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011183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林学概论第11讲-森林经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4/30,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营,主讲人:王国兵,主要内容,8.1 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8.2 森林经营具体措施,8.1 森林经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抚育采伐 主伐 次生林 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抚育采伐的概念,抚育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地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也称为中间利用采伐,简称间伐。,抚育采伐的目的,抚育采伐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部分木材的手段。但其重点是在培育森林。,不同类型的森林,不同时期的抚育采伐,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但大致可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按

2、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防止逆行演替;降低林分密度,改善生境;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提高林木质量;提高木材总利用量;改变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抗逆性。,主伐的概念,在成熟林内以获取木材为目的采伐方式,称为主伐。主伐不仅要取得木材,而且必须考虑更新和防护作用的维持。森林主伐方式,一般可分为皆伐、渐伐、择伐3大类。,(1)皆伐。在指定的地段上,将成熟林木,在一个采伐季节或一年内全部伐完的采伐方式称为皆伐。进行采伐的林地称为伐区。 (2)渐伐。渐伐是将指定采伐地段上的成熟林木,于12个龄级内分数次(24次)采伐完。在采伐的同时,新林得到恢复,形成相对同龄林。,(3)择伐。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地

3、、单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木的主伐方式,称为择伐。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异龄林,天然更新连续进行,择伐后的林分仍然是异龄复层结构。,次生林的概念,森林按其生成方式可分为天然林与人工林2大类。天然林又可分为原始林与次生林。原始林是从原生裸地上产生并经过一系列的植物群落演替,最后形成的森林。次生林是在大面积的原始林受到自然或人为的反复破坏(不合理的砍伐、采樵、垦植、过度放牧、火灾)后形成的次生裸地上发生并形成的森林群落。,次生林的特点,次生林在树种组成、林分结构、起源、生长状况等方面与原始林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树种组成较单纯、年龄小、年龄结构变动大、生长迅速、衰退较

4、早、林分分布不均匀。,森林经营的理论基础,森林由生长、发育到衰老,经历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在每个不同时期,森林与环境的关系及林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森林呈现出形态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根据各个时期的差异特点,要求不同的经营措施。森林经营的主要理论基础为以下几个。, 森林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无论是天然林或人工林,即使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以及不同林木的个体,其树高、直径等方面都有差异。把林分内林木间的这种差异,称为林木分化。林木分化的结果,导致一部分林木死亡。在林业生产上,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

5、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称为森林的自然稀疏。,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是森林生活的主要特点,是林木良好干形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森林适应环境条件,调解单位面积上株数的结果。森林的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在自然状态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首先,林木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其次,自然稀疏后留下的林木个体,有可能是经济价值不高的非目的树种或有严重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在研究和认识林木分化、自然稀疏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抚育采伐及时进行人为稀疏,调整密度,促进保留林木的生长。, 林木分级,森林自然稀疏的结果,使林木在竞争中发生分化,表现在树高、直径、干型、树冠形态不一致。根据林木生长势、干型、利用价值的

6、不同,进行人为的林木分级,为抚育采伐时选择砍伐木、保留木提供方便。林木分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2种:克拉夫特分级法和寺崎分级法。,8.2 森林经营的具体措施,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及方法 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森林的皆伐与更新 森林的渐伐与更新 森林的择伐与更新 次生林的分类方法与经营措施,8.2.1 抚育采伐的种类及方法,根据1995年国家颁发的“森林抚育规程”规定,我国森林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透光伐,透光伐是在幼林时期进行,林冠尚未完全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受光不足,或者有其他阔叶树或灌木树种妨碍主要树种的生长时,需要进行透光伐。保证目的

