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036607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试论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 第 1页 试论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重庆复旦中学 田小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便开始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和出版工作。前后七十多年里,他写了大量论述语文教学的文章,特别是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其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仅对其阅读教学思想作一简要说明。一、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叶圣陶先生有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那就是,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简言之,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指“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杂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 ”也就是

2、说,他们已经从教师那里获得了必要的知识,并且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用不着教师教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不教”就是指学生已获得阅读的知识,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一观点,叶老作过多次论述。例如:“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略论学习国文 )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前言 )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们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书简 ) 。虽然前两处说的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阅读教学的目的,即养成阅读的习惯显

3、然应该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一种同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倾向。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往往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必须多次重复“阅读”这一动作,这就是叶老所说的“反复的历练。 ”反复历练,并不是指简单地机械重复,不是指不假思索地多读。不假思索地多读,费时多而收效微,是不可取的。为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要求,叶圣陶强调教师应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自读自学,使学生自能读书,具有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读自学相结合,反对教师一味地讲,因为“知识是教不尽的” ,并且,一味地讲达不到教学目的。试论叶圣陶阅读教学思

4、想 第 2页 教师只有凭借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的熟练技能,这才算达到教学目的,所以, “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 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 ,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可见,教师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是保证学生的主体的关键。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才能够有效地“自求了解” 。二、阅读教学过程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这是叶老多次提到的教学思想。“用不着教” , “用不着讲”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也

5、是阅读教学(不仅限于阅读教学,包括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那么,阅读教学如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 , “用不着讲”呢?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从前书塾里教书是运用逐句讲解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很简单,先是教师讲,讲完后,学生就自己诵读,然后是学生背诵,背诵之后,教师又讲,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就完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要养成阅读习惯不能光靠老师教,关键是依靠学生自己运用心力,而逐句讲解的办法“最大毛病在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这其间需要运用心力的,只有跟着教师的语言来记忆,来理会,此外没别的。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很够养成习惯了;可是那习惯是要不得的。 ”由于只

6、运用逐句讲解的方法,学生就失去了自己运用心力的机会,难以养成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所以,为了养成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就必须废除逐句讲解的办法。叶圣陶的阅读教学过程正是在对逐句讲解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否定基础上形成的。在前言和前言这两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叶圣陶阅读教学过程的思想,根据叶老论述,我们可以把他的阅读教学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预习、讨论和整理、练习和运用。(一)预习阶段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预习提示、注释、参考资料、字典辞典等对课文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不同的文章,预习的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1、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试论叶圣

7、陶阅读教学思想 第 3页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学生“自求了解” ,反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预习就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在预习的时候,学生自己不懂得的生字词自己去查工具书,不理解的问题自己动脑筋思考,经过自己查阅而认识的生字词以及自己动脑筋思考而获得理解的问题,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努力后仍不懂的,教师讲解后便懂了,因为经过预习的,所以也就比不预习的印象深刻得多。可见,有了预习就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2、预习的价值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并养成阅读习惯。预习对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在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一文中,叶

8、圣陶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学生在预习阶段,固然不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意本来不要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在让他们自己动天君。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到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和注意力,对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现在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翻开课本或选文之后又只须坐在那里听讲,不用做别的工作;从形式上看,他们舒服了,一切预习事项都由教师代劳;但是从实际上说,他们太

9、吃亏了,几种有价值的心理过程却没有经历到。 ”叶圣陶先生通过学生“自己动天君”和听教师讲解两种不同学习方法的对比,突出了预习的重要价值。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训练。学生预习,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演绎、想象等思维活动,自己获得了训练的机会,又如叶老所说,预习“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 ,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预习欲望。这样,就将获是更多训练机会。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就逐渐形成了。如果只听教师讲解,学生在阅读方面就缺乏训练,就难以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而只能养成学生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3、预习的内容叶圣陶认为,预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10、,通读全文。通读的目的在于了解试论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 第 4页 文章的大概。为了检查学生通读的效果,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再指名通读,借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其次,认识生字生语。要通读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必须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语。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生字生语的标准也就不同。总之,只要是自己不懂的生字生语,学生就应该利用字典、辞典等工具书把它们搞懂。第三,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在学生预习之前,教师可以提示一些问题,供学生预习时思考,有必要时还可以查一查参考书。预习的结果最好能用书面文字加以反映,写成预习笔记。从预习的内容可以看到,预习不仅有认知性,还有探索性,回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或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提出

