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英国 19 世纪伟大作家狄更斯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有关自己的幼年生活和自己真实的情感世界都三城其口。狄更斯很多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创造的原型都来自他的真实生活。通过对其作品圣诞欢歌的文本解读,细探狄更斯与家人的关系,及这些情感关系对其作品的影响。关键词:梦幻;爱;现实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1818 1870)的圣诞欢歌 是一部深受我国读者喜爱的作品。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限于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更为关键的是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溶进了他的血肉少年时代的苦难经历及其与几个女性之间的情感经历。在圣诞欢歌一书中这几位女性都被作为主人翁的原型写进了作品。狄更斯的童年非常凄苦,父亲负
2、债入狱,全家被迫迁往狱中同住。狄更斯也承担了繁重的家务;随后他就去了鞋油厂做学徒。他只上过几年学,16 岁就进律师事物所做缮写员,后来又去一家报社担任采访记者。他的第一次爱情就发生在他开始记者生涯不久。以上是狄更斯从童年至成年的大体真实生活回顾。事实上,狄更斯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对自己的过去都紧缄其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他这样。让我们通过对圣诞欢歌中主人公 Scroge 先生在圣诞之夜的一个梦幻的文本解读。重温作者创作 10 年的狄更斯既有快乐和狂喜也有烦恼和痛苦的情感生活;细探狄更斯与家人的关系,及这些情感关系对其作品的影响。一、狄更斯与父母的情感Ebenezer Scrooge 在昔日圣诞幽
3、灵(the Ghost of ChristmasPast)的带领下回到了儿时读书的学校。学校里,他看到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孤独身影。这时正是圣诞前夜,其他孩子已被家人接回家中欢度圣诞,Scrooge 又一次被孤孤单单地留在了学校。正在这时:门开了。一个比那个男孩子小得多的女孩子飞快地跑了进来,张开双臂去抱他的脖子,不停地亲吻他,称他“亲爱的,亲爱的哥哥”。“我是来接你回去的,亲爱的哥哥!”女孩说,她拍着小手,弯腰笑着。 “来接你回家,回家,回家!” “回家吗。小芳?”男孩问。(Dickeas 1973;39)倍受孤独侵蚀煎熬,陷入绝望深渊的少年 Scrooge,出其意外的,有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4、这人就是他年幼的妹妹小芳(1ittle Fanny)。一年一度的圣诞佳节又一次来临。Scrooge 还是不能回乡探亲,一心惦记着他的妹妹小芳赶来寄宿学校将孤零零留在学校的兄长接回家中。在此之前,小芳说服了父亲,接 Scrooge 回家。“爸爸比以前慈爱得多,所以家里已经像一个天堂!在一个可爱的晚上,我要去睡的时候,他那么温和地同我说话,因为我不再害怕问他一遍你能不能回家;他说当然啦,你要回家的;他教我坐了一辆马车来接你。而且你就要变成大人了!”怎么讲来,这里都充满着奇异的家庭气氛。母亲这位人物是否存在,这一点是不明了的。在小芳的道白中也没有言及此事。但不能由此推断母亲这一人物没有存在。幼小女儿
5、小芳的生活需要母亲照料,而母亲的身影迟迟没有出现,这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另外父亲对小芳,特别是对儿子的态度是冷漠与无情的。从小芳的言语“再一遍问他”,可以觉察到小芳一直在等待着一个较好机会再一次请求父亲允许让哥哥 Scrooge 回到家中。被送往寄宿学校,寄居多年的儿子,每年圣诞来临都不能回家探亲,表明父亲对儿子存在的无视与忽略,同时也表明 Scrooge 的确在父亲身边生活过。十岁左右的少年到底为何被父亲待以如此无慈悲的态度呢?关于这件事情来龙去脉的说明书中是欠缺的。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还是年龄方面的原因,从小芳的话语来推测,无法得知。圣诞节的休假期间,Scrooge 被迫从学校中途退学走向社
