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悸 中医内科.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022356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悸 中医内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心悸 中医内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心悸 中医内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心悸 中医内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心悸 中医内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内科教研室,心 悸,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医院 余绍清,中医内科教研室,内容,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转归预后,中医内科教研室,概述,一、概念 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常伴胸闷、气短、眩晕、喘促、晕厥等症;脉象或数或迟或不齐。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 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说文解字释“悸”为“心动也”包括惊悸和怔忡证治准绳曰:“怔忡者,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惊者,因外有所卒动。,中医内科教研室,概述,二、沿革 内径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

2、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素问 三步九候论曰:“参伍不调者为病.” 脉学名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脉与疾病的预后 丹溪心法:“责之虚与痰”。 病机 景岳全书:由阴虚劳损所致。,中医内科教研室,概述 沿革,伤寒论以惊悸、心动悸为病证名 伤寒论117条:“伤寒,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辟地者,真武汤主之。”宋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首先提出怔忡病名温胆汤、远志丸治疗 医林改错:瘀血内阻血府逐瘀汤,中医内科教研室,概述,三、范围 西医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节律、频率、传导

3、) 节律异常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 频率异常心动过速、过缓, 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预激 其它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1、体质虚弱 2、饮食所伤 3、情志所伤 4、感受外邪 5、药物中毒,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1、体质虚弱,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禀素 赋体 不亏 足虚,脾化 胃源 虚不 弱足,久劳 病欲 失过 养度,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气虚及阳损,心阳受损,无力鼓动血行 血脉瘀阻,肺气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损及脾胃之阳,水湿不得运化,成痰成饮上逆心,血虚至阴亏,年老体弱,肝肾阴亏,失其温煦,心 悸,心火独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2、饮食所

4、伤,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嗜食高粱厚味 煎炸炙煿,饮食不节,损伤 脾胃,运化失施,蕴热化火生痰 痰火扰心,水液停聚,滋生痰浊 痰阻心气,心悸,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3、情志所伤,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平素心虚胆怯,暴受惊恐,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伤心脾,长期抑郁,怒则伤肝,心气不敛 心神动摇,心_暗 耗 阴 血,脾_脾胃运化失施 生化之源不足,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火上炎,气血逆 乱,夹痰上攻于心,气血两虚 心失所养,心脉不畅 心神失养,心神不宁,心 悸,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4、感受外邪,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心气素虚,风湿热邪 合而为痹,日久内舍于心,温病,疫毒,痹阻心

5、脉,心血瘀阻,灼伤营阴 心失所养 或邪毒扰心,耗伤心气心阴,心 悸,风寒湿热之邪, 由血脉内侵于心,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5、药物中毒,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药物过量,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心 悸,相关药物有附子、乌头、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 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病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病机,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相关病性:以虚症居多,亦由虚致实,虚实夹杂虚: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 实: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中医内科教研室,诊 断,1、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兼有症状:胸闷不

6、适,气短、乏力、头晕,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中医内科教研室,诊 断,听诊:心搏或快速,或迟缓,或忽跳忽止,或伴有心音强弱不等脉象:可有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中医内科教研室,诊 断,2、诱因: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3、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及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中医内科教研室,鉴别诊断,1、胸痹心痛与心悸共有症:心慌,脉结代,发作有诱因区别症:胸痹心痛:以心前区疼痛为主心悸:心前区疼痛不明显悸动不安为主,中医内科教研室,鉴别诊断,2、奔豚与心悸共有症:心中躁动不安,诱因皆有惊恐区别症:奔豚:上下冲逆,发自少腹(肾积)心悸:

7、心慌不安,无上下冲逆感发自于心,中医内科教研室,鉴别诊断,3、卑惵与心悸共有症:心慌不安区别症:卑惵: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听诊及脉象一般正常。抑郁、胆怯等心悸:无神志异常,脉律异常,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1、分清虚实2、脉象变化3、辨病辩证 4、辨惊悸怔忡,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分清虚实 辨脏腑的虚实 虚:气、血、阴、阳 实:痰、饮、瘀、火,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脉象变化 快:数、疾、极、脱、浮合慢:缓、迟、损、败、夺精脉律不整:促、 结、 代,中医内科教研室,脉率快速型心悸:数脉(一息六至)、 P120疾脉(一息七至)、 P140 极脉(一息八至)、脱脉(一息九至)、浮合脉(一

