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略)发达国家的恐慌:土壤遭到破坏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化学污染换乱的城市化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空气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第一章 环境科学的诞生1、地球环境变迁的原因:自然灾害气候变迁2、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影响:近代产业革命蒸汽机发电机和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社会生产力,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3、世界环境保护历程(1)限制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及以前(2)三废治理阶段 20 世纪 5060 年代 末端处理(3)综合防治阶段 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后从整体上认识环境 开始综合防治(4)规划管理阶段 2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循环经济( 资源循环型社会) 前处理4、20 世纪末中国环境状况现状和特征“点上治理”和“ 面上恶化”。“点”:治理原有环境损害大的项目取得效果“面”:全国范围分散的行为继续造成环境退化人口爆炸、失业贫困 、北旱南涝 、黄河断流、长江洪水、耕地减少、荒漠化、沙尘暴、重要资源浪费匮乏5、环境保护工程 :泛指人类保护环境所进行的工作。理论研究实际调查,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具体施工。环境保护产业: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和技术转化为可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产业。第二章 人类环境基础知识概要1、地球离太阳 不远不近 远太冷 近太热地球质量不大不小 。太小地心吸力小吸不住大气太大则大
3、气圈过厚过密 地球表面温度过低有害气体包含过多地球自转 不快不慢。太慢,火山不喷,大洋和大气难以形成,铁不会熔融并分异沉降为液态地核,地球磁场也不存在,地球会是“死行星”;过快,火山怒发地震频频, 地表 急剧变形,生命难以生存。一、大气圈 1、现代大气圈概况 2、大气的成分 3、大气圈的分层结构 4、地球的能量平衡 5、大气的运动天气和气候 6、大气的温度分布二、 水圈与水环境1、 水的三种存在形式: 汽态、液态和固态空中大气水、地表水:江河湖海沼泽冰雪、土壤水、生物体内的生物水地下水 2、各种水不停运动和相互联系着构成水圈。 三、 土壤圈-陆地面积-高山-水面积- 冰川四、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4、 1、 生物圈 概念: 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组成: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 +生物惰性物质 生命物质又称活质 生物有机体的总和 生物生成性物质: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质作用和有机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 生物惰性物质 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 矿物和水。 生物圈 就是一个无比巨大而又精密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体。2、生物多样性 指某一区域内 遗传基因的品系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中最普遍的特征之一 遗传多样性 某个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由特定种、变种或种内遗传的变异来
5、计量 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 第三章 人口与人口控制一、 人口发展状况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 下降, 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 年龄结构两极分化与老龄化世界城市化 城市人口膨胀2、新中国人口发展 的四个阶段: 1)第个高峰(1949-1957)经济恢复和” 一五” 平均每年净增 1311 万 2) 低谷期(1958-1961) 大失误 大饥谨 1960 年出现了新中国史上唯的一次负增长 3) 19621973 “爆炸” 12 年内从 6.7 亿猛增到 8.9 亿,年平均净增 1946 万人4)人口发展下降期。1973 年 计划生育出现人口增长逐年下降的趋势 3、中国人口
6、发展的基本特点1)人口基数庞大,总量增长迅速2)人口增长率波动,变化幅度剧烈3)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出现老化4)农村人口比重大,但城市化发展迅速5)人口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很大 6)人口素质有好转,但整体水平不高二、环境对人口的影响(一)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分布影响 :环境优良人口发展快 ; 环境恶化使人口重新分布(迁徙)(二)社会环境对人口的影响1.和平时期社会环境对人口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和执政行为有关2.战争时期社会环境对人口的影响 直接 减少人口,性别结构改变 间接 战争带来瘟疫流行 经济崩溃、物资匮乏、营养不良、死亡率高等等三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1. 人口
7、膨胀对主要资源的压力:土地 、森林、淡水 和能源等2. 人口膨胀使环境污染,生态状况恶化:大生产 大消费 大废弃3、人口膨胀战争(政治的另一种形态)的需要资源大消费四、人口控制1、人口容量: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大小。2、人口控制的道路充分尊重人的权利-人口控制的基点发展人口科学发展生育控制科学技术控制人口数量, 注重人口结构; 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利用人口资源三、 人口教育 1、文化素质教育 2、社会道德教育四、人口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第四章 资源与资源保护第一节 资源的概念一、资源的概念:被人类获取并用于人类生活或生
8、产的资料之来源。二、 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与非自然资源- A、自然资源: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所有能量和物质的总和B、 非自然资源- (本课不讨论 )人工创造 (文化资源、 信息资源等) 2、现实自然资源与潜在资源 A、现实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中的某些已经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组成成分B、潜在资源 :人类尚不认识可能有用的存在 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分类1、不可再生资源:地球现阶段不容易再生,不能更新或增加。如土地、泥炭、煤、石油、天然气和非燃性矿物等2、可再生资源:可再生、可更新自然资源 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等3、新资源第三节 世界主要资源概况
