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日食与月食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作 者:江美华作者单位: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撰稿时间:2011 年 8 月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第四课。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 、 “推测日食的成因” 、 “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研究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
2、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2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
3、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件、录像;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线、胶带。 教学过程:一、课件引入,提出探究问题PPT3: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现在的土耳其境内曾有一
4、个米底王国和一个吕底亚王国,两国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连续 5 年也没有决出胜负。公元前 585 年 5 月 28 日这一天,当两国的将士们短兵相接时,太阳忽然失去了光辉,白昼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这是上天的惩罚,于是马上停战和好了。教师:同学们知道当时天空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现象吗?PPT4:播放日食视频。教师:仔细观察日食发生时,出现了什么奇怪的现象?有何疑问? 二、观察、分析黑影特点,获取证据之一让我们也来做一回侦探,破解一下这其中的谜。先来仔细观察现场,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1(出示日食发生的照片 PPT5)请思考预测:你认为黑影可能是谁?为什么? 2分组讨论:仔细观察分析
5、日食发生过程中的黑影的特点,作为你的证据。3汇报讨论结果:你认为可能是谁?依据是什么?我们组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1)黑影能遮住太阳,是不发光、不透明的,月球本身也不发光、不透明;(2)黑影是(圆)的,月亮也是圆的;(3)这个黑影是(从右往左)运动的,月亮也是从右往左逆时针运动的;(4)有时黑影能完全遮住太阳,大小看起来(与太阳相似),不过,月亮实际要小。还不确定?也有小组认为可能是其他圆的星球;或也可能是古人认为的天狗。(根据黑影全貌特征被排除。) 三、模拟日食实验,获取证据之二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或其他圆的天体)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了日食。你能亲自设计模拟实验来证实我们
6、的推测吗?2PPT6: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设计时思考:(1)可根据提供的材料选择模拟的对象?(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带线的乒乓球模拟地球,带线的玻璃球模拟月球)(2)如何做模拟日食发生的实验? (或提示: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运动的?)(3)如果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发生日食了?为什么?交流:(如果乒乓球(地球)上有玻璃球(月球)的影子,根据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那么影子里的人就看不见太阳了,阳光被月球挡住了。)3学生分小组做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去盖)竖放桌上,代表太阳光芒四射,一个学生手持乒乓球的线代表地球自西向东慢慢绕太阳公转;一个学生手持玻璃球的线当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注意控制好地球公转的
7、速度要慢。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看不见太阳。(模拟实验温馨提示:分工合作;模拟三球运动越真实越好;调整好距离和速度;仔细观察,何时“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4展示交流:(1)请模拟实验中看到“日食”的小组边展示边说。没有看到“日食”的寻找原因,再试一次。(2)分析讨论:那么,怎样的情况下才能看到“日食”?有什么规律吗?板画日食发生时的三球示意图。(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5.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真的看不见太阳了吗?小小的月球真的能挡住大大的太阳吗?能否用实验解释。试试把自己的右手(当月球)握成拳
8、,慢慢移过自己的眼睛,能挡住黑板上的大太阳吗?想想为什么?6.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课件(PPT7)出示日食的成因及种类(PPT8)。7.PPT9:展示日食的全过程。四、自主模拟月食实验,分析成因出示课件月食照片和视频(PPT10 和 PPT11)。1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回事?学生推测:可能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亮看不见了,就发生月食了。2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展示: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3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4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为什么?相反,日食呢?(农历初一)5课件(PPT12)出示月食的成因及种类(P
9、PT13)。6PPT14:我国很早就有月食的记载。五、科学揭秘,获取证据之三刚才我们用模拟实验证明了月球或其他圆天体在宇宙中运行时,确实能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发生日食。月食也可能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那么黑影究竟是谁?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去观察,比如卫星,终于看到了它的真面目。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本关资料。六、拓展延伸,课外观察PPT1516:日食和月食是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2009 年 7 月 22 日,中国的上海、杭州等地区发生了难得一遇的日全食,而且日全食时太阳全部被遮住的时间长达有 5、6 分钟。请同学们说说当时观看日食的情形?如不能用肉眼直接观看。以及用了哪些好办法?如戴墨镜、
10、用茶色玻璃、小孔成像等方法观看。请同学们课外观看走近科学之解秘日全食的录象。 作业:阅读日食和月食的相关资料,并做好记录。完成配套作业相关作业。 附件:日食模拟实验设计记录单实验目的: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 观察是否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分别用何种材料模拟太阳 地球 月球实验方法(可用图、文字)看到的现象 得出的规律月食模拟实验设计记录单实验目的:模拟月食的发生过程, 观察是否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分别用何种材料模拟太阳 地球 月球实验方法(可用图、文字)看到的现象 得出的规律 教学反思:1教师先以讲故事这一学生喜爱的方式,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活动日食现象。接着让学生观测日食的图片和视频,推测日食的成因,
11、即谁挡住了太阳照到地球上的光线。此时,教师不要作过多的限制,让学生尽情想象,尽情畅叙,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证据意识是非常有好处的。接着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如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线、胶带等模拟日食的成因,并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日食的成因。最后用课件演示日食的成因及日食的种类。2说实在的,关于日食成因的探究,对于六年级有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扶着学生走。但是有了对日食的探究后,关于月食的成因相对来说就变得容易了。此时,教师不必和前面一样扶着学生走,而要大胆地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个探究,把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学中还要
12、适当地联系本地实际,如 2009 年 7 月 22 日发生的日全食现象。 引用资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下册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21 世纪教育网 http:/浙江小学科学论坛 http:/ 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发生日全食的延 续时间不超过 7 分 58 秒。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日食的过程:日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 圆五个阶段初亏:月球的影子刚开始和太阳圆面西侧外切,日食正式开始;食既:月球的影子和太阳圆面的东侧内切,太阳开始被完全遮挡;食甚:太阳处
13、于月球影子的最中心区域,日食达到顶点;生光:月球的影子和太阳圆面的西侧内切,太阳开始露出来;复圆:月球的影子和太阳圆面的东侧外切,日食完全 结束。月食: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因 为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 4 倍,在月球 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 2.5 倍。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 时,在月球和地球之 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如果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 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
14、的本影,就 发生月偏食。每年 发生月食数一般 为 2 次,最多发生 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月食的过程: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 这时肉眼觉察不到。整饰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 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月球由东缘 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 刚好全部 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 这时全食阶段 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 这时月食全 过程结束。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 2283 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 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 4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 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 )、前 2 世 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 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