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989288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 “照着讲” ,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

2、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 “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 “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 “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

3、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 “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 “接

4、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式,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与“接着讲”总- 2 -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

5、主要指封建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 “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 “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 “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篡与进一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6、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 “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 ,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那啥,顶子哪?”“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3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 “二婶,还不知

7、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看着老太太

8、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 “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

9、。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4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

10、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

11、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顶子, ”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

12、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 5 -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 2016 年第 7 期小说月报 ,有删改)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B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 ,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C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

13、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D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安全,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5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6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 分)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 7-9 题。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

14、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 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 6.4 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 1.8 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 6

15、-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 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每日新

16、报 )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

17、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 “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 ,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 7 -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

18、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 2017 年 1 月 25 日法制晚报)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

19、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 6.4 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

20、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8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无逸历

21、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 ”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 ”骑争下取,由是获免。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

22、,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 ”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 ”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B 尝按部/宿

23、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五等, 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 ,特指五等爵制。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D.高祖、炀帝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 “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

24、帝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B 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

25、人憎尔。 ”。(5 分)(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 4 年(839) ,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26、的两项是(5 分)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 “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C颈联“君意如鸿” “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E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0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状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

27、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谣诼谓余以善淫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改革开放初期,受利益驱使,市场乱象丛生,不少商人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

28、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这种行为实际上近于南辕北辙。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A B C. D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 ,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C.除了驾驶员要

29、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D记者调查发现, “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11 -19.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比如以“适”为例,下面哪个选项中的“适”表示“刚刚,刚才”的意思( )(3 分)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C.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0. (一)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二)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

30、很快死去。【小题 1】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 (2 分)A._B._【小题 2】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两个成语。 (2 分)21.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词(6 分)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_ 2.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赍:_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_ 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就:_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_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 _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引发

31、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 - 13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D 解析: A.信息源于第一段: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B.信息源于第二段:一般而言, “照着讲” ,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

32、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C.第三段说“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第三段段末说: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 ,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第四段说“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可依据第三段“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和第四段“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讲过程,

33、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判断“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不正确。2.A 解析:结合第四段“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 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 ;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看,文章重在谈“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联系,而不是差异。3.B 解析:(A.“相互隔膜”错误,文章第二段“照着讲 ,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

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说明对经典文本进行校勘和编撰与进一步阐发之间是承接的关系,在历史上是要继承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内容。B.正确,原文第三段“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 14 -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即为此意。C.“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错误明显,文章第四段“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说的是“仅仅

35、停留”才会“可能无助于” 。更何况,本句话也不是这个意思。文章反复讲的就是“照着讲”和“接着讲”之间的关系,彼此相合相融,是统一的关系。D.“过渡”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不存在过渡的问题。)4. C( A 项,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能暗示老太太的苦痛难受的心情。B 项,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是村长在开导老太太,让她正确面对这件事,而不是“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 D 项“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 ,于文无据。 )5. 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以“儿子杀人”

36、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1 点 2 分,答对 3 点满分)6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 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 点 2 分,答对3 点满分)7B ( B 项, “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

37、“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BC ( B 项, “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 项, “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4 分)9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

38、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5 分)10. C (原文标点 :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15 -11. D (“炀帝”是皇帝的溢号)12. B (文中“追省再三.的意思为“追回来再三检査”.“省”是“省查.检査”的意思.而非“叮嘱”之意。例句:吾日三省吾身)13. (1)皇帝慰劳他说:“以前有许多人诋毁诬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僧恨罢了。 ”(得分点:劳:慰劳,比:最近,近来,如比得软脚病。谮:诋毁,但:只,只是,如但以刘日薄西山各 1 分,句式:被动,1 分。 )(2)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温彦博审察这件事,没

39、有证据,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雄。(得分点:“按” “无状” “黝”各 1 分,句意 2 分)参考译文: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亲皇甫诞,是隋朝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杨谅起兵谋反,逼迫皇甫诞而(皇甫诞)不从命,被杀害。当时五等爵制已经废除,炀帝赞扬皇甫诞的忠心,追赠皇甫诞为柱国、私义郡公。皇甫无逸历任淯阳太守,政绩为天下优等,两次升任后为右武卫将军。炀帝巡视江都,下诏命他居守洛阳。炀帝被杀后,他就同段达、元文都一起拥立越王杨侗。等到王世充篡位,皇甫无逸放下老母和妻子,杀出关门独自归顺国家。追他的骑兵赶了上来,皇甫无逸回头时他们说:“我宁愿死,始终不会同你一起谋反的。 ”他解下金带丢在