8、息十至以上)。 P大于200 脉率过缓型心悸:缓脉(一息四至)、 P80迟脉(一息三至)、 P60损脉(一息二至) 、 P40败脉(一 息一至)、 P20奇精脉(二息一至)。 P10 脉律不整型心悸: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止有定数之代脉;脉来乍疏乍数,忽强忽弱之雀啄脉。,中医内科教研室,辩证要点,辨病辨证功能性心律失常 心胆气虚 心神动摇冠心病 阳气虚血瘀 痰瘀交阻心悸 风心病 风湿热邪杂至 ,合而为痹 ,痹阻心脉病毒性心肌炎 初 风温犯于肺卫,热毒侵心,后 气阴两虚 ,脉络瘀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阳不振 心搏无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肾阳虚为本 水饮内停

9、为标,中医内科教研室,辨证要点,辨 惊悸 怔忡,中医内科教研室,治疗原则,虚证:补虚补益气血,调理阴阳配合养心安神 实证:泻实化痰、涤饮、活血化瘀配合重镇安神,中医内科教研室,用 药 得,(1)从肺治心:肺主气而 朝百脉,肺气旺盛,可以资助心气运行,血流通畅,促进其大小循环。,心,中医内科教研室,用 药 得,(2)以补为通:本病以虚为本,虽有血瘀、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但多为虚实夹杂证。祛邪之药,切忌猛峻。,心,中医内科教研室,用药 得,(3)平调阴阳:治疗阴虚、阳虚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平阳秘。,心,中医内科教研室,分证论治,虚证: 1、心胆气虚 2、心脾两虚 3、肝肾阴亏 4、心阳不振

10、,实证: 1、水饮凌心 2、血瘀气滞 3、痰浊阻滞 4、邪毒犯心,中医内科教研室,分证论治,心胆气虚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次症: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易惊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 弱,1,中医内科教研室,心 胆 气 虚,治法:镇惊安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龙齿、琥珀、磁石 镇惊宁神方解:朱砂、茯神、菖蒲、远志安神定惊人参益气,中医内科教研室,心 胆 气 虚,加减方药: 心血不足:加熟地、阿胶 心悸气短,气虚明显:加黄芪 心阳不振:加附子、桂枝 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佛手 心气不敛:加五味子、酸枣仁、柏子

11、仁,中医内科教研室,心 胆 气 虚,加减方药:气虚自汗:加麻黄根、浮小麦、乌梅、瘪桃干气虚夹瘀:加丹参、桃仁、红花气虚夹湿:加泽泻、白术、茯苓睡眠易醒:加龙骨、牡蛎,中医内科教研室,心脾两虚,主症: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次症:眩晕健忘,面色无 华,口唇色淡,神疲乏力,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2,中医内科教研室,心脾两虚,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方解: 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 以生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12、中医内科教研室,心脾两虚,方药加减 气虚甚:重用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少佐肉桂,取少火生气血虚甚:加熟地、白芍、阿胶阳虚甚:加附片、桂枝阴虚甚:加玉竹、沙参、麦冬、生地、 石斛,中医内科教研室,心脾两虚,方药加减 自汗、盗汗:加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山萸肉、煅龙牡纳呆腹胀:加陈皮、谷芽、焦三仙、鸡内金、枳壳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中医内科教研室,心脾两虚,若出现气阴两虚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质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炙甘草:甘温益气 人参、大枣:补气益胃 桂枝、 生

13、姜行阳气、调营卫 地黄、阿胶、麦冬、麻仁滋补阴血 清酒:辛热通脉,中医内科教研室,肝肾阴亏,主症:心悸失眠,眩晕耳鸣次症: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腰膝酸软 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 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舌脉: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3,中医内科教研室,肝 肾 阴 亏,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沙枸麦地归川楝,中医内科教研室,肝 肾 阴 亏,方解:山萸肉、熟地、枸杞子:滋补肝肾沙参、麦冬、知母:滋阴润燥酸枣仁、茯苓:宁心安神川楝子、川芎:疏肝理气 甘草:调和诸药,中医内科教研室,肝 肾 阴 亏,方药加减: 口渴心烦:重用麦冬、沙参,加石斛

