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教学案+单元质量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教学案单元质量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课件教学案单元质量检测打包10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zip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8070512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五课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8070511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五课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807051134.ppt
  • 全部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80705121.doc--点击预览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五课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80705117.doc--点击预览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五课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1807051134.ppt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基础巩固(18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英俊杰出的)B.失向来之烟霞(原来)C.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烟 涛 微 茫 信 难 求信 言 不 美 )B.{势 拔 五 岳 掩 赤 城出 类 拔 萃 )C.{水 澹 澹 兮 生 烟水 何 澹 澹 , 山 岛 竦 峙 )D.{安 能 摧 眉 折 腰 事 权 贵吾 不 能 为 五 斗 米 折 腰 向 乡 里 小 儿 )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B.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C.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D.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坛并称“王孟” 。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近诗体。D.除“长相思”外, “菩萨蛮”和“扬州慢”等都是词牌名。5.名句默写。(6 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鉴赏(6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王维的“名大家”①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②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理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 ,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些《三百篇》之罪人矣” 。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③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 ,主要是因为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④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3“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月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 ;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 “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有删改)6.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D.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7.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 , “耽禅味而忘诗教” 。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 ,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 ,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 ,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 “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11 分)淇上送赵仙舟王 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4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9.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 分)答: 10.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 ,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6 分)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 题。(11 分)留别王维 [注]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 《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11.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5 分)答: 512.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4 题。(11 分)关 河 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3.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5 分)答: 14.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18 分)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晴空黯淡了6许多。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他的父亲,旧时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而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满族尚武,在马背上打天下,所以纳兰性德也被父辈们授以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 ,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途漂泊,厌恶进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兴遭遇浑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人长得帅,骑术、剑术、武技都很高超,诗词文章也堪称一流——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数字统计: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 “愁”字出现了九十次, “累”字用了六十五次, “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 “伤心” “惆怅” “憔悴” “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斗鸡人拨佛前灯” ,在滚滚红尘中寻找残月西风、衰草枯杨。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纳兰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为康熙皇帝的侍卫,相处了八年,交情很深。曹寅曾为纳兰性德词集作序,纳兰去江南游历时到了南京,专门为曹寅赋词两首《金陵》和《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购楝亭,亭在金陵蜀中》 ,曹子清就是曹寅。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 ,稿未完而人先亡。和珅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7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虽说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词的影响。《饮水词》中有这样的词句:“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词中多次提到“红楼” ,这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祖父的影响下,曹雪芹自幼熟读纳兰性德词,熟悉纳兰的遭际,对纳兰性德深感同情。 《饮水词》中多次咏竹,而林黛玉爱竹,别号“潇湘妃子” ,曹雪芹又为他的居处潇湘馆安排了“凤尾森森,一片翠竹环绕”的环境,这也绝不是巧合。而且更关键的是,纳兰性德也有一段愁云惨雾的爱情往事,和《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十分相似。当所有的富贵功名皆成尘土,那一本《纳兰词》读来还是令人唇齿流香,三百年都不曾消退,因为他“不是人间富贵花” ,当围绕在他身边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尽之后,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归到诗人本身——也许,这才是世上最幸运的事情。