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成都龙泉中学 2018 届高三(下)4 月月考试题语文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理解的必
2、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从哲学、未来学等角度论证了人工智能发展进步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有学者认为,我们可以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启发下,在一种非公理化推理系统的技术平台上开发出具有不同配置形式的通用智能系统,并使之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被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誉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的库兹韦尔坚信,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而且超越的速度会比人们预想的快得多。他认为,2045 年是奇点到达的时期,这将是极具深刻性和分裂性的时间点,非生物智能在这一年将会 10 亿
3、倍于今天所有人类的智慧。虽然库兹韦尔的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但他的论证并非空穴来风,而且他的著作产生的广泛影响至少说明他所思考的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看,许多预言不可能实现的科学技术,后来都变成了现实。比如,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曾认为飞机不可能飞上天,让比空气重的机械装置飞起来纯属空想。但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因此,当科学家对某些科学技术进行否定性的预测时,他们更应该谨慎行事。当然,要对某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作出精确预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重视的程度来看,人工智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极可能会快速地发展。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
4、量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深度学习、云计算、超算、大数据技术等也会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显然,谷歌阿尔法围棋的胜利使得人们普遍相信人工智能必将取得更快的发展。据报道,在阿尔法- 2 -围棋与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之后不久,韩国政府宣布一项总投资约 8.4 亿美元的专项计划,用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自然都不甘落后,希望抢占人工智能研发高地,科研经费与人员投入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摘编自杜严勇探究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1. 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的智能水平整体上超越了其他生物智能,使得人类成为地
5、球的统治者。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将成为地球的主宰。B. 人类要想对只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C. 虽然学界对库兹韦尔的观点并没有完全认同,但他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的著作也产生了广泛影响。D. 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会快速发展起来,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对人工智能重视都是其有利的条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先是从人类智能与其他生物智能的比较入手,推论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而提出下文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这样的议题。B. 文章引
6、用比尔盖茨评价库兹韦尔的话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库兹韦尔“人工智能将在 2045 年 10 亿倍于今天所有人类的智慧”的观点。C. 文章第三段举出曾有人认为飞机不可能飞上天的判断,从反面论证科学家应该谨慎地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某些科技发展进行否定性预测。D. 本文分别从人类对智能的认识、以哲学和未来学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发展进步、科技史上预言与现实的关系、相关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的重视程度等角度来分析中心论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认识程度的深入和研究时间的增加,人类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和实现是有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是有可能的。B. 在一种非公理化推
7、理系统的技术平台上可以开发出具有不同配置形式的通用智能系统。这一观点已被有的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论证。C. 谷歌阿尔法围棋的胜利既得益于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容量的快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使更多的人相信人工智能必将会更快的发展。- 3 -D. 根据作者的观点,虽然现在科学家还很难对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作出预言,但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几乎是不可能的。【答案】1. D 2. B 3. D【解析】.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比尔盖茨评价库库兹韦尔的话并不是本文证明论点的论椐,也证明不了库兹韦尔的观点。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 “科学家还很难对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出预言”错误,原文说的是“精确预言几乎不可能”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荷张爱国那年初夏,小荷
9、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白色腈纶裤子、白色运动鞋出现在后弯坡的时候,没少受人们的非议和谩骂。在后弯坡一带,全身穿白,那是戴重孝,是死了爹娘。小荷不管,她就觉得白色让人清爽、干净。最反对小荷一身白的是道子爹一小荷未来的公公、一位小学民办教师。小荷十四五岁时和道子订了亲,两人乃至两家相处得一直很好。小荷第一次一身白到道子家,道子爹一看就- 4 -拉下了脸,要不是小荷还没过门,指不定他的反应会怎么激烈呢。下午,道子娘送小荷回家,路上,小荷问:“婶啊,叔今天怎么了,谁惹他了,怎么不高兴呢?”道子娘当然不能说是因为小荷穿了一身白,就编个借口搪塞了过去,接着又仿佛很无意地说“荷儿,下次来,就不穿这身衣裳了吧。
10、 ”小荷很惊讶,睁着双大眼睛问:“怎么了婶?我穿这衣裳不好看吗?我们后弯坡的姐妹都说好看呢,道子上次也说好看呢。 ”“不是不是,好看好看呢,我是怕怕”道子娘结结巴巴地说, “怕你走这么多路,弄脏了白色衣裳容易脏,还不好洗。 ”“没事没事,我喜欢洗衣服呢。 ”小荷笑吟吟地说。那是盛夏的一天,空中、地上都像起了火,小荷穿着一身白,走在去道子家的路上。小荷正渴得热得难受的时候,看到了一块西瓜田,一个个西瓜皮球一般大,突兀在地上。小荷对着瓜棚喊:“有人吗?买西瓜。 ”没有应声。小荷走进瓜棚,没人,铺在地上的一个蛇皮袋上有半个切开的瓜。小荷也是急了,拿起一旁的刀,切下两块,吃了。吃了瓜,小荷觉得身上凉快
11、了许多,就坐在瓜棚里等主人来,付瓜钱。左等右等,主人还没来,小荷等不及了,决定下午回来再付钱,就走了出来。瓜棚外,太阳更厉害了,小荷想到道子的弟弟妹妹们现在也一定热得很,不如带个瓜去,让他们也凉快凉快,于是摘了个瓜,搬往道子家。道子的弟弟妹妹们一见小荷带来了西瓜,都高兴地围上来。小荷切开瓜,弟弟妹妹们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了还咂吧着嘴问小荷:“荷姐,这西瓜哪儿买的?这么甜,还沙瓤的,多少钱啊?”“不要钱,一分钱不要。 ”小荷笑咯咯的, “这个瓜是白来的。 ”“白来的啊?荷姐,哪儿白来的?我们还要”弟弟妹妹们围着小荷叫着跳着。“逗你们玩呢,哪有什么白来的?”小荷收住了笑, “荷姐路过一家瓜田,见
12、没有人,就摘了一个”小荷还想说等下午回去再给人家钱,内房的门“哐当”一声开了,与此同时,一个声音,响雷一般:“三子,四子,都给我吐!吐出来!”是道子爹。道子爹大步走到道子两个弟弟面前, “啪!啪!”每人两个狠狠的大嘴巴:“好吃!掌嘴!知道你们刚才吃的是什么吗?啊?盗泉,盗泉之水,孔夫子渴死而不饮”小荷懵了,她不知道怎么了。道子娘从外面冲进来,捂着道子爹的嘴,拼命地往外拖,叫着:“好人啊,别说了别说了,再忍忍吧,忍个一年半载就好了”- 5 -“我不忍了,你们也别忍了!”道子爹更来劲了, “我们家是什么人家?我们家怎么能吃偷盗之物?我们家怎么能有偷盗之人?俗话说,小时偷芝麻长大偷西瓜,这小小年纪就
