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教学中古诗名句的妙用营口开发区一高中高二生物组孟献莉生物教学中古诗名句的妙用古诗名句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古诗名句,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生物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 古诗名句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是授课的起步环节,具有酝酿情绪、激发兴趣、点名主题、引导思路的作用。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是教师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导语设计是否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将直接影响课堂结构地点优化和授课效率。利用古诗名句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生
2、物的兴趣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如:讲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就可以这样导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茎的向光性。 “红杏出墙 ”这句话反映出植物生长的哪些特点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是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想急于找到答案,老师不必作正面回答,接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问题。讲完这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 “红杏出墙” 体现出植物的向光性。其原因在于墙外阳光(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一侧弯曲。二、 古诗名句过渡过渡是每一节课若
3、干个问题间的桥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过度应自然流畅,既要对前面问题起到总结作用,又要对下一问题起到引导作用。如:在讲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后,接着说我国西北一些地区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而现在的情况就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 ,过度到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形象的认识到过去是林草丰茂、繁荣富蔗之地,而现在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许多动植物物种迅速地消失,种群数量锐减,鼠害大面积发生。三、 古诗名句设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达到师生互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提问应紧扣所学知识,简明扼要。如:讲
4、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时,提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体现出什么信息对生物的影响?是温度对植物分布影响。植物的开花与温度有关,大林寺的桃花之所以比别处开得迟,是因为大林寺在庐山牯岭之上,海拔高,因而气温低的缘故。 同时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体现出物理信息。如:讲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提问:“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体现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那种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在花蕾形成期需得
5、到每日 11 小时以下的日照才能开花。因此短日照是诱导菊花花蕾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菊花的花器官形成还要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温暖、短日照的秋天(10 月至 11 月)菊花才能开放,而其它绝大多数的植物(日中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却在春末夏初开花。正因如此菊花才能“此花开尽更无花” 。四、古诗名句小结或结尾好的课堂小结和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结构更完整紧凑、和谐、完美,利用古诗名句小结和结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时,可运用老作家高士其的一首小诗,来小结一切生物细胞共有的十大主要元素:“碳为主;氢、氧、氮副之;钾、钙
6、、镁、铁又其次;磷和硫居后。 ”如:在讲完有关“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的内容后,可运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名诗“本体原来只是公,毋将私欲混其中”来进行小结,告诫人们祖国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只谋眼前局部利益,不计长远整体命运,自毁家园而不及早悔悟,终将铸成千古之恨。这样的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推敲,不难发现,许多常用的成语、俗语、诗句等中包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恰当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既可丰富学生知识,又可调节课堂气氛。 在讲食物链时,我让学生观察一幅画面,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与之相对的成语,课堂上,学生们满怀无限的喜悦,积极思考,最后说出“螳螂捕蝉,黄雀
7、在后”这个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讲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都是那么贴切、自然。 “一山不容二虎” 可以用来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望梅止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讲解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中效果不错。 “同室操戈”在说明同种生物为顺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发生的种内斗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可以用来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可以用来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以用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等。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积累,善于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