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热教案(打包12套) 教科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教案打包12套教科版.zip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教案打包12套教科版.zip
五年级科学下册2.1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0.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2.2给冷水加热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1.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2.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73.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4.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75.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6.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77.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8.doc
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9.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80.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2.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水器教案教科版20190411281.doc
  • 全部
    • 五年级科学下册2.1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0.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2给冷水加热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1.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2.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73.docx--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4.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4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75.docx--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6.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5金属热胀冷缩吗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77.docx--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6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8.doc--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20190411279.docx--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教科版20190411280.docx--点击预览
    • 五年级科学下册2.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水器教案教科版2019041128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热起来了课题: 1、热起来了教学内容:1、热起来了知识与技能: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2、尊重客观事实。法治目标渗透: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师教法:讲授法、实验分析法、学习指导法学生学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实验观察法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课型:实验课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入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 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2、学生交流。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2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四、小结: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 、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5、交流研究方法。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学生思考并回答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板书设计:1、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3作业布置: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课后小记:12、给冷水加热课 题 2、给冷水加热 课时分配 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教材分析 难点 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 法 三疑三探学 法 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教学过程课前安排:学习力训练1、科学训练:定点凝视、横向扫视、敷眼睛、科学坐姿2、闪视训练一、设疑自探(10 分钟)(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揭题:给冷水加热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二)、问题预设:1、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2(三)、出示自探提示 组织学生自探1、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3、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4、探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二、 解疑合探(20 分钟)1、小组合探(5 分钟)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15 分钟)展示分工表问题展示分工展示形式评价分工评价形式1 1 组 口头 5 组 口头2 2 组 口头 6 组 口头3 3 组 口头 7 组 口头4 4 组 口头 随机组 口头展示要求:声音洪亮,大方得体,思维严密。3、全班合探。学生展示与评价;教师重点知识点拨:1、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2、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三、质疑再探(3 分钟)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问题预设: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一样?四、运用拓展(7 分钟)(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学生自编题: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二)、教师预设题:1、( )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2、( )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 )发生变化。A、大小 B、体积 C、重量(三)全课总结3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板 书413、液体的热胀冷缩编写者: 执教者: 上课时间:月 日 课题(课型) 3、液体的热胀冷缩 新授课 第(3)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试管,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水在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小组合作 汇报结果合作问题观察其他液体的体积变化方式 小组选择一种研究用时反馈 汇报结果用时 学 案 导 案独立尝试(课前预习)班级: 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涨冷缩实验目的 观察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老师一一出示材料: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2课中合作合作尝试(课后练习)实验材料 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实验过程 1、在平底烧瓶里加满冷水,滴几滴蓝墨水,用带橡胶塞和橡筋把玻璃管口盖紧标记。2.把烧瓶放进热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做标记记录。 3.把烧瓶拿出放进冷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记录实验结论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注意点: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学生简单说明并实验。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教师出示各种液体,学生自由选择。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出示一瓶水、饮料。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得意:遗憾:板书设计3、液体的热胀冷缩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牛奶 液体 热胀冷缩教学反思反省:培优 培优学生姓名培优内容(含习题、时间安排等) 效果(掌握与否)3补弱学生姓名 补弱内容(含习题、时间安排等) 效果(掌握与否)补弱说明:以上两块内容每周记载不少于 2 次。