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1 第二章 物理层 . 6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 7 第四章 网络层 . 11 第五章 传输层 . 20 第六章 应用层 . 23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1 第一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 1、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 1)、局域网:局域网是计算机硬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通信线路组成的网络,一般限定在较小的区域内,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 2)、城域网:城域网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覆盖的范围从几
2、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城域网基本上是局域网的延伸,通常使用与局域网相似的技术,但是在传输介质和布线结构 方面牵涉范围比较广。 ( 3)、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非常广,又称远程网,在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方面有所不同。 ( 4) 、个域网 PAN, 也常称为无线个人区域网 WPAN, 其作用范围大约在 10m左右 。 2、按传榆介质分类: ( 1)、有线网:采用同轴电缆、双绞线,甚至利用又线电视电视电缆来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又线网通过 “载波 “空间进行传输信息,需要用导线来实现。 ( 2)、无线网:用空气做传输介质,用电磁波作为载体来传播数据。无线网包括:无线电话、语音广播网、无线电视网、微
3、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 3、按网络 的拓扑结构分类: ( 1)、星型网络: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相连,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一旦中心节点有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 2)、总线型网络: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便,需要铺设的电线最短,成本低,某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整个网络,但介质的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总线网安全性低,监控比较困难,增加新站点也不如星型网络容易。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2 ( 3)、树型网络:是上述两种网的综合。 ( 4)、环型网络:环型网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 有限,网络建成后
4、,增加新的站点较困难。 ( 5)、网状型网络:网状型网络是以上述各种拓扑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应用。 4、按通信方式分类: ( 1)、点对点传输网络:数据以点到点的方式在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中传输,在一对机器之间通过多条路径连接而成,大的网络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 2)、广播式传输网络:数据在共用通信介质线路中传输,由网络上的所有机器共享一条通信信道,适用于地理范围小的小网或保密要求不高的网络。 5、按网络使用的目的分类: ( 1)、共享资源网:使用者可共享网络中的各种资源。 ( 2)、数据处理网:用于处理数据 的网络。 ( 3)、数据传输网:用来收集、交换、传输数据的网络。 6、按服务方式分类: (
5、1)、客户机 /服务器 (C S)模式: C S计算的模式的结构是分散、多层次和具有图形用户接口的 PC 机作为客户机,不同的操作系统或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对应不同的语言和开发工具,其工作特点是文件从服务器被下载到工作站上,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处理,而基于主机的大型机工作特点是所有处理都发生在主机上。 ( 2)、浏览器 /服务器 (B S)模式:主要特点是它与软硬件平台的无关性,把应用逻辑和业务处理规则放在服务器一侧。 ( 3)、对等网或称为 对等式的网络:对等网可以不要求具备文件服务器,特别是应用在一组面向用户的 PC机,每台客户机都可以与其他每台客户机实现 “平等 “对话操作,共享彼此的信息资
6、源和硬件资源,组网的计算机一般类型相同,甚至操作系统也相同,这种网络方式灵活方便,但是较难实现集中管理与控制,安全性也低。 7、按企业和公司管理分类: ( 1)、内部网:一般指企业内部网,自成一体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 2)、内联网:一般指经改造的或新建的企业内部网,采用通用的 TCP IP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3 作为通信协议,一般具备自己的 WWW 服务器和安全防护系统,为企业内部服务,不 和因特网直接进行连接。 ( 3)、外联网:采用因特网技术,有自己的 WWW服务器,但不一定与因特网直接进行连接的网络,同时必须建立防火墙把内联网与因特网隔离开,以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 ( 4)、
7、因特网:因特网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国际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结合多媒体的 “声、图、文 “表现能力,不仅能处理一般数据和文本,而且也能处理语音、声响、静止图象、电视图象、动画和三维图形等。 8、 按使用者来 分类 : ( 1) 公用网,这是指电信公司(国有或私有)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 “ 公用 ” 的 意思 就 是所 有 按电信 公司 的规定交 纳费用的人都 可 以使用这种网络。 因 此公用网也可称为公众网。 ( 2)专用 网, 这 是某个部 门 为满足本单位特殊的需要而 建造 的网络。这 种网络不向本单位以外的人提供服务。例如 , 军队、铁路、电力、银行等系统均有本系统的专用网。 1
8、-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 :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 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 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 C/S 方式)即 Client/Server 方式 ,对等方式( P2P 方式)即 Peer-to-Peer 方式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
9、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 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 (packet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4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3 客户服务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对等通信方式是点对点的。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
10、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 客户程序的地址。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对等连接也需要知道对方的服务器地址。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 1.速率 :指 的 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2.带宽 :用 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 从 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 “ 最高数据
11、率 ” 。 3.吞吐量 :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时延 :指 数据从网 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时 延 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除时延等。 5.时延带宽积 : 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链路 的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间 RTT: 表示 从 发送方发送 数据 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有 时 往返时间还包括网络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 时延以及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7.利用率 : 分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 信道 利用 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完 全 空闲
