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素描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教参作业.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034249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描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教参作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素描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教参作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素描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教参作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素描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教参作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素描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材教参作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素 描,教 学 大 纲 教 学 安 排 教 学 内 容 教 材 教 参 作 业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教师:吴玉萍,一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作为认识和表现形体的一门课程,素描又是一种指导表现造型艺术的最基本。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造型艺术,讲授最基本的透视知识和光影比例透视等变化规律,掌握静物、石膏、人头像、全身像等不同题材的平面再现。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练习,顺连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掌握对景物、人像、半身像等不同题材的形状体积结构的平面再现,从而表达个人情感的精神,最终掌握综合、整体的造型技巧,具备设计与制作

2、的素材和能力。 分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章次的名称和学时、素描教学概论 学时:8学时、几何形体和静物素描 学时:64学时、素描石膏像画法 学时:48学时、头像写生 学时:48学时,人物半身像 学时:16学时 人物全身像 学时:16学时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静物、石膏像、头像的表现技法难点:正确的观察方法与合理的作画步骤相结合。 三、教学主要内容素描教学概论几何形体和静物素描素描石膏像画法头像写生人物半身像 人物全身像,二、教学安排本学期教学周数:四周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与时间安排头像写生:理论课8学时 实践课40学时人物半身像:理论课6学时 实践课12学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

3、法、示范法 教学考核办法:随堂 教学进度表:头骨、头部肌肉解剖人物五官比例与面部造型特点素描头像的写生步骤,第一章 头像写生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头部的解剖结构、形体结构及其在空间中的形体透视变化(空间结构)。2、表现对象的外形特征、性格特征及特定神态。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第一节 头部解剖结构 一、头骨1、头部的造型基础是头骨、肌肉仅为附着具体的薄层。头部外行为脑卢布的半球体与下颌的立方体的结合。脑颅部的骨骼有额骨、颞骨、定骨、枕骨,分别处于半球体的前、侧、上、后方;面部骨骼右鼻骨、颧骨、上颌骨,与脑颅部诸骨块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下颌部只有一块下颌骨,又下颌骨与颧骨套接在一起,可

4、上下移动。2、在造型上,被雕塑家们称为高点的额丘、顶隆起、顶盖隆起等,这些高点的确定再将他们加以联系,就可以找到你要描绘的形体。,二、头部肌肉头部肌肉大都薄薄的覆盖在头骨表面,他们是额肌、皱眉肌、鼻肌、眼轮匝肌等。头部肌肉对表现刻画十分重要,特别是眼部周围的皱眉肌、眼轮匝肌。最不周围的口轮匝肌、咬肌、上唇方肌等,对人物的表情神态的细致刻画起很大作用,一些老年人的皱纹正是与这些肌肉有关,并且与肌肉走向垂直。第二节 头部形体结构头部的形体结构主要来自解剖结构,是一种对头部外形切面化的理解。第三节 头部空间结构对于画家而言,仅理解头部在静止状态下的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他在空间中的各种透视变化。通

5、常,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设想将它置于一个立方体的框架内,请注意这三个立方体并非正方体,其两侧呈正方形,而前、后、上三个面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为4:3。,第四节 头部五官描写五官对人物的表情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他们的结构必须逐一研究作画是要先画出眼窝,而不是脱离该球面去平面的画出眼睑、眼球鼻部又鼻骨、鼻软骨与两侧鼻翼构成,大致可看作八个梯形面的组合;嘴部生长在一个竖直的圆柱体上,因而中间的水平线是弧形的,两侧的嘴角要比中间后退些;耳朵并非紧贴在侧面的脸颉上而是成角的,他还可以看作两个小面的折叠,等等。第五节 颈 部颈部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圆柱体,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头部和胸廓。要注意这种插入不是垂直的,对于头

6、部来说,颈部略显后倾;对于胸廓来说,则是前倾,同时,颈部联接点也不是在头骨的中央,而是偏于头骨后部。一些学生作画常显脖子挺直僵硬,即对此特点忽视之故。在颈部造型上,要注意由甲状软骨组成的喉结以及由颈窝通至耳后乳突的胸锁乳突肌;从后面观,对造型起重要作用的是覆盖于肩,胛骨上的斜方肌。颈部可以前、后、左、右转动并产生丰富的变化。第六节 头像特征的表现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头像写生中对象个性特征的表现。即对象神态的把握。难点:画模特是对神态的把握,不急于描写细节,先找准大结构上下功夫。二、教学内容: 从共性上说头像特征从共性上说,包括性别特征、年龄特征、种族特征;从个性上说,面貌特征则因人而异,

7、千变万化。在性别特征方面,男性头部各骨点如眉弓、颧骨、颞骨线、下颌骨等结构显著,轮廓分明;女性肌肉丰满,转折柔和,因而五官突出。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于头顶、眼、鼻、颈这三段距离的变化;成年人眼部处于头部中间,儿童偏于下方,而老年脱齿,眼部自然下移且上颌明显缩短内收。此外,要注意对老年人的眼角、嘴角及额头皱纹的观察和描写。,个性特征的表现重要的是个性特征的表现。它属于深层的挖掘,比较难于捉摸,因而也更需要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头像写生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问题,即画的象不象?以及对象神态的把握 画的活不活?这里既包含了整体结构、局部结构的准确与否,也包含了对主要结构的必要夸张和强调。应该认识

