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978508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重点防治 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针对这一问题,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我公司结合十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经验和教训,已及裂缝的防治处理,重点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通和数量最多的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 1 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距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 45 度的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

2、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面裂缝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側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距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 45 度的斜角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用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

3、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取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粗加密,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取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 45 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我公司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 12 米左右) ,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强加密的末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 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

4、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距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具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容易翘起造成困难,所以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二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 。有关部门应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合理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价格,促使商品混凝土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

5、控制体系,是一项改善商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俄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质量,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多。同时现场逐车严格控制和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三 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 45 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埋管线及管线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一)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

6、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放大到 15 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 1 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难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较软较细,受到人员踩踏后立即弯曲、变形。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马凳

7、设置间距过大。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条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后两个原因在施工中可以加以改进,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马凳,其纵横间距不大于 700 毫米,特别对于 68 细小钢筋,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 600 毫米以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第 3 条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A、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的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帮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B、 在楼梯、通道等频率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C、

8、 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D、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E、 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经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

9、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 6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 300 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注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 212 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三)材料吊装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

10、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 57 天左右一层,最快 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不足 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装,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建筑主体施工中常见。对于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A、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小于24 小时)必须保证。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控制在 67 天

11、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安装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钢筋进行帮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的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或部位(一般约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

12、不宜大于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浇筑砼表面上铺设模板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四)加强对楼面砼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采用喷 HL 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四、对裂缝的弥补处理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

13、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做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修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板底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应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 。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沈山项目部 张志宏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