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防火防爆(17 问)作者:转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150 更新时间:2006-6-26 1、置换动火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所谓置换动火就是将燃料容器与管道中的可燃物完全置换出去后再进行焊补作业。置换动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有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所以一直被广泛应用。为确保安全,在置换动火中,必须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将动火部位可靠隔离,在未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前不得动火焊补。可靠隔离的一种措施是在厂区或车间内划定固定动火区。凡可拆卸并有条件搬移到固定动火区焊补的物件,必须移到固定动火区进行焊补,从而尽可能减少在防爆车间及厂房内的动火操作。可靠隔离的另一种措施是采取具有足够强度的
2、盲板将焊补的容器、管道与其它相连管路、设备截断,使其与生产部分完全隔离。(2)认真清洗、置换,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浓度。未经清洗、置换,或虽已清洗置换但未分析化验可燃气体浓度是否合格的容器、管道,均不得随意动火焊补。焊补前,设备、管道内外都必须认真清洗,通常采用蒸汽蒸煮并用介质置换等方法将容器内部的可燃物和有毒物质置换排出、常用的置换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等。在置换过程中要不断取样分析,区至使可燃气浓度达到安全浓度(远小于爆炸下限)以下为止,这是置换焊补防爆的关键。(3)空气分析和监视。在置换作业过程中和检修动火开始前半小时内,必须从容器内外不同部位、地点取气样进行化验分析,待可燃气体符
3、合要求后才可以开始焊补。在动火过程中,要继续用仪表监视,如发现可燃气体浓度上升接近危险浓度时,要立即暂停动火,进行处理。(4)保证泄压面积。对密封容器进行焊补时,应先打开容器入孔、手孔、清扫孔和放空管等,严禁焊补未开孔洞的密封容器。(5)作好动火的安全组织管理工作。如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审批、联系、监护等工作。动火前还必须准备好适用的消防器材,保证必要的照明条件等。2、在对燃料容器与管道进行焊补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 对燃料容器与管道进行焊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1)焊接动火前对容器内的叮燃物置换不彻底,取洋化验和检测数据不准确,取样部位不适当等,造成在容器管道内或动火点周围存在着爆
4、炸性混合气体(即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2)在焊补操作过程中,动火条件发生了变化而未引起及时注意。(3)动火检修部位未与生产系统隔离,致使可燃气体蒸气串入动火区段。或由于边生产、边动火又联系不好,向动火点放料排气。(4)在尚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的车间,仓库等室内进行焊补。(5)烧焊未经安全处理或未开孔洞的密封容器。 3、电焊引起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电焊引起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l)电焊设备和线路出现危险温度。危险温度是电气设备(如弧焊变压器)和线路过热造成的。电焊设备在运行中总是要发热的。对于结构性能正常和稳定运行的电焊设备来说,发热和散热平衡时,其最高温度和最高温升(即
5、最高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都不会超过某一允许范围。这就是说,电焊设备正常的发热是允许的。但是当其正常运行遭到破坏时,发热量增加引起温度升高,就有可能引起火灾。引起电焊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短路。焊接电源绝缘层的老化变质;受到高温、潮湿和腐蚀作用而失去绝缘能力;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器上;由于磨损或导电性粉尘、纤维进入电焊设备以及接线和操作失误等,都可能造成短路事故。2)超负荷(过载)。允许连续通过而不致使导线过热的电流量,称为导线的安全电流。超过电流安全值,则称为导线超负荷。它将使导线过热而加速绝缘层老化,甚至变质损坏引起短路着火事故。3)接触不良。接触部位(如导线
