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管理系统单选题 10 题共 30 分1、企业流程重组(陈建峰老师说考选择)概念: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如:仓库收货的流程是保管员验收货物并作记录、通知采购员、签收货物发运单、填写入库单并入库、分发入库单、填写送验单等。 )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实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流程重组的核心,既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目标的体现者。P98 理解即可2、第二章第一节3、第八章第一节一、 简答题 4 题共 20
2、分1、 代码设计(要写出计算过程)例 1:P171 复习思考题 7.8用几何级数设计代码检验位的方案如下:原代码共 4 位,从左到右取权 16,8 ,4,2;对乘积和以 11 为模取余作为校验码。试问原代码为 6137 的校验位应是多少?解题步骤:(我自己想的,不是老师给的标准)画出表格把原代码填入第一行按顺序把权填入第二行算出各列乘积填入第三行把第三行的结果求和填入第四行第五行应该都得按这个格式吧填入余数把余数补充在原代码后面原码 6 3 3 7权 16 8 4 2乘积 96 8 12 14乘积之和 130模 11 结果 130/11=11余数:9校验位 9新码 63379例 2:来自老师最
3、后一堂课的文档用质数设计代码校验位:原代码共 7 位,从左到右取权 3,5,7,13,17,19,23,以11 为模,试求出 2690088 的校验位。原码 2 6 9 0 0 8 8权 3 5 7 13 17 19 23乘积 6 30 63 0 0 152 184乘积之和 435模 11 结果 435/11=39余数:6校验位 6新码 269008862、 系统实施的三种方法(其实就是系统切换的三种方法,这个向老师确认过了)P181定义: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1) 直接切换法: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
4、考虑到系统测试中试验样本的不彻底性,一般只有在老的系统已经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 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方法。2) 并行切换法:在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并行切换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以原系统作业为正式作业,在验证新系统处理准确、可靠后,原系统停止运行。3) 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老系统,以此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3、 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陈建锋老师说是出简答,在课本里找到的特点不是优势,应该一样吧)P26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
5、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4、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的步骤(戴国良老师没定这个考点,可是陈建锋老师说一定会考,不知道是不是考简单呢)P96了解企业或 MIS 的战略目标1) 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分析影响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2)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不同。3)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二、 应用题 2 题共 30 分1、 业务流程图 P1092、 数据流程图 P1123、 E-R 图 P148画图步骤:确定实体确定实体的属性确定实体间是否有联系确定
6、联系的种类(1 对1、1 对 n、m 对 n)例题:来自老师最后一堂课的文档某工厂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又要使用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能装在多种产品上。每种零件由一种材料制造,每种材料可用于不同零件的制造,有关产品、零件、材料的数据字段如下: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产品单价零件:零件号,零件名,单重,单价材料:材料号,材料名,计量单位,材料单价解题:A、 实体有产品、零件、材料B、 属性题目已经给出C、 产品与零件有直接关系,零件与材料有直接关系,产品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零件与两者都有直接关系,则画图时,零件放在中间位置D、 产品与零件的关系为 m 对 n,材料与零件关系为 1 对 n(1 种材料
7、生存多种零件,1 种零件只能由 1 种材料生产。 )画图:用长方形表示实体,先写“零件” ,后用椭圆形表示属性,分别标出零件的属性,在关键属性下面标一横同理画出“产品”的相关属性,然后用菱形表示关系,关系为“组装” 。在横线上写出零件与产品的 m 对 n 联系,一般 m 写在前面。同理画出“材料”等组装也有相应属性的也可以标出四、 案例 1 题共 20 分诺兰模型六阶段分析企业处于哪一阶段以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1、第一阶段:初装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 开发管理程序,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到,该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2、第二阶段:蔓延信息系统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8、使单位的事物处理效率有了提高。该阶段数据处理能力最为迅速,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此阶段只有一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收到了实际的效益。3、第三阶段:控制对整个企业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该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4、第四阶段: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连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5、第五阶段:数据管理没有该阶段详细的描述6、第六阶段:成熟“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
9、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其他考点:一、信息1、含义: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2、性质:P3、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 1负。、时效性: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 2、不完全性: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关 3系。、等级性:管理系统是分等级的,处在不同等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 4类型也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因而信息也是分级的。、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载体来载荷。 5、价值性: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
10、数据,是一种资源,因而 6是有价值的。二、信息的三个层次(陈建峰老师说的是三个层次,但找不到,应该是三个等级吧)A、战略级:战略信息是关系到上层管理部门对本部门要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进行决策的信息。B、战术级:也称管理级。是管理控制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信息。C、作业级:作业信息用来解决经常性的问题,它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三、管理信息系统(MIS)1、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