12、的信道的利用率是 零 。网 络 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的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值 。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5 为 2.3 10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 1) 数据长度为 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传播距离为 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 108m/s。 ( 2) 数据长度为 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答:( 1)发送延迟 =107bit/( 100kb/s) =100s 传播延迟 =106m/( 2
13、108m/s) =5 10-3s=5ms 发 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 2)发送延迟 =103bit/( 1Gb/s) =10-6s=1us 传播延迟 =106m/( 2 108m/s) =5 10-3s=5ms 发 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若 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 若 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 的 主要成分。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 :网络协议 主要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 ,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14、; (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6 第二章 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曾的协议与服务。 .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在两个相邻系 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由于在 OSI 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
15、,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锁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 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心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特性?各包含什么内容? 答:( 1)机械特性 : 指明接口所 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 2)电气特性 :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3)功能特性 :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
16、意。 ( 4)规程特性 : 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7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 ( 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 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
17、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 网 络适配器能够对数据的串行和并行传输进行转换 , 并且能够对缓 存数据进行出来 , 实现以太网 协议 , 同时能够实现帧的传送和接受等 。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3-09 一个 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 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答: 7E FE 27 7D 7D 65 7E。 3-10 PPP
18、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 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 PPP 帧的数据部分是 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 成怎样的比特串? 答:第一个比特串:经过零比特填充后编程 011011111011111000(加上下划线的 0是填充的)。 另一个比特串: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 000111011111-11111-110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8 (连字符表示删除了 0)。 3-16.数据率为 10Mb/s 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 /秒? 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
19、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 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 20M波特。 3-18.试说明 10BASE-T 中的“ 10”、“ BASE”和“ T”所代表的意思。 答: 10BASE-T:“ 10”表示数据率为 10Mb/s,“ 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T”表示使用双绞线。 3-20.假定 1km 长的 CSMA/CD 网络的数据率为 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 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答:对于 1km 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 1 200000=5 10-6s
20、,即 5us,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 10us。为了能够按照 CSMA/CD 工作,最短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10us。以 1Gb/s 速率工作 , 10us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1Gbs )(10us) = 10000bit 因此,最短帧是 10000位或 1250 字节长。 3-22 假定在使用 CSMA/CD 协议的 10Mb/s 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 r=100.试问这个站需要等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如果是 100Mb/s 的以太网呢? 答:对于 10Mb/s 的以太网, 争用期是 512 比特时间。现在 r=100,因此退避时间是 51
21、200 比特时间。这个站需要等等的时候是 5120010 = 5120us = 5.12ms。 对于 100Mb/s 的以太网, 争用期仍然是 512比特时间,退避时间是 51200 比特时间。因此这个站需要 等待 的 时间是 51200100 = 512us。 3-32 现有五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两个透明网桥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每一个网桥的两个端口号都标明在图上。在一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 9 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即 H1发送给 H5, H3发送给 H2, H4发送给 H3, H2发送给 H1。试将有关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MA
22、C1 MAC2 MAC3 MAC4 MAC5H1H2H3H4H5B1 B 21 2 21答 : 发送的帧 网桥 1的转发表 网桥 2的转发表 网桥 1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 网桥 2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 站地址 端口 站地址 端口 H1H5 MAC1 1 MAC1 1 转发,写入转 发表 转发,写入 转发表 H3H2 MAC3 2 MAC3 1 转发,写入转 发表 转发,写入 转发表 H4H3 MAC4 2 MAC4 2 写入转发表, 丢弃不转发 转发,写入 转发表 H2H1 MAC2 1 写入转发表, 丢弃不转发 接收不到这 个帧 题解: A E: B1收到此帧时转发表是空
23、的,因此加上 收到的帧的源地址 A和这个帧到达的接口 1,即( A,1)。收到的帧的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没有,因此该帧从接口 2转发出去,发送到 LAN2。当 B2收到此帧时,按同样步骤处理。 LAN3上面的 E站收到此帧。 C B: B1和 B2都此帧,因为它们和 C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 B1的转发表没有 C,因此将( C,2)加上,并从接口 1转发到 LAN1。 LAN1上面的 B站收到此帧。B2的转发表也没有 C,因此将( C,1)加上,并从接口 2转发到 LAN3。这个局域网上各站都将丢弃这个帧。 D C: B2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 D,因此将( D,2)加 上。再查 B2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目的地址 C在转发表上有这一项,其接口是 1,因此从相应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