1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二单元第 3 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两个活动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饮料、醋、酱油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液体受热受冷有什么不同。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受冷、受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了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节课我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已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2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四、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许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教学准备:为了完成探究活动,我需要如下准备:1、多媒体课件。2、为学生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水槽、牛奶、酱油、醋等液体。六、教法、学法教法:1、教师适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2、预设和生成互相结合。3、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真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法:1、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发现问题,在交流、比较中找出最佳方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2、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索发现—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迁移应用系列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七、设计理念: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八、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见过将装满水的水壶放在炉子上烧水,水开时的情景,回忆一下,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呢?设计理念:我采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导入,提供感知,激活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欲望。3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这里,我并没有把实验器材直接发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中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时的情形,加热后我们清楚地看到试管中水面的变化了吗?学生在回忆了上节课做的实验时,可能会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为了降低难度和让实验更成功,我设计了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一)改进实验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试管内的水面升降不明显的原因改进方法水的颜色:无色透明,液面看不清可以把水染红水温变化:冷、热水温差小,是的体积变化不明显。冷、热水温差大些容器形状:试管上下和管口大小一样,水面升降变化看的不明显。上面细而长,下面大的容器接下来是水的热胀实验,我先提出实验要求,“做实验之前,先和大家提几个要求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变化?③做好记录:实验报告单、记录纸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交代完毕后让学生开始实验,我巡视、指导。实验结束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汇报结束,我因势利导:“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接下来是水冷缩的探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呢?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汇报,根据前面水热胀的方法做水的冷缩实验。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做好实验现象记录。小组讨论后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因势利导:“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受冷,体积缩小。(板书:水受冷,体积缩小。)汇报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记录分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提问:“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水这种的性质?”学生汇报: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4设计理念:让学生用以掌握的方法去实践,给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把研究活动向更广阔的方向扩进。3、知识拓展在已经了解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在这里我采用了“设置疑难,放手让学生小组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方式进行。首先提出问题: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接着我出示各种饮料,在这里我是完全放手让每个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同时填写实验报告单(二)。实验完毕,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因势利导:“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课件板书出示各种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得出结论:许多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理念:有个别到整体,体现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法。4、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时我提出问题:把灌满水的水壶放到炉子上烧会怎么样?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我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时课件出示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快知道了答案。然后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给以解释并小结: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设计理念:学以致用体现了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5、全课总结、课后拓展。到这里进入了全课的收尾部分,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将科学知识学习致用,我先引导学生对全课进行了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知道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我又对知识进行了延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热胀冷缩的?大部分学生没思考后都回答了“是”,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了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水的反常现象。最后布置了延伸探究任务:“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制作运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此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有了深度的了解。514、空气的热胀冷缩课 题 4、空气的热胀冷缩 课型 新授课 共 1 课时教材简析 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这节课让学生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由于空气是肉眼看不见的,怎样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而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是观察方法设计的难点。不过,有了前面液体体积变化观察的经验,学生们在设计观察方法时会从前面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并进行迁移。因而,教科书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设计观察方法。当然,教科书还是通过观察实验器材及用文字作了提示。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方法很多,除了教科书提示的利用气球来观察的方法之外,也可以用 I.型玻璃管中液柱移动现象来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只要学生们设计的观察方法有利于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都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实践。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 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教 学 程 序预 设 方 案 教学随笔2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讨论。(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 体积胀大空气 热胀冷缩受冷 体积缩小。