6、与导线的连接,或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是电路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发生过热的主要部位。由于接触表面粗糙不平,有氧化皮或连接不牢等原因造成的接触不良,会引起局部接触电阻过大而产生过热。使得导线,电缆的金属芯变色甚至熔化,并能引起绝缘材料、可燃物质或积留的可燃性灰尘燃烧。4)其它原因。通风不好、散热不良等可造成电焊过热;弧焊变压器的铁芯绝缘损坏或长时间过电压,使涡流损耗和磁滞增加也可引起过热等。(2)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击穿放电的结果,电弧是电极间持久有力的放电现象。电火花和电弧的温度都很高,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火源。不少电焊火灾爆炸事故都是由此引起的。电火花分为
7、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工作火花是电焊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焊接操作中产生的火花,如直流弧焊发电机电刷与整流子滑动接触处的火花,闪光对焊时的火花等。事故火花包括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由于焊接电缆连接处松动而产生的火花等。此外,在电焊操作过程中还会由于熔融金属的飞溅、以及因电气火灾与爆炸而发生的灼烫事故。 4、焊炬、割炬在使用中有哪些安全要求? 目前国内广泛应用射吸式焊炬,其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有:(1)先进行安全检验后再点火使用焊炬前必需先检查其射引性能。检查方法为:将氧气胶管紧固在氧气接头上。接通氧气后,先开启乙炔调节手轮,再开启氧气调节手轮,然后用手指按在乙炔接头上,若感到有一股吸力,
8、则表明其射吸性能正常。如果没有吸力,甚至氧气从乙炔接头中倒流出来,则说明射吸性能不正常,必需进行修理,否则严禁使用。如射吸性能正常,则要检查是否漏气。检查方法为:把乙炔胶管接在乙炔接头上,将焊炬浸入干净的水槽里,或者在焊炬的各连接部位,气阀等处涂抹肥皂水,然后开启调节手轮,送入氧气和乙炔气,如有不严密处会发现有气泡冒出。(2)点火经以上检查合格后,才能给焊炬点火。点火有先开乙炔和先开氧气两种方法。为保证安全,最好先开乙炔,点燃后立即开氧气并调节火焰的方法。大功率焊炬点火时,应采用摩擦引火器或其他专用点火装置,禁止用普通火柴点火,以防烧伤。(3)熄火熄火时,应先关乙炔后关氧气,防止火焰倒袭和产生
9、烟灰。使用大号焊嘴的焊炬在关火时,可先把氧气打开一点,然后关乙炔,最后关氧气,这样做有利于避免回火。(4)回火的紧急处理发生回火时应急速关乙炔,随即关氧气,倒袭的火焰在焊炬内会很快熄灭。稍等片刻再开氧气,吹出残留在焊炬内的烟灰。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可拔出乙炔胶管。为此,一般要求乙炔胶管与焊炬接头的连接,应避免太紧或太松,以不漏气并能插上和拨下为宜。(5)焊炬的各连接部位,气体通道及调节阀等处,均不能沾染油污。(6)焊炬的保存焊炬停止使用后,应拧紧调节手轮并挂在适当的场所,也可卸下胶管,将焊炬存放在工具箱内。必须强调指出:不可为使用方便而不卸下胶管,将焊炬、胶管和气源作为永久性连接,并将焊炬随意放
10、置在工具箱内。这种作法容易造成容器或工具箱爆炸或在点火时发生回火。割炬使用的安全要求,基本同焊炬。此外还应注意:l)在切割开始前,应清理工作表面的漆皮,铁屑和油污等。在水泥路面上切割时应垫高工件,防止锈皮和水泥地面爆溅伤人。2)在正常工作停止时,应先关氧气调节手轮,再关乙炔和预热氧气手轮。 5、胶管发生着火爆炸的原因有哪些?在使用时有哪些安全要 胶管是向焊割炬输送氧气和乙炔气的重要辅助工具。胶管发生爆炸着火的原因如下:(1)由于回火引起着火爆炸。(2)在胶管里形成乙炔与氧气或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3)由于磨损、挤压硬伤、腐蚀或胶管维护不善,致使胶管老化,强度降低造成漏气。(4)胶管本身质量不符
