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力学教案-工管2.ppt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6997409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6.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教案-工管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土力学教案-工管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土力学教案-工管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土力学教案-工管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土力学教案-工管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主要内容: 一、土中应力计算 二、地基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009年四川成都“楼歪歪”,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009年广州地铁建设,3-1 概述 一、土中应力计算 1、土中应力: 主要包括:自重应力与地基附加应力 2、假定条件: 地基土体为均匀、连续半无限的弹性体 3、计算理论:弹性理论,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4、应力符号的规定: 土力学规定: (1)压应力为正,拉应力为负; (2)剪应力逆时针为正。,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土的变形计算 1、土的压缩与固结 (1)土的变形表现为土体体积的减小,也称

2、为土的压缩; (2)饱和土的压缩需要一定时间也称为土的固结。,2、土的压缩性:荷载作用下体积缩小的性质。 3、土的变形计算:包括:(1)最终变形量的计算(2)饱和土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2 土中自重应力 一、基本含义:建筑物修建之前,由土体自身有效重量而产生的应力。 二、计算:依据假定条件认为土体处于侧限应力状态。,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1、均匀土体: (1)竖向自重应力:计算: CZ=z 单位: KN/m2 或 kpa 分布:相同深度均匀分布,沿深度z直线布。(2)水平向自重应力:计算: cx =cy=k0z,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

3、形计算,2、成层土体:计算:cz= i hi 3、自重应力计算的几点提示: (1)关于计算点的选取: (2)关于重度的选取:(3)关于地基中存在不透水层时的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三、关于自重应力的说明 1、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2、自重应力对地基变形的影响:,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1 某土层剖面如图,试计算各层分界面的自重应力并绘制分布图。 (教材47页例3.1),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3 基底压力 一、基本含义建筑物修建后,由建筑物荷载在基础底面产生的压力(实为应力)。也称为地基与基础的接触压力。,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

4、、基底压力的分布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基础的刚度和地基土体的性质,工程中需简化方可进行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三、基底压力的计算 1、中心荷载作用:(1)矩形基础:计算: p=(F+G)/A单位: KN/m2 或 kpa(2)条形基础:计算: p=(F+G)/b单位: 同上,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偏心荷载作用: (单向偏心) (1)矩形基础,由 M=(F+G)e 与 w=bl2/6 , 推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讨论: e0 ,基底压力梯形分布 e=l/6 : pmin =0,基底压

5、力三角形分布 el/6 : pmin 0 ,有拉力存在,基底压力重新分布,此时 pmax=2(F+G)/3bk其中: k= l/2 - e,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条形基础,四、基底附加压力 1、基本含义:因建筑物修建,在基础底面处相对原来所受的自重应力而增加那部分基底压力。 2、计算: p0=p-r0d 3、计算意义:基底附加压力是产生地基附加应力和地基变形的根本原因。,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2 某柱基础剖面如图所示,试求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压力。,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4 地基附加应力 一、基本含义指由基

6、底附加压力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或指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应力增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 (一)竖向集中力作用:弹性力学理论解答由法国布辛奈斯克于1885年提出。,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1、布辛奈斯克理论解:即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半无限弹性 体地基中任意点M(x,y.z)处六个应力分量和 三个位移分量。 其中,竖向正应力 z 是计算地基附加应力的基础。,计算公式:,2、布辛奈斯克理论解的应用: (1)等代荷载法: 适用于任意分布的、形状不规则荷载面的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

7、(2)积分法: 适用于各种局部荷载下形状规则荷载面的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矩形基础不同分布荷载作用 1、竖向均布荷载作用 (1)角点下地基附加应力:以布氏解为基础,通过积分求解,计算公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任意点下地基附加应力:角点法分四种情况:计算点(M点)在荷载面边缘:计算点(M点)在荷载面内:计算点(M点)在荷载面边缘外侧:计算点(M点)在荷载面角点外侧:,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应用原则: 以计算点为角点; 以计算点为角点所划分新矩形面积的代数和等于原来荷载面积; 长边恒为l,短边恒为b。,第三章

8、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3 如图所示,设矩形基础面积为2x6m2,基底上作用着竖直均布荷载p0 = 300kPa,试求基底上O、 C 、 A、E各点以下深度2m处的竖向附加应力。,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竖向三角形荷载作用 ( 1 ) 零荷载边角点下地基附加应力:以布氏解为基础,通过积分求解。,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计算公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最大荷载边角点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竖向梯形荷载作用采用叠加的方法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条形基础不同分布