7、树种不受非目的树种或其他植物的压抑。根据林地形状和大小,透光伐有3种实施方法。,全面抚育。按一定的强度对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普遍伐除。在交通便利、劳力充足,而且林分中主要树种占优势,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适合这种方法。 团状抚育。主要树种在林地上的分布不均匀且数量不多时,只在主要树种的群团内,砍除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 带状抚育。将林地分成若干带,在带内进行抚育,保留主要树种,伐去次要树种。一般带宽12m,带间距34m,带间不抚育(称为保留带)。带的方向应考虑气候和地形条件,如带的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以防止风害;带的方向与等高线平行,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疏伐,林木从速生期开始,直至主

8、伐前一个龄级为止的时期内,树种之间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对土壤养分和光照的竞争上,为使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占有适宜的营养面积而采取的抚育措施。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结构、经营目的等因素,疏伐的主要方法有4种:,下层疏伐法。下层疏伐是砍除林冠下层的濒死木、被压木,以及个别处于林冠上层的弯曲、分叉等不良木。此方法在针叶纯林中应用较方便。下层疏伐获得的材种以小径材为主,上层林冠很少受到破坏,因而有利于保护林地和抵抗风倒危害。,上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以砍除上层林木为主,疏伐后林分形成上层稀疏的复层林。它应用在混交林中,尤其上层林木价值低、次要树种压抑主要树种时,应用此法。上层疏伐法技术比较复杂,抚育后能明显促进保

9、留木的生长。由于林冠疏开程度高,特别在疏伐后的最初一二年,易受风害和雪害。,综合疏伐法。综合疏伐法结合了下层疏伐法和上层疏伐法的特点,即可从林冠上层选伐,亦可从林冠下层选伐。可以认为它是上层疏伐法的变型。混交林和纯林均可应用。 机械疏伐法。又称隔行隔株抚育法、几何抚育法。这种方法用在人工林中,机械地隔行采伐或隔株采伐,或隔行又隔株采伐。, 生长伐,为了培育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一种抚育采伐方法称为生长伐。在疏伐之后继续疏开林分,促进保留木直径生长,加速工艺成熟,缩短主伐年龄。生长伐的方法与疏伐相似。因此,生长伐有时也可同疏伐合成同一范畴来探讨。,8.2.2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抚育采伐开始

10、期的确定方法,抚育采伐的起始期,是指什么时候开始抚育采伐。开始早,对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不大,不利于优良的干型形成,也会减少经济收益;开始晚,则造成林分密度过大,影响保留木的生长。合理确定抚育采伐的起始期,对于提高林分生长量和林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抚育采伐起始期的确定可根据以下几条:,根据林分生长量下降期。当林分的密度合适,营养空间可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则林木的生长量(为了简单可用直径生长量),不断上升。当生长量降低时,说明林分密度不合适,此时应该开始抚育采伐。 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在同龄林中林木径阶有明显的分化,小于平均直径的林木株数达到40以上,应该进行第一次抚育采伐。 根据林分直径的离散

11、度。林分直径的离散度是指林分平均直径与最大、最小直径的倍数之间的距离。不同的树种,开始抚育采伐时的离散度不同。,根据自然整枝高度确定。一般当幼林平均枝下高达到林分平均高13时,应进行初次疏 伐。有时用树冠长和树高之比来控制(称为冠高比)。一般冠高比达到1:3时,应考虑进行初次抚育采伐。使用这种方式,必须区别阳性树种和耐阴树种,并且要有实际经验或以其他指标加以校正。 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确定。在系统经营的林区,可用林分密度管理图中最适密度与实际密度对照,确定是否进行抚育采伐。 根据经济条件。在交通不便、劳力缺少、小径材销路不畅,不能充分利用的地区,抚育采伐可适当推迟;相反,应尽量早进行抚育。, 抚

12、育采伐强度及确定方法,抚育采伐时采伐及保留多少林木,使林分稀疏的程度称为抚育采伐的强度。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内环境条件产生的影响不同,反应在林木生长上也有不同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采伐强度,直接影响抚育采伐的效果,是抚育采伐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定性抚育采伐,以林木分级确定抚育采伐强度(弱度抚育采伐、中度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根据林分郁闭度确定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后,郁闭度下降到预定的郁闭度,一般不低于0.7)。, 定量抚育采伐,根据树高确定抚育采伐强度(又称营养面积法。即把一株树的树冠垂直投影面积看成其营养面积。用林分平均每株树的树冠面积,求得单位面积上应保留的株数,从而决定采伐强度)。用林分