14、、玉竹阴虚火旺,热象偏重:加黄连、山栀、淡竹叶潮热盗汗:加麻黄根、地骨皮、浮小麦、白薇便秘:加瓜蒌仁,中医内科教研室,肝 肾 阴 亏,方药加减:善惊易恐:加珍珠母、生龙牡夹痰热:加用黄连温胆汤夹瘀热:加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阴虚而火不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口苦咽躁,热象较著:用朱砂安神丸,中医内科教研室,心阳不振,4,主症: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次症: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心痛舌脉: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中医内科教研室,心阳不振,治法:温补心阳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温补心阳 生龙牡:安神定悸,中医内科教研室,心阳不振,方药加减:心阳不振,形寒肢冷:

15、加黄芪、人参、 附子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加煅龙牡,或加山萸肉,或用独参汤兼水饮内停:加葶苈子、五加皮、大腹皮、车前子、泽泻、猪苓,中医内科教研室,心阳不振,方药加减: 夹有瘀血: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兼见阴伤:加麦冬、玉竹、五味子心阳不振,心动过缓著者:加炙麻黄、补骨脂、附子亡阳:急予独参汤或参附汤,送服黑锡丹或参附注射液静滴,中医内科教研室,水饮凌心,主症:心悸眩晕,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 咳喘,不能平卧次症: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5,中医内科教研室,水饮凌心,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药:苓桂术甘汤(

16、治痰饮之主方),中医内科教研室,水饮凌心,茯苓为君,合白术则益中健脾,以绝痰饮之来源;桂枝通阳化气;甘草补益心脾,调和诸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中医内科教研室,水饮凌心,方药加减:纳呆食少:加谷芽、焦三仙、鸡内金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尿少浮肿:加泽泻、茯苓、猪苓、防己、葶苈子、车前子、大腹皮、,中医内科教研室,水饮凌心,方药加减:胸闷、咳喘:加杏仁、前胡、桔梗、防己、葶苈子、五加皮兼见瘀血:加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 叶、益母草肾阳虚衰:用真武汤,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瘀气滞,主症: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次症: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17、,脉涩或结 或代,6,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瘀气滞,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 生地、当归:养血和血,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瘀气滞,方药加减:气滞血瘀:加柴胡、枳壳、木香因虚致瘀:去理气之品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血虚加何首乌、熟地、阿胶阴虚加麦冬、玉竹、枸杞子、女贞子阳虚加附子、肉桂、淫阳藿,中医内科教研室,血瘀气滞,方药加减:胸部窒闷、脉络痹阻:去生地,加沉香、檀香、降香夹有痰浊:加瓜蒌、薤白、半夏胸痛甚 :加麝香、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等由瘀血所致,也可选用丹参饮或血府逐瘀汤,中医内科教研室,痰浊阻滞,主症

18、:心悸气短,胸闷胀满次症:食少腹胀,恶心呕吐或伴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脉: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7,中医内科教研室,痰浊阻滞,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药:导痰汤半夏、陈皮、制南星、枳实:理气化痰 茯苓:健脾化痰,安神 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中医内科教研室,痰浊阻滞,方药加减:纳呆腹胀:加党参、白术、谷芽、麦芽、鸡内金有烦躁口苦:加 茵陈、苦参、黄连、竹茹,或加黄连温胆汤,中医内科教研室,痰浊阻滞,方药加减:痰火伤津,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阴虚火旺:加麦冬、天 冬、沙 参、玉 竹、石斛烦躁不安,惊悸不宁:加生龙牡、珍 珠母、石决明,中医内科教研室,邪毒犯心,主症:心

