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10 谈中国诗.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70178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10 谈中国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10 谈中国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10 谈中国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10 谈中国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10 谈中国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谈中国诗 山居 秋瞑?山居秋 暝 ! 2012 年 10 月 13 日人民 日报的大地 副刊载有散文画 中故乡 。文中回 忆画家书 房时写道: 墙上贴 着哥哥写下的名人 诗句 , 记得好像是 王维的 山居秋瞑 , 因为我 根据诗中 “ 明月松 间照 ,清泉石上流 ”句子画过画。 这就说 错了。 大诗人王维吟 哦的是 山居秋暝 而非 山居秋瞑 。 “ 暝 ”与 “ 瞑 ” , 一横之 差 ,字义相去甚远 。 暝,音 m ng ,是个形声字 ,左形右声 ,其义 与日光有关联。一 是 幽暗、 昏暗。 如欧 阳修 醉翁亭 记 : “若夫 日出而 林霏 开 ,云归 而 岩穴暝 。 ” 二 是日 落

2、、天 黑。如 古 诗为焦 仲卿妻 作 : “ 晻晻 日 欲暝, 愁思出门 啼。 ” 瞑 , 亦音 m ng , 也是一个形声 字 , 左形右声 , 义为闭 上眼睛。 王维的 山 居秋暝 中的 “ 暝 ”, 义为夜色 初临。 岂可用 “ 瞑 ” 替换 “暝 ” 呢? 摘 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作者 :叶桂珍 作 者 简 介 相 关 知 识 比较文 学是一种跨文化与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 要求研究在不同文 化和不 同学科中人与人通 过文学进行沟 通的 种种历史、现状和 可能。 比较文 学致力于不同文化 之间的相互理解 , 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 的尊 重和宽 容。 注音(1) 单音字 。 一蹴

3、 而至( ) 梵 文( ) 轻鸢 ( ) 颦蹙 ( ) 精髓 ( ) 桴 鼓( ) 唐璜 ( ) 犬 吠 ( ) 遥思远 怅 ( ) 譬 如( ) 咻 咻( ) 无垠 ( ) 凑泊 ( ) 叫 嚣 ( ) 答案:c f n yun p nc su f hu ng f i ch ng p xi y n b xio (2) 多音字 。 咽 下咽 ( ) 咽 喉( ) 呜 咽 ( )宿 归 宿 ( ) 一 宿 ( ) 星 宿 ( )槛 槛 外人 ( ) 门槛 ( )数 数 典忘 祖( ) 数 见不 鲜( ) 数 据( )答案:yn yn y s xi xi jin kn sh shu sh (3)

4、形近字 。 撩 拨( ) 缭 乱( ) 潦 草( ) 嘹 亮( ) 泥 淖 ( ) 卓 越( ) 船 棹 ( ) 概 况( ) 慷慨 ( ) 灌溉 ( )答案:li o li o li o li o n o zhu zh o gi ki gi “林” 是个同体会意字。 其甲骨 文和金文的 形体 , 像并立的两 棵 树 。 小篆的形体 , 从甲骨文 和金文演变而来 , 只是把直笔变成曲 笔而 已 。楷书 的写法 , 又 把小篆 的曲笔 改为 直笔 , 以方便 书写 。 “ 林” 的本义 为树木众多 , 即树林 。 后引申为 表示人或 事的会聚丛集 , 如 “儒 林 ”“ 武林”“艺林 ” 。 在

5、汉字 中 , 凡从 “林 ”的 字多与树木有关 , 如 “森 ”“ 楚”等。 “ 林” 也可以表音 , 作 声符, 如 “ 淋”“ 霖”“ 琳” 等字都从 “林 ” 得 声。 解释词义(1) 精髓: _ _ (2) 羡妒: _ _ (3) 矫揉造 作: _ _ (4) 残羹冷 炙:_ _ (5) 数见不 鲜: _ _ (6) 流毒无 穷: _ _ (7) 眉眼颦 蹙: _ _ (8) 空中楼 阁: _ _ (9) 遥思远 怅: _ _ (10) 一蹴而至: _ _ (11) 拔木转石 : _ (12) 凌风出尘: _ _ (13) 高帽子: _ _ 答案:(1) 比喻事物最重要 、最好的部分。

