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底学习1、 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部各文件精神,和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制定本交底。2、 在进行脚手架上作业、各类登高作业、洞口临边作业及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的施工作业时,应按照进行管理和组织现场施工。3、 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编制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专项方案,报监理部审查合格后,按方案组织实施。4、 总承包单位应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对高处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操作人员在交底记录上
2、签字确认。监理部检查交底记录。5、 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施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6、 高处作业前应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由项目安全员签字,项目经理批准,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7、 各类作业平面、卸料平面,应按相应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责任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8、 脚手架应按第二十六条规定,编制专项方案,经施工单
3、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搭设、拆除、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脚手架搭设完毕后,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网兜底,脚手架外侧则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做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密目式安全网应可靠固定在架体上,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之间的空隙大于 15时应做全封闭。防止人员和物料坠落。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架体。9、 施工单位进行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时,屋面周围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屋面上的孔洞应加盖封严。在坡度较大的屋面作业时,应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在作
4、业时应有防滑施。具体要求如下: 1.应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组织,能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项目管理班子人员要健全、持证、到岗、尽责;3.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严谨实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指导正常施工生产;4.进场材料要做到先报审先复试,合格后,方可用在工程中;5.上道工序完成、自检合格后,书面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验收前及时通知监理,严禁无计划、无程序报验监理验收。杜绝无自检程序,监理人员充当施工质量员情况的发生。6.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做到真实、齐全、完整、同步。7.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关专项方案、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复试、检验批分
5、项分部及隐蔽验收等工作,施工组织实施须达到规范验收和技术规程的规定。8. 现场试块无标养条件的,须送到实验室养护。9.1 安全生产管理:9.1.1 安全生产责任制:a.各级各部门执行责任制的情况;b.有无安全生产指标;c.制定各工种 安全操作规程;d.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e.管理人员责任制的考核。9.1.2 安全目标管理:a.制定安全管理目标;b.进行安全责任目标分解;c.制定责任目标考核规定;d.检查考核办法落实情况。9.1.3 施工组织设计:a.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安全措施并经审批;b.专业性较强的项目需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c.安全措施要全面、有针对性;d.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9.1.
6、4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a.有书面安全技术交底;b.交底全面、有针对性;c.交底履行签字手续。9.1.5 安全检查:a.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b.填安全检查记录;c.检查出事故隐患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d.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所列项目必须如期完成。9.1.6 安全教育:a.建立安全教育制度;b.对新入厂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c.有具体安全教育内容;e.变换工种时要进行安全教育;f.做到每一人都懂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g.施工管理人员按规定进行年度培训;h.专职安全员按规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9.1.7 一般项目:a.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并记录;b.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并