19、悸,气短,胸闷,左胸隐痛次症:发热、恶寒、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脉: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代,8,中医内科教研室,邪 毒 犯 心,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药: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中医内科教研室,邪 毒 犯 心,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 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 桔梗:宣肺止咳 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益气养阴生津 五味子:生津止咳,中医内科教研室,邪毒犯心,方药加减:热毒甚者:加大青叶、板蓝根夹有血瘀:加丹皮、丹参、益母草、赤芍、红花夹有湿热:加茵陈、苦参、藿香、佩兰,中医内科教研室,邪毒犯心,方药加减:兼有气滞:加绿萼梅、佛手、香橼(

20、不伤阴)口干渴: 加生地、玄参,中医内科教研室,转归预后,1.偶发、短暂、阵发者、病程短者,病轻易治。 2.反复发作、持续发作者,病重较难治。 3.仅有心悸、脉象变化不明显者,易治。 4.心悸而有脉象变化明显者,较难治。 5.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或有变证者,病危难治,预后不良。,中医内科教研室,预防及护理措施,1、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2、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坚定信心 3、轻症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为度;重证宜卧床休息4、饮食有节,宜低脂低盐饮食。,中医内科教研室,小结,1、本病以自觉心中悸动,惊剔不安,不能自主为主症。分为惊悸与怔忡。 2、病位在心、病机为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 3、

21、辨证分虚实,并结合脉象、辨病综合分析。 4、治以扶正一一补益气血,调理阴阳,配合养心安神;祛邪一一化痰涤饮,活血化瘀,配合重镇安神。,中医内科教研室,5、八型分治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 心脾两虚归脾汤 肝肾阴亏酸枣仁汤合一贯煎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血瘀气滞桃仁红花煎 痰浊阻滞导痰汤 邪毒犯心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中医内科教研室,病例分析,周某,女44岁,2011年1月5日就诊。患者心悸胸闷反复发作2年余,每在情绪波动时复发或加重。询问得知患者素性抑郁,2年来多次与家人争执,情怀怀不畅,遂渐发为此疾。刻诊:心悸频作,胸膺窒闷,嗳气则舒,食少寐艰,两胁窜痛,神疲乏力,舌淡苔

22、薄,脉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中医内科教研室,练习:,1、中西医诊断,并写出中医证型、辨证分析2、中医治法、方药、处方,中医内科教研室,病例分析,诊断:中医:心悸(心脾两虚夹肝气郁结)西医:心律失常辨证分析: 1、患者久郁伤肝,肝气郁结,脾气不疏,脾胃损伤,暗耗阴血 ,心失血养,致心神不宁、 心悸、失眠多梦 2、血虚 不能上荣肌肤及舌 致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舌淡苔薄 3、脾气虚 弱致纳少腹胀,大便溏薄,神疲乏力 4、心气不足,宗气不得布散,积于胸中,致胸闷 5、气血虚弱,脉道失充 ,致脉细 6、肝气郁结,则出现嗳气则疏,两胁窜痛,中医内科教研室,病例分析,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疏

23、肝解 郁 方药:归脾汤加柴胡、木香、白芍、薄 荷、绿萼梅处方:当归5 克 龙眼肉 10 黄芪30 党参10白术20 炙甘草6 茯苓15 远志10木香60 酸枣仁15 柴胡12 木香10白芍10 薄荷10 绿萼梅67付 水煎服, 一日一付 ,日服两次。,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历分析,张某,男,71岁。反复心悸肢冷,关节酸痛半年,加重伴四肢浮肿1周。就诊于2011年8月21日。半年来反复心悸,少气不足以息,易汗出。近1周来因劳累过度以而致病情加重,整天心悸不止,动则气短息促,夜卧之际呼吸急迫,常须端坐方才得以缓解。小便减少,四肢浮肿,困倦乏力,精神不振,四肢不温,关节酸痛,步履失健,已卧床不起。2011年8月21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肌劳损。,?,中医内科教研室,练习: 1、中西医诊断,并写出中医证型、辨证分析2、中医治法、方药、处方,中医内科教研室,思考题,1.什么叫心悸,如何区别惊悸与怔忡? 2.心悸的证侯特征有哪些? 3.心悸的病因病机是什么?有何特点? 4.奔豚与心悸如何鉴别? 5.心悸的脉象变化如何归类? 6.八个证型如何辨证论治?,中医内科教研室,谢谢大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