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纳兰性德不仅才貌出众,文武兼备,而且还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但纳兰性德生前过得并不快乐,而他的《纳兰词》却流传后世。B.纳兰性德二十出头就成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是令人羡慕的少年英才,但“斗鸡人拨佛前灯”的诗句却反映了他常人所不理解的心境。C.纳兰性德骨子里是个文人,所以他“苦于仕途漂泊,厌恶进阶伫立的侍卫生涯” ,率真的诗兴遭遇浑浊的政治,便徒增“胸中块垒” 。D.文章为了表明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他的词句尽显多愁善感,列举了数字和“愁恨” “断肠” “伤心” “惆怅”等字句。E.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幽默的语言表现了纳兰性德对文学的挚爱。1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纳兰性德的?结合文本分条概括。(3 分)答: 817.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这一说法有一定的依据。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 分)答: 18.本文采用多种手法塑造纳兰形象,请就其中一种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并说说本文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 分)答: 三、语言运用(12 分)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4 个字。(4 分)如果你在微弱的灯光下看书,父母可能会警告你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灯光昏暗,你的瞳孔将根据周围的光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眼睛不会受到伤害。父母的误解,可能和生活体验有关:当人们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时,眼部持续紧张,很容易感到疲劳,可能出现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于是就以为近视与昏暗光线有关,其实,上述症状并不持久,③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9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 分)三八妇女节前后,不少人认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名称老气横秋,土得掉渣,纷纷建议把名称改为“女神节” “丽人节” “女士节”等。对于改名一事,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 80 字。(1)观点: (2)理由: 21.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4 分)答: 四、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次日,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10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解析:选 D 可怜:可爱。2.解析:选 A 副词,的确,实在;形容词,真实的。B 项,超过。C 项,水波荡漾的样子。D 项,弯腰,引申为卑躬屈膝。3.解析:选 D 运用了比喻,A、B、C 三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4.解析:选 D “长相思”也是词牌名。5.答案:(1)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2)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6.解析:选 C 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选项曲解原意。7.解析:选 B “后人”范围太广,文中说宋人因为“陷贼”事件指摘王维,而排斥王维于“大家”之外的是主流诗学。8.解析:选 A “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有误。9.答案: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 “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10.答案:示例 1:“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示例 2:“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11.答案:门前冷落,故人离散的寂寥处境;知音难觅、凄凉伤感的寂寞心情。12.答案:内容上通过写知音难觅表达对朋友的依恋之情,照应题目“留别” ;既表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结构上这两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思归的内容又引出尾联中归隐的态度。13.答案: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1114.答案:全词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清晰地刻画出来。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15.解析:选 CE C 项,纳兰性德“苦于仕途漂泊,厌恶进阶伫立的侍卫生涯”是性情所致;E 项,为了表现纳兰性德的无奈。16.答案:①家庭出身。纳兰性德家世显赫,父亲是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明珠。②外表。人长得帅,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③文才。诗才俊逸,是世人皆知的大词人。④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是康熙的御前侍卫。⑤性格。性情率真,多愁善感。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⑥影响。传世的纳兰词享有盛誉,曹雪芹的《红楼梦》深受其影响。17.答案:①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康熙阅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②纳兰性德也有一段伤心的爱情经历,和红楼梦中的宝黛钗三人的关系十分相似。③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关系密切,曹雪芹熟知纳兰性德的遭际,对他深感同情。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许多纳兰性德的词的影子。(答出四点中的任三点即可)18.答案:①对比手法。纳兰传奇的一生充满纠结:他出身名门,却厌恶功名富贵;少年得志,前途无量,却并不快乐;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为人率真,然而现实浑浊,只能徒增胸中块垒。对比手法使纳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衬托手法。文章多处提及康熙,借富有雄韬伟略的康熙大帝对纳兰的极其赏识宠信,侧面烘托纳兰非凡的才华。(也可答正侧结合或侧面烘托)③评传结合。文章有很多作者评论性的文字,如开头和结尾,不但突出了纳兰的形象特征,而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答出其中一点并结合文本分析,其他答案,合理即可)19.答案:①这样做会损害你的视力 ②暂时看不清远处物品 ③短暂休息即可恢复(意思对即可)20.解析:解答此题,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关键就是对理由的阐述要合乎情理。如赞成的话,可以从时代发展、原来的称谓缺乏感情色彩等入手;如果反对,可从通用性、历史渊源和内涵等角度分析。答案:示例 1:反对。①节日的全称是“三八国际妇女节” ,全世界通用,不是可以随便修改的;②这个称谓有它的历史渊源,体现出对妇女权利的尊重,改为“女神节”等就失了它的厚重内涵。(意思对即可)示例 2:赞成。①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心理也在与时俱进,改名是社会进步的表12现;②原来的称谓缺乏感情色彩,换成“女神节”等更能体现对妇女的赞美和尊重。(只答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意思对即可)21.解析:根据所给图表,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普查,一个是改造;而普查和改造又分别包含三个方面。结合题干要求,把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注意先后顺序。答案: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订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22.[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寓意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 ,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1)概括内容——老僧救蝎子反被蝎子咬,但仍不改救蝎子的初衷,路人不解,老僧道出缘由——救人(物)是人的本性。由此明确对象——材料陈述对象分别是老僧、蝎子、路人。(2)选取角度——材料重点写老僧,可以从老僧这个角度入手,当然也可以从蝎子和路人的角度入手。抓关键——抓材料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找出有关陈述老僧的关键句: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3)分析原因,由此及彼(寓意)——老僧为什么被刺伤还救蝎子?(从老僧讲的话中可以找到原因)蝎子为什么蜇人?路人为什么不解?进而由此及彼,辨明是非(寓意)——辨明材料陈述对象老僧、蝎子和路人的寓意。本则“老僧救蝎子”的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善良本性与知恩图报”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坚守善良本性,走自己的路,不随波逐流……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例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黄林希一老僧见蝎子在水中挣扎,多次将蝎子救起,也多次被刺伤,我想说“蝎子被救却反刺老僧” ,这种恩将仇报,实在是不应该啊,人应该知恩图报,决不能忘恩负义!