9、第四节 森林资源 状况一、森林-人类的摇篮; 人类掠夺的第一对象 森林资源 两种形式, 原始森林 对地球生态环境影响最大 人工林 其功能值得肯定 但它远远不能与原始森林相比 二、森林(天然)对生态环境的 作用天然的制氧机 天然的制氧机 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动力巨大的基因库四、 世界森林资源状况地球的森林 1862 年 1975 年 2020 年原有 76 亿 , 55 亿 26 亿 18 亿公顷现存三大原始森林正在面临消失:亚马逊流域、 刚果、 热带岛屿我国森林资源情况 我国古代曾经是森林覆盖广阔 现在原始森林极少, 还 有人试图“寻宝”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1998 年 3 月公布的世界森林资
10、源评估报告结果,中国森林面积 1.34亿公倾,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3.9%,居世界第五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列第 119 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 71.8 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 8.6 立方米,为世界人均的 12。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1)生态平衡失调;2)环境质量退化 ;3)造成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 第五节 土地资源一、土地与耕地的概念土地 地球的表层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基本特性 位置固定、面积有限、不可替代耕地 土地的一部分,被人类利用作为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二、世界土地和耕地资源情况1. 世界土地和耕地资源 世界土地总面积约有 14
11、9 亿公顷 适合于农业的土地约为 32 亿公顷 按 60 亿人口计算,人均耕地 0.53 公顷 多耕地 5 名: 加拿大 1.8;澳大利亚 3.06 前苏联 0.83;美国 0.79 阿根廷 1.16 少耕地前 5 名: 印度 0.22 ;英国 0.12 ;中国 0.09 埃及 0.05 ;日本 0.04 (公顷/人)三、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2. 土地沙化在扩展3. 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4. 土壤污染日益加重5. 土地利用不合理,耕地被乱占滥用-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情况 1999 年 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 3 位,人均土地面积 0.777
12、公顷,人均耕地0.106 公顷,是世界人均数的 43%”。在 人口超过 5,000 万的国家中,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居倒数第 3 位。 2000 年 ,人均耕地仅为 0.1007 公顷(1.51 亩) , 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 96.2 万公顷 减少原因: 生态退耕 建设 灾毁第六节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空间 和时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和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 。 即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构成的综合体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1)生境交替 (2)过度收捕 (3)化学污染 (4)气候变化 (5)外来入侵物种 (6)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7)工业化
13、种植和全球化使得植物种类日渐萎缩 (8)养殖业成熟的高产家禽取代本土畜牧业物种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令生态系统更加健全,更能抵御自然界的各种侵袭,还有助于减轻饥饿。 ” 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当生态系统中丧失某些物种时,就可能导致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一种生物的灭绝,可能导致 20 种其他生物的生存危机。第七节 能源与矿藏一、能源的分类1、一次能源(天然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煤、石油、木材、植物、天然气、核能2、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被加工 为其它种类和形式的能源:汽、柴、煤油、液化石
14、油气;火电、水电、焦碳、煤气;热水、蒸汽 ;1、 可再生的能源 : 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植物燃料、水电2、 不可再生能源: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不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二、能源(消费)结构目前的能源结构 石油约 40%,煤炭 25%,天然气 25%,核电和水电合约 10% 现在的努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 无污染能源)1、 核能 已经大规模利用;但是,意见不一2、 太阳能、风能、水能(普通水电) 、地热能、海洋能(潮汐发电、温差发电、波浪能、潮汐能)缺点 受地点限制,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成本高3、 氢 可能的新能
15、源三、能源在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能源危机 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其储量是有限的- 不可持续性 不加限制地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 极大地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害性 能源问题的出路(开源节流)1)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效率2)控制人口,减少能源消耗总量3)多种能源同时并用解决能源平衡4)发展能源矿产新技术5)开发无污染、可持续的新能源深谋远虑地策划和谨慎利用新能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生产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问题大,管理不善 2. 采矿、选矿科学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3. 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第二节 海洋资源:赋存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
