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98477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学年: 学期: 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选读题目: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时数:4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本篇对黄疸病的分类和范围。2熟悉黄疸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3掌握谷疸、酒疸、女劳疸的主证及具体治法方药。授课组织形式:1 课堂授课2 幻灯片放映3 课堂讨论上海中医药大学授课教案课程名称: 金匮要略选读 授课教师:张再良授课时间: 年度 学期 周 内 容 教具、时间分配、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一、本课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本篇对黄疸病的分类和范围。2熟悉黄疸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3掌握谷疸、酒疸、女劳疸的主证及具体治法方药。二、本课的重点、难点重点: 湿热发黄的证治难

2、点: 黄疸病的发病机制“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三、内容安排(含教学程序、主要内容、小结、复习思考题、下节课预习范围及后续课程介绍)主要内容:一黄疸的病因病机(1、3、8)1湿热发黄的发病机理:寸口脉浮而缓:浮风(外邪) 、热;缓痹(湿邪痹阻) ;湿热相合,困脾四肢苦烦湿热入于血分瘀热以行故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火劫发黄,两热所得发黄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发热而黄,热在里当下之2寒湿发黄(3)二黄疸的分类和主症(2、4)谷疸为饮食所伤,脾胃湿热,有食谷即眩,小便不利,发黄的主症。酒疸由饮酒过度,湿热内蕴所致,有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小便不利,足下热,发黄等。女劳疸由房劳伤肾所致,且挟

3、有瘀血湿热,其特征是额上黑、身尽黄、日晡所发热反恶寒、手足中热,膀胱急,少腹满,但小便自利。本篇授课安排 4 学时使用教材:新世纪金匮要略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年 1 月参考书:清尤怡,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 年 7 月清吴谦,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年 10 月陆渊雷, 金匮要略今释 ,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年 9 月曹颖甫, 金匮发微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 11 月三、黄疸的治则治法(16)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见水气中)四、证治(一) 谷疸(13)主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

4、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病机:湿热并重,蕴结中焦。治法:清泄湿热方药:茵陈蒿汤:茵陈蒿清利湿热,大黄泄热通便退黄,栀子清三焦之热利水道方后云: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黄从小便去(二) 酒疸1 治法(5、6)脉浮、欲呕先吐之脉沉弦者先下之2 证治(15)主症:酒疸,心中懊憹,热痛病机:湿热积于中焦,热重于湿治法:泄热除烦方药:栀子大黄汤:栀子清泄三焦之热,豆豉泄热除烦,大黄、枳实除积泄热。(三) 女劳疸(14)主症: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 ,腹满者难治病机:肾虚湿热兼瘀血治法:消瘀化湿

5、方药:硝石矾石散:硝石消瘀,矾石化湿 (四) 黄疸1 热盛里实(19)主症: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病机:此为表和里实(热盛里实)治法:当下之,通腑泄热方药: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攻下瘀热,栀子、黄柏清泄里热。2 湿重于热(18)主症:黄疸病,当有形寒发热,食欲减退,小便短少不利,苔腻不渴。病机:湿重于热治法:利湿退黄,化气利水方药: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化气利水,茵陈清热利湿(五) 黄疸的兼变证1 兼表虚(16)主症:黄疸,假令脉浮,伴恶寒发热、自汗出病机:黄疸兼表虚治法:当以汗解之。方药:桂枝加黄芪汤2 兼少阳证(21)主症:诸黄,腹痛而呕,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病机:黄疸兼少阳病治法:

6、和解少阳方药:小柴胡汤3 兼燥结瘀血证(17)主症:发黄,兼大便秘结病机:黄疸兼胃肠燥结治法:润燥兼化瘀方药:膏发煎:猪膏润燥,乱发化瘀4 误治成哕(20)主症:黄疸,小便色不变,腹满而喘,误用除热之剂后成哕病机:胃失和降治法: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痰饮中)(六) 虚黄(22)主症:虚黄,小便自利病机:脾胃气血不足治法:补中益气方药:小建中汤(见虚劳篇)五转归和预后(7、11、12)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小结:黄疸病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有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其病因有湿热、肾虚、虚劳、寒湿、火劫等,但以湿热为主,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均贯穿其中。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如何理解“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为何“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试述谷疸、酒疸、女劳疸的病机与主症异同。比较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茵陈五苓散四方证的异同。预习范围:预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十六有关内容。撰写人 教研室 金匮 撰写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