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相互搀扶。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同事、朋友……13以至山山水水、花鸟鱼虫等世间万物都对我们有恩情,我们都应该知恩图报!我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带给我们生命,给我们一个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用知识的蜡距点亮我们理想的火距;我们感恩同事,因为,如果没有同事们的相互帮助与支撑,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孤掌难鸣;我们感恩朋友,因为朋友带给我们真挚的友情,在生活学习中给予我们真诚的关心和鼓舞……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平凡的人给我们无限感动。管敏正,暴走好心人,小时候,因家庭的贫困,吃不饱穿不暖。在最苦的时候,他只能喝水充饥,直到有一天,一个好心人给他们家送来衣服和一些补助金,这才使他的生活改善了。这么多年,他从未忘记这份恩情。现在,他为了使贫困地区孩子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几十公里地暴走,筹集资金。当年的滴水之恩,如今他涌泉相报。还有羊肉串慈善家阿里木。在他最困难时,一位素昧平生的酒吧老板施以援手,借了一百元给他。一次微不足道的义举,让他在异乡站住了脚跟,摆起了羊肉串摊,帮助无数孩子重返校园。管敏正,阿里木,虽不同人但同心,当年的滴水恩情,他们努力涌泉相报,为社会增添了缕缕温情。恩将仇报,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一篇报道,一个留学生留学回国后,在机场面对前来接机的妈妈,竟挥刀刺向她。当被问及原因时,得知竟是由于妈妈事忙没有及时给儿子汇钱而导致今天的结局。父母之恩大于天,而如今却换来儿子挥刀相向,怎叫人不心寒?还有一位母亲,含辛茹苦拉扯大五个孩子,而孩子长大成材后,却无人主动照顾年迈的母亲,母亲一直以拾荒维持生活,直到无力再出去劳作,而孩子们却推卸着不愿照顾母亲。当年的恩情换来他们如今的冷漠,叫年迈的老人情何以堪?曾经的倾心相待,儿女却恩将仇报,使多少天下的父母寒心呐!中国《诗经》里的珍珠般的言辞“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以及诸多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都是中华民族儿女发自肺腑的知恩图报之声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点评] 本文从蝎子的角度入手,抓住“蝎子被救却反刺老僧,结果受到路人指责”这一文字信息切入,提炼出观点:做人要知恩图报,决不能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全文先总说,后分说,分说部分选用典型事例,运用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141第五课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2.鉴赏诗歌中清丽、精妙的语言特色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分析诗中物象,了解诗人情感情感目标体悟诗人在特定背景下的不同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知作者]1.《夜归鹿门歌》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诗歌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老,晚年隐居汉江东岸鹿门山中。代表作品:《春晓》《过故人庄》。2.《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见《越中览古》相关介绍)。3.《登岳阳楼》杜甫(见《蜀相》相关介绍)。4.《菩萨蛮》(其二)韦庄(836—910),字端己,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代表作品《秦妇吟》等。[知背景]1.《夜归鹿门歌》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2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为“夜归鹿门”。2.《梦游天姥吟留别》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 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 年),李白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3.《登岳阳楼》767 年,杜甫 57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疾病缠身,靠饮药维持生命。768 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4.《菩萨蛮》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离乱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 59 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菩萨蛮》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知常识]杂言诗:诗歌体裁之一。于元曲出现后达到巅峰。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3一、字音识记1.栖隐处(qī) 2.岩扉(fēi)3.瀛洲(yíng) 4.剡溪(shàn)5.谢公屐(jī) 6.渌水(lù)7.殷岩泉(yǐn) 8.鸾回车(luán)9.东南坼(chè)二、词语释义1.岩扉松径长寂寥 岩扉:石门2.惟有幽人自来去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3.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4.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5.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6.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7.青冥浩荡不见底 青冥:天空8.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回旋,运转9.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10.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11.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12.亲朋无一字 字:书信13.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14.垆边人似月 垆边:酒家15.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三、名句默写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2.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4.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5.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6.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48.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9.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0.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11.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2.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1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18.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9.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20.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21.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2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了解行文脉络Error!5登岳阳楼Error!二、把握文章主旨1.《夜归鹿门歌》本诗借回鹿门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的幽雅兴致,也透露出了孤寂无奈的心情。2.《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精心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3.《登岳阳楼》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身世凄凉的孤寂以及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4.《菩萨蛮》(其二)本词通过对江南无限变幻风光的描写,歌颂了江南水乡的迷人景色和人物的秀丽,委婉地抒发了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一、阅读《夜归鹿门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6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提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上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杂乱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2.从诗歌的第二联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答: 提示: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己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种不同的心境,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3.