13、偷西瓜了,长大了那要偷什么?哼!穿得倒白如雪,白如玉,这心怎么却白不了”一切来得太突然,等小荷明白过来的时候,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小荷强忍着不哭出来,双手捂脸,疯一般地跑出去。在后弯坡一带,从人家瓜田摘个把瓜,即便事后不告诉主人,也不至于被上升到什么偷不偷的程度,因此事后小荷家要退亲是自然而正常的反应。本来,道子爹如果登门认个错,事情或许还有转圆的余地,可这个一贯被称为“老学究”的民办教师就是不认错。更可气的是道子和道子娘,来到小荷家,说是道歉,但话里话外似乎又总是怨怪小荷,怨怪小荷一身白,怨怪小荷摘人家瓜这样的人家太不可思议了,小荷和她爹娘都这么想,于是坚决退亲,并加倍退还所有礼物、礼金。
14、两家本该两讫了,可道子一家却到处散播小荷的谣言,说:“哪里只是因为她偷人家一个瓜啊?那女子,别看她穿得白白净净的,那手脚一直都不干不净呢,譬如”假话被说得多了,也会成真话,小荷在后弯坡一带,渐渐成了偷盗的代名词,走到哪儿,总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以致小荷后来不敢出门。小荷的名声坏了,在后弯坡这地方待不下去了,一年后嫁到一个大山深处,男人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知道。(载于奔流2016 年第 6 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后弯坡人对小荷一身白的装扮非议和谩骂,而小荷不管不顾,表现的清新脱俗,这样就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 小荷家退亲,小荷家
15、与道子家最终不能联姻,表面是由于小荷爱穿一身白和道子家的误解,其实是两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分歧所致。C. 小说中写小荷常常以一身白的装束示人,又偷盗过一次西瓜,在行文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反封建主题。D. 小说结尾交代了小荷不为当地人所容,所嫁“男人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知道” ,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意味深长,发人深省。5. 主人公以“小荷”为名字,小说又以“小荷”为标题,这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小荷的形象特征简要分析。- 6 -6. 有人说小说写到退婚就可以结束了,而作者还在后面写小荷的遭遇,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效果?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答案】4. C 5. 象征小荷这个人
16、物美丽纯洁的形象。 “荷”具有清新、美丽、高洁的特点,人物以“荷”为名,所谓“人如其名” ,小荷的确兼具外表和内心的美好;反衬文末小荷退婚后的遭遇。形象好、心灵美的姑娘却难以顺利地迎来如意的婚姻生活,这不能不令人叹息感慨;暗示小荷这个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美好的小荷不为当地人所容而最终只能远嫁深山,缘于当地人们守旧、狭隘、固执甚至缺乏宽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环境。 6. 我为作者这样安排结尾点赞。有利于突出人物的遭遇:小荷蒙冤背上偷盗之名,甚至不为当地人所容,这与人物本来形象极不相称;使情节更加跌宕:谣言把小荷推向了当地人的敌对面,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可更好地展现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守旧、缺乏宽
17、容,决定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小荷最终也不为人所容;揭示主题,发人深省:小说通过小荷只有远离故土方可容身的遭遇,发人深省,可更好地凸显主题,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呼唤。【解析】4.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 项, “反封建主题”错。6.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结尾写小荷的遭遇有什么效果,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考查小- 7 -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
18、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小说的内容,概括结尾的主要内容,然后考虑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结尾写了小荷退婚后,遭道子一家造谣中伤,背上了小偷的污名,不敢出门,后来嫁到了大山深处。这样的结尾与“小荷”清纯的美好形象形成了反差。情节上与前文形成了转折,出乎人的意料,从而能更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人和人之间能多一份宽容、理解和信任,这个社会就会很美好。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喷发英武正气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
19、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她读过格林童话 爱丽斯漫游仙境 ,而在小孩子中流行的七侠五义 隋唐 小五义 水浒 荡寇志 ,她也都读了。宗璞甚至还看了不少成人读物,八九岁时就读了红楼梦 ,看到林黛玉死,哭得泣不成声。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1944 年,15 岁的宗璞就写了一篇关于滇池月光的散文并在刊物上发表。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小说。1948 年,宗璞的短篇小说A.K.C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57 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红豆 ,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爱情悲剧,突现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这
20、为宗璞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麻烦。 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陆续写了弦上的梦 三生石 我是谁?等作品。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化大革命” 。在1966 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中写到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的她不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 ,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地荒谬,怎样地灭绝人性!”这就启发和促使我们要在更深的层面去反思那一段历史。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
21、葫芦引 。 “七七事变”后,一大批教授、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圣地” 。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 800 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 8 -不完整的” 。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编号。 “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小说包括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 北归记四卷。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宗璞开始动笔,如今 60 多年
22、过去,前三卷已陆续出版。其中, 东藏记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一方面,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巨痛;一方面宗璞热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喷发着一种英武、一种凛然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 ”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近 30 年,她在病中笔耕不辍,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 年才写完。 南渡记写完,父亲