11、合安全要求。(5)氧气胶管粘有油污或高速气流产生了静电火花等。为此,在使用胶管时,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GB2550-81)氧气胶管国家标准和GB2551-81乙炔胶管国家标准所规定质量的胶管。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氧气胶管为红色,工作压力为 1.5 兆帕(MPa);胶管内径 8 毫米(mm),外径 18 毫米(mm)。乙炔胶管为黑色,工作压力为 0.3 兆帕(MPa);胶管内径为 8 毫米(mm),外径为 16 毫米(mm)。2)在保存、运输和使用胶管时,要注意维护,保持清洁和不受损坏。要避免阳光照射、雨雪浸淋,防止与酸、碱、油类及其它有机溶剂接触。存放温度为-154O,距热
12、源应不少于 l 米(m)。3)新胶皮管在使用前,必须将内壁滑石粉吹除干净,防止焊割炬的通道被堵塞。胶管在使用中应避免受外界挤压和机械损伤,不得将管身折叠。4)为防止在胶管中形成乙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气,氧气与乙炔胶管不得互相混用和代用,不得同氧气吹除乙炔胶管的堵塞物。5)如果发生回火倒燃进入氧气胶管的现象,则不可继续使用旧胶管,必须更新。 6、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安全措施有:(1)同使用氧气瓶安全措施(1)(5)。(2)气瓶充灌不得过满。(3)衬垫和胶管等必须采用耐油性强的橡胶,不得随意更换,以防因受腐蚀而发生漏气。(4)冬季使用液化石油气瓶,为保证供气量的
13、需要,可以用温水(低于 40)加热,也可以用几个液化石油气瓶并联使用,严禁团火烤或沸水加热,不得靠近炉火和暖气片等热源。(5)不得自行倒出液化石油气残液,以防遇火成灾。(6)使用和贮存液化石油气瓶场所的下水道排出口应设置安全水封,电缆沟进出口应填装沙土,暖气沟进出口应砌砖抹灰,防止气体窜入其中发生火灾爆炸。室内高、低处均应设有通风孔,以利空气对流。(7)应经常检查液化石油气瓶出口连接的减压器性能是否正常。7、使用乙炔瓶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使用乙炔瓶的安全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使用氧气瓶安全措施的(1)(5)条。(2)必须用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3)瓶体表面温度不得超过 4
14、O。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触手能摸瓶壁,如局部温度升高超过 40(有些烫手),应立即停止使用,在采取水降温并妥善处理后,送充气单位检查。(4)乙炔瓶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乙炔瓶直立靠牢后应静候 15 分钟左右,才能装上减压器使用。开启乙炔瓶的瓶阀时,不要超过一圈半,一般只开 34 圈。(5)存放乙炔瓶的室内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泄漏的乙炔气滞留。 8、使用乙炔发生器有哪些安全要求? 乙炔发生器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经安全技术考试合格。禁止非气焊工无证操作。使用乙炔发生器需注意下列安全要求:(1)乙炔发生器的布置原则固定式发生器应布置在单独的房间,在
15、室外安装时,应有专用棚子。移动式发生器应远离距 10 米(m)以上火源、热源及高压电线;不准靠近通风机或空气压缩机的吸风口,并应布置在下风侧;布置时应注意防止高处飞落火花及坠落物件的打击;不准安放在剧烈震动的工作台和设备上。夏季时发生器严禁在烈日下曝晒。(2)使用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发生器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工作性能是否正常,管路阀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操作机构是否灵活等。在确认正常后才能灌水并加入电石。灌入的水质及灌水量均应符合规定要求。电石粒度及装电石量也应符合规定要求。冬季使用发生器时如发现冻结,只能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用明火或烧红的铁烘烤,更不准用铁器等敲击。(3)乙炔发生器在启动前要
