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冷剂命名与分类20 世纪 30 年代,一系列卤代烃制冷剂相继出现,杜邦公司将其命名为氟利昂(Freon 以前用“F”代表氟利昂的。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美国供暖制冷工程协会于 1967 年制定的标(ashraestandard34-67)中的规定。这一标准的编号方法是将制冷剂的英文单“Refrigerant”的第一个字母“R”和化学分子式的结构联系起来,只要知道它的化学分子式,就可以写出它的代号。代号是由“R”和后面的数字组成的。制冷剂分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混合工质无机化合物编号:R7*(*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例:氨R717二氧化碳R744水R718有机化合物(1)卤代烃(氟利昂)分子
2、式:CmHnFxClyBrz(满足 2m+2=n+x+y+z)命名法一:R(m-1)(n+1)(x)B(z)例:一氯二氟甲烷分子 CHF2Cl-R22一溴三氟甲烷分子 CF3Br-R13B1四氟乙烷分子 C2H2F4-R134a命名法 2:区分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CFC氯氟化碳,不含氢,公害物,严重破坏臭氧层(禁用)。如CF2Cl2R12CFC12,CFCl3R11CFC11。HCFC氢氯氟化碳,含氢,低公害物质(属于过渡性物质)。如CHF2ClR22HCFC22,C2H2F4R134aHFC134a。HFC氢氟化碳,不含氯,无公害(可作为替代物,待研究开发)(2)烃类(碳氢化合物)
3、烷烃类:甲烷 CH4,乙烷 C2H6,丙烷 C3H8;烯烃类:乙烯 C2H4,丙稀 C3H6。烷烃类命名方法: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为 R600),如 CH4R50,C2H6R170,C3H8R290。烯烃类命名方法:R 后先写上“1”,再按氟利昂方法命名,如 C2H4R1150,C3H6R1270。混合工质(混合制冷剂)混合溶液是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合物。类型:(1)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气液相组分相同。命名:R5*(*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R502R507)例:R500R152a/R12 (26.2/73.8)(2)非共沸
4、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改变,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命名:R4*(*为发现的顺序:R400、R401、R402、R433b)例:R407cR32/R125/R134aR410aR125/R32R433bR600/R290常用制冷剂氟利昂制冷剂已淘汰的氟利昂 CFC Rl1、R12、R13过渡期使用的氟利昂HCFCR22、R123、R124、R142bHCFC 混合制冷剂 R401、R402、R403 系列可长期选择的氟利昂HFCR134a、R125、R32、R143aHFC 混合制冷剂 R404A、R507A、R410A、R407 系列非氟利昂类制冷剂非氟利昂类制冷剂 R717(NH3
5、)、R744(CO2)碳氢制冷剂 R290(C3H8)、R1270(C3H6)、R170(C2H6)、R433b(iC4H10) R600a(C4Hlo)国家对制冷剂的政策: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峰会后,我国政府正式批准了哥本哈根协议,并承诺立即开始执行低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我国讲在 2010 年 1 月 1 日全国禁用HCFCs(含氢氟氯烃)类物质。国家推行“十一五”规划以来,也要求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左右。国际公认的制冷剂代号是使用“R”做前缀的,现在发现有好多不规范的制冷剂的前缀为“HCR”、“HR”甚至“MC”,这种标法是无法确定其代表是那种类型制冷剂的,更无法确定其主成成分是什么。更有用有彩色箭头“”表示的,正确的应该是“R-*”或“R*”。“HCR*”、“HCR*”的标法都是不符合国际制冷剂规范的冠名,这种产品是没有安全保障的,建议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