40、地上,说:“把这送给你们,不要再阻拦我了。 ”骑兵争着下马夺金带,因此幸免于难。唐高祖因皇甫无逸是隋朝的旧功臣,待他非常尊敬,授他为刑部尚书,封为滑国公。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都放肆横行,民不聊生,皇帝下诏让无逸拿着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到了以后,罢黜贪暴,任用廉洁良吏,法令严明,蜀民得以安宁。皇甫希仁,是个阴险的小人,诬告皇甫无逸为了母亲暗中句结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伪诈,斩杀了皇甫希仁,派遣给事中李公昌乘快马告诉皇甫无逸。又有人告皇甫无逸暗中与萧铣勾结。当时皇甫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合,因此上表为自己陈述,并奏明窦璡的罪过。高祖就下诏让刘世龙、沮彦博审察这件事,没有证据。

41、于是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等皇甫无逸返回,皇帝慰劳他说:“以前有许多人低毁诬告你,只因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僧恨罢了。 ”皇甫无逸叩头谢恩,皇上说:.您没有辜负我,为什么要谢恩?”授任为民部尚书,外任同州制史。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身边的人都不敢随便出入,所需物品都从辖境以外买来。皇甫无逸曾经巡视境内,留宿民家,灯芯燃尽,主人想要续上,皇甫无逸抽出佩刀斩断带子作为灯芯。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但自己 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经上路了,还要追回来再三检查才派送。- 16 -他的毋亲在长安病重,太宗让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忧郁不安吃不下饭,路上得病逝世。皇

42、上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王珪驳斥说:“皇甫无逸入蜀,却未能带母亲一同前往,留下母亲一人而母亲死在京城,为子之道不足以称颂,不能叫作孝。 ”于是改谥号为良。14.BD (B 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D 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 )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2 项给 5 分。多于两项不给分。15.(6 分)(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

43、。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 。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6 分答对一点给 3 分,其中手法(作用)1 分,分析 2 分;第一问两点可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 )16.(5 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17. B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使用正确。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

44、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使用错误登高自卑:释义: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使用正确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可改为“买椟还珠”。使用错误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使用正确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使用错误)18. B (A 项主宾不搭配,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国家” , C 不和逻辑,- 17 -“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属于两方面情况, “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 D

45、项成分残缺, “问题”后加“的担忧” 。 )19. C 20.【答案】【小题 1】a、苦难往往是人生的财富;b、要尊重客观规律;c、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意思对即可)【小题 2】a、欲速则不达,b、揠苗助长(答案不是惟一,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蚕蛹蜕茧变成蛾,这是生物体的生命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材料一是自身规律的体现,而材料二人们人为地把茧剪开,破坏了蚕蛹自身的生长规律,两相比较,可得出结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材料一中的蚕蛹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经过磨难才变成蛾的,而材料二中的蚕蛹是在外力的帮助下,没有经过磨练就变成了蛾,结果一成功一失败,由此可得出结论:苦难往往

46、是可以帮助人成才的,是人生的财富。另一方面看,蚕蛹变成蛾这件事,在不同条件下,旧的矛盾已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包含有矛盾转化的意思,其“一定条件”是“要经过艰苦的挣扎” ,所以从哲学的角度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可在上一小题的基础上完成。材料一中的蚕蛹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发展成为正常的蛾,而材料二中人们为了减少蚕蛹的痛苦而剪开了茧,反而害了蚕蛹,由此可联想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之类的成语。21.【答案】1.以前,过去,从前 2.赠送,送 3.登记 4.成功 5.宽容,原谅 6.欢乐。快乐22. 作文(60 分)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 ”可理解为生活需要反思,需要总结经验教训。 “向前看才能生活”可理解为要看到希望,要有憧憬和追求,要奋斗,要努力拼搏。要将“向前看”和“向后看”结合起来,可有所侧重,但必须提及另一点,要辩证分析二者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