“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提示:“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4.“惟有幽人自来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 7提示:诗人领悟到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与世隔绝,唯山林是伴,只有他一人幽然地生活,表现了诗人清高的志趣和情怀。5.诗人既然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了什么景象?诗人此时的心境如何?答: 提示:(1)鹿门山的林木本为雾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霭竟消,树影清晰。(2)诗人完全被大自然的美景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以至于忘乎所以。二、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6.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答: 提示: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7.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答: 提示:(1)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2)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8.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8答: 提示:(1)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镜,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2)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9.“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答: 提示: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离开长安,诗人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的束缚,脱离了丑恶污浊的官场,“仰天大笑出门去”,大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之意。正因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才有了下文揭示的原因:不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怎样才能“开心颜”?那就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诗人想“兼济天下”,可黑暗的社会不允许,他只好“独善其身”,如一叶扁舟,自由飘荡于自然山水之间。从思想深处来说,个人“匡天下”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个悲剧,诗中也充满了这种悲剧意识,但这一诗句并非是消极的。10.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请简要分析。答: 提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诗眼。它点亮了全诗的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显示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憎恨,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它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众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三、阅读《登岳阳楼》,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登楼时怎样的心情?答: 9提示: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但其中暗含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沉郁之情。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12.试分析“坼”“浮”两个字的妙处。答: 提示: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洞庭湖,一下子断裂为二;日月星辰仿佛都漂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坼”“浮”两个字描绘了宏丽的景象,渲染了磅礴的气势。13.这首诗的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展开想象与联想,谈谈自己的感受。答: 提示:颔联十个字逼真地描写了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14.颔联写的是洞庭湖的雄奇壮观,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这样写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何作用?答: 提示: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博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置个人遭遇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四、阅读《菩萨蛮》(其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5.这首词共写了江南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的景色特点?答: 10提示:春水、画船。表现了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知识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四句描写出了早春清新、舒爽的景象特点。高考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①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②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答题方法(1)抓住景物特点,探知诗人感情写景一般都是诗人抒发某种情感的基础,因而景物形象的特点往往与诗人情感的特点是一致的。如李白《静夜思》的前两句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暗暗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苦。(2)分析意境韵味,品评诗人情调意境是作者将思想感情与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把抒发的情感寄予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幽静清明的意境,融合了诗人王维闲适、恬静、热爱隐居生活的思想情趣。(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常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蕴藏着深层的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上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得快,实质上是写诗人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答题模式景物形象的特点+特点的具体分析+诗人的情感。 经典例题11(2015·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月 圆 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 。未缺 ③ 空山静,高悬列宿 ④ 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16.“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答: 提示:“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17.作者是不是真的认为江南好,“只合”和“老”有什么表达效果?答: 12提示:(1)这里既称“人人尽说江南好”,则“江南好”三字分明是由他人之口道出,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另外,其中还有劝留之意,说明词人意在回乡,不安于久客江南。(2)“只合”,意即只应、只得、不得不,与“尽说”对比,设想自己如此,而不得不如此,含无限悲怆凄凉之意。(3)“老”在此既指老于此,又隐含“老死”之意。且与首句“好”字构成对比,落在句末,给人更强烈的心理冲击。《夜归鹿门歌》1.对比鲜明,形象清晰全诗有四处对比:(1)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衬托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2)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3)末句的幽人既指庞公,又是诗人自况;(4)前四句为动态描绘,后四句为静态刻画,通过这些对比,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2.情景交融,意趣含蓄诗人写傍晚江行见闻,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抒发隐逸的志趣。3.格调淡雅,匠心独运这首诗格调淡雅,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13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也都随之托出。《梦游天姥吟留别》1.