16、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海洋空间资源 旅游资源)二、海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海水域开发落后 2、海洋渔业面临危机 3、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4、近海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在加剧 5、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6、海洋灾害频发(风暴潮、海浪、海冰、地震海啸、海岸侵蚀、台风、海雾、赤潮 )第九节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一、 自然资源保护问题的急迫性近两个世纪工业时代 世界自然资源的耗用量直线上升 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已显示出枯竭的迹象。随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自然资源消耗速度进一步加大。二自然资源保护的复杂性1、承认或不承认 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7、关键:当权人物的认识和态度利益分配 2、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处理困难。 落后、贫困、低科技-发展、发展!3、资源掠夺与保护的国际矛盾与斗争十分复杂4、科学技术复杂性 。资源种类、性质、特征、丰度、消费需求不同,只能分门别类逐个研究 探寻合理的办法。三、 资源保护的道路1、区别对待 可再生资源 - 寻找平衡点 使用量= 再生能力不可再生资源-探索各种办法 解决。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开发新资源 长远的目标:自然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境界2、需要各行各业创新四、 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保护1、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概念自然保护 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任务: 保护、增殖(可更新资
18、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工作内容之一自然保护区: 国家依法划出一定面积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三个圈层构成: 核心(绝对保护)区 :禁止人们通行、开展旅游活动,一般也不允许进行科学研究 缓冲区:允许进行非破坏性的科研和标本采集活动,教学活动,但不开展旅游活动。 实验区:可以进行植物引种、栽培和动物饲养、驯化、招引等试验。在有向导指导下允许参观、旅游和教学活动 一、 水资源概述 广义水资源 地球水圈中多 环节多 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的水。 狭义水资源 指 淡
19、水 即参与自然界循环的水,通过陆海间的水分交换,陆地逐年得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特性 :有限性、区域性 、不可替代性 二、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调节地球的气候;摩塑着地球表面形态具有物质运输功能;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三、世界水资源 消耗的特征 生活用水比重小 (有些浪费 ) 工业用水量比重大(浪费好多 ) 农业用水耗量更大(很大浪费 )三、世界水资源危机与争夺 1、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匀,造成区域性缺水,80 个国家约 15 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 29 个国家的 4.5 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2、城市用水集中,供水困难3、水体污染严重,有水不能用4、用水浪费造
20、成水资源的短缺5、盲目超采地下水,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中国水资源问题 一、我国水资源状况特征(1) 总量多、人均 少(全国多数地区、城市缺水)(2) 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南涝北旱(3) 时间上分布不均匀-降雨利用不充分( 大雨暴雨- 排涝,天晴-抗旱)(4)部分河流含沙量大二、 我国淡水资源利用的矛盾1)供需矛盾尖锐;2)浪费严重 ;3)水资源利用率低 ;4)水资源污染严重 5)河流、湖泊、水库面积缩小,破坏生态;6)地下水开采过量造成地面沉降 7)缺乏系统管理,经济发展未充分考虑水资源 ;8)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亟待考虑 三、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出路节水与管 水- 节水 先管水,管水必节水农业 水利用率
21、 提高 10%,每年节水 400 亿吨,相当于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调水之总和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 60%,可节水 470 亿吨,相当于目前工业取水量的 42%城市增加水的回用比例,城市小环境内实现水的封闭循环,城市水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 第五章 上 环境污染一、环境污染的概念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自然环境,并在自然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包含各种衍生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 ,造成对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利影响的现象 二、环境污染发生的过程和确认一)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的总称生产性污染源、生活性污染
22、源自然存在的污染源、二)污染物与成因人类正常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意外事故;投毒公害病: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特征(1)由 环境污染引起 (2) 环境污染因素很复杂 (3)长期(十数年或数十年) 、陆续、广泛发病; 还可能累及胎儿,代代遗传 第三节 环境污染各论一、大气污染1. 概念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2、 大气污染物目前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约 100 种影响范围广、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物等3、 全球大气污染三大衍生效应: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耗损二、水
23、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物类型:1)无机无毒物质;2)无机有毒物质 ;3)有机无毒物;4)有机有毒物质;5)放射性物质三、土壤污染1. 概述 污染物质 进入土壤,当其数量超过了土壤自身的容纳和同化能力时,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就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土壤的利用价值降低 污染源: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化学污染最 普遍、严重和复杂 2. 土壤污染的发生途径1)大气污染型,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沉降2)水污染型,
24、 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 3)固体废弃物污染型, 尾矿、废渣、污泥和城市垃圾等作为肥料施用 4)农业污染型, 施用 的化肥和农药 5)人为破坏正常生物链的衔接, 造成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四、生物污染环境中某些污染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在生物体表面吸附或在体内吸收与积累,其数量超出了生物自身的正常含量,对生物体本身以及其周围的生物生活产生影响和危害的现象。污染生物体产生的途径1. 生物吸附 在共价、静电或分子力的作用下,污染物吸附在生物体表面 2. 生物吸收 环境中的污染物, 通过生物体各种器官的主动和被动吸收进入生物体内3. 生物富集:生物有机体 吸收某种元素或化合物,在体内积累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
