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作物生产技术(种植专业)课 题 教 案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成人班王明晓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课题:绪论目标:1掌握农作物、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以及农作物的类型。2学会区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重点:农作物概念、分类难点:农作物的分类课时:2 课时过程:一、 内容:(一) 农作物(1) 农作物的概念:这里指狭义概念,即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家田作物,也叫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包括“粮、棉、油、麻、粮、烟”。要求阅读广义农作物(课本第 1 页)(2) 农作物的分类:问题:农作物怎样分类呢?(二)农作物生产技术(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
2、生产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如土壤耕作、合理密植树、施肥、灌排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技术,以及科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2)用农作物生产的特点问题:农作物生产有哪些特点呢?阅读回答: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家产品的初级产品的生产技术农作物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3)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阅读课本,要求回答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的基础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4)我国农作物生产概况阅读课本(三)从事农作物生产的职业素养(1)
3、要关注、领会国家有关农作物生产的方针政策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2)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生产(3)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4)掌握多学科相关知识,不断加强农作物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的结合二、课堂小结三、作业布置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型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2试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四、板书设计:绪论一、农作物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二、 农作物的分类三、农作物生产技术1特点: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家产品的初级产品的生产技术农作物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
4、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2重要性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的基础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课题:第 1 章 耕作制度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目标: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2掌握农作物布局的的概念原则。3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系重点:农作物布局的原则、内容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调整的关系课时:2 课时过程:内容:一、课的引入:问题:1什么是耕作制度?2什么是种植制度?3什么是养地制度?(指导看书阅读)二、新课内容:(板书)第一章 耕作制度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板书)一、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的做的安排。(板书
5、)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问题:农作物布局有哪些原则呢?指导阅读课本第 7 页 总结:(板书) (一)需求原则(二)生态适应性原则(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板书)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问题: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呢?指导阅读归纳:( 板书) (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五)进行可行性鉴定(六)保证生产资料供应(板书)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引语:当前,我国家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实施农作物布局的新要求。问题:如何进行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
6、的调整呢?归纳:(板书) (一)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二)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三)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无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什么是农作物布局?2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3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4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课题:第 1 章 耕作制度第二节 复种目标:1掌握复种及相关概念2掌握复种的条件与增产的原因。3了解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有哪些重点:复种的概念及条件难点:复种指数课时:2 课时过程:内容:一、课的引入:问题:1什么是复种?复种有几种形式?2什么叫熟制?3
7、什么叫休闲?4复种的条件有哪些?5复种的技术有哪些?(指导看书阅读)二、新课内容:(板书) 第二节 复种(板书)一、复种及其相关概念(一)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各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 4 种形式。 (板书)%10耕 地 面 积年 农 作 物 总 收 获 面 积复 种 指 数(二)熟制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三)休闲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板书)二、复种的条件总结:(板书) (一) 热量条件(二)水分条件(三)地力与肥料条件(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五)经济效益(板书)三、复种
8、技术归纳:( 板书) (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二)套作和育苗移栽(三)抢时播种,早发早熟(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板书)四、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归纳:(板书) (一)两年三熟(二)一年两熟三、课堂小结复种熟制休闲四、作业布置1什么叫复种?什么叫熟制?2复种的作用有哪些?3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4复种都有哪些重要技术?课题:第 1 章 耕作制度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目标:1了解间作、套作及相关概念2掌握间套作的技术要点。3了解间套作的主要类型。重点:间套作的概念及技术要点难点: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课时:2 课时过程:内容:一、课的引入:问题:1什么是间作、套作?它们有什么作用?2间作与