16、检查回火防止器的水位,待一切正常后才能启动(电石与水接触发生乙炔)。启动后要检查压力表、安全阀及各处接头是否正常。若发现有不正常处,必须立即停气。待险查或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启动。(4)工作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在供气使用前应排放发生器内留存的乙炔与空气混合气。在运行期间应随时检查发生器各个部位,一旦发现漏气、水位不符合要求或安全装置失灵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否则不允许继续使用。运行过程中消除电石渣的工作,必须在电石完全分解后进行。发生器内水温超过 80时,应灌注冷水或暂停工作,采取冷却措施使温度下降。不可随便打开发生器和放水,以防电石过热引起着火爆炸。(5)停用时的清理工作发生器停用时应先将电
17、石篮提高脱离水面或关闭进水阀使电石停止发气。然后再关闭气管阀门,停止输出乙炔。开盖取出电石篮后应排渣和清洗干净。需提起注意的是:如果开盖时发现着火,应立即盖上盖子,以隔绝空气。接着使电石与水脱离接触,待冷却降温后才能再开盖和放水。而绝不能采取盖上盖子立即放水的错误作法。 9、使用氧气瓶要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安全,在使用氧气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前要仔细观看气瓶肩部球面部分的标志。特别是注意“下次试压时间”。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要求定期对气瓶作技术检验。不得使用超过应检期限的气瓶。(2)使用时,首先要做外部检查,检查重点是瓶阀、接管螺纹、减压器等。如果发现有漏气、滑扣、表针动作不灵
18、或“爬高”等,应及时维修,切忌随便处理。禁止带压拧紧阀杆,调整垫料。检查漏气时应用肥皂水,不得使用明火。气瓶与电焊在同一场所使用时,瓶底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气瓶带电。与气瓶接触的管道和设备要有接地装置,防止由于产生静电造成燃烧或爆炸。冬季使用气瓶时,瓶阀或减压器可能出现结霜现象,或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也不能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以防气体大量冲出造成事故。(3)在使用和贮运气瓶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搬运气瓶要轻装轻卸,必须用专门的抬架或小推车,禁止直接使用钢丝绳等吊运氧气瓶。使用和贮存时,应用栏杆或支架对气瓶加以固定,防止倾倒。(4)氧气瓶应远离高温、明火和熔融
19、金属飞溅物相距 10 米(m)以上。夏季使用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5)开启瓶阀或减压器时动作要缓慢,以防喷出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固体微粒的碰撞热和降擦热、气体受突然压缩时放出的热量(绝热压缩)等引起氧气瓶和减压器爆炸着火。(6)氧气瓶中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应留有余气 0.20.3 兆帕(MPa),使气瓶保持正压,并关紧阀门防上漏气。目的是预防可燃气倒流入瓶,而且在充气时便于化验瓶内气体成分。(7)氧气瓶阀不得沾染油脂,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等接触瓶阀和减压器。以上安全措施,对氩气瓶和等离子弧焊等焊接工艺使用的其它气瓶,如氩气瓶、氮气瓶也基本适用。 10、乙炔发生器有哪些安全
20、装置? 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包括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三类。(1)防阻装置。常用的是回火防止器,其作用是发生回火时防止火焰窜入贮气罐和主罐或阻止火焰在管道中蔓延。回火防止器是乙炔发生器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安全规则规定,没有回火防止器或其结构和工作性能不符合要求,乙炔发生器不能运行,不能进行气焊或气割操作。回火防止器按阻火介质分为水封式和干式两种;按作用和容量分为岗位式和集中式(如安装于乙炔站供气管的总回火防止器)两种;按压力分为低压式0.07 兆帕(MPa)和中压式0.070.15 兆帕(MPa)两种;按结构分为开口式和闭口式两种。(2)泄压装置。它的作用是当发生器的压力升高超过一定限