7、取得上岗证;c.工伤事故处理: 工伤事故按规定报告; 工伤事故按事故分析规定处理; 建立工伤事故档案。d.安全标志: 现场需有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并按图设置安全标志。9.2 文明施工:9.2.1 现场围挡:a.主要路段的工地周围设置高于 2.5m 的围档,一般路段的工地周围设置高于 1.8m 的围档;b.围档材料要求坚固、稳定、整洁、美观;c.围档应沿工地四围连续设置。9.2.2 封闭管理:a.施工现场进出口设大门;b.设门卫,建立门卫制度;c.进入施工现场需佩带工作卡;d.门头设置企业标志。9.2.3 施工场地:a.工地地面做硬化处理,道路畅通;b.设排水设施,排水通畅,不得有积水;c.有防
8、止泥浆、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措施;d.工地设置吸烟处,不得随意吸烟;e.温暖季节应进行绿化布置。9.2.4 材料堆放:a.建筑材料、构件、料具按总平面布局堆放;b.料堆挂名称、品种、规格等标牌,堆放要整齐;c.做到工完场地清,建筑垃圾堆放整齐并标出名称、品种;d.易燃易暴物品分类存放。9.2.5 现场住宿:a.在建工程不得兼做住宿;b.施工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得明显划分;c.宿舍有保暖和防煤气中毒措施;d.宿舍有消暑和防蚊虫钉咬措施;e.床铺、生活用品放置整齐;f.宿舍周围环境卫生、安全。9.2.6 现场防火:a.有消防措施、制度和灭火器材,灭火器材配置要合理;b.有消防水源(高层建筑)
9、并满足消防要求;c.有动火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9.2.7 治安综合治理:a.生活区给工人设置学习和娱乐场所;b.建立治安保卫制度、责任分解到人。9.2.8 施工现场标牌:a.大门口处挂五牌一图、内容齐全,标牌要求规范整齐;b.有安全标语,有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等。9.2.9 生活设施:a.厕所卫生要符合卫生要求,严禁随地大小便;b.食堂卫生要符合要求;c.建立卫生责任制,保证供应卫生饮水;d.设淋浴室;e.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设垃圾箱,专人管理。9.2.10 保健急救:有经培训的急救人员,急救措施和急救器材,有保健医药箱,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9.2.11 社区服务:有防粉尘、防噪音措施,夜
10、间施工必须经有关部门许可,现场严禁焚烧有毒、有害物质,建立施工不扰民措施。9.4“三宝”防护:9.4.1 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人人按规定佩带安全帽,安全帽符合标准。9.4.2 安全网:a.工程外侧用密目安全网封闭;b.安全网规格、材质符合要求,并取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准用证。9.4.3 安全带:2m 以上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符合标准。9.5 施工用电:9.5.1 外电防护:小于安全距离必须设防护措施,防护措施应符合要求、封闭严密。9.5.2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a.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应符合要求;b.采用 TN-S 系统;c.专用保护零线应符合要求;d.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严禁混接
11、。9.5.3 配电箱、开关箱:a.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b.开关箱(末级)等设有效漏电保护,并按规定定期检测;c.电箱内有隔离开关;d.要求“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e.安装位置得当,便于操作;f.闸具不应损坏且应符合要求;g.配电箱内多路配电应有标记;h.电箱下引线规矩,电箱有门、有锁并有防雨措施;i.选用经建委备案的标准系列闸箱。9.5.4 现场照明:a.照明专用回路有漏电保护;b.灯具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c.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 2.4m 时使用安全电压供电;d.潮湿作业使用 36V 以下安全电压;e.使用 36V 安全电压照明线路清晰,接头用绝缘布包扎;f.手持照明
12、灯使用 36V 及以下电源供电 g.夜间施工确保充足照明。9.5.5 配电线路:a.不能使用老化电线,破皮处用绝缘布包扎;b.线路过道应妥善保护;c.电杆、横担、架空线路应符合要求;d.使用五芯线(电缆) ,不得使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线替代五芯电缆;e.电缆架设或埋设应符合要求。9.5.6 电器装置:a.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备容量相匹配;b.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9.5.7 变电器装置:符合安全规定。9.5.8 用电档案:a.编制专项用电施工组织设计;b.有地极阻值遥测记录;c.有电工巡视维修记录并真实填写;d.档案整齐清楚,内容齐全,专人管理。9.7 施工机具:9.7.1 平刨:a.平刨安
13、装后应有验收合格手续;b.应有护手装置;c.传动部位应有防护罩;d.无人操作时应切断电源;e.严禁使用平刨和圆盘锯合用一台电机的多功能木工机具。9.7.2 圆盘锯:a.圆盘锯安装后应有验收合格手续;b.应有锯盘护罩、分料器、防护挡板装置,传动部位应防护;c.做保护接零,设漏电保护器;d.无人操作时应切断电源。9.7.3 手持电动工具:a.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有保护接零,使用类手持电动工具应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b.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得随意更换电源线或更换插头。9.7.4 钢筋机械:a.机械安装后应有验收合格手续;b.做保护接零,有漏电保护器;c.钢筋冷拉作业区及对焊作业区应有防护措施;d.传动部位应有防护。9.7.5 电焊机:a.电焊机安装后应有验收合格手续;b.做保护接零,有漏电保护器;c.有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或触电保护器;d.一次线长度不应超过规定且应穿管保护;e.电源使用自动开关;f.焊把线接头不得超过三处且绝缘不应老化;g.电焊机应有防雨罩。9.7.6 气瓶:a.各种气瓶应有标准色标;b.气瓶间距小于 5m、距明火小于 10m 时应有隔离措施;c.气瓶使用或存放时不应平放;d.气瓶应有防震圈和防护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