6、会的过程被称为 “中途下车”四。Scrooge 非常稀罕地被允许回家探亲。在 Fezziwing 老人经营的商店中,年轻的 Scrooge 忙碌的身影不断出现。小芳向父亲恳求哥哥回来,与家人一同生活的愿望,有多少能得以实现就不得而知了。父亲热烈欢迎儿子回家度过“快乐圣诞”131 的场面没有出现。像小芳满怀欣喜形容的“父亲比以前慈爱得多,所以家里已经像一个天堂”的场景也没有出现。将儿子突然叫回家中,不但是因为不送儿子上学可以减轻经济负担,而且圣诞过后送儿子去Fezziwing 老人的商店做学徒可以得到一大笔酬金。这是盘算好了的父亲好似一改原本冷酷的态度的唯一原因。到此为止,作者为何对父亲的描写都
7、是灰暗、阴冷的呢?虽然父亲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没有正式登场,父亲的一些话是由小芳代为传达。但这一人物在小说中的分量不可忽视,他是小说主人公 Scrooge 命运的决定人,对 Scrooge 吝啬和孤僻性格的养成有极大影响。除对冷酷父亲的描叙以外,是否 Dickens 也曾经有过对母亲这一人物的刻划的企图呢?在众多故事情节的刻画中,特别是对家庭成员关系的描写中,母亲是一位不可缺少的人物,母亲的温柔、体贴、随和与慈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凝聚力,也是一股不灭的爱的力量的象征。俗语道“严父慈母”,为何贯穿整个小说就没有对母亲的描叙呢?关于这一答案只有从 Dickens 和父母的人际关系着手进行探讨,去得出结
8、论了。1847 年 3、4 月的一天,友人 John Forster (1812-76)向 Dickens 提出了幼年时代在 Strand 附近的商店工作时的见证人是否还活着的质疑。Dickens 将从未提到过绝对保密的自己过去的身世向 Forster 首次谈及。同时为了获取金钱,他开始尝试撰写自传。这部自传最终都未完成,但自传中的一些内容被编入了有关圣诞的系列作品神缠身的人) nIe Haunted Manand the Ghost8 Bargain(1848)和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lleld(1849-50) 的虚构人物和故事中。自传中的片段以华莱士鞋油工厂和马萨尔席监狱
9、为中心。但没有描叙自己在华莱士鞋油工厂翻弄涂炭的艰辛时期。同时也找不到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借金成癖的父亲的身影和对母亲思念情感的记叙。对父亲的描写请看以下记叙:当您从 Bedford 大街走过来时,因为光线很暗,我们正在第二个窗口工作;工作时我们都非常活跃以至常常习惯性地停下来张望。有时候第二个窗口那儿会挤着一堆人。一天工作非常繁忙,我看见父亲从那扇门走了进来,我惊讶于他能忍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根据提出的请求书,与债权人达成庭外和解,同时根据不能支付债务者法案”圈 Dickens的父亲被马萨尔席监狱收审三个月。出狱后,被公众嘲笑的父亲看到儿子与自己一样悲惨的命运,及儿子不时平静地向受到挫折的父亲吐
10、露对他的不信和想与其绝交的想法,父亲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与其讲是为了儿子的前途不如讲是为了自己的面子,父亲决定让儿子辞去在 Warren 靴墨工厂的工作,继续上学。但这一想法受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我母亲将自己调整到适应于争吵的状态,翌日又开始她新一轮的争吵。她带回家的是让我第二天返回工厂的请求和对我品格的赞美 那是我坚信我应该得到的。父亲讲我不应再返回工厂,而是应去学校上学。我没有怀着愤恨来写这些:我知道所有这些事情凑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我。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不将忘记,不能忘记(1 never afterwards forgot,lnever shal forget,I never Ca