6、 (2) 羡慕而 近于忌妒。 (3) 形容过 分做作 , 极不自 然。 (4) 吃剩的 饭菜 ,也比喻为 别人施舍的东西。 (5) 见识过 多次 ,不觉得稀 奇。 (6) 散布、 流传所造成的毒 害很大 , 没有穷尽 。 (7) 指 为 看 得 远 些 而 皱 起 眉 头 , 凝 聚 目 光 的 神 态 。 颦 蹙 ,皱着眉 头。 (8) 比喻脱 离实际的理论、 计划或凭空虚构的 事物。 (9) 思虑很 远 , 若有所失。 (10) 做一下就达到某种程度 。 (11) 拔出树木 ,转动石头 , 形容力量巨大。 (12) 超然物外 ,自然纯洁。 (13) 比喻恭维的话。 辨析近义词(1) 严正/

7、 严整。 主要区 别: _ _ _ _ 他那 样( ) 的人 , 你是 没法谄媚他的。 这支 部队军容( ) 。 向日 本政府提出最( ) 的抗议 。 A 严正 B 严整 答案 : 严整: 队伍严肃整 齐, 管理或书画布 局严谨。 严正 : 立场 态度严 肃正当。 A B A (2) 静默/ 沉默。 主要区 别: _ _ _ 她的 思想能在( ) 中受到 他的影响。 ( ) 的僵局 很快被打破 了。 如果 需要 , 最好保持( ) 或言 简意赅。 A 静默 B 沉默 答案 : 沉默: 沉静 , 不 说笑。 多指有主张 , 有看法, 但限于环 境 而不爱 说话。静默:寂静 ,没有声音;肃立 不作

8、声。 A B B (3) 洋溢/ 充溢。 主要区 别: _ _ _ _ 我们 无拘无束并( ) 着战 斗者的热情。 她说 道 ,一股浓郁的香 气( ) 在门廊里。 人们 记得儿时旧事 ,因 为那是热情( ) 的时 期。 A 洋溢 B 充溢 答案: 洋溢:( 情绪、 气氛 等) 充分流露 。 充溢 : 充满 , 流露。 在 “ 流露” 意义上, “洋溢 ”比 “充溢 ” 程 度更深 , 是作 为一 种情绪色 彩和心 理过程的一种特殊 性质的色调而表现 出来的情感。 A B A (4) 情感/ 情绪。 主要区 别: _ _ _ _ 不容 怀疑 , 这是一种壮 烈的( ) 。 紧张 的( ) 揪住了

9、我的 心。 人们 的心灵得以净化、( ) 得 以改变。 A 情感 B 情绪 答案 : 提示: 情感 : 对外界 刺激肯定或否定的 心理反应 , 如喜欢 、 愤怒 、 悲伤 、 恐惧、 爱慕、 厌恶等; 感情 。 情绪 : 人从事某种 活动时 产生的 兴奋心理状态;不 愉快的情感。 答案 : “情绪 ” 与 “情感 ”常通用 , 但有区 别。 “情绪 ”与人 的 自然性 需要相联系 , 具有情 景性、 暂时 性和明显 的外部表现 ; “情感” 与人的 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 具有稳定性 、 持久性 , 不一定有明显 的外 部表现 。 A B A (5) 辨别/ 鉴别。 主要区 别: _ _ _ _

10、 能( ) 真假 朋友是非常 重要的。 说不 定他无法( ) 水底的 反射信号。 它的 目的在于( ) 审美快 感的物体所特有 的价值。 A 辨别 B 鉴别 答案: 提示: 辨别:根据 不同事物的特点 , 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 鉴别: 辨别( 真假好坏) 。 答案:“ 辨别 ” 着 重 指 根 据 事 物 的 特 点 进 行 区 分 和 识 别 ; “ 鉴 别 ”着 重指使用科学的方 法或手段观察事物 ,以确定其性质或 特征。 A B A 背景 链接 谈中 国诗 是钱钟书根据 自己于 1945 年 12 月 6 日在上海对美 国人作 的一篇英语讲稿节 译而成的。 本文的 听众是美国朋友 , 所

11、以本文在阐 明 “中国诗的一般 印象 ”时, 主要是引 用西方文化名人的 材料 和西方 的诗歌来作比较 , 用的是比较文学的 立场。 钱钟书指出 , 论诗 必须根 据本国文化根基加 以论述 ,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科学。 文脉 梳理 谈中国 诗 一、( 第一 段):交代作 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二、( 第二段):整体上 论述中国诗的一般 发展特点及规律 三、( 第三至第七段): 重点论述中国诗的 各个特点 四、( 第八段):论中国 诗的总体特色 ,并 启示人们 ,论诗必 须根据本国文化根 基加以论述 对比一、阅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第 一段) ,回答问题 1 这 是一篇 演讲词 , 面对一 群不懂 中