想象奇丽,夸张大胆诗的开头部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夸张的手法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诗中描绘了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神仙世界,是作者借助想象把不同地方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和幻化的结果,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美妙空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尽显浪漫主义特色。2.精练清新,表现力强诗人在表现梦中奇景时,用精练清新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四幅画面,色彩和情调各不相同。同时,诗人还注意用句式的变化表达感悟,全诗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句式,节奏有缓有急,取韵换韵也平仄相间,富有音乐美,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登岳阳楼》1.意境雄浑阔大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颔联两句描绘洞庭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2.风格“沉郁顿挫”这种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是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诗人的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湖水势融合无间。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菩萨蛮》(其二)1.似直而迂,似达而郁“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两句词,似直而迂,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率真的话中了。“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两句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写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2.白描手法,简洁精练白描手法即在把握了对象的特征后,用简练的笔墨临摹出来,无修饰、精词炼句的繁复。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14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尾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革,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突出了江南的美。素材主题 尊 严[课内·提炼]桀骜不驯的李白李白一生率真豪放,不愿阿谀奉承和献媚取宠,他桀骜不驯,与世俗格格不入,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以高傲的气骨“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在王侯将相、权贵大人面前无丝毫奴颜媚态,努力保持自己独立自由的人格和尊严。他奋力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振聋发聩的人生宣言,将个人气节和尊严看得比生命都重要,是后人在“如何做人”方面学习的榜样。[课外·延伸]1.反潮流的丁肇中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了 500 多名学界精英,可会议组织者竟然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与会者使用汉语演讲和交流。然而,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却没有理会组织者的“禁令”,坚持用中文作报告,成为唯一一位“反潮流”者。丁教授的英语表达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却冲破重重阻力发出母语的声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华夏儿女和中华民族的尊严。2.名言警句(1)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2)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15(3)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马丹·杜·加尔(4)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5)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爱默生[运用·点拨]维护尊严是做人的原则。李白不因位卑而委身权贵,不因力单而为强暴所屈服,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努力维护做人尊严的文人,堪称捍卫个人尊严的斗士。丁肇中敢于冲破不合理的禁令,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尊严是不容玷污的白璧;尊严是不可尘蔽的珠光。尊严植根于绵亘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它只属于大写的“人”。它是人类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时间:40 分钟 分值:50 分)一、基础巩固(1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B.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C.惟有幽人自来去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D.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解析:选 C 因:依据。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选 C 都为动词,坐。A 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B 项,副词,朝着;动词,靠近。D 项,名词,小路;副词,直接。16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A 都为副词,有时。B 项,动词,因袭;副词,凭借。C 项,副词,暂且;连词,并且。D 项,代词,怎么;代词,哪里。4.名句默写。(6 分)(1)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4)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其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二、阅读鉴赏(27 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古风(其三十九)李 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 ① ,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 ② 栖鸳鸾 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17[注] ①徂辉:落日的光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色?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6 分)答: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答: 答案:(1)这四句写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色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奠定了全诗感伤、悲愤的基调。(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1)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4 分)答: (2)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 分)答: 18答案:(1)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2)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陪金陵 ① 府相 ② 中堂夜宴韦 庄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 ①金陵:指镇江。唐人喜称镇江为金陵。②府相:名周宝,握有重兵。时黄巢起义,藩镇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1)颔联作者是怎样写夜宴场景的?(4 分)答: (2)尾联“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中出现了愁,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作者什么愁?(4 分)答: 答案:(1)衬托手法。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2)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愁国之欲坠,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伤时,怀乡,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三、语言运用(8 分)8.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 分)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19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取得建立新中国的胜利。答案: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 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 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9.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2)指出漫画的寓意: 答案:(1)顾上不顾下(2)漫画讽刺了社会上那些盲目做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