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入侵者》课件.ppt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98572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入侵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生物入侵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生物入侵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生物入侵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生物入侵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物入侵者,作者:杨子,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主要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外来病原菌23种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绿色杀手水葫芦,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它可是生物入侵者!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水葫芦繁殖快,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作为猪饲料推广。但是现在猪不吃这种饲料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促成了水葫芦的疯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绿岛”不仅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更严重的是它们已成了破坏江河生态平

2、衡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水葫芦,凉山州草原站站长在向记者 介绍它们在凉山州的疯长,绿色杀手紫茎泽兰,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 。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 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江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植物杀手”薇甘菊,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

3、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凶残的松树杀手,怎能观赏?格杀勿论!,食人鲳 在中国,2002年左右,食人鲳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以凶猛闻名,不能与其他鱼共养。在亚马孙河流域,人们过河时,常常要先向河里投掷牛肉等把食人鲳诱开。在巴西的一个州里,每年约有1200头牛被它吃掉。

4、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妇女不时也会受到食人鲳的攻击。,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因食用而被引入,现遍布于北京以南的许多地区。它威胁两栖类生物、昆虫、鱼类的生长。,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后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引入初期,曾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后来酿成了草患;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响船只进出港口;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威胁生态系统,使大片红树林消失。,水

5、花生,作者简介,梅涛: 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 其间担任过: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863航天领域遥科学及空间机器人专家组咨询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技术机器人学。发表论文63篇,其中被SCI、E

6、I收录15篇,出版专著2部。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ji,q,fn,ji,ln,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比喻没有办法。,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灿烂多彩。,想一想,1、什么叫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带来了什么样的巨大危害? 3、根据第段内容,试推断“生物入侵”是怎样造成的? 4、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如何? 5、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那些相应措施 ?,来给文章分分段,1、什么叫生物入侵者?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2

7、.生物入侵带来了什么样的巨大危害?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3.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什么?,交通的日益发达,各地区之间的频繁贸易。,4、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及依据: 观点: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依据:生态平衡的原则 。 观点: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8、,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依据:自然调节的过程太漫长,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会损失惨重。,5、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那些相应措施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应对措施:第一,加强立法,并要严格执法。现有的动植物检验检疫等相关条例有很多不充分的地方,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方面要单独立

9、法,从源头做起,从初期做起,使法制健全。如,外来物品引入时要论证,夹带的植物、水果都要通过法律规范严格检验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对人们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使其有守法意识。,第二,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信息网络、参加国际研讨会进行讨论和交流,看各国外来生物入侵趋势,对目前世界上造成危害较大的动物、植物、昆虫要格外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外来物种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入侵,对于那个国家是原产地。原产地国家对于该物种的认识和治理的办法,对于被入侵国来说是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要借鉴某一国家治理某种入侵生物的方法和经验。,第三,提高警惕,要有前瞻性。一旦预测到什么物种近几年来可能会入侵某地区,就要及早了解,

10、早采取措施,防止传入,并做好一旦进入我国,就要快速控制和治理的准备。,生物入侵者,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2、3、4段),探究原因: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5段),揭示态度: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6、7段),采取措施:世界各国采取相应措施。(8段),逻 辑 顺 序,整体结构,文章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A、 列数字: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作用: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 B、 举例子: 举蒲公英等为例

11、-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作用:列举事例能够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 C、 打比方: 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作用: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分析: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12、,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文章第4段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文中举了棕树蛇落户关岛的事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用这个数字的急剧变化,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另外,文章第3段介绍了“几只”斑贝迁移到北美大陆后,无节制地繁衍,为了清除它,耗资“数十亿美元”。这两个数字的悬殊,自然使人想到“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之大,非常有说服力。 全文正是围绕着“生物入侵者”的这两大危害,来提出相应的问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和途

13、径,生物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采取的相应措施。,重点语句分析,1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分析: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一个物种“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必然会疯狂地繁衍,无法加以节制,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2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

14、无节制地繁衍。,答: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人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难点理解,问: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的小事”?,答: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

15、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问: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答: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问: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写作特点

16、,1、整体逻辑顺序 第一步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这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文中第2段排除了古代生物的“自然途径迁移”,使概念的外延更明确。第二步,说明“生物入侵者”两大危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对某个地区原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这是“入侵者”这一贬义词语的自然延伸。第三步由害及因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由自然而社会地深化认识。第四步,介绍学者对“生物入侵者”的基本认识和对策,使读者的认识进入“改造世界”的层次,从而使整个认识过程体现出逻辑性。 2局部逻辑顺序 第4段中“尤令生物学家们担心”一句体现出程度差异,这正是安排述说两种危害的顺序的逻辑依据;第5段举例说明“生物

17、入侵者”日益猖獗的原因,作者先说“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数量大,危害重;次说“跨国宠物贸易”,因为这是“近年来”发生的,数量和程度都居次位。这种根据不同程度安排材料的写法,是常见的逻辑顺序法。文章结尾介绍美国的两条对策,先写加强对交通部门的监控,再写制定跨部门的监控计划,也体现了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 3事例安排有详有略 本文举例子安排详略有别,举二战期间棕树蛇落户关岛的例子十分详细,因为这个例子非常典型,而又是多数读者不了解的。而对“地中海果蝇”则一提而过,因为有段时间对地中海果蝇的报道充斥着媒体,人们已知之较多。看来说明文详略的安排,既要考虑说明对象的特点,又要兼顾读者的知识背景。,1.你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如何? 2.你还有什么好的防治措施? 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思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