12、国 诗的外 国人, 钱钟 书先 生是用 什么方法来谈中国 诗的?他为什么要 用这个方法? _ _ _ _ _ _ 答案: 方法:用比较文学 的方法。 原因 : 作者作这次演讲 , 对象是一群外国人 , 这些人对 中国诗 虽有接触 , 但由于文化背景 的差异 , 如果直接 对他们大谈中国诗 , 他们 不一定 听得懂。 所以 , 作者运用比较文学的 方法 , 将中西诗歌 进行对 比 ,让 听众在对比中来了 解中国诗。 2 “他不能 对整个本国诗 尽职 ” 这句话应如 何理解? _ _ _ _ _ _ 答案: 这句话是对只会欣 赏本国诗的人而言 的。 这里的 “ 尽职 ” 是指站 在比较文学的 立场

13、 上, 依据诗歌的创 作规律, 客观地评 判本国 诗与外 国诗的异同优劣, 进而全面 地认识本 国诗的特征。 而只会欣赏 本国诗 的人, 因为不能立足 于比较文学的立场 , 失去了许多比较对 象, 所 以 难 以 把 握 诗 歌 的 创 作 规 律 , 难 以 对 本 国 诗 进 行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鉴 别。 二、阅 读课 文的第二部分( 第 二段) ,回答问题 “中国 诗是早熟的。早熟 的 代价是早衰 ” 的 含意是什么? _ _ _ _ _ _ 答案: “早熟 ” 指纯粹的 抒情诗的精髓和峰 极 , 在中 国诗里出 现 得异常 之早; “ 早衰 ”指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 高的境界 ,

14、 以后就 缺乏变 化 , 而且逐 渐腐化。 这句话借 助比喻和对比 , 从 诗歌发展的角 度 , 简 要地说 明了中国诗的艺术 性和由此产生的负 面影响。 比喻论 证 比喻论 证是一种用具体 、 生动 、 形象的事物作 比喻 , 来证明较抽 象的道 理的论证方法。 比喻者和被 比喻者虽 然是两类不同的事 物 , 但 它们存 在着一个共同的一 般性原理 , 因此它 们之间具有推理关 系。 比 喻论证 是以比喻者作论据 去论证被比喻者( 论题) 的论 证方法。 其作用 是 把 不 易 理 解 的 和 较 深 奥 的 事 理 用 容 易 理 解 的 和 较 浅 显 的 事 物 来 说 清楚 , 讲明

15、白 ,具有深入 浅 出、平易 生动的 特点。 三、阅 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 三至第七段) ,回答 问题 与西方 诗歌相比较 ,中国 诗有什么特征? _ _ _ _ _ _ 答 案: 中国诗 讲求 抒情性 。 中 国诗 讲求篇 幅短小, “诗体 ” 配适 “诗心” 的 需要。 中国 诗富于暗示性, 西 方读者最看重 中国诗 的 这一特 征。“ 中 国诗笔 力轻淡 ,词 气安和。 ” 中国也有 “ 厚重 ” 诗,但 比起西方诗歌来, 还是轻柔得多。 对比论 证 对比论 证是将两种性质截 然相反或有差异的 事物进行比较。 这种 方法的 运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将 发生在同 一时期、 同一区域 的两

16、种 性质截 然相反的或者有差 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通过这 样的对比 , 对错 误的或 者差劣的事物予以 否定 , 对正确或者 美好的事物进行肯 定。 这 种对比 叫 做 “ 横比 ”。 另一种情况 是将同一 事物在不同的时间、 地点 的不 同 情况进行比较。这 种对比叫做 “ 纵比 ” 。 四、阅 读课文的第四部分( 第 八段) ,回答问题 1 作者对中国诗究竟怀着 怎样的感情? _ _ _ _ _ 答案: 钱先生是热爱中国 文化的 , 但他的热 爱是用冷静的姿态 和 客观的 心境来表达的 , 甚 至带着对中国诗的 善意的批评。 2 本文行文有何特点?请 举例说明。 _ _ _ _ _ _ 答

