 种应用。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心悸属气阴两虚,心络 瘀阻证患者,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神倦懒 言,舌质暗或有瘀点,少苔,脉细弱或 结或促。口服,一次 2 粒,3 次 /日。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口服,一次 9g,3 次 /日

4、。生脉/参脉针,益气养阴,止渴固脱,敛汗生脉。用于气虚津亏,气阴两伤之心悸,脉虚无力,汗多口渴,舌红少津,脉虚软或弦细数或结、代等症。40-60ml ,静点,日 1 次。 2、心虚胆怯症状:心悸怔忡,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 涩 。治法:养心安神,镇惊定悸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茯苓神各 15g、生龙齿 30g(先煎)、节菖蒲 12g、太子参(党参)24g、远志 10g、炙甘草 12g。方中通常用太子参或党参,气虚较重者可改用人参,阴虚较重者可用西洋参。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黄芪、煅牡蛎以益气敛汗;胃肠不适便溏者加砂仁、藿香、甘松以

5、行气健脾止泻。若兼脾虚,腹胀纳呆者,加白术、木香、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行气健脾开胃。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口服,6g,2 次/日。3、心血不足证症状:心悸短气,活动尤甚,眩晕,乏力肢麻,面色无华,唇色淡白,舌质淡 红,脉 细弱或 结代。治法:益气养心,补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太子参(党参)20g,黄芪 15g,白术 12g,当归15g,茯苓 15g,远志 12g,酸 枣仁 12g,木香 10g,元肉 12g,炙甘草10g。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以益气敛汗;胃肠不和便溏者加芡实、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气健脾止泻。若兼脾虚,腹胀纳

6、呆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健脾开胃;嗳气吐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法半夏以降气抑酸;睡卧不安者加夜交藤、合欢皮以和胃安神。中成药: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而致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 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口服,每次 10 粒,3 次/ 日。黄芪注射液,补中益气,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10-20ml,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液 250-500ml,静滴,日 1 次。4、心脉瘀阻证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 涩或结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桃仁 12g、红花 10g、赤芍 12g、生

7、地黄18g、香附 12g、丹参 20g、当 归 12g、延胡索 12g、青皮 12g、甘草 9g。若兼气虚、心悸乏力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养心;兼阳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者,去青皮、生地黄、红花,加淫羊藿、熟附子(先煎)、肉桂以温心通阳。中成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或软胶囊),行气活血化瘀。 。用于。瘀血内阻之心悸、脑闷或痛、眩晕、气短等病症。口服,一次 2 粒, 3 次/ 日;葛根素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之心悸、胸闷或痛。一次 400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500 ml,静脉滴注,日 1 次;5、阴虚火旺证症状:心悸不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低热,或五

8、心烦热,口舌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 红少津,脉 细数或促涩。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 15g,玄参 15g,麦冬 12g,天冬 12g,当 归 12g,丹参 20g,太子参 15g,茯苓 15g,远志 12g,枣仁 12g,柏子仁 12g,桔梗 10 g,甘草 6g。若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著者,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如阴虚火旺而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乃阴虚相火妄动之故,可用知柏地黄丸化裁。中成药: 天王补心丸,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口服,一次 10 粒, 3 次/日。6、心阳不振证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

9、苍白,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微或兼迟缓,或兼涩、 结、代。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人参 9g,熟附子15g(先煎),干姜 10g,淫羊藿 15g,桂枝 10g,龙骨 30g,牡蛎 30g,甘松 15g,炙甘草 12g。若兼痰阻心脉,心胸翳痛者,加瓜蒌皮、薤白、法半夏、石菖蒲豁痰开窍以通心脉;若兼阳虚水泛,肢体浮肿者,加茯苓皮、猪苓、泽泻、桂枝以通阳利水消肿。中成药:心宝丸,温阳益气活血。用于心悸、气促、疲乏、食呆、下肢浮肿、紫 绀、呼吸困难等。口服,每次 2 粒,每日 3 次。7、水饮凌心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

10、,渴不欲饮, 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 20g ,桂枝 15g,白术 15g,甘草 6g,半夏 10g,陈皮 10g,生姜 6g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证见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小便不利,浮肿较 甚者,易用真武汤加减,以温阳利水。(二)其他中医疗法中药足浴疗法(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太子参,麦冬,苦参、红花。(2)心虚胆怯证:当归、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丹参。(3)心血不足证:黄芪、当归、茯苓、茯神、 节菖蒲。(4)心脉瘀阻证:当归、丹参、川芎、 红花、赤芍。(5)阴虚火旺证:沙参、麦冬、玄参、夜交藤、丹参、茯神。(6)心阳不振

11、证:桂枝、熟附子、党参、细辛、茯苓、茯神。(7)水饮凌心证:茯苓、桂枝、猪苓、白术、陈皮。三、护理1、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2、饮食护理(1)注意饮食调养,低脂低盐饮食。虚者可进食大枣、莲子、百合、龙眼肉、山药、猪心、甲鱼 等补益气血之品。气阴不足者,用西洋参泡水代茶频服,以补养气阴。阳气虚者,用 红参、三七泡水代茶频服,忌食生冷。阴血亏虚者,忌食辛辣。痰瘀内停,忌食肥甘。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3、情志

12、护理(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4、临证(症)施护(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 应正确测量短绌脉。(3)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4)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四、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注意增 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4、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

13、、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控制食盐摄人量,少饮浓茶、咖啡。5、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6、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五、疗效评估1、改善症状,可明显改善或消除患者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祛除病因,标本兼治。中 药多靶点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心悸的同时,可以治疗引起心悸的病因,如血脂异常、心功能异常等。六、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对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早搏、阵发性房颤等独特的病机特点研究较少,影响了治疗选方用药。2、辨证分型庞杂, 临床操作困难。不易在基层推广应用。3、临床上治疗心悸的中成药仅有种(步长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不能满足广大患者需要。七、应对措施1、规范临床辨证分型,筛选有效方药,制定心悸临床治疗规范。3、积极选用治疗心悸的新的中成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