25、度的现象 四、噪声污染1、噪声的含义与特点物理学定义 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环境科学中 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统为噪声对于正在思考、学习和休息的人,或希望享受静谧者 悦耳的歌声 也是讨厌的 2、噪声的特点 无污染物 、不产生能量积累、时间有限、传播不远、振动源停止振动噪声立即消失、不能集中治理,只能针对具体噪声源采取措施。3、噪声来源1)气体动力噪声高速气流通过叶片或缝隙压力突变,激发声波,形成噪声 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发动机等 2)机械噪声 撞击、摩擦 产生的噪声 锻锤、打桩机、机床、机车、汽车 3)电磁性噪声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 4、噪声的危害损伤听力、干扰睡眠 、引起多
26、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干扰语言通讯 五、固体废弃物“废物”-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 丢弃物 废物不废 而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1)矿业固体废物 黑色金属矿石的尾矿占矿石总量的 50%-70% 有色金属矿石的尾矿在 90%以上 2)工业固体废物3)放射性固体废物4)农业废弃物(秫杆焚烧)5)城市垃圾-让全世界市长头疼的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与危害1)对水体污染 2)对大气污染 3)对土壤污染 4)许多固体废物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通过生物传播外,还以水、气为媒介传播和扩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六、热污染形成热污染的人类活动 1)CO2 和水蒸气含量增加改变大气的组成 , 臭氧层耗减 地面排放,高
27、空排放(亚音速喷气飞机 对流层上部, 大量水蒸气) 2)改变地表状态:太阳热能入射和反射改变, 改变了环境的热平衡3)直接向环境放热 热污染的危害热污染主要表现在对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自然环境热平衡的影响,即热平衡遭到破坏。目前尚不能定量地指出由热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长远影响,但已可证实由于热污染使大气和水体产生了增热效应,及其对生命界的危害七、电磁污染1. 电磁污染的含义和污染源在环境保护研究中指 当电磁场的强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人体机能产生的破坏作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肌体能吸收一定辐射能量,发生生物学效应(主要为热效应 即肌体把吸收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肌体过热而损伤-微波炉原理 天然
28、的和人为的电磁污染源 天然电磁污染 最常见雷电 其他 火山喷发、地震 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 人为的电磁污染 1)脉冲放电 2)工频交变电磁场 3)射频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对视觉系统引起眼睛的白内障和角膜损害 2)影响心血管系统3)影响生殖系统4)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八、放射性污染 自然的放射性污染源 氡 某些建材 人工的放射性污染源 1)核工业及其应用部门(工业、科研、医疗)2)核电站及核废料3)核燃料后处理厂 4)核试验 5)核战争(原子弹、氢弹)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对生物的危害相当严重, 射线辐射可以直接伤害生物的各种器官和肌体,或破坏其功能。如杀死白血球和使血液的造血功能失调,生
29、物体生理机能的破坏等。第五章(下) 生态系统平衡与平衡的破坏第一节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组成: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 +生物惰性物质生命物质又称活质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质作用和有机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 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二、地球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它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任何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组成的自然体都可视为一个
30、生态系统。如一块草地、一片森林是生态系统;一条河流、一座山脉也是生态系统;水库、城市和农田等也是人工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生物+ 非生物环境 生物=初级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原料+ 媒质+基质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第三种生物再以第二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草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食物网:生态系统中,一种消费者往往不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可能被不同的消费者所食。因此各食物链之间又可以相互交错相联,形成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营养级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上的物
31、种,都是一个营养级。它既从前一个营养级得到能量,又向下一个营养级上的物种提供能量。绿色植物初级生产营养级 其能量 直接来源于太阳 营养级(4-5 级)初级生产者 草食动物第一肉食动物第二肉食动物人类居顶级“十分之一法则”每一营养级为下一级提供的能量大约只相当固有能量的 10%左右 这种梯阶递减状态,好像一个金字塔,所以生态学上称其为金字塔营养级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联系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单向流 ;高级变为低级)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构成生命体的各种物质以及一些非生命体构成的动态过程。3.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1)
32、营养信息 2)化学信息 3)物理信息 4)行为信息五、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生态系统类型按照人们研究的目的划定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沙漠 水生生态系统:海洋、江河、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开放性、运动性、自我调节性、相关性与演化性生态系统的强与弱(级别高低 生态系统内部小生境类型越多,生物种类越丰富, 食物链也就越复杂多样 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当某一渠道受阻,其它渠道可以起代偿作用,以便使系统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因此其自我调节的能力 越强。 一个成分单纯、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种群的损伤、灭绝都可能导致食物链的断裂,使整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脆弱六、生态系统的