17、案 : 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 主要特点是以综合 为纲 , 以比 较为网 , 中外相 容 ,古今兼顾 , 且 处处都设机巧 ,让 读者回味无穷。 作为学 者散文的一家 , 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占有相当重要 的地位 。试简要分析学者 散文的作用和特点 。 【探究 思路】 文体 作用 特点 【探究 结论】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 :( 观点一) 我认为学者 散文主要不是用来 表情 , 而是用来达 意的 。 学者散文主要是以 理服人 , 以知启人 。 第二个主要特点 是它的 极强的 逻辑性。 它要靠分 析、 判断 、 推理 、 论证来达到服人 、 启人的 目的。 它之所以 不

18、是论文 而是散文 , 乃在于 它之说理议论不是 枯燥的 三段论 法 , 而是艺术的谈 笑风生。 所以 , 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 点是幽 默风趣 , 甚至机趣横生 , 让人忍俊不禁甚至 大笑捧腹。 学者散 文往往 自称或 被称为小品文 , 正是它的幽默风趣使 然。 这种幽默风趣 , 是知 者的幽 默 ,知者的风趣 , 品味比较高雅 ,绝 无那种插科打诨的 俗气。 以上的 三个 特点, 正是学 者散文的生命力所 在, 也是它区别于 一般散 文的根 本之点。 ( 观点二) 我认为 学者散文有 着丰厚的学识 、 卓越的识见 、 高超的 文字功 底。 这类散文熔历 史、 哲学、 音乐、 艺术 等各方面的知

19、 识于一 炉, 但又不 是 “ 掉书袋 ” , 而是把典故资料融 于行文之中, 文采斐然 , 深沉凝 重, 具有厚重的文 化意识和深邃的历 史感。 并且学者散 文还具 有强烈 的思辨色彩。 即用现代眼光 、 现代观念 、 现代意识去追溯 历史 文化的 足迹,思考当今, 从而提出醒世警人 的见解。 钱钟书 先生在文学研究和 文学创作方面的卓 越成就 , 对于我们建 设中国 新文化 , 特别是在科 学地扬弃中国传统 文化和有选择地借 鉴外 来文化 方面 , 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 , 但人们 是对他存有不同看 法。 你 是怎么 看待的?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 :( 观点一) 钱钟

20、书用的 还是传统的研究 方 法, 并未开一代风 气 , 因而算不得学术大师 ; 钱钟书缺乏现实 关怀, 因而算不得 现代意 义上的 知识分子。 对此我 有同感。 因此我也 赞同 述评 一书中关 于 钱钟书 的说法:一个学术 时代,随着他的离 去,宣告了最后的 终结。 ( 骆玉明) ( 观点二) 钱先生 的治学特点 是贯通中西、 古今互见的方法, 融汇 多种学 科知识, 探幽入微, 钩 玄提要, 在当代学 术界自成一家。 因 其 多 方面的 成就, 被誉 为文化 昆仑。60 年来 ,钱 钟书先 生致 力于人 文 社会科 学研究 , 淡泊名利 , 甘愿寂寞, 辛勤研究 , 饮誉海内外 , 为国 家

21、和民 族做出了卓越贡献 ,培养了几代学人 ,是中国的宝贵财 富。 微写作 训练练习“ 写法延伸 ” 的内容, 以“ 逆境成才 ” 为中心, 运用比喻 论 证写一 个精彩段落。(150 300 字)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 示例) 逆境能 压倒弱者 , 也能造 就强者。 在逆境中 同困难搏击 , 能磨炼 意志 , 强化 毅力 , 提高才 智 , 培养崇高品德。 青 松之所以能在 风暴的 袭 击下 傲然挺立 , 是因为 它是在与风暴和雷 霆的搏击中生长起 来的; 温室里 的花朵之所以一遇 风霜就枝零花落 , 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 过风 霜雨雪 的考验。 锋从磨砺 出 , 逆

22、境造强者 。 不磨不利 , 不炼不 纯 , 不 锤不坚 。 一、基 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 , 加点字的 读音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 ) A 地 壳 (k ) 譬 (p ) 喻 尽 (jn) 管 卷土重 (ch n) 来 B 看 (k n) 护 撩 (li o) 拨 何妨 (f n) 数 (shu ) 见不鲜 C 混 沌 (t n) 深 挚 (zh ) 矫 (jio) 正 一 蹴 (c ) 而至 D 门 槛 (kn) 吞 咽 (y n) 桴 (f ) 鼓 轻 鸢 (yun) 剪掠 解析:A 项 ,地壳 qi o 。B 项, 看 kn 护。C 项 ,混沌 d n 。 答案:D 2 下列各项中 ,