21、度时,或因爆炸压力急剧升高时,能及时自动泄出气体,使压力降低,防止发生器罐体破坏。避免设备更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有安全阀和爆炸片等。l)爆破片。即在发生器的发气室、贮气室和回火防止器等罐体适当部位设置足够面积的脆性材料如 0.l0.2 毫米(mm)的铝箔片等,构成薄弱环节。当爆炸发生时,这些薄弱处首先甚至遭到破坏,将大量气体泄入大气,罐内爆炸压力很难迅速升高,从而保住容器的主体。乙炔发生器的罐体发生爆炸后,用规定材料更换破裂的爆炸片后,可继续运行使用。但注意不得随便用其它材料更换。2)安全阀。亦称泄压阀。它的作用是保证中压乙炔发生器的压力超过安全规定时能自动开启,将罐内乙炔放出一部分,当压力
22、降至安全限度内时即自动关闭,以保证将乙炔压力自动控制在安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安全规则规定,乙炔发生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为0.215 兆帕(MPa)。安全阀开启时,乙炔从阀中喷出,会发出“吱吱”响声,还能起报警用。为了保证安全阀正常工作,应定期进行排气试验。经常检查安全阀是否有漏气或不停排气的现象,如有要及时检修。禁止采用拧紧调节螺栓或用铁丝捆死阀门等错误作法消除泄漏。(3)指示装置。乙炔和电石的燃爆与温度、压力、发生器的冷却条件等直接有关。指示装置的作用是显示乙炔的压力、水和乙炔的温度及水量等。指示装置包括压力表、温度计和水位指示器等。l)压力表。中压乙炔发生器必须装设压力表,以直接指示罐内乙炔
23、压力值。常用的是弹簧管式乙炔专用压力表,表的量程为 0.25兆帕(MPa)。为使压力表保持灵敏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维护和检修。压力表的连接管要定期吹洗,以防堵塞。压力表必须定期检验。2)温度计。用于测量乙炔气温和发生器电石分解区域水温的温度计,应采取酒精温度计,禁止使用水银温度计。3)水位指示器。可以采用水位计或水位龙头。固定式乙炔发生器必须保证上述一系列安全装置齐全和工作性能正常;容量较小的移动式发生器可以不装设温度计。 11、乙炔发生器的爆炸事故有哪两类? 乙炔发生器的爆炸事故可分为以下两类:(1)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这类事故往往发生于下列操作中:1)加料时由于电石含磷过多,遇到明
24、火或电石篮同器壁摩擦碰撞产生火星等原因,而引起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的燃烧爆炸。这类事故一般发生于发气室内,有时也会引起集气室连爆。当没有足够的泄漏面积时,往往把发生器炸坏。2)换料时电石过热,或遇到其它明火,可引起发气室内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爆炸。3)加料后刚开始焊接时,由于发生器回火引起发气室内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4)乙炔与氧气混合气的爆炸在气焊或气割操作过程中发生回火,乙炔与氧气混合气进入胶管或乙炔发生器罐体引起爆炸。由于操作失误,例如用氧气胶管吹除乙炔胶管阻塞物,使氧气进入乙炔罐体引起乙炔氧气混合气体的爆炸。由于焊(割)炬发生堵塞,氧气通过乙炔管进入到罐体内引起爆炸。 12、乙炔发生器发生着
25、火爆炸的原因有哪些? 乙炔发生器是一种容易发生着火爆炸危险的设备。它的工作介质电石和乙炔都是爆炸危险品。乙炔发生器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具体原因有:(1)设备原因1)结构设计不合理。冷却用水不足。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自制的发生器。2)缺少必要的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灵。3)发生器罐体或胶管连接处漏气。4)发生器运动部分的机件,互相摩擦碰撞,产生火花。(2)操作原因1)在装换电石时遇到明火。2)未按时换水或灌水量不足,造成电石过热。3)错误操作造成在发生器或胶管内形成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遇火发生爆炸。例如在加料后,未将发气室内乙炔与空气混合气排净,即给焊割炬点火;用氧气胶管吹除乙炔胶管的堵塞物
