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唐 诗,一、 初唐诗歌,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一)、 上官仪与沈佺期、宋之问,唐太宗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表现宫廷生活和写景咏物。虽文辞典雅、内容空洞,毕竟摆脱了齐梁诗歌轻靡浮艳的弊病,并且逐渐显示出开阔壮大的气势、生龙活虎般的节奏和庄严的宇宙意识,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初唐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宫廷诗人,前有上官仪,后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
2、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以及并称“沈宋”的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为太宗、高宗时显贵之臣。其诗多奉和、应制、咏物之作,内容空泛,华丽精工,名重一时。旧唐书本传载:“(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仪将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加以程式化,总结出“六对”(字词对)、“八对”(句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宋之问、沈佺期并称“沈、宋”,主要活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
3、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还以他们工致细密、格律精严的创作,使这些规范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天下,号为“四杰”。卢、骆生年较早,约比王、杨长十余岁。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心中充满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和现实人生,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贵族社会,诗歌中开始出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王勃的诗以五言和绝句居多,抒写情志境界开阔,刚健清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借临别劝慰表达了作者惜别的真挚情意和旷达开朗的襟怀,为初唐诗坛所少见。,城阙辅三秦
4、,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文选自王子安集 2.少府:官名。 3.之:到,往。 4.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5.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6.辅:护卫。 7.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8.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9.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10.宦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
5、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比邻:并邻,近邻。 13.无为:无须,不必。 14.歧路:告别的地方。 15.沾巾:挥泪告别。,卢照邻一生只做过一些小官,后染风疾,终因不堪病痛,自投颖水而卒。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广泛,反映都市社会的诗歌尤引人注目。代表作长安古意描写帝王公侯、将相以及豪门子弟、任侠少年、倡家乐伎等各类人物的生活,展现了长安繁华兴盛的社会风貌,描写并批判了豪贵们的骄奢淫逸。此诗以赋为诗,破奇为偶,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吸收了齐梁以来的歌行的特点,但思想情调却迥然不同。它的出现标志着六朝宫体诗的告终,在七古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安古意 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宝马
6、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1.古意:“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
7、,表示这是拟古之作。2.甍(mng):屋脊。3.五公:张汤、杜周、萧望之、冯奉世、史丹。皆汉代著名权贵。,(三)、张若虚,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该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将相思离愁置于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境界之中,充满了诗意的美。同时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对生命的热爱。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8、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 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陈子昂是初唐成就最高的诗人。他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的革新。反对“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
9、诗风,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高倡恢复建安文人的慷慨意气和人生理想,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架起了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之间的桥梁。他的功绩主要在理论上,著名的修竹篇序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四)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三十八首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大体可分两类,或感慨时事,或感伤身世。其二“兰若生春夏”用春兰、杜若比喻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出众才华,寄托了政治失意的感慨。,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 陈子昂的感遇诗共三十八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丰富,思想复杂,主要抒写生活感受和对
10、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照和思考,风格类似阮籍的。此篇学习楚辞借香草零落、美人迟暮的比兴手法,喟叹自己虽怀美质而无法实现理想,不得不中道退隐。 2 兰若:兰草与杜若,均为香草名。 3 芊(qin)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4 幽独:幽雅独秀。 空;空绝,超群。 5 蕤(ru):花下垂貌,此指花。 冒:突出,此指开放。, 6 迟迟:徐行貌。 7 袅袅:柔软细长貌。 8 岁华:指兰若一年一度开的花,双关人生的青春年华。 华:同花。摇落:动摇,脱落i指花的凋零。楚辞九辩:“草木摇落而变衰。” 9 芳意:香花的美意,喻指作者的理想抱负。,欣欣向荣的盛唐气象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乐观自信的
11、精神风貌,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风云际会的幻想,以比他们所追慕的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豪迈的气质、更为坚定的信念,去观照社会、体验人生。不论个人遭际如何,无论感情快乐或悲伤,都开朗健康、豁达从容,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希望,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从而创造出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的高峰。,二、 盛唐诗歌,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杰出成就。盛唐在诗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乐府、七言歌行、七绝的创作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杜甫更是众体兼长,律诗尤其具有很高的造诣。,王维是
12、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他出身世代为官的家庭,本人又多才多艺,21岁即中进士。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权奸李林甫当政,遂成为王维一生的分界线。前期积极入仕,后期半官半隐,前后期的创作也因此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存诗380多首,按题材可分为政治诗、边塞诗、抒情诗、山水田园诗,最有创造性和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一)王 维,他的游侠和边塞的题材多写于前期,代表作有少年行、陇头吟、老将行、使至塞上等。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象刻画了沙漠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后期多描写作者隐逸终南、辋川的自然景色和闲情逸致,由于他既精于诗道,又深于画理,因
13、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充满诗情画意,标志着这一题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笔下的山水景物多彩多姿,风格各异:有的气象雄伟,境界开阔;有的清新秀丽、优美静谧;有的色彩鲜明;有的萧疏简淡。每一类诗都有不少佳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渭川田家等。然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意境冲淡空灵、禅理与诗情结合的作品,如辋川集中的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
14、)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2、使:出使。 3、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骑简从。 4、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5、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6、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7、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8、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9、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10、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