23、加点的成 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是( ) A “ 微笑姐 ” 在广州亚运 会开幕式近 20 分钟的时间里一直保 持微笑 , 像雕像 般一动不 动 , 几千万电视观 众在电视机前看到 了这一 赏心悦 目 的情形。 B 在当今各地生源大战中 , 一些学 校和教师 为一己私利 , 不顾 当地教 育发展的需要 , 目无全牛 , 把一些优秀 学生介绍到了外地 的学 校。 C 在 20 国集团峰会上 , 7 个新兴国家凭着经 济上的重大进步 鼎 足而立 , 成为构建多边经 济新秩序的重要角 色。 D 在智 利矿难中 ,33 名智利矿 工尽管年龄不 一 , 性格各异 , 但 是他们 相濡以沫 , 共同度 过了

24、2 个多月的井 下生活。 解析:D 项 , 相濡以沫: 比喻同处困境 ,以 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A 项 , 赏心悦目 : 不能直 接修饰 “ 情形 ”。B 项 , 目无全牛 : 指技艺 十分熟 练。这里把它当成 了 “ 不顾大局 ” 的 意思。C 项, 鼎足 而立: 指三方 面的势力相对立 , 与语境不符。 答案:D 3 下列各项中 ,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 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 , 把自己心中的愤怒 发泄到臆想对象身 上 ,很 可能造成对毫不知 情的或有恩于己的 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 B 她 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 仅 3 个月 , 就为公 司带来了丰厚的利 润 ,为 这项设计付出的所 有

25、努力和取得的成 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 C 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 有一次卖旧书的盛 会 , 每次我都能在 一堆堆 五花八门的书里淘 到如金子般珍贵的 书 , 并因此而兴奋 。 D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 , 欧 洲现在面临的最大 困境是如何解决失 业问题 , 严峻的形势将巨 大的挑战带给了欧 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 解析:A 项 , “很可能造成对 的人遭到伤害”句 式杂糅。B 项 ,不 合逻辑 , “ 取得的成 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不合事理。D 项,搭 配 不当 , “ 困境 ” 与 “如 何解 决失业 问题 ”不能 搭配 , 应将 “ 困境 ” 改为 “困难 ” ; “ 带给 ”的宾语应是“ 欧洲

26、各国 ” , 而不是 “经济复 苏 ” 。 答案:C 4 下列各项中 , 所引诗词 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是( ) A “ 明 月 别 枝 惊 鹊 , 清 风 半 夜 鸣 蝉 。 ” 夏 夜 的 西 湖 边 , 热 闹 的 不仅是 那些可爱的小生灵 ,更有璀璨的华灯 和络绎的游人。 B “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 , 暗 香 浮 动 月 黄 昏 。 ” 到 现 在 我 才 知 道 , 原来桂 花的风骨 , 在于它 的孤傲;桂花的品 格在于它的清幽。 C “ 女 娲 炼 石 补 天 处 , 石 破 天 惊 逗 秋 雨 。 ” 高 亢 的 乐 声 响 彻 苍 穹 ,回 荡在黄沙漫 漫的高 原上,也

27、打动了他 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 D “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 字回时 , 月满西楼 。 ”在异乡忙于追 梦的游 子 ,又怎能体会到 母亲在故乡的牵挂 和守望呢? 解析:A 项 , “ 明月别枝惊 鹊 ,清风半夜鸣蝉 ” 渲染的是宁静的 氛围 , 与西湖夏夜热闹的 景象不协调。B 项 , “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 香浮动 月黄昏 ” 写的是梅 花 ,与语段描写对 象 “ 桂花 ” 不符。D 项 , “ 云中 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 , 月满西楼 ”写的是对情人的思 念 , 不 能用于 形容母亲对游子的 牵挂和守望。 答案:C 二、阅 读理解 阅读下 面的文字 ,回答 5 7 题。 诗 “关 关雎

28、鸠 , 在河之 洲。 ” 一阕 关雎 , 就这样 出现 在我 们 生命的 源头 , 出现 在华夏 文明的 源头 ,每当 读罢 诗经 , 我常常 不禁要 问自己: 为什么斑 驳的岁月并未使 诗经 里锃亮的意象 生出 铜绿 , 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 古诗歌包含的丰富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 蒙受 损失? 当暗黄的纸页间错 落的诗行成为我们 灵魂的一部分时 , 当代诗 歌,又 为何 离我们这般遥 远 ? 与诗人 共同生活在这个世 界里 , 应当说是我 们的幸运。 诗 , 使灰 暗变得 多彩 , 使短暂变得 永久 ,使有限成为 无限 ,使腐朽化为 神奇; 诗使生 命中许多不可能成 为可能; 诗使人类充 分体验