23、去世了;东藏记写完,先生去世了。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对人生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宗璞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 。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打过仗。她害怕凭借材料只会写成一般的报道。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宗璞极大的启发。用人物统领材料,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会活起来了。(摘编自 2016 年 4 月 28 日光明日报)相关链接:宗璞十岁时,随父亲冯友兰与清华
24、大学一起南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 8 年时光。宗璞的哥哥冯钟辽于 1943 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 19 岁。随着战事的推移,他用双脚从宝山走到畹町。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肖鹰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只鸟、一只猫的那种大爱。(李建军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7.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 -A. 在父亲的影响下,宗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不仅涉猎范围广泛,而且感情非常投入。童年的阅读为她以后的文学创
25、作奠定了基础。B. 她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 ,看到很多知识分子被迫自杀,自己也被批斗,所以才会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C. 抗战的特殊经历使她认识到作家的责任,关于抗战的小说包括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 北归记四卷,影响深远。D. 近 30 年的笔耕不辍,使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红豆为宗璞赢得了声誉,让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也被打上“毒草”的标签,使她一度被迫搁笔。B. “七七事变”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却被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
26、叹。C. 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率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写作活跃而有新意。D. 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由此可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E. 宗璞在病痛中坚持写作,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用自我生命守护着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令人钦佩、赞美。9. 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 ,二者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答案】7. D 8. CE 9. 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
27、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对人对物的大爱;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 ,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文化大革命”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化大革命”的忧思;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 ,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解析】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 10 -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 “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近 30 年的笔耕不辍” ,强加因果。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
28、,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让宗璞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发表在大公报上的A.K.C ,选项弄错了对象。B 项, “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 ,无依据。D 项, “一直是沉痛的”错误,曲解文意。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回答,此题要求结合传主的作品分析“大爱”和“担当”的关系和具体的表现,首先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人后分析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
29、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对人对物的大爱;再列举具体的作品进行例证,如创作红豆 ,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创作野葫芦引 ,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点睛:这是一道文意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明确答题的方向。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古代诗文阅读
30、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11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
31、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ln
32、 坎坷不顺)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B.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C.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D.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11.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B.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
33、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C. “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韵文,多用作“上对下” “尊对卑” 。D.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B.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 12 -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 李商隐能写古
34、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答案】10. A 11. A 12. B 13. (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 (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 (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解析】 旧唐书作者:作者:
35、刘昫 赵莹 朝代:后晋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解答。由上文可知,李商隐陷入了党争,本来投身令狐楚门下,却娶了令狐楚敌对阵营人士的女儿,所以两面不讨好,画线句子中“令狐楚” “绹” “商隐” “茂元”都是人名, “绹”是令狐绹,是令狐楚的儿子,据此可知,B 项断句错误。结合上文可推断出令狐绹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而厌恶他,据此可知 D 项断句错误。结合下文来看,李商隐是在王茂元死后来的京师,可知“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断句错误,据此可排除 C 项。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云” “言”为标志。借助文
36、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人名地名等名词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本题在断句时可借助文意和人名来完成,首先结合上文了解画线句子所说事件产生的背景,然后结合人名推断画线句子内容,大致断句,再比对各选项之间的区别,找到答案。11. 试题分析:A 项“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错, “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男子20 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
