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973294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朱宝训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9.2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内容和技术手段,一、 边坡工程监测的特点,1监测区域大,涉及的岩土性质复杂;2监测的内容相对较多,主要有地面变形监测和地下变形监测,物理参数如应力等参数监测,环境因素如地下水、天气、地震因素的监测;监测的工作量大,工种复杂,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必须是多面手,对于不同的工作都能适应。 3.边坡逐渐形成,部分监测点的位置要随之变动; 4.监测的周期较长,一般不少于2年或更长时间,有时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二、边坡监测的内容,测降雨量 测地温 地震监测,观测地下水位 观测孔隙水压 测泉流量 测河水位,地音量测,位

2、移和沉降,6.环境因素,5.水文,4.应变,3.地下变形,2.地声,1.地表变形,广义监测内容:,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的内容(工程测量规范2007),1.简易观测法2.设站观测法3.仪表观测法4.远程监测法,三、边坡监测的方法,(一)简易观测法,人工观测:地表裂缝、地面鼓胀、沉降、坍塌; 建筑物变形特征; 地下水位变化、地温变化等现象。 简易测量:在边坡关键裂缝处埋设骑缝式简易观测桩; 在建(构)筑物裂缝上设简易裂缝测量标记;,(二)设站观测法,要点:在边坡体上设立变形观测点(成线状、格网状等);在变形区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用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内网点的三维位移。 1大地测量

3、法测二维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两方向或三方向); 双边距离交会法。测某个方向的水平位移: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测距法。测垂直位移:几何水准测量法;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优点:监控面广,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 量程不受限制; 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缺点:受到地形通视条件限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 连续观测能力较差。,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GPS的特点: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优点:观测点之间无需通视,选点方便; 观测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观测; 可同时测定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和速度; 在测程大于10km时,精密优于光电测距仪。缺点:价格贵。用途:地形条件复杂、起伏大

4、或建筑物密集、 通视条件差的边坡监测。 3近景摄影测量法优点:摄影(周期性重复摄影)方便,外业省时省力; 能同时获得许多观测点的空间位置。缺点:精度较低。用途:崩滑体处于速变、剧变阶段的监测; 危岩临空陡壁裂缝变化; 滑坡地表位移量变化速率较大时的监测。,边坡监测的精度(工程测量规范2007),通常要求水平位移2-5mm,高程测量中误差小于1.0-1.5mm/km,(三)仪表观测法,特点:监测的内容丰富,精度高,测程可调,仪器便于携带; 可以避免恶劣环境对测试仪表的损害; 资料直观可靠,能连续观测。 用途:适用于中、长期监测 内容:用精密仪器仪表对变形斜坡进行地表及深部的位移、倾 斜(沉降)动

5、态,裂缝变化及地声、应力应变等物理参数与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 分类 : 按所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仪表观测法(简称机测法) 和电子仪表观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类。,(四) 远程监测法,远程监测法特点:远距离无线传输。优点:自动化程度高; 全天候观测; 省时、省力、安全。缺点:传感器质量不过关; 仪器的组装工艺和长期稳定性较差; 运行中故障率高; 很难适应野外恶劣的监测环境; 数据传输有中断; 数据可靠度难以使人置信; 价格昂贵。,四、边坡工程监测仪器简介,倾斜计,边坡工程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监测内容-测什么; 监测方法和仪器-怎么测; 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测哪里; 监测期限和频度-何时测;

6、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怎么办。 一、监测设计的原则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 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 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简捷的报表。,9.3 监测方案设计,二、测点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置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测线布置圈定监测范围;估计主要滑动方向;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对主滑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放射型布置更适用。 测线放射型布置时,在不同方向交叉布置深部位移监测孔。,对主滑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测线可采用十字型或方格行布置; 测线十字型布置时,深部位移监测孔通常布设在主滑方向上;,2、监测网形成

7、:一次也可能分阶段形成; 3、局部加强,加深加密布点。,三、边坡工程监测周期与频率1.施工的初期爆破阶段:1次/1-2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监测以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 施工阶段:1-2次/周;(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 2.运营阶段:1次/2月,雨季:1次/2月。 3.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1.监测的报表 监测日报表 阶段性报表 监测总表,四、监测资料汇总及分析,2.相关图件 各监测项目时程曲线; 各监测项目的速率时程曲线; 地表位移变形矢量图和等值线; 各监测项目在各种不同工况和特殊日期变化发展的形象图,3.分析报告 一般分析报告中应含以下内容: 工程地质背景 施工及工程