15、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11、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2、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13、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4、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2.暝:日落,夜晚。 3随意:尽管,虽然。 4.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5.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n):洗。 6.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凋谢。 7.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
16、人本人。,8.留:居。 9.空山:幽静的山。 10.新:刚刚。 11.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也指竹子枝叶相碰发出的声音。 12. “莲动”句: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一是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以画家所特有的艺术匠心将它们再现出来,形成一种意境,从而托物以寓情,立象以尽意,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二是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细致入微地描绘山水田园中清灵、优美的境界,表现自己生活于其中的闲情逸致。,三是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
17、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王维的叙事、抒情诗也有不少佳作。如观猎写观赏将军射猎,叙述极为精练,布局也十分严谨,衬托出将军威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形象;又如送元二使安西将送友西行时的惜别之情写得既深挚又豪放,为人传诵不衰。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也是脍炙人口的抒情名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观 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在诗体的运用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成
18、就,概而言之,五律沉雄慷慨,意气飞动;五绝写景自然超妙传神;七绝语浅情深,音节优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孟浩然,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
19、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终年52岁。,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无人汲引,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夜
20、归鹿门歌、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是其代表作。,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1)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2)具:准备,置办。黍:黄米饭。 (3)至:到。 (4)合:环绕。 (5)郭:原本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斜:倾斜。 (6)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面:面向。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7)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8)还:重复,再。 (9)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赴。,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境内)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
21、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
22、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三)高 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
23、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今存诗200多首。内容有的慨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有的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还有一些送别应酬诗。一首燕歌行在蔚为大观的边塞诗中脱颖而出,奠定了他边塞诗代表诗人的地位。殷璠(唐文学家、诗选家)称赞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卷上),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燕歌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24、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摐:chung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jn
25、g pi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曲折。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大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极:到尽头。,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喻敌骑进攻如狂风挟雨而至。 腓:指枯萎。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玉箸:
26、喻思妇的眼泪。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
27、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的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燕歌行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还有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揭露和不满,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亢基调,与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使全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此诗在艺术上也取得很大成功。诗中句式骈散相间,用韵平仄交替,动荡开阖,纵横豪宕,显示出浑厚的骨力和矫健的笔力,不愧是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四)岑 参,岑参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在西北边地长达六年,并在安
28、西、北庭、关西节度幕中任过职,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西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这位生性“好奇”的诗人,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因此他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这些诗想象奇特鲜明,语言雄奇瑰丽,艺术上善用比喻、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岑参还描写了边塞的各种习俗和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这不仅是对边塞题材的大力开拓,也是对唐诗领域的极大开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
29、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唐朝岑参所作,写于天宝十三年。当时作者在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任上,军府驻轮台,即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这年的冬天,北庭都护封常清西征播仙,岑参写了这首诗为之壮行。走马川,其地约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也有人认为走马川即左末河,距播仙城(左末城)五百里。,这首诗以浓重的色彩、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观,塑造了出征将士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抗敌必胜的坚强信念,是唐边塞诗的
30、代表作之一。全诗按其内容,可分四段:第一段,描写了西北风沙的险恶。第二段,点明了屠军出师的原因。 第三段,刻划了部队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第四段,抒发了出师必胜的坚强信念。,(五)王昌龄,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的著名诗人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等几乎都有交游。他的诗歌呈现一种“刚健之美”。他是专攻七绝的高手,留存下来的七十馀首绝句,几乎首首皆佳。故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其诗主要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和送别题材。,该诗以亘古不变的明月关山见证了边患不息、征戍无已,无数士兵不得生还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巩固边防、实现和平的愿望。笔力雄浑,深沉含蓄,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
31、卷之作。,出 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秋词其三,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 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 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qi s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这篇诗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心情,即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
32、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宫怨诗长信秋词含蓄委婉地揭示了宫女深沉的内心痛苦,对她们的不幸命运寄予同情。其中“玉颜”同“寒鸦色”的强烈对比,抒发了宫女的深沉怨愤,尤含蓄蕴藉,别出心裁。,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借景物抒发了江楼送别友人的惆怅,并表现了作者冰清玉洁的品格。,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其一,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其二,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寒冷的雨。 连江:满江。 平明:清晨。 客:指辛渐。 孤:独自,孤单一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上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一首为写前一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