33、动态平衡1. 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 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改变 称为生态演替生物发展史,就是全球生态系统不断演替、发展的历史 当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时,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总是自动地向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导致顶极生态系统的形成 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演替迟早会进入成熟的稳定阶段。那时,它的生物种类最多,种群比例适宜,总生物量最大,生态系统的内稳性最强 第二节 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平衡向低级水平的移动一、生态(平衡)破坏的含义:外界的压力和冲击超过了生态
34、系统本身的忍耐力或“阈值”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去平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生态系统是怎样破坏的 在外界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利用自我调节能力进行调节,逐渐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平衡的移动 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外界干扰的忍耐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干预因素的影响超过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极限值时,自动调节能力将随之降低或消失,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二、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破坏的原因1、自然运动-当自然运动激烈时常常带来对地球生态系统巨大外力;2、人类行为与生态破坏农耕时代:人类活动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已经相当严重(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工业时代:全球性自然生态
35、平衡严重破坏 第六章 绿色政治绿色政治:20 世纪中叶后,把环境问题作为基本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寻求人类与环境协调,全面规划社会发展,使之走上整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的政治形态。二、两个里程碑 1、1972 年 6 月 5 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设立专门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成为经常性议题 2、1992 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构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新秩序的政治基石 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三、 可持续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模式(战略思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
36、的同时,采取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方针,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类提供包括适宜的环境质量在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还要考虑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2、全球的或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a. 人口控制-控制人口的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 b. 自然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c. 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维护地球的生命支持体系。维护生物多样性。 d. 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消除贫困,全面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强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和充实的生活质量 第三节 国际环境政治 一、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斗争 二、环境外交双
37、边和多边关系 合作:在全球性环境保护问题上 各种国际公约 斗争 各种战略资源的利用 环境治理的责任和负担 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第四节 国内的环境政治 一、国内政治生活的新内容1、从实行传统的发展转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 “生态环境安全”- 安全新概念3、建立并且实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4、倡导、组织和实施“三绿”绿色文化、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5、开展环境外交二、国家安全的新课题:饥饿问题、石油问题、三、我国现代化建设1、保护环境政府任重道远 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止先破坏后治理 提高政府官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特别是环境意识 环境保护立法、执法 全民环境意识
38、教育第五节 世界绿色政治运动- 绿色政治理论+绿色政治实践德国绿党联盟纲领的四个基本原则 生态学原则 强调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地位 社会责任感原则 社会正义,维护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平等和谐 基层民主原则 强调更多实现分散化的直接民主, “给予分散化的易于管理的基层单位以具有深远意义的独立和自治的权力”。 非暴力原则的目标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建立平衡和相互尊重的非暴力关系。 21 世纪政治趋势从传统政治向绿色政治的过渡 20 世纪末的国际政治现实 :战争与和平 国际政治:遏制大规模战争的呼声;保护全球环境的认识和国际合作;欧洲绿党运动影响扩大,绿色政治的动力和初始动向 各国国内政治也在发生微妙
39、的变化;全民 环境意识觉醒逐渐形成强大的社会潮流和压力以环境问题为背景的新的政治参与和新的政治动向 第七章 绿色经济第一节 绿色经济的含义绿色经济-未来人类的理想经济活动的总称。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从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原则出发,既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获得充分满足,又保持生态环境充分的休养生息,保持良性平衡,以满足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绿色经济的核心思想 ) 探询如何正确地控制、调节经济环境系统,使得经济与环境得到持续发展。 1. 调控经济发展符合自然生态规律要求,并正确估价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2. 以最小的劳动和资源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3. 发展经