8、进展情况 监测目的、监测项目设计和工作量分布 监测周期和频率 各项资料汇总 曲线判断及结论 数值计算及分析 结论及建议,9.4 露天开采边坡监测,矿山边坡是一种临时性或半永久性边坡,设计较为保守。,主要平台:布设运输矿岩和设备的运输平台 总体边坡角:从最下部台阶坡面的坡趾到最上部台阶坡面的坡肩的联线的倾角.,一、观测内容包括: (1)边坡面上移动值的大小和分布,移动的过程和规律; (2)滑动面位置、形状、滑体的大小、滑动方向; (3)边坡移动对坡顶及其附近各种建筑物的危害程度; (4)加固措施的效果。,二、观测站的设置 1观测线的设置 观测线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控制点和工作点组成。 控制点(基准

9、点)应布设在滑体外稳定的地表或边坡上; 工作点(变形点)设置在滑体上。 每条观测线至少设两个控制点,控制点至第一个工作点的距离和控制点间的距离为50100m。 工作测点的间距一般为515m。 在一个台阶上至少应设两个测点,分别靠近坡顶、坡脚 每个平台上均应设置观测点。,1-控制点 2工作点 3观测线 露天矿边坡观测线的布设,2.要求: 观测站(变形区域)应布置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段。 观测线的条数取决于滑坡范围(监测范围)的大小、边坡岩石力学性质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对特征点进行专门监测,当发现有移动时,可在其上、下、左、右增设观测点,以便准确确定边坡移动范围。 水准基点不需要建立严格统一

10、的高程控制系统。可以每23个台阶在非移动区建立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 为确定工作点的矿区统一高程值,可用等外水准进行各组水准基点间的连测。 如果采用交会法观测,则观测点的布设可以更加灵活,观测线上也可不布设控制点。,1导线法 观测点埋设1015天后进行 1)观测站与露天矿基本控制网点联测,按5”小三角或5”导线要求进行,高程按四等水准要求进行。 2)观测测线,按露天矿I级导线和露天矿I级高程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测量,首次观测需要独立进行两次,高程闭合差均不大于 (L为导线总长,k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 2.前方交会法应使用J2级以上的经纬仪以全圆观测法测定水平角,水平角测量的各种限差

11、不能低于四等三角测量的限差要求。高程测量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三、露天矿边坡观测方法,(1)观测站联测。 (2)正常观测。警戒观测:若发现观测点累计下沉量达20mm时,可认为边坡开始滑动,需进行全面观测。全面观测包括测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测量。滑动期观测:一般13个月进行一次水准测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观测。滑坡后观测:包括观测点平面位置、高程及滑体的大小、滑落时间等。并在滑坡区平面图上表示出滑动面、裂缝位置、凸起、凹陷等变形发生的部位,时间及有关测量数据。,3工作内容,四、边坡监测的图件与分析,(1)测线剖面图。剖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变形值比例尺采用1:201:50。(2)滑

12、坡区平面图。平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移动向量比例尺采用1:201:50。(3)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测点,需另绘位移或移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观测资料的图示,测线剖面图,测区平面图,2.滑落面及其确定方法,第一种情况,观测点的移动向量大致相同,其方向有规律,说明滑坡是以整体进行,滑动面大致是圆弧形。,第二种情况,各移动量大致相等,且方向相同,说明滑体可能是以整体形式沿平面结构面发生。,第三种情况如图所示,各移动向量都是大致水平方向,结合结构面的埋藏特征,说明边坡破坏可能属于倾倒破坏。,第四种情况是各测点移动向量方向与大小的变化无一定规律,则可以认为岩体滑动不是整体滑动,而是有两个或多个滑落体,如果每个滑落体有足够的观测点(不少于3个),且分布在滑体的上、中、下不同部位,亦可按上述方法分别求得滑动面。,五.边坡滑坡预报,1滑坡地点的预报2滑坡体形态和规模的预报3滑体发生时间的预报*初始期*恒速变化期*加速变化期(速度时间曲线),智利丘基卡玛塔铜矿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曲线图,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