8、到,对神态的把握并不神秘,它首先来自认真观察。画家继续要义常规的比例结构关系为参照,找到对象的具体结构骨架(有经验画家往往不急于描写细节,却现在找准大结构上下功夫),又需要在细节上仔细观察,加以适当的强调。如上图中,画家对面部结构的塑造十分具体,对歌局部的形状、倾斜度均有所强调,从而避免了对概念化的毛病。药剂主任的面部表情事实是处于运动状态之下的,除了形体方面的原因外,特征的表现还在于动态和表情的捕捉,如头的微微转动,眼珠处在眼部的位置;以及眼角嘴角肌群汇合处的细微变化等:有经验的画家很少将眼珠画在眼眶正中。画头像时,我们首先应从结构出发,但这并不排斥明暗调子的使用。恰恰相反,对头像写生来说,

9、正确而微妙的色阶有助于对对象细微表情的描写,有时,一点点在色调上的混乱与破坏,就回到执行的概念和歪曲。不仅如此,为了特征的表现,在线条运用、笔触排列、质感追求等各方面都加以注意。最终,头像写生不是画解剖图,不是画无生命的几何形体,而是塑造活生生的人。,第二章 半身肖像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物半身像中头部、躯干、上肢三部分关系及三者的比例。难点:人物半身像的动态、形体结构和空间表现。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 三、教学内容:写生范围半身肖像写生范围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三部分。其中驱赶是人体的核心;上肢被称作“探索外部世界的接触器”;而处于上肢末端的双手,则是人们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

10、对于人体的结构分析,实际上是以躯干为核心向四周发展的。因此艺术家十分重视躯干的表现,雕塑大师罗丹,布德尔、马约尔的作品中都有省却头部与四肢的躯体,然而他们却又极强的表现力。由于人的许多动作发力适于腰部,舞蹈大师邓肯更将躯干视作“舞蹈动作的能动中心”。手除躯干外,我们还应对手的表现给以特别的注意。手的刻画通常是画中人物的性格毕现。,半身肖像对头部的刻画要求与头像同,但写生时却即将主要精 力投注于此。常见有学生做半身肖像时,先仔细的画完头部,然后再按顺序画出四肢与双手,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画法。在这里,作者忽略了头、躯干、上只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这整体在向观众传达出一种统一状态下的运动;处于甲时

11、的头与乙时的手以及丙时的躯干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必将带来不协调和僵硬的后果。因此,正确地做法是一开始先找准头、躯干、上肢三者的关系,然后再顺理成章地体块地扭动,使之造型生动,在摆模特时如此,在作画时亦应如此。初学者在半身像写生中的另一错误是忽略了绘画与摄影的区别,往往将头部画的过大;有经验的作者常将躯干与上肢、双手的比例适当夸张,略微缩小头部的比例,以取得舒服的视觉效果。最后,随着绘画范围的扩大,与头像写生相比,作画适应坐的距对象远些,工具以便于涂抹的木炭为宜。,第二节 解剖结构一、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半身肖像中人体躯干分肩带、胸廓、骨盆三部分,躯干、上肢的结构。难点:躯干上肢的结构及在绘画

12、中的表现。二、教学方法:示图法、讲授法三、教学内容:躯干躯干分肩带、胸廓、骨盆三部分,连结它们的是脊柱。肩部由肩胛骨、锁骨组成,与上肢相连;胸廓由胸骨(前侧)、脊柱(后侧)及十二对肋骨组成,在造型上呈倒卵形。肋骨下端成弓状,是胸腹两部的分界,显与皮下,在外形上十分明显;骨盆由髋骨和骶骨组成,形略前倾,连接着下肢,胸腔与骨盆之间是柔软的腹腔。躯干的肌肉正面有胸大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斜肌;正面有背阔肌、斜方肌、骶棘肌、罔下肌、大圆肌;臀部位臀大肌、臀大肌。研究并掌握这些肌肉的体块组合机透视中的变化,将有利于形体的把握。上肢由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桡骨,以及手三部分组成;巩固的内外髁、尺骨的鹰

13、突、腕部的桡骨大头与尺骨小头、腕骨以及尺骨线是重要的造型标志,作画必须强调。上肢的肌肉为上臂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的外侧肌群、屈肌群与伸肌群组成;其中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等是外形上重要的体块。在作画时,除了头部以外,上沿的肩线、夏衍的骨盆底以及决定主要动势脊柱显示首先要抓住的。通常,肩部、骨盆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这样,以脊柱为标志的中轴线就成曲线状;又由于肩部与骨盆的倾斜往往是不平行的,因此,躯干的一侧如果是伸展的,另一侧就被压缩,该侧腹腔的肌肉就会出现皱褶;如人体穿上衣服,此处也正是产生衣纹之处。上肢与肩胛骨相连,可向各方向伸展,但向后角度较小。图98是手臂的活动

14、范围,从中可见脊柱的变化规律。胸廓与骨盆两个立方体经脊柱相连,可前后左右移动,向前屈度较大,向后及两侧较小。手在半身肖像写生前,应该单独进行手的练习。手包括腕、掌、指三部分。腕骨有八块小骨组成,集合起来略带椭圆状。腕部是臂与手的桥梁,然而它的有关造型却常为初学者所忽视。掌部在造型上通常被理解为两部分,既有拇指球肌群与另一成五变形的较大体块组成,五边形的顶端在中指的起点。从掌面观,要注意拇指球与小指球的两体块表现。从背面观,时隐时现的掌骨石造型的重要标志。当手指屈伸时,背侧肌腱显于外形;将手背平直,从腕至指呈阶梯状降价。手指的变化,很少呈平行状态,有经验的画家常常观察到这一点并给以适当夸张。图7描绘了三个不同形态的手。作者没有对色调、质感、量感等作出具体描写,只是切实的表达了腕、掌、指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变化,对腕部做了应有的强调。在手的作业中,建议大家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除了头部以外,手是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本身肖像中,要注意到对手的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