11、n f0rgI t)那就是我母亲对于我被送回 (鞋油工厂做工)是如此的热忱。常常被引用的名句“I never afterwards forgot”在上文中表达的是 Dickens 幼时对母亲情感赤裸裸地直白。尽管成名后的 Dickens 对母亲没有横加指摘,但在文中 “I never”一词被重复三次使用,表达了儿时 Dickens 对母亲深深的怨恨。儿时对母亲专横所产生的战栗也清晰地印在 Dickens 的脑海深处。从 Dickens 的母亲的角度来看实在是不能忍受丈夫借债的恶习,儿子每周六先令的微不足道的收入,成了她维持家里的生计的期盼,她非常担心儿子收入的中断,所以对 Dickens 能继
12、续工作挣钱抱有很强的指望。结合 Dickens 当时家庭的困境来讲,母亲并不是在无理取闹。但从年仅十二岁的 Dickens 的角度看来,长达五个月鞋油工厂孤独、屈辱的生活将由于母亲的缘故被迫延长,这是一种不妥的牺牲,这是母亲对自己的欺压。即使认为在 Dickens 眼中母亲的形象是一个可怕的恶魔,不回避探讨 Dickens对母亲这一角色的感受,仍非常难找出十分贴切的词语来形容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当时,年仅 12 岁的 Dickens 非常地自信,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现实是残酷的,l2 岁的 Dickens 非但不能继续上学。还必须去鞋油厂卖苦力。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绝望中的他在
13、内心深处他认为母亲是他悲惨感情旋涡的起因。因为这一点,对母亲这一人物的构思超出了他的想象能力范围,或者讲,他不愿更多地去想象这些想象的雏形连接着众多的不愉快的回忆,这些对母亲过去的回忆,从理智、从感情、从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讲,都无法单一全盘将母亲否定。于是他在刻画在他作品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采取了回避的态度。Dickens 并不是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情不加修改地直接投影在 Scrooge 对父母的情感上,在 A Christmas Carol 一书中,母亲的身影被抹杀,父亲是一个冷酷、丝毫不关心儿子、无视于儿子存在的人物等。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是建立在 Dickens 对自身父母情感表露的基盘上。其
14、实 Dickens 的生命是被两种人物占据的。一种是生活在他周围的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一种是等待被虚构的盘旋在他头脑中的人物,第一种人物往往会成为第二种人物的原型,而第二种人物日复一日地让他经受着创作上的“分娩巨痛”。A Christmas Carol中众多人物身上都有 Dickens 家族成员的影子。二、狄更斯与姐姐 Fanny 的情感小芳这一人物是以 Dickens 的小妹和长他两岁的姐姐 Fanny(Frances)Dickens(18101848)为原型设计的,将姐姐变容为幼小妹妹进行创作,作者心中的感情是微妙与复杂的。与弟弟(Dickens)在鞋油厂过着屈辱的生活及和一帮在街头长大的孩
15、子们一起工作,一周只攒六先令相比,姐姐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弹奏钢琴并获得奖学金。父亲从债务人监狱出狱回到家中时,Dickens 仍继续在鞋油厂的工作,而 Fanny 则在皇家音乐学院正式获得了荣誉颇高的奖赏。那时 Dickens 的感受可以从以下他的自传式的片段中读出来。我不能忍受想到自己一超越出如此可敬的竞争的范围而成功。眼泪顺着我的脸颊往下淌。我感到我的心好象被撕碎。每晚上床前,我祷告让我离开这种耻辱和被轻视的局面地方。我从未受过如此大的打击。在这其中没有任何的嫉妒 。谈到 Fanny 的事,Forster 称“ 对于Fanny,Dickens 总是表现出一种很少见的感情。一。在 Dicke