40、济,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并使之最优化。绿色经济活动主要的方面 1. 第一产业(农业) 2. 第二产业(一切制造业 ) 3. 环境保护产业 4. 其他经济活动的无害化、绿色化 从生产活动的源头到终了(原料 产品-使用-报废- 回收 )全过程的绿色化- 循环经济社会 绿色 GDP-新观念 核心:商品的价格与成本 传统观念: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成本中未计入”环境成本 ”传统 GDP:单纯的经济增长绿色 GDP:计入环境成本的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困难:环境评价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第二节 绿色农业和绿色农村一、绿色农业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 ”、 “有
41、机农业” 有机农业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化学药品的农业 绿色农村:综合考虑生产方式变革与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一个完整的绿色农业地域 绿色农业 是其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整个农业区域的绿色化进程还与环境管理(也就是环境政治)有关。特别是与土地 、森林、草地等主要资源的管理有关。 三、现代石油农业的特征和弊端 特征:大量使用 机器, 化肥和农药 经营方式 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造成: 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 结果。 “现代化农业” 恶劣的弊端-破坏生态系统1、 大量耗用石油(燃料、机器、农药、化肥都与石油相关); 2、机器耕作方式对土地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风蚀,对土地资源威胁很大。3.
42、大量 、过量施用化学肥料, 破坏土壤肥力,而且 环境污染。4. 大量施用化学药品 灭 虫,污染农产品 ,直接危害人类或 动物 ,同时大量杀死无害或有益的昆虫、鸟类,破坏生态系统 5.农业系统工业化,演变成现代化市场剧烈竞争态势,农业经营十分困难,难以持续,受到化学工业产品市场价格特别因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产品(化肥、农药、燃料、机器)价格猛涨,石油农业必将遭遇巨大困难。6.农产品价格低-未计入环境成本 生态农业工程-探索中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生物成份之间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建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能的农业生
43、产体系目前已开发推广应用的农业生态工程 1. 农林复合生态工程2. 立体种养生态工程 3. 农村生态住宅和生态庭院经济工业生产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l清洁生产: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内容概括为: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 生产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清洁生产的评价1、技术先进可行; 2 经济上合理; 3、能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的,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市场管理: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张贴在产品上的 图案,也 称 “生态标志”
44、、 “绿色 标志 ”、 “环境标签”等。 用来标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 及回收 整个过程 都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 危害极小,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 实质是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的环境行为 进行控制管理。 范围 :一些对人类及环境虽有一定的危害,但采 取了适当措施后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其危害的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作用1、促使人民群众通过选购商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和增强环境意识,而且为企业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提供资源合理配置、清洁生产工艺、最佳处理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和导向2、是环境政策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
45、措施。3、 统一环境标志方面的有关定义、标准及测试方法,以避免国际贸易上的障碍,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标志的规范化)第四节 绿色工业 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型经济, 循环经济社会) 是针对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弊病提出来的新理念 、 新思路、新要求。传统工业 经济社会特征:“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 “大量废弃”循环经济社会要求: 投入最小化,排出最小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环境改变最小化(有些方面的环境改变还可以恢复) 第五节 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加快发展 环境保护产业一、环境保护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广泛性)1、所有可能对环境 污染起到预防、治理作用的技术开发,相关商品生产和应用,进行各种服务或工程承包等等活动,构成 环境保护产业 凡是有环境污染发生的地方,迟早都会有环境保护产业发生。也许还应该更加扩大,凡是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之事,都可以纳入环境保护产业的范畴。2、环保产业的广泛性是环境问题本身广泛性决定的。 环境问题存在于一切社会活动中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可能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工作范围,而是所有行业,所有相关专业人员都可能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天地3、环保产业的社会需求直线上升。仅仅我国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预期投入资金达7000 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