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1章_经络与中医的理论.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015549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_经络与中医的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1章_经络与中医的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1章_经络与中医的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1章_经络与中医的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1章_经络与中医的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经络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一、保持经络畅通是获得健康长寿的关键 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有人认为,经络系统实际上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人体一切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在经络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经络是保持人体健康获得长寿的关键。 一切生物体内都蕴藏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各种方式激发这种能力。只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后,人们逐渐忽视人体的自愈力,这也是现代医疗体系的危机所在。如果人人都能经常自觉地通过不同途径锻炼经络,则人类的健康水平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二、经络穴位是养生治病的重要途径 1、十二经脉的名称 人体有12条经脉,每条经脉各源出于一

2、个脏器,由里往外,通上达下。互相联接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2、十二经脉的流注和走向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

3、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3、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阴经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4、腧

4、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穴归属于经络,经络络属于脏腑,腧穴经络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袭之处所,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如胃肠疾病患者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出现压痛过敏。 腧穴防治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刺激腧穴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以及经络所过或所属组织、器官的病证。腧穴有双向调节或特异的治疗作用。,5、常用取穴方法 体表标志法 指利用人体各部由骨骼、关节、肌肉、肌腱等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的外形,毛发的边际,指(趾)甲的边缘及乳头、肚脐等自然

5、标志取穴。 骨度分寸法 如:前发际正中为12寸,两眉之间(印堂穴)至前发际为3寸,后发际正中至第7颈椎棘突下为3寸,两额角之间为9寸,耳后两乳突之间为9寸。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两乳头之间为8寸。,手指比量法 a、中指同身寸:患者中指与拇指相对屈曲如环,取其中指中节桡侧两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和背腰部的横寸。 b、拇指同身寸:患者拇指指关节横纹处的宽度为1寸,用于四肢部的直寸 c、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的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取其中指近端指关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为3寸,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腰部的横寸

6、。,简便取穴法 本法是在取穴时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标志取穴的方法,此法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时可与体表标志法、骨度法等结合使用。 风市:立正垂臂,股外侧中指端所指之处 列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食指尖端所指处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 劳宫:半握拳,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6、四肢治疗部位的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把上肢分成两个部分: 肺经向外到大肠经之间的区域,可以治疗肺系统的疾病,比如鼻塞、鼻血、咳嗽、痰多、气喘、咽痛声哑、胸痛、气短等。 心包经向内到三焦经之间的区域,可以解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比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心绞痛、心烦、失眠、惊悸、精神萎靡 在这些区域进行试探性按压,哪

7、里最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哪里就是最能发挥疗效的敏感点。,下肢后侧和内侧的区域,是肾经和膀胱经的循行所在,治疗与肾和膀胱相关的疾病,如尿频、尿急、水肿、性冷淡、性功能低下等,都可以在这一区域找到敏感点。 下肢的前侧和外侧,是肝经、脾经、胃经、胆经的循行之处,这里是调养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部位。像腹痛、腹胀、干呕、消化不良、泄泻等病症,都可以在这一带找到敏感点来治疗。 记住一点,按摩的穴位不敏感则无效。可能有3个原因:穴位的位置找得不准确;病症与选穴不符;气血过于虚弱,无法传导到穴位。,三、简单有效的经络刺激手法 1、掐压点揉 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掐压人中,点揉内关穴。 2、

8、推捋经络 例如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的路线,有疏通经气,放松肌肉,驱逐病邪的效果。 3、敲打经络 相对说刺激量较大,有些人认为其疗效比针灸还好。 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此时肌肉松弛而柔软,不仅痛感少,而且传导效果更佳,效果更好。,刺激经络还有许多方法,如刮痧、拔罐等等。若刮痧出痧很畅,则效果最佳。若不太出痧,但按揉穴位却很痛,则按摩效果最好。若不出痧,按摩穴位也不痛,则拔罐效果较好。,四、敲经络的有关问题 敲经络是适合任何人群,不受环境场地限制、简便易学、省时高效、无任何副作用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 敲经络要根据不同的目的敲不

9、同的经络,例如胃病敲胃经,肺病敲肺经等。敲的过程会有不同的反应,如酸痛感或电击感,都是正常的现象。 在敲经络时要按照经络循行的路线来敲,宁可在取穴时产生偏离,也不能偏离经络循行的路线。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敲经络的次数也不一样。体质好的每天敲10分钟就可以了,而体质虚弱的人,就要多安排些时间,有空就敲。,流注于经络的气血有盛有衰,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条经络,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还可以在同名经络对应的时辰来敲经络。 例如心经旺于午时,即中午1113时,这时疏通心经,让它的气血畅通对身体的整体调节很重要; 肝经的气血旺于丑时,即凌晨13点,但这时应该顺应自然安静休息,所以就可

10、以改在同名经手厥阴心包经气旺之戌时,即1921时按摩肝经。,五、经络养生举例 1、拍击足三里 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穴。 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蠕动有力而规律,提高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加强造血功能,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等。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2、点按梁丘 梁丘是胃经的郗穴,郗穴经常用来治疗急性病和血证。阳经的郗穴一般是用来治疗急性病的,阴经的郗穴常用来治疗血证。 点按梁丘 治疗急性胃痛胃痉挛效果非常好,对胃炎、腹泻、痛经、膝关节周围的病变也有很好的效果。 梁丘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

11、连线上,髌底上寸。,3、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原即发源、原动力的意思。有的人整天精神涣散,思想难以集中,这是肝气虚弱造成的;还有人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这是肝气郁结的结果。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太冲可以解决如此众多的问题。 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 太冲定位: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4、敲胆经 由于肝胆互为表里,肝经的毒素向胆经排泄,胆经很容易瘀滞堵塞,所以胆经需要经常加以疏通,否则影响到肝胆消化、供血、解毒的功能,人体就会百

12、病丛生。 敲胆经可以增加胆经的气血流量,缓解肝脏的压力,敲胆经后帮助肝胆毒素从肠道而出。 有些人敲完胆经后头痛脑涨、失眠多梦,这多是因胆经之浊气没能从肠道及时排出,而循同名经手少阳三焦经上于头面所致。这时只要拔动胆经的阳陵泉,让电麻的感觉传导到脚趾,同时点揉右侧三焦经的支沟穴,不适症状都会明显改善。,5、敲头与梳头 用10根手指肚敲击整个头部,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反复敲击两分钟,然后用10根手指肚从前发际到后发际(一定不能用指甲)梳头两分钟。 头上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胃经,穴位则有好几十个。敲、梳以后,通常可以看到满指油污,这是头皮内的污浊从穴位和毛孔排出。 如果想加强疗效,可用手掌将两耳堵住,用双手食指和中指弹敲后脑,叫作“鸣天鼓“,最能怡神健脑。经过这敲、梳,经络无阻,血管畅通,何愁头发不浓密乌黑呢?,6、面部皮肤的保养 先用10根手指肚轻轻敲击整个面部,额头、眉骨、鼻子、颧骨、下巴要重点敲击。 再用左手掌轻轻拍打颈部右前方,右手掌拍打颈部左前方(手法一定要轻)。 然后右手攥空拳敲打左臂大肠经(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最后换过来左手攥空拳再敲打右臂,每边各敲打一分钟,从上臂到手腕,整条经都要敲。 敲打大肠经是因为这条经直通面部两颊和鼻翼,可以有效防止这些部位长斑生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