29、到情感的欢 畅 与 智慧的 奇谲。 无数的诗正 散布在我们的周围 , 如 星雨 , 如花瓣 , 飘散 在我们 的日子深处。 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 , 伸手可触 , 然而又 有多 少人注 意到它们的存在呢 ?是因为李白、 李贺、 李商隐都 已在历 史的烟尘里 隐退 , 而浮华的现 世, 不再造就王勃、 王 维、 王昌龄了 吗?现 在就下 这样的结论, 未免太匆忙了点 。 唯一的 解释, 就是它们未 曾经 历过时 间的淘洗。 一首诗 若成为绝唱, 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 。 于是 明白了, 好 诗的诞生, 是天才 与时间共同的 结果, 而读诗, 是需要 一 个时间 的距离的。 因为有 了时间的距离

30、, 古诗里的字句 , 才化成 水底的珊瑚 , 美丽 而 持久。 所以 , 诗经 里的 蒹葭、 白露 的痕迹 依稀可 辨; 骆宾王的 “ 西陆 蝉声 ” ,依然如丝 如缕;陈子昂的幽 州台 ,温庭筠的五 丈原 , 慷慨悲 凉之气未改; 而王之 涣的 “ 黄河远上白 云间 ” 与王翰的 “葡萄 美 酒夜光 杯 ” ,将同一 个凉州 锁定在 心灵 的地图 上。 古 诗如 酒 ,存放 得久了 , 便经历了一场美 妙的发酵。 我们要 感谢酒师 , 同时更 应对时 间产生 由衷的敬意。 既然诗 是诗人灵智的闪光 留下的痕迹 , 那么, 构 思的技巧 , 应当 只有一 次效用。就像对一 部悬念小说的欣赏 ,

31、应当是 “ 一次性 ”的 , 谜底揭 开后 , 再去重读 , 恐怕 就会失去初读的那 份奇妙的感觉。 按说 , 诗也一 样。 名诗佳句 , 诵读过千遍之后 , 熟稔到了不假思索便 可脱口 而出的 程度 , 理应不再有 新鲜的刺激了 , 这似乎是旧诗的劣势 , 新诗 的优势 , 可是事实却不是 这样。 比如李太白 的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 故乡 ” , 李商隐的 “ 秋阴不 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 听雨声 ” , 刘禹锡的 “人 世 几回伤 往事, 山形 依旧枕 寒流 ” ,王昌 龄的 “洛阳亲 友如 相问,一 片 冰心在 玉壶 ” , 每次 品读 , 心灵都 如初 读一般 悸动 , 每次

32、都别有一 番 滋 味 在 心 头 。 这 些 诗 中 名 句 是 在 诗 人 高 度 敏 感 的 情 感 酒 窖 里 酿 制的 , 它们有足够 的力量抵 御心灵的麻木 , 于是在一 次又一次反 复的吟 诵中 , 我们对世 界对生命 对完美对缺憾的体 察一天一天地深化 , 直到 有一天 , 我 们发现 , 诗歌最终 成为我们精神 的源泉与归宿。 读诗 , 赋 予我们 生命以更深厚的意 义。 同时也使诗歌本 身的魅力一次次 地 深化 和升值 。 地老天荒 , 美 人迟暮, 只有诗, 常读常新。 诗不会老 , 就更 不会死 。在诗歌的低潮时 期我从未对诗失去 信念,原因也正在 这里。 ( 节选自 在

33、梦中搁浅) 5 第 一段中 的 “生出 铜绿 ” 比喻什 么? 为什么 作者说 当代 诗歌 “ 离 我 们 这 般 遥 远 ” ? 作 者 认 为 造 成 当 代 诗 歌 这 种 局 面 的 原 因 是 什 么? _ _ _ _ _ _ 答案 : 比喻诗歌衰 老 , 失去生命力 。 当代诗歌 离我们遥远是因为 它没有 成为人们灵魂的一 部分。 作者认为原因 是当代诗歌没有经 过时 间的淘 洗。 6 第 三段中说 , “古诗如 酒 , 存放得久了 , 便 经历了一场美妙 的 发酵。 ” 根据文意 ,解释 这句话的含意。 _ _ _ _ _ _ 答案: 古诗经过时间的淘 洗 ,本身的魅力得 到深化和 升值。 7 第四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每次品读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