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建筑史,有关课程的几点说明 1.内容、课时:中外建筑史三本教材,共48学时。 2.要求、方法:掌握中外建筑历史基本知识,课余也要多看些参考书。 3.目的、意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作业、考核:二次抄绘古建图、一次小论文,闭卷考试。成绩平时30%,考试70%,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建筑形式多样,主流是木构架。木构架优点:(1)取材方便、易于加工;(2)适应性强;(3)抗震性较强;(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木构架缺点:木材越来越少、易遭火灾、木架结构上限制空间发展。,各地民居,傣族竹楼,西藏雕房,西北窑洞,西北窑洞,蒙古包,
2、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浙江天井院,云南一颗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1056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984年),二、木架建筑的特色1.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1)抬梁式构架(叠梁式)结构:一种梁架结构体系,主要构件梁,柱,檩,枋。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承檩,层叠而上,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承脊檩。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特点: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两种主要木构架形式,(2)穿斗式构架(立帖式)结构:基本构件,柱、枋、檩;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
3、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特点: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因此,它有时和抬梁式构架混合使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3)井干式:将圆木两端开凹榫,组成巨型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墙。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仅见于盛产木材的地方。,井干式构架,木构架的三种基本形式,2.斗栱(宋代称铺作,清代称科):中国木构架特有结构部件。作用:(1)悬挑檐檩(屋沿)防雨。(2)装饰作用,等级标志。(3)模数作用,斗栱,佛光寺大殿斗栱(唐875年),三、单体建筑的构成 1.平面 (1) 构成要素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2) 出廊 :不出廊 前出廊 前后廊 周围
4、廊副阶周匝 (3) 面阔、进深、间的名称。 2.屋顶形式: 3.台基:,建筑外形分三段: 屋顶、屋身、台基,间、面阔、进深,不出廊 前后廊 前出廊 周围廊,屋顶的几种形式,屋顶的几种形式,台基及各部分名称,四、建筑群的组合组合方式:庭院式、纵列式、横列式等。1.庭院式特点;(四合院)空间聚合功能: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安静、私密性强。气候调节功能:围护墙遮阳、挡风,内院采光、绿化,形成小气候。 防护戒卫功能: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伦理礼仪所需 :主从、正偏关系。2.纵列式特点(故宫、曲阜孔庙、十三陵) 3.横列式特点 (联排院落),北京四合院(纵列式),故宫(纵
5、列式),明清北京紫禁城总平面(纵列式),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纵列式),散点式布局,五、建筑与环境 (1)选址:城市、村落、单体建筑、墓地。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六、建筑类型居住建筑、政权建筑、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商业与手工业建筑、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园林与风景建筑、市政建筑、标志建筑、防御建筑。,七、工官制度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周-汉:司空。“主司空土以居民” -主管人居空间,最高工官。 汉:将作;秦:将作少府;东汉:将作大匠、唐宋:将作监、少将、少监。 人物: 隋.宇文恺-将作大匠,东西两大都城(大兴城、洛阳城)的规划、营建等。宋.李诫-将作监,经手多项工程,突出贡献营造法式。明.蒯祥-工部侍郎,明北京宫殿、长陵等建设。苏州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