13、密度管理图(根据树种、立地、年龄和培育目的编制的密度管理图,先测出现实林分的优势木平均高,而后依其年龄在表中查出欲知项,确定抚育采伐的强度)。, 抚育采伐的重复期,相邻两次抚育采伐所间隔的年限叫做抚育采伐重复期(间隔期)。重复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林分郁闭度增长的快慢。抚育采伐的强度直接影响着重复期,大强度的抚育采伐后,林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郁闭,需要较长的重复期;相反,小强度的抚育采伐,重复期较短。,森林生长速度和树种特性也影响重复期,速生树种容易恢复郁闭,重复期短;慢生树种不易恢复郁闭,重复期应长。另外,林龄小的林分要比林龄大的林分重复期短。经济条件不良时,要求强度大而重复期长的抚育采伐。,

14、 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砍坏留好、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维持森林生态平衡。, 人工修枝,人工修枝是指在选定的培育木上,适时地将树干下部的已枯死或将要枯死的枝条砍去,以培育无节、少节的良好干形的特殊抚育方法。只修去下部枯枝的称为“干修”,修去部分活枝的称为“绿修”。人工修枝的效果,与修枝的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很大。修枝时期(开始期、季节)和方法应有利于伤口愈合,不撕裂树皮。,8.2.3 森林的主伐更新, 皆伐与更新,皆伐根据伐区形状大小可分为带状皆伐和块状皆伐2种基本类型。,(1)皆伐的种类,带状间隔皆伐。把即将采伐的林分划分成若干个带,然后每隔一带采伐一带。等采伐迹地完成更新之后,再将保留带采伐完。第

15、一次采伐的伐区两侧保留的林墙,专为下种和保护更新幼苗、幼树用。第二次采伐的伐区已无林墙的保护,为了达到更新的目的,可采用人工更新、保留母树等方法。 带状连续皆伐。新伐区紧靠前一个伐区。前一个采伐带完成更新后,进行第二个采伐带的采伐。适用于山区、少林区、各种防护林内的采伐更新。 块状皆伐。在地形破碎的山地、异龄林、天然混交林或者伐区不能区划为规则的带状者,均可用块状皆伐。为了有利于天然更新,伐区的形状以长方形为佳。 皆伐容易引起环境恶化;不适合耐阴树种和异龄林的采伐;容易破坏森林的防护作用,不适合防护林、保健林、风景林。,(2)保证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技术措施,皆伐后能否天然更新,取决于足够的种源

16、、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气象条件。为了保证更新的成功,经常需要一些促进更新的措施,这是利用有利自然条件加速恢复森林的一种途径。促进森林天然更新的措施有:保留母树、保留伐前幼树和小径木、在种子年下种前进行松土整地、补播、补植、封山育林等。, 渐伐与更新,典型的渐伐可以分为4个步骤。 (1)预备伐。预备伐是在成熟郁闭的林分中进行。其目的是:将林冠疏开,改善光照条件,促进林木结实,提高抗风能力;促进死地被物的分解。在预备伐时,要注意淘汰遗传特性不良的个体和非目的树种。一般伐去林木蓄积量的2530。林分郁闭度在0.50.6时不宜进行预备伐。 (2)下种伐。林木结实以后,在种子年进行下种伐,使种