9、套作有哪些技术要点?3间作与套作有哪些主要类型?(指导看书阅读)二、新课内容:(板书) 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板书)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引语:间作与套作相对于单作而言的。问题:什么是单作呢?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称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说明: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间作与套作都有农作物共生期,不同的是,间作农作物的共生超过了其全生育期的一半,套作农作物共生期较短。(板书) (二)
10、间作与套作的作用1增产2增效3稳产保收4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板书)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总结:(板书) (一)选配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说明:(应坚持如下三条原则)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2特征特性能对应互补3经济效益高于单人(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1种植密度2幅宽3间距4带宽(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进早发2加强水肥管理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4及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板书)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归纳:( 板书) (一)主要间作类型1玉米大豆间作2玉米甘薯间作3棉瓜间作4果、粮、菜间作(二)主要套作类型1小麦玉米套作2小麦春棉套作3小麦花生套作(三)立体种养类型1稻鱼种养2
11、玉米食用菌模式三、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间作与套作有哪些作用?2间作与套作时如何选择农作物品种?3说出 2 3 种间套作形式?课题:第 1 章 耕作制度第四节 轮作与连作目标:1了解轮作、连作及相关概念2掌握轮作的作用与类型。3了解连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重点:轮作的作用与类型难点:连作危害与防治课时:2 课时过程:内容:一、课的引入:问题:1什么轮作?2什么是连作?3轮作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类型?4连作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治连作危害?(指导看书阅读)二、新课内容:(板书) 第四节 轮作与连作(板书)一、轮作与连作的概念(一)轮作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二)连
12、作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板书)二、轮作的作用与类型总结:(板书) (一)轮作的作用1减轻农作物病虫为害2充分利用土壤养分3减轻田间杂草的为害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二)轮作的类型1一年月日一熟轮作2粮经作物得种轮作3水旱轮作4绿肥轮作(板书)三、连作危害与防治技术归纳:( 板书) (一)连作的危害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2土壤物理结构破坏3生物结构的破坏4果、粮、菜间作(二)连作的技术引语:合理选择连作农作物的品种,并相应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能有效减轻连作的危害,延长连作年限1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忌连作的农作物耐短期连作的农作物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2采用
13、先进的农业技术三、课堂小结轮作与连作轮作的作用与类型连作的危害与防治四、作业布置1什么是轮作和连作?2轮作有什么作用?3连作的危害是什么?4忌连作和耐连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课题:第 1 章 耕作制度第五节 土壤耕作技术目标:1了解少耕和免耕等概念2掌握土壤耕作的作用及技术。3掌握基本耕作技术以及表土耕作技术。重点: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难点:表土耕作技术课时:2 课时过程:内容:一、课的引入:(指导看书阅读)提出看书问题:1土壤耕作的概念和目的是什么?2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3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各有哪些?4什么叫少耕?什么叫免耕?二、新课内容:(板书)第一章 耕作制度 第五节 土壤耕作技术
14、(板书)一、土壤耕作的概念和目的(一)概念土壤耕作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地表状况的技术措施。土壤耕作不能增加土壤肥力,主要起调调养地力的作用。(二)目的()为农作物播种和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通过土壤耕作创造上虚下实的种床、苗床和根床,以利于提高播种质量,促进种子发芽、生根和生长发育。()调节土壤水分,保证旱时能畜水、保墒,湿时可散墒。()消灭作物残茬,翻埋肥料,加速土壤中养分的转化与循环。()消灭病虫害及防除杂草。()避免养分在土壤的还原过程中损失,促进养分的合理流动。归纳:(板书)土壤耕作是根据农作物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土壤环境,为
15、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草害的发生及养分的损失创造有利条件,达到农作物高产稳产的目的。(板书)二、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问题:农作物布局有哪些原则呢?指导阅读总结:(板书) (一)松碎土壤(二)翻转耕层,混拦土壤(三)平整地面(四)压紧土壤(五)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作畦(板书)三、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 板书) (一)基本耕作技术.翻地耕翻方法 耕翻时期 耕翻深度.深松耕.旋耕(二)表土耕作技术.耙地.耱地.镇压.作畦.起垄.中耕(板书)四、少耕和免耕(板书) (一)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此方法有覆盖残茬,蓄水保墒和防水蚀、风蚀的作用
16、,但在杂草严重时,应配合杂草防除措施(板书) (二)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及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板书) (三)少耨、免耕的做法()用生物措施(如秸秆覆盖)代替土壤耕作()用化学措施及其他新技术代替土壤耕作,如以除草剂、杀虫剂等代替中耕等除草作业()采用先进的机具代替土土壤耕作,如用耕翻机代替犁、耙、播种等作业,一机一次完成多项作业,减少机具在田间的来往次数。三、课堂小结少、免耕法仍处在不断发展中,它们不仅能减少耕作、保护土壤、节省劳力、降低成本、而且还争取农时,及时播种,扩大复种。但是,承受着少、免耕法的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日渐增多,如耕作表层富化而下层(1020cm)贫化,杂草、虫害增多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寻找解决办法。四、作业布置1为什么要进行土壤耕作?2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3基本耕作与表土耕作各有什么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