26、,使氧气进入罐内等。4)操作过程中发生回火。(3)电石质量问题1)电石中含磷过多。2)电石颗粒太细。3)电石中含有硅铁。(4)乙炔发生器的温度或压力过高。(5)安全管理原因。主要有: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现场管理混乱、无证操作等。 13、电石的燃爆危险性如何? 电石是碳化钙的俗名,它的燃爆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遇水燃烧。碳化钙本身不具燃烧性质,但极易与水化合生成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这热量可能引起乙炔着火爆炸。因此,电石属于遇水燃烧一级危险品。在用电石发生乙炔的过程中,如果冷却、散热条件不良,就会造成电石局部过热。当温度超过 580时,即使在正常工作压力025 兆帕(MPa
27、)下,也能引起乙炔分解爆炸。电石过热是乙炔发生器着火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2)电石中的杂质易发生火花,成为点火源。电石中一船含有杂质硅铁,硅铁来源于制造电石的原料,如焦炭、石灰。硅铁与硅铁,或与其它铁器相互摩擦碰撞时,容易产生火花,成为乙炔着火爆炸的危险火源。例如某厂工人将电桶放在地下,边踢边滚动突然发生爆炸,腿部受伤。这是由于桶里的电石在破碎和装桶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表面潮湿,在桶内已经形成了乙炔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由于电石中含有硅铁,与桶体铁皮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爆炸性混合气造成的。 14、在使用和运输电石时有哪些安全要求? 根据电石的燃烧危险性分析,电石在使用和运输中应注意下
28、列安全要求:(1)应当根据乙炔发生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水位计(或水龙头)的标志按时换水,要供给发生器足够数量的净化水。(2)应当按照乙炔发生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粒度,给发生器加料。一般结构的乙炔发生器,严禁使用粒度小于 2 毫米的电石粉(俗称芝麻电石)。这种电石遇水后立即快速分解,冒黄烟,发生高热并结块,能促使乙炔自燃。如果发气室含有空气时,将引起爆炸和着火。(3)给乙炔发生器装电石的操作应平稳,不得将电石投掷入电石篮内。加料时如发现电石“搭桥”,可用木棒或含铜量70的铜棒捅电石,应禁止使用铁棍。(4)给乙炔发生器自动加料的输送带或其它加料机构,应采取铺设橡胶片等措施,以防与硅铁摩擦产生火花。(
29、5)遗洒在地面等处的电石粉末,应及时清扫,并分批倒入电石渣坑进行处理,避免电石吸潮气分解,形成乙炔与空气爆炸性混合气。在乙炔站、焊接车间等处,不得存放堆积超过乙炔发生器两天用量的电石,并且要采取防潮措施。(6)电石桶搬运时,应使用小车,轻装轻卸,不得从滑板滑下或在地面滚动,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着火。(7)禁止雨天搬运电石。 15、使用乙炔有哪些安全要求 ? 根据对乙炔的危险性分析,使用乙炔时必须注意以下安全要求:(1)不得超过安全规则规定的压力极限,如中压乙炔发生器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 015 兆帕(MPa)。(2)不得超过安全规则规定的温度,如发生器发气室的乙炔温度不得超过 90水温
30、不得超过 80。(3)装盛乙炔的容器和管道需保持良好的冷却条件,例如,在给发生器灌水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水位,以保证有足够的冷却用水,又如发生器不得在夏季烈日下曝晒等。(4)在操作使用乙炔发生器或在有乙炔存在的车间、库房等场所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烟火。(5)装盛乙炔的容器或管道应远离火源,以防喷溅的火星点燃乙炔,造成事故。安全规则规定,乙炔发生器与火源距离不得小于10 米(m)。(6)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注意避免在容器或管道(如发生器罐体、气瓶、乙炔或氧气胶管)里形成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的爆炸性混合气。(7)在气焊、气割操作中,一旦形成了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的爆炸性混合气(如加入电石