9、荷载作用 1、竖向线荷载作用: 教材58页,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竖向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公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4 教材60页 例3.5,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三、地基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1、地基附加应力具有扩散性; 2、地基附加应力自基底起算,随深度增加逐渐 减小; 3、基底下任意深度水平面上的地基附加应力,以基底中轴线上最大,距中轴线愈远愈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5 土的压缩性 一、土的压缩性1、基本含义: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性质。2、土的压缩原因:水与气体从孔隙中排出,土体孔隙体积减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

10、变形计算,二、压缩实验 1、实验仪器:采用压缩仪或固结仪,如图所示。,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原理与方法:对试样分级加压(pi)测定各级压力下试样的变形(Hi)。建立如下关系:3、试验成果:e-p 曲线 与 e-p曲线,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三、压缩性指标1、压缩系数(a):e-p曲线切线的斜率。也可由割线的斜率表示。表达式: a= - de/dp或 单位: Mpa-1为便于比较,常用a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2、压缩指数(Cc): e - p曲线直线段斜率。表达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

11、,3、压缩模量(Es):完全侧限条件,竖 向附加应力与相应竖向应变的比值。 表达式: 单位:Mpa,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4、a与Es的关系:,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6 最终变形量的计算 一、分层总和法将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成若干薄层,分别计算各层变形量然后叠加的方法。,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一)假定条件: 1、地基为均匀、连续半无限弹性体; 2、地基仅发生竖向压缩变形,而无侧向变形; 3、变形仅发生在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该深度称为沉降计算深度或可压缩层厚度。,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计算原理与公式原理: 分别计算基础

12、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若干薄层的变形量然后迭加。公式:S=Si,其中:,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三)计算步骤 1、地基分层: 厚度取0.4b左右 2、计算自重应力: 3、计算地基附加应力: 4、确定可压缩层厚度(Zn): 采用应力比 5、计算各分层土的变形量: 6、计算总变形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5 教材77页 例4.1,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应力面积法(“规范”法) “规范”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一)计算原理与公式: 原理: 以分层总和法为基础提出,也称为简化的分层总和法。 通过引入应力面积的

13、概念,计算变形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计算公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计算注意问题: 1、关于地基分层: 2、关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3、关于沉降计算深度: 4、关于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三)计算步骤: 1、地基分层: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 3、计算各分层土的变形量: 4、确定沉降计算深度: 5、确定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6、计算最终沉降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6 教材82页例4.2,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练习: 某矩形基础已知基础底面尺寸为:4m2.5m,埋置深度d=2m,F=1456kN,

14、土层分布及有关计算指标如图,试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3-6 饱和粘性土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一、计算理论与公式 1、计算理论: (1)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 (2)太沙基一维渗透固结理论 2、计算公式:St=SUt,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二、工程应用主要解决的问题: 1、已知土层固结条件,计算某一时间地基变形量St; 2、已知固结度(或变形量St),计算所需时间。,第三章 土的应力与变形计算,例3-1 教材92页例4.3,习题课综合练习题,1、某土样孔隙体积等于土颗粒体积,求孔隙比;若ds=2.66,求干密度d;若孔隙被水充满,

15、求其密度与含水率w。,习题课综合练习题,2、某柱基底面尺寸为23.6 m2,基础埋深d=1.0m,上部结构作用至地面的中心荷载F=1000KN,地基土体为均质粘土,重度18KN/m3,Es=7Mpa,试用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的最终变形量。(设Zn=4.8m,s=1.1),习题课综合练习题,3、某柱基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F=1120kN,基础埋深d=1.5m,基础底面尺寸为:42m2,地基为均匀粉质粘土,=18kN/m3,Es=5Mpa,(1)试计算该基础底面角点下与短边中点下2m深度处的地基附加应力z ;(2)若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该柱基最终变形量,计算所划分的每一个薄层厚度为1m,试求基础底面下第二个薄层的变形量。,习题课综合练习题,4、某矩形基础埋深1m,基础底面积3.62m2。地面以上中心荷载F=900KN,地基为均匀粘土,=18 KN/m3,a=0.4MPa-1 , e1=1.0。试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该基础底面下2-3m范围内土层的变形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