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关于召开西南抗旱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一号)各有关单位:为系统总结今年西南抗旱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技术成果,交流应急水文地质工作经验,研讨岩溶和红层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蓄水构造类型、富水规律、开发方式、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新认识,提升今后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研究水平,经研究,定于 8 月上旬在贵阳召开西南抗旱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技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将组织出版论文集和图片集,供参会代表交流使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办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承办单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协办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
2、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会议内容 1总结交流西南抗旱应急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实战经验。2以典型案例为重点,汇报研讨岩溶和红层地区水文地质新认识和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等。3、研讨保障供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三、参会单位和人员参加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的有关单位和技术骨干,每个厅局级单位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可适当增加参会人员。四、会议要求1.请各单位从技术上对西南抗旱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组织编写典型案例论文、经验总结和对策研讨论文。鼓励对不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论文。典型案例论文应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述、供水靶区选定依据、采用的技术方法、储水模式类
3、型、实际出水效果、体会和认识等内容,每篇论文至少有一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示意图和一张储水模式概化图。典型案例论文也可以根据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极端气象干旱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经验总结和对策研讨论文原则上应以局级单位为单元编写。前者主要针对经验、认识、教训、相关手段方法的适宜性等,从技术上进行系统总结。后者以地下水在保障不同地区供水安全方面的对策措施和工作建议为重点。2每个省和地调局各直属单位论文数量不少于 2 篇,多者不限,请于 7 月 20 日前将论文提交联系人。论文格式要求参照附件 3每个局级单位选派 1-2 人(云南省可适当增加名额)做大会交流,请会前准备好多媒体材料,并于 7
4、 月 20 日前将会议交流题目和人员名单(附件 2)返回给联系人。7 月 20 日前,请各省和地调局直属单位将参会人员回执(附件)返回联系人。五、会议时间、地点详见二号通知六、联系方式联系人:邢卫国 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电话:0312-3107077手机:13833216922邮箱:张二勇 中国地质调查局电话:010-58584556、58584556(传真)手机:13031093865邮件地址: 附件 1.会议回执2.会议交流题目和人员名单回执3.会议论文格式二一 年六月二十四日附件 1会 议 回 执单 位 参会人数姓 名 性 别 职 称/职务 电 话 电子信箱附件 2会议交流题目和人员名单
5、回执姓 名 单 位 汇报交流题目 联系方式附件 3西南抗旱地下水勘查开发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格式第一作者 1,第二作者 1,2,第三作者 21. 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中国 1000372.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保定,中国 071051摘 要:根据文章内容编写摘要,文字为小五号宋体。关键词:(3-5 个)Template for Workshop on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rought Area in Southwest ChinaFirst Author1, Second Author1,2, Third
6、Author21.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P.R.China 1000372. Center for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CGS Baoding, P.R.China 071051Abstract: 小五号宋体Key Words: 小五号宋体正文内容相关要求1.标题和文字各节标题居左、顶头,节号用阿拉伯数字 1, 1.1,1.1.1 , 连续地排。一级标题中文为小四号黑体,段前、后各空 6 磅。二级及二级以下标题中文为 5 号黑体,段前、后各空 6 磅。正文文字为五号宋体,单倍行距,排版在
7、A4 纸上,版面居中,不分栏。2.表格表的标题位于表上方,居中,小五号宋体,加粗,段前、后各空 6 磅。表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中文字为中文小五号宋体。表格标题应同时提供中英文。3.图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居中,小五号宋体,加粗段前、后各空 6 磅。图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图形尽可能放置在文中提到的段落后面。为了使图形更加清晰,请用原始图或者照片。图的标题应同时提供中英文。4.致谢致谢前没有编号,对协作者的感谢和资助本研究的课题写在这里。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出生年月) ,性别,技术职称,专业,e-mail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排列序号为方括号中插入阿拉伯数字,例如“1”。
8、“参考文献”四个字为小四号黑体,居左顶头,占一行。段前空 12 磅,段后空 6 磅。中文参考文献为小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为专著时, 每条文献形式为: 著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参考文献为期刊论文时, 每条文献形式为: 作者. 题名. 刊名, 出版年 ,卷, 期, 页。参考文献为书中章节时, 每条文献形式为: 作者 . 题名. 编者名,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书中页码。参考文献为会议论文时, 每条文献形式为: 作者. 题名. 论文集名, 年, 页。具体格式如下:参考文献1 边肇祺, 张学工等. 模式识别,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 刘成林,谭铁牛. 模式识别研究进
9、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2007,3(12): 45-52。3 A.K. Jain, R.P.W. Duin, J. Mao.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A review. IEEE Trans. Pattern Anal. Mach. Intell., 2000, 22(1): 4-37.4 C.-L. Liu, H. Fujisawa. Classification and learning in character recognition: Advances and remaining problems. In: S. Marinai and
10、H. Fujisawa (Eds.), Machine Learning i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Springer, 2008: 139-161.5 N. Dalal, B. Triggs.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for human detection. Proc. CVPR 2005, San Diego, CA, 2005, Vol.1: 886-893. 6.注意事项文中应使用文中应使用标准或通用的专用名词、术语,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及表示符号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标题不要落在页面的底部。文中要保持行距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