16、ns 的心目中,一直倾注着一股对姐姐无条件的爱慕。众所周知,在直系亲戚中,只有 Fanny 和 Dickens 感情颇深,相互信赖。Forster 的声明没有错,他也没有误解。只是以上所叙的是 Dickens 当时年仅 12 岁时的心境,或者讲 Dickens 在对幼时的事情回忆和描写,并不是怀着幼时委屈、沮丧的心情。看到姐姐明朗、活波的身影,当时深受打击陷入绝境的 Dickens 的内心世界充满对父母的怨恨,但对姐姐的嫉妒并不存在。在 Dickens 的自传中,表面看来完全没有对姐姐嫉妒的记载,当时幼小的 Dickens 坚信自己拥有非凡的能力,他的这种自信从未动摇过,这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颇
17、深。因此,在 Dickens 回想 12 岁的阴暗惨淡的幼年的时候,小说中的幼年 Scrooge 的内心世界充满对 Fanny 不可抑制的、痛苦的、扭曲的、变形的想念。Dickens 将他幼时的这种心灵感受通过他所创造的人物表达出来了。随着对父母憎恨感和自身绝望感的增加,Dickens 将姐姐 Fanny 当作唯一可以依附和信赖的人。这种对家庭成员的反抗、倾斜,编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态就是 Dickensl2 岁时心境的真实描写。对父母的绝望由而产生的对 Fanny 的寄托,让 Scrooge 意外见到 Fanny 时发出惊喜的喊叫:“ 小芳啊,你真是一个大人了!”(Dickens 1973:30
18、) 。集 Scrooge 赞美于一身的 Fanny 是幸福家庭的象征,“一个为整理家务事而整日忙碌的小女人” “一个弱不经风的纤细、优美的女人”(Ibid ) 。但不幸的是,Fanny 这位 Scrooge 心中唯一的依恋与寄托的亲人过早的去世了。这种笼罩在Scrooge 心灵上的悲哀与孤独感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无论怎样收拾与整理也未能摆脱。在对的构想和执笔时,Dickens 将自己长久不能摆脱的绝望和憎恶投影在 Scrooge 的过去,Scrooge 的过去反映了 Dickensl2 岁时内心世界苦痛的激烈冲突。象 圣诞欢歌这一类的公开出版物,是将围绕马萨尔席监狱和华莱士鞋油厂的少年时代的记忆,
19、及对故乡康登的回想相互编织的人生道路的想象故事 I101。这是 Dickens 的最初将个人经历编成故事的尝试,他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并决定不是将过去照搬,而是对过去的人和事进行想象后创作。 的写作是从 1843 年 10 月上旬开始,在这之前 Dickens 和他的朋友画家 Clarkson Stanfield (17931867)一同访问贫民学校(ragged schoo1)时,遇到一名 6 岁左右口齿伶俐的卖火柴的少年,这一幕让 Dickens 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的辛苦模样。在此时点以前 Dickens 对谁也没有提到过他的黯淡凄惨的童年时代,这次外出的所见勾起了 Dickens无数的童
20、年回忆【II】 。特别是同年 9 月,借金成癖的父亲又一次向人借钱而无能力偿还,还债的责任落在了当时因写作而成名的儿子 Dickens 的头上。在各种原因地驱动下,Dickens 以债务者监狱和鞋油厂为中心沿着他虚构的曲折轨迹进行,讲叙了一个又一个有关圣诞的故事。三、狄更斯心中的理想女性接下来是 Scrooge 成人(“a man in the prime of life”)(Dickens 1973:47)后的场景描写。此时Scrooge 身旁出现了一名身穿黑色丧服的年轻金发女郎。这位女郎是 Scrooge 的婚约者Belle。从 Beue 的话语中可以读出长大后的 Scrooge 对金钱的
21、饥渴。 “另一个偶像已经代替了我了,只要他真能有将来,安慰你,使你快乐,像我所愿意去尽力的一样,那我就没有理由悲伤了。 ”“什么配偶已经代替了你呢?”他反问。 “黄金偶像”“ 世界上的事都是有利必有弊!”他说。 “没有比贫穷更苦的事情了,也没有比追求财富受到更苛刻的谴责了。 ”(Dicken1973:471 由于贫困,Scrooge 对金钱产生了极度的渴望,这些话语这也是 Dickens由于愤怒而发出的呐喊。上述由于父亲的借金癖而引起的一家几口被关进债务者监狱和Dickens 在鞋油厂孤独、悲惨的生活体验,他将自身的感受投影在 Scrooge 身上,将Scrooge 塑造成一名由于强烈不安引起