37、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 13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找出答案。B 项在原文中对应的信息为“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可知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只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13. 试题
38、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所给句子取自选文,解答时要注意将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句子含意,然后找出句中可能的赋分点,逐一落实,最后再将译好的句子进行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需要重点注意的词语有:(1) “所业文” ,所写的文章;“干” ,献给;“妻” ,动词,嫁给做妻子。 (2) “然” ,但是;“遇” ,对待;“秉政” ,主持朝政,掌权;“为” ,作。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
39、,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 、沛州(今河南开封) ,李商隐跟随为巡官, (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 。开成二年(837) , (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 ,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 (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
40、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
41、) ,- 14 -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邹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 ,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 。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
42、仗着自己的才能, (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 (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 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 1188 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
43、。强对:此指强敌。14. 对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是A. 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 “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B. 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固守长江天险。C. 下阕“因笑”三句,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阕浑然一体。D. 下阕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 “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E. 下阕“小儿破贼”二句,呼应开头“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 ,意即有利之形势已成,- 15 -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15. 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
44、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14. CE 15. (1)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 “因笑”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 “王谢诸人”借代南宋统治集团,尖刻辛辣讽刺了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收复神州的实际行动。 (2)表现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 “凭却”三句批判了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 (3)抒发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 “正好”三句用祖逖统兵北伐,中流击楫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凭借有利的江山形势,中流击水,收复中原的胸襟气度。 (4)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
45、念)。 “小儿”二句,作者认为完全应该如谢安一样,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表现了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 ,A 项, “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说法错误,应该是:“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B 项, “固守长江天险”说法错误,当为“北上争雄,收复失地” ;D 项, “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说法错误,当为“统治者苟安的批判” 。故选 CE。15. 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是考查
46、学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题干要求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情感。下阕“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篇浑然一体。前三句用世说新语新亭对泣的故事, “王谢诸人”概括东晋大家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通知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 “也学英雄涕” ,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意思是今之宋廷据此天险明确不管中原被占已久。这是多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 “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有江山形势引出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到极致,下面转承上片“争雄” ,进一步正面
47、发挥登临意,抒发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 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在词人看来,这几句词由前面的愤懑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词人豪迈爽朗的胸襟气度。歇拍二句,今义抒发必胜的乐观信念。 “小儿破贼”和“强对”分别见世说新语和三国志陆逊传 ,作者认为完全应该如谢安一样,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表现了对打- 16 -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48、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解答本题,考生要用好注释和词中所用的典故。名句名篇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想象,表现凄凉婉转的箫声,使人闻其声,凄然落泪的句子是“_”。(2)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
49、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_,_。 ”(3)蜀道难中李白通过“_,_。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答案】 (1). 泣孤舟之嫠妇 (2). 浊酒一杯家万里 (3). 燕然未勒归无计 (4). 飞湍瀑流争喧豗 (5). 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嫠、浊、勒、湍、喧豗、砯崖、壑。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入夏以来,原本舒适宜人的重庆就变得五风十雨,令人烦闷难受。污浊的流水都通过城内的排水管流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