3教学反思:41空气的热胀冷缩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热胀冷缩》,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说教材】首先我来说说教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再热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空气的热胀冷缩》是学生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理解和掌握空气的热胀冷缩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科学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2.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3.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说教学重点】用多种实验方法观察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能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说教学难点】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的本质是本课的难点。【说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冷水、热水、锥形瓶、气球、饮料瓶、捏扁的乒乓球等。我让学生准备饮料瓶,气球,乒乓球等是想让学生知道,做实验不只限于科学器材,用我们身边的材料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说教学方法】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我尽量通过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实验并不难,所以我没有设计教师演示实验,只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而且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实验器材和生活中的材料,更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说教学过程】一、引入:由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热胀冷缩实例,学生说出现象产生的种种可能性,提出问题: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猜测,引入课堂探究。二、课堂探究:探究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一)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做出猜测→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在这一环节中我把课堂充分的让给了学生,没有强加他们必须要用什么方法,什么器材来做这个实验。其实学生从我提供的实验器材中很自然的会用多种方法去实验,而且激发学生想通过不同材料做实验能否观察到同样的实验现象的欲望,促使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动手,认真观察。(二)水的热胀冷缩和空气的热胀冷缩谁的本领大?学生交流实验方法→学生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空气热胀冷缩的本领比水强得多。)此环节我用“同学们愿意为它们评判吗?”这样一问,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提高了。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办法来验证它们的观点,学生热情高涨,而且认真的关注实验现象和结果。探究二: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由水和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进一步引导学生质疑:热胀冷缩是怎么形成的?进入本课的探究点二。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和难度,学生很难理解。我先让学生借助课本 35 页空气微粒运动模拟图和文字内容,初步理解物体热胀冷缩的本质。然后再通过课件空气微粒运动演示图,再次揭示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本质。经过看模拟图,读文字,看演示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热胀冷缩的本质。三、拓展延伸: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课堂评价:这一环节我把本课的重点内容设计成练习,一方面对本课重点内容再一次做了回顾和总结,同时也反馈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五、作业:3考虑到课堂的时间和教室的场地,我没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空气微粒的模拟游戏,这反而使学生更加想参与这个游戏,想知道这个游戏是否真的能帮他们明天空气热胀冷缩的道理。所以我把这个游戏留在了课后。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膨胀空气 热胀冷缩受冷缩小1《金属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教学方法:1、利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现实验的操作步骤。2、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受热后的体积变化。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提升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实验记录表;教师自制金属条热胀冷缩演示器、交互式白板、《金属热胀冷缩吗》课件。【教学过程】一、 讲述事实,引出课题。利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情景。将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故事呈现给学生。钢轨的故事:1825 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 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白板呈现今天要学的课题(加强学生的记忆板书课题)2二、 观察铁球的热胀冷缩。交互式白板展示铁球加热不能通过铁环的图片,可能的话可以将操作视频放给学生观看。 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让学生认识实验盒中几种材料的名称和其用途。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金属的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给大家提了几点要求:友情提醒:1、分工合作、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2、加热后的铜球很烫,严禁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3、保持桌面清洁并请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记录单如下:记 录 单实验过程 现象:铁球能否通过铁环 结论加热前加热后遇冷后 各小组可以开始做实验,请注意仔细观察。有时间的小组可以重复做一次。(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请同学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展示记录单)其他小组对他们的结论意见吗? 研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给铁球下一个结论?(铁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 观察钢片的热胀冷缩。1、 研究完了铁球的热胀冷缩现象,我们再来看看其它金属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教师利用交互式白板将教材中的图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方法。2、 各小组同学先讨论实验的方法。3、 请各小组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3能做吗?会遇到什么难题吗?4、 为了让大家能清楚的看清实验的现象,老师特意给大家制作了这么一个仪器。用酒精灯给钢片加热,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真的是这样的吗?5、 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台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加热钢片)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加热中大头针向外偏转说明了什么?(钢片受热体积膨胀变长了)(拿开酒精灯)你有看到了什么?指针又慢慢回到原来位置说明了什么?(钢片受冷缩小变短了)6、 通过实验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给铁片下个结论?(钢片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 所有金属热胀冷缩吗利用交互式白板出示教材中的资料 实验中我们发现铜球和铝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能肯定地说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吗? 要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应该先做什么?(每种金属都观察一遍) 金属有几十种我们能观察的全吗?(我们可以了解一下科学家的研究结果。)阅读教材 38 页右侧的资料。(Error! 、Error! —— 热缩冷胀) 学到这里我们能给金属下个结论了吗:(大多数的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五、 联系生活中热胀冷缩现象。(交互式白板出示课件)1、现在你能解释前边故事中的现象了吧!(幻灯出示开始时的图片)2、正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钢轨之间必须要留有缝隙。资料:温度每变化 1℃,1 米长的钢轨大约伸缩 0.000018 米,假如一年中气温变化 60℃那么 1 千千米长的铁路就要伸缩 708 米,如果不留缝隙冬天受冷收缩,就会被冻裂成几段,夏天钢轨受热膨胀,就会变得七扭八歪,有的朝上拱起。因为有热胀冷缩,所以钢轨之间必须有缝隙。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热胀冷缩的现象,你看到过吗?