31、后在发生器的发生室里、发生回火的胶管里、或者在焊补的燃料容器里等),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将混合气彻底排除后,才能进行焊割或焊补动火。(8)乙炔不得与铜、银等金属长期接触、乙炔发生器的零件,如管接头、阀门、衬垫及其它附件损坏时,不得用银和铜制造的备件替换。(9)不得用水银温度计插入乙炔发生器。(10)应及时地验分析乙炔的杂质含量。安全规则规定,乙炔的磷化氢含量应低于 0.08(体积)。(11)在电石与水接触前应先用氮气吹扫发气室,将空气排出。(12)浮桶式发生器浮桶放入定桶里的操作。应注意人体的头部及其它部位,不得处于浮桶上方,以保证安全。(13)地面上的电石粉末,不得用水冲洗,以免磷化氢自燃着火。
32、(l4)装盛过乙炔的容器和管道,特别是乙炔发生器,即使是停用过多时的空桶,也不得随便进行焊补和加热。要严防火星等火源落入空桶。(15)限制乙炔管道的直径是防爆的一种技术措施。在安全规则中对不同压力的乙炔管道直径做了规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换用大直径管道。 16、为什么说防火防爆是气焊与气割安全工作的重点? 首先,气焊与气割所使用的介质如电石、乙炔等的燃爆危险性都很大,而且同时存在氧气,一旦遇到火源,很容易发生燃烧爆炸。其次,乙炔发生器是容易发生着火爆炸的设备。一旦发生回火,乙炔胶管和氧气胶管也可能发生着火爆炸。再次,在存有可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和其它易燃物的场所,气焊火焰及气焊时产生的火星、熔珠
33、和熔渣都有可能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乙炔-氧气火焰温度为 3100 3300,较大的熔珠和熔渣能飞溅到距操作点 5 米以外的地方,如遇到可燃爆炸性混合气体或可燃易燃物品,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所以说,火灾和爆炸是气焊的主要危险,防火与防爆是气焊与气割安全工作的重点。 17、为什么说乙炔的燃烧爆炸危险性很大? 乙炔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分子中有一个不饱和的三键,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高热值的容易燃烧和爆炸的气体。下面做具体说明。(1)乙炔的自燃点为 305,容易发生受热自燃。(2)发生器中的乙炔随着温度升高会先发生放热的聚合反应。当温度升至 5OO时,会引起未聚合的乙炔分子发
34、生分解爆炸。(注意:分解爆炸是不需要氧气的)。乙炔压力增加会促进和加速乙炔的聚会和分解爆炸,压力越高,由于聚合反应促成分解爆炸所需的温度就越低;而温度越高,发生分解爆炸的压力就越低。(3)乙炔的点火能量小,燃着的烟头,甚至未熄灭的烟灰就能使乙炔燃爆。(4)乙炔与空气、氧气或氯气混合时,有火源均会爆炸。乙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1.582;乙炔与氧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893;乙炔与氯气混合在日光照射下或加热就会发生爆炸;此外,乙炔还能同氟、溴等化合,发生燃烧爆炸。(5)乙炔与铜、银接触会生成乙炔铜和乙炔银等爆炸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受到摩擦和冲击时就会发生爆炸。(6)某些催化剂如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铝等(它们经常覆盖在铁、铜、铝表面)都是多孔性物质,能把乙炔分子吸附在自己多孔的表面上,致使乙炔的表面浓度增加,促进乙炔分子的聚合和分解爆炸。(7)工业用乙炔含有磷化氢和硫化氢,它们都是有害的杂质。特别是磷化氢的自燃点较低,温度达 406O时就会发生自燃,容易引起发生器里乙炔与空气混合气的着火爆炸事故。因此,乙炔的燃烧爆炸危险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