17、子尽量落在渐伐的林地上,并在林冠下进行整地或松土,为种子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创造条件。一般下种伐的强度为1025,郁闭度保持在0.40.6。,(3)受光伐。下种伐后,林地上的幼树逐渐长大,对光照要求加强,为解决光照而进行的采伐。采伐强度一般为1025,伐后的郁闭度应保持在0.20.4。 (4)后伐。受光伐后,幼树得到充足的光照,生长速度加快,已达到郁闭或接近郁闭状态时进行采伐。将采伐区内所有的成熟老龄木全部伐完。至此更新完成,渐伐结束。 根据林况和树种,渐伐的次数有时可简化为23次。, 择伐与更新,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异龄林,每次伐除一部分成熟林木,林地上仍然保持着异龄林分状态。天然更新连续进行,择

18、伐后的林分仍然是异龄复层结构。 择伐按照其经营的集约程度可以分为以下2大类:集约择伐和粗放择伐。,(1)择伐的优点。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的防护、卫生疗养和观赏作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适于耐阴树种、山地森林,以及各种防护林、风景林等的采伐。林地上长期保留母树,可以得到种子年的下种机会,又有一定蔽荫,能实现耐阴树种的天然更新。择伐后形成垂直郁闭结构的异龄林,能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的抗逆性。 (2)择伐的缺点。采伐技术复杂,不适于机械化作业,限制了木材采伐数量,成本高;不适于阳性树种的更新和人工更新,也不适于无性更新;采伐中容易损伤幼苗、幼树和保留木。, 次生林的分类方法,目前我国对次生林类

19、型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按自然类型划分(根据优势树种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经营类型划分(通常划分为抚育型、改造型、利用型、封育型、封禁型与一些过渡类型)、按经济类型划分(可根据林分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划分为集约经营型和粗放管理型)。, 次生林经营措施,(1)主伐利用。对于成熟的次生林应及时采伐,主伐方式与原始林、人工林的作业没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林分状况与生境条件以及更新方式而采用择伐、渐伐和皆伐。 (2)抚育采伐。对密度大的幼、中龄林进行抚育采伐。抚育采伐的对象一般为:优势树种的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中龄林;下层珍贵树种多,且分布均匀;林分中非目的树种占优势,且生长势强,干型良好,

20、郁闭度在0.7以上;遭受轻度的病、虫、火灾害,急需进行卫生伐的林分。 对次生林进行抚育采伐,其技术要素(开始期、采伐强度、采伐木的选择、间隔期等)的确定与人工林的抚育采伐相似。,(3) 低价值次生林改造。在次生林中林地郁闭度很小(0.3)、林木分布不均、优势树种的经济价值低、林木生长量低、成材率低、有较严重的病虫害、无培育前途的林分,称为低价值次生林。 为了使这一部分低价值次生林能提高生长量,提供更多的木材与林副产品,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防护功能。必须对它们进行改造,其目的是调整林分组成,加大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的利用价值和林地的利用率,使这些林分变低产为高产、变劣质为优质的林分。,林分改造的原则:

21、加强抚育,积极改造,充分利用。做好调查规划设计,实现将非目的树种改为目的树种;疏林改为密林;低价值林改造为高价值林;多代萌生林改造为实生林;劣质林分改造为优质林分的目的。,次生林改造应达到的标准为:改造后的林分、树种符合经营要求,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能适合于该立地条件而有较高的生长量。林分有足够的株数,密度适中。林分卫生状况良好,林木生长健壮。,次生林的改造措施有:全面改造、林冠下造林、抚育采伐、伐孔及林窗造林、带状采伐引进优良树种以及综合改造等方法。,(4)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和伐根、地下茎萌蘖能力,通过人为的封禁培育,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以及荒山、荒地得以休养生息,迅速繁衍为森林植被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显著特点是用工省、成本低、收效快、应用面广。通过封山育林,不仅扩大了次生林的面积,而且在改造低价值次生林方面也起到了很好作用。,封山育林的对象。郁闭度0.30.6的林分,具有天然下种更新能力的残林;具有萌芽能力的针、阔叶树的采伐迹地;具有一定数量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可以封育成林的地段;容易遭受人为破坏,生长势较好,而目前没有能力抚育采伐的林分封山育林的基本方法。全封(又称死封)、半封(又称活封)、轮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