11、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P92、定义:P25、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 1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 2会技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 3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四、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要知道不同阶段对应
12、哪些文档)1、结构化系统方法是在生命周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更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从上到下” ,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分为三个阶段A、系统分析:以开发规划中提出的目标为出发点,包括进行初步的系统调查和详细的系统 调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该阶段应写出系统分析报告作为下一开发阶段的工作基础B、系统设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内容包括: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该阶段的成果是“系统设计说明书”C、系统实施:该阶段的内容包括程
13、序设计及调试、系统转换及系统运行和评估等环节。该阶段的成果,除了最终实现的管理信息新系统外,还包括有关的技术文档。五、开发管理系统的方法 P101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 开发方法六、现代信息发展的趋势发展:MPRMRPERP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MRP 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MRP 逐渐发展成为新一代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系统不仅是 MRP 系系统的扩展,而且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全新经营理念,体现了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改革。P25七、P100 开发策略1、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
14、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因为任何一个 MIS 的基本功能是数据处理,所以“自上而下”的策略首次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方面的功能。一些组织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2、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由于这种开发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但这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整体性是系统的基
15、本特性,虽然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常, “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做好 MIS 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 MIS 的正确策略。 )八、代码的种类A、顺序码: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通常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优点:短而简单,记录定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缺点:没有逻辑基础,不易记忆;新加的代码只能列在最后,删除则造成空码。B、区间码:把数据项分为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
16、定意义。典型例子是邮政编码。区间码又可分为: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优点: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缺点:有时可能造成很长的码;许多情况下,码有多余的数;码的维修比较困难。C、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来描述,也用文字与数字的结合来描述,特点是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助忆码适用于数据项目数目比较少的情况(一般少于 50 个) ,否则可能引起错误的联想。助忆码例子:用 TV-B-12,代表 12 英寸黑白电视机, B 代表黑白。九、P146 概念模型1、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人们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不依赖与计算机系统和某一各数据库管
17、理系统的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2、主要概念:A、实体: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象或事物。 (实体其他详细介绍的请看P147)B、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C、联系:分为两类,一是实体内部联系,二是实体之间的联系。3、联系方式:A、一对一联系; B、一对多联系;C、多对多联系。 (一定要会区分这三种。)十、系统实施1、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2、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A、计算机系统的实施:购置计算机
18、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满足 MIS 的设计要求。B、网络系统的实施:MIS 网络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物理系统的实施,详细的还是看课本吧P173)十一、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功能与定义(只有戴国良老师给出考点,陈建锋老师没有提到,要么就不考,要么应该是考选择吧)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了解这一节的工作内容。 )P212系统的运行管理系统的维护系统的日常维护系统的应急维护系统的适应性维护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功能与定义 P226功能:1) 获取、组织、管理并及时提供
19、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内外部信息,以及政策法规与市场行情等信息。2) 收集并提供各项决策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3) 能存储和管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解模型。4) 能存储并提供常用的数学方法及算法。5) 上述数据、模型与方法的修改、添加和连接等。6) 灵活地选择、配置和运用模型与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分析、预测,得出所需的综合信息与预测信息。7) 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形输出功能,能够满足随即的数据查询要求。定义: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十二、可行性分析(陈建峰老师给的考点,但戴国良老师貌似没
20、给)1、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P106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是否持肯定态度,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技术上的可行性。当前的软、硬件技术是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以及开发人员水平如何。经济上的可行性。预估费用的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2、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 P107A.系统简述、B.项目的目标、C.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D.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十三、只有陈建锋老师试卷才有的题:ERP、UC 矩阵、判定树、判定表、数据字典U/C 矩阵的应用 P96划分子系统的步骤(怎么画?)干什么用的?决策树、决策表 P118数据字典 P114内容: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数据字典属于系统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