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中俄关系班级:机械 112 姓名:史继哲学号:2011319020228院系:机械工程学院浅论中俄关系摘要: 作为当今的世界性大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战略利益大于现实利益,为了应付来自美国的压力,相互需要又存在摩擦,经贸关系落后与政治关系. 无论从两国关系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当前中俄的国际地位来看,研究中俄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字:历史条约,政治,经贸,军事,人文古人云:“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两国的合作与发展更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自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随之产生。为了应付来自美国的压力,中俄之间相互需要又存在
2、摩擦,无论从两国关系的历史来看,还是从当前中俄的国际地位来看,研究中俄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 年签订瑷珲条约 ,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 ,1881 年签订伊犁条约 ,1900 年俄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国家主权的侵犯。在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54 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1991 年 12 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 1992 年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
3、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1994 年 9 月 2 日至 6 日,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并签署中俄联合声明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 4000 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中俄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相互的经济交往和政治互信,中俄在政治,经贸,军事,人文等方面有着重大突破,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政治方面: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两国关系继续得到深化和全面发展,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不断并于 1996 年 4 月实现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
4、会晤机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步调一致。双方在涉及双方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互相理解支持,在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并不断深化,推动了政治合作和经济交流的加深。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俄罗斯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而且带有突出的战略色彩。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这两个同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2001 年中俄等 6 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1 年 7 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了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上发展中俄长
5、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的宗旨和原则,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 目前,中俄两国都希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并在边境地区裁减武装力量,双方相互承担了不以任何方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一方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议等义务。 经济方面: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近年来,两国相互投资也逐步扩大。2000 年至 2008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从 80 亿美元增加到 560 多亿美元。2009 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超过 2008 年的 3 倍,俄对华投资新增项目超过 20
6、08 年一倍以上。双方签署了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至今为止,共举行了五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已开始运作,涉及资源开发、木材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组装、农业综合开发、商贸、物流等多个领域,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譬如: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2009 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约 1500 万吨,俄罗斯从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 1999 年 10 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
7、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在此方面也有合作。军事方面:2005 年 8 月,中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举行首次大规模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 。2007 年 8 月,中国首次派出部队、携重装备赴俄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两次的军事演习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人文方面:非常值得一提的 2006 年在中国和 2007 年在俄罗斯分别举行了“俄罗斯年”和“中国年
8、” ,向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集中、全面展示了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互办“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是中国第一次与其他国家举办这样的活动互办“国家年”使两国民众深切体会到了中俄友好的浓烈气氛,充分领略到了中俄两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到了两国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全面提升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为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了强大的声势,同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虽然两国现今在各个方面有着密切合作,不论是从复杂的国际环境还是两国的快速发展都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
9、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中俄两国都在走向强大。中国如何看待俄的强大?俄如何看待中国的强大?是否认为一方的强大将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两国的发展更进一步?我认为就国家关系而言,政治互信是一切合作的基础和前提。首先: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应不断加深。面对国际问题时中俄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应开展战略协作,增进互利互助,在某些问题上步调一致,第二,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以协调和解决。要就事论事,不能搞挂钩,以致影响其他领域的合作。第三:。两国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加入后)等组织和机构中开展协调与合作,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坚信中俄双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继续增进政治互信,人文交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