11、问题进行思考,都能使预习成为学生自求了解的过程。因此要把预习的认知性和探索性结合起来。(二)讨论和整理上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对文章中的某些重要问题作了思考。此后,就该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了。 “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用语称为讨论 ”。讨论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学生是讨论的主体。他们报告预习成绩后,就“彼此讨论预习的成绩” 。在讨论的过程中, “有错误给与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充,有疑难给与阐明。 ”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作用。教师是“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 。从讨论的开始到讨论的结束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正误,好坏由教师来评判,错误的

12、且学生又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评判,学生忽略的而又是学生必须知道的由教师给予补充。讨论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作好充分准备。如果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往往会出现讨论冷场的现象,半天没人开口,或者有人开口也只是信口开河。这样的讨论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使讨论无法进行,只好由教师讲解。例如,一位老师讲社戏 。上课了,教师抽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那学生在黑板前呆呆站了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只好另外抽一位同学。那位同学的情形大致相同。教师似乎发觉了问题,一问才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预习。 社戏那么长,读一遍也得半个小时,一节课才 45 分钟,让学生在课堂

13、上预习,一节课也差不多完了。于是老师便滔滔不绝地自己讲,学生在下面静坐着,呆呆地望着老师,看似认真,实际上如听天书,并无所获。由于学生没有预习,教师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处于被动状态,根本没有“自求了解”的机会,这试论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 第 5页 怎能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教师也许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他们预习,然后再讨论。偶尔一次尚可,倘若长期如此,恐怕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生必须认真地预习,作好充分准备。这是讨论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至于怎样才能使学生做到预习认真,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这里不作讨论。第二是学生在平时要养成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这需要教师平时多训练

14、,既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要训练学生的胆量,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后面一点应该特别强调,它是讨论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如果他们对讨论没有兴趣,即使有表达能力和胆量,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讨论完毕后,就是整理的工作。由于讨论的问题是零散的,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篇课文,所以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对零散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作好笔记,以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掌握和理解。(三)练习和运用一篇课文经过讨论和整理之后,就该进行第三步工作练习和运用,它一方面是指对课文进行反复吟诵和应对教师的考问。这主要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15、另一方面是指参读相关文章和略读,以求获得能力的发展。练习和运用是阅读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是知识巩固和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讨论和整理,学生仅仅是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整体上的把握。如果不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不仅知识容易遗忘,而且能力也难以形成。所以叶圣陶先生说:“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练习偏重于知识的巩固,运用偏重于能力的培养,但总的来说,练习和运用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练习之中除了巩固知识外,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运用之中除了培养能力外,也巩固了知识。例如,呤诵

16、不仅要“求其合于规律” ,而且要“求其通体纯熟” ,这不单对学过的文章而言。通过吟诵的练习,拿到一篇没有学过的文章,也要能做到这两点,这就要求学生吟诵时不只局限于掌握某一篇文章的吟诵方法,要注重吟诵的普遍规律的掌握,也就是说,吟诵不仅要注重已有知识的巩固,而且要注重吟诵能力的培养。再如,默写和扩写都是考查学生的方法,默写是为试论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 第 6页 了知识的巩固,而扩写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在考查方法中练习和运用也是相互渗透的。最能说明练习和运用相互关系的是参读相关文章和略读。叶圣陶认为,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17、,参读相关文章。 ”参读相关文章和略读是学生运用从精读方面得到的知识和能力,去阅读自己不熟悉的文章。这可以说是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巩固知识、增加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是运用象征的手法。它用“红叶”象征“老向导” ,通过对红叶越老越红这一特点的赞美而赞颂了老向导越老越顽强的精神。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若要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阅读荔枝蜜或白杨礼赞等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如果他们能够读得懂,知道赞美蜜蜂是为了赞美劳动人民,知道赞美白杨树实为赞美北方农民,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象征手法的特点,并且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的某些能力,反之然。并且,他们在阅读这类文章的同时,又复习了象征手法的特点,使他们获得一次训练,这对他们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形成都大有裨益。注:文中引文,凡未标明者皆出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