(听同学介绍)4、老师找到了几个生活中和热胀冷缩有关的现象,我们来看:(交互式白板出示以下几张图片,巩固学生本课所学)① 桥梁两端的缝隙;② 架高压线要保持电线一定程度的下垂;4③ 剥鸡蛋(把煮热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泡一泡, 由于蛋壳和鸡蛋白的收缩程度不一样, 就可以使两者脱离, 剥的时候也就很容易了);④ 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⑤ 水泥板路面等等六、 课堂小结:1、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 板书设计:金属热胀冷缩吗铁、铜、铝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 (锑 、铋 ---- 热缩冷胀)1金属热胀冷缩吗1.说教材1.说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2.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金属热胀冷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金属热胀冷缩。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金属也像液体和气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主要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金属热胀冷缩特征。4.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金属热胀冷缩特征及其过程和方向。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简单的结论。5.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知道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地演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观察法,通过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科学结论。本课的内容较前面的内容比较难理解,故应该通过演示让学生慢慢理解。三.说学法本课的内容讲起来比较费劲,故主要通过和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并出示图片和有关的资料来说明金属是会热胀冷缩的,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4.说程序设计:25.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一)生活现象,提问导入。(2)指导观察,认识特点。(3)(三)演示导学,形成概念。(4)观察现象,联想生活。(5)生活体验,培养兴趣。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那么究竟固体(尤其是金属)也会不会有如此的性质,学生思考,交流,小组讨论。(2)、学习新课:1.模拟实验,初步感知金属热胀冷缩教师出示教具。⑴、学生观察现象。⑵、大家交流并猜测:金属热胀冷缩吗。2.探讨实验、验证假设⑴、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做实验观看通过把勺子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给勺部及勺柄,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3).讨论实验的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便于学生能正确演示实验,提高动手做实验的水平。 1.明确问题:酒精灯加热金属物体。 2.展示课件3,指导学生如何做(4).交流与小结 (1)小结(2)板书(3)展示课件汇报实验结论以学生的实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5)家庭作业 1.回家后做“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根据教材的提示去做,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做。 2.做好实验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继续科学探究,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精神,又让他们体会到科学学科的无穷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行为。4、说板书设计35.金属热胀冷缩吗热传导:两种特别的金属(强调),无需理解,知道就可以。即锑和铋,它们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热缩冷胀。1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较热的一端(物体)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准备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条,蜡,火柴,金属片,温度计三个,酒精灯,铁丝教学过程一、导入1、前面学习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这些关于热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热的问题。2、同学们看老师手上这是什么?(金属条)我们请几位同学触摸一下金属条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条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3、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触摸过金属条的同学再来摸一摸,说说现在有什么感觉?(金属条露在外面的一端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那老师有个疑问:金属条的另一端并没有浸人到热水中,它怎么变热了呢?你们为什么这样猜?(从金属条下面传上去的)4、金属条中的热真的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2(板书:6 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新授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展示实验材料:粘着火柴棍的铁丝,铁架台,酒精灯,火柴(2)学生猜测在铁丝一端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3)进行实验,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 (火柴棍从酒精灯加热的一端,一根一根掉下来)(4)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火柴棍掉下来的原因;火柴棍一根一根掉下来的原因)(5)得出结论:热总会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2、验证试验为了验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我们再来观察第二个实验(1)温度都升高说明:热→→冷 证明了结论。(2)温度上升的不同说明热传递是逐渐传递的。3、推测实验(1)展示实验材料:粘有石蜡的金属圆片(2)利用我们得出的结论,同学们推测一下:我用酒精灯在金属片下面中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3)实验展示,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现象?(4)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三、练习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热传导?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传递热 冷(直接接触)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一部分 另一部分热传导31传热比赛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教学重点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教师演示用:酒精灯;火柴棒;凡士林、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导课1.我这儿有一把金属的小勺,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是什么感觉?当我把小勺放在热水里浸一会儿,又是什么感觉?2.刚才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感觉到了金属勺的柄上有一定的温度,如果我换成塑料或木头做的小勺,勺柄又会怎样呢?(引出课题)二、演示物体的导热性能:1. 物体在传热过程中会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大胆猜想:生甲:火柴会掉下来。生乙:靠近火源的火柴先掉下来。2生丙:锅把上的小豆子会掉下来。。。。。。。2.根据同学们的猜想,我设计了这个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凡士林的量要相等、火柴的距离要相等、加热部位要相同等。3.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与你们的猜想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全班交流(填写实验表格)从实验得出: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三、不同材料的传热比赛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刚才我们在实验中证实了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如果是不同物体,它们传热的本领一样吗?有什么区别?2.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金属小勺、木柄小勺、塑料小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3.小组讨论实验方案。4.这个是不是对比实验?那么我们怎样让这个对比实验更具科学性?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突出对比实验的公平性)(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5.实验提示:①水温很高,注意烫手②每个同学都去感受一下③勺子间尽量避免接触。6.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汇报实验情况。7.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强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9.请你说一说生活上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指名回答)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导热本领,请你回家之后仔细观察,还有什3么地方需要热的不良导体?六、板书设计:热的良导体金属 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