22、对金钱的执着追求而无视生活中的其它方面 包括爱情的人。这也意味着 Scrooge 是 Dickens 的分身 112。Dickens 结婚以后很快有了四个小孩,1943 年妻子 Catherine Dickens(181579)腹中又有了第五个孩子。前述 Dickens 要替一个借金成癖的父亲还债,同时还要维持庞大的家庭开支,执笔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得到至少一千英镑的收益。从 Dickens 当时的经济收入看来,希望得到这笔钱并不是想要摆脱贫困,众所周知,他是为了消除心理上对金钱的不安感。在首次发行最初的五天。就以超人气指数卖掉了六千本,但在后来即使有了豪华版, 圣诞欢歌) 的初版也没能让 Scr
23、ooge 得到二百英镑以上的收益。不可否认,直到 完工,Dickens 一直被大大小小对金钱的不安感所围绕,也不可否认,他对金钱的困惑感一直被长期压抑。未能吐露。Beue 是 Scrooge 的未婚妻,是故事中一位为被创造设计的理想女性,这一点可以从 Beue一词的字面意思 美人、美女、佳人得知。Belle 是 Scrooge 的天使 131。Dickens 十七岁的时候开始了他的首次长达四年并倾注了满腔热情的初恋,由于地位与身份的悬殊,这位伦敦巴德大街的银行家的女儿 MariaBeadnel(181o-1886)dx 姐最终拒绝了 Dickens 的爱意。失恋后的 Dickens 全力投入写
24、作,1836 年与 首席编辑的大女儿二十多岁的 Catherine结婚。Catherine 十六岁的妹妹 MaryHogarth(181937)安宁、恬静,深受 Dickens 的喜爱。Mary 也被这位才华横溢,富有经济实力和男子魅力的义兄所吸引。只要有 Mary 在的身旁,Dickens 就感到愉快并充满活力,可是这种快乐幸福的时间没有持续多久,1837 年 5 月的一个晚上,Mary 和 Dickens 夫妇一同去看戏,看完回家的路上,Mary 突然心脏病发作,几个小时后,死在 Dickens 的臂上。Dickens 无法摆脱 Mary 死给他带来的巨大悲痛。他觉得象 Mary 这样一个
25、能够理解他的感情、分担他的忧愁,与他心连心的人,过去没有见到过,今后也不会再遇上了。他常常梦见自己与 Mary 生活在一起。梦中的 Mary 简直成了圣母。Dickens 以 Mary 为原型通过文字塑造了一个他“梦中的女人”,这个女人能安抚他的心灵,治愈过去苦难生活在他心中烙下的伤痕。Mary 死后,现实生活中在 Dickens 的周围不存在一个这样理想的女子。于是,载着作者愿望和祈盼的理想的女性形象在 Belie 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他们这时在另一个地方,换了一个场景,那是一间房间,并不十分大或十分漂亮,但是非常舒适。冬天的炉火旁,坐着一个年轻美丽的女郎,她和刚才那个极相似, 以至于Sc
26、rooge 认为那是同一个人,直到看到了她坐在她女儿对面,才知道她已经是一个风姿动人的主妇了。 ”(Dickens 1973;61) 这个家庭生活虽说不算富裕,但非常温馨、和谐、充满活力与爱心。这里描写的 Beue 并不是一个霸占居着家庭中心位置的一家之主的人物形象。作为母亲 Beue 总是用慈爱和微笑守护着整个家庭,孩子们在母亲的爱抚与保护之下快乐、安心地生活。Dickens 心中的理想女性就是这样一位以爱和温柔经营着整个家庭的人 IlSl。接下来的描写是 Beue 的丈夫抱着许多圣诞礼品回到家中,孩子们高兴得又唱又跳又叫,全家人欢天喜地迎接圣诞的场景,Scrooge 对此感叹甚深。Dickens 在 CC 一书中流露出自己童年时对家庭和睦安稳的渴求。他曾经拥有过一个安稳的家,却在突然之间丧失了所有的一切-Dicke 璐在这部小说喜剧性的结尾中重塑了和睦美满的家庭。在 CC 及他随后出版的圣诞故事中,我们不乏看到黑暗与光明,空荡荡的大街与温暖的室内,贫困与富有,疾病与健康之间截然相对的景象。正是这种对立与悖论中,Dickens 触及了他那个时代焦虑的神经。或许,Dickens 只是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田园诗般的家庭生活景象,他并没有在真正的家庭生活中找寻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