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_诗歌_1.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96985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_诗歌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_诗歌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_诗歌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_诗歌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_诗歌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 诗歌 1【转载】【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周邦彦( 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

2、,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 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 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尤善写 羁旅情怀,此 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 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 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 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 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

3、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 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 )或云“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齐天乐 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 “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 词人的感情突 现出来。 “一庭” 即满庭。着一

4、“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 ”之因。同时 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 ”。这久久的 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 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 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 乱叶翻鸦,惊 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 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 (风流子 秋怨)“ 此恨音驿难

5、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 ”(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 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 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 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 其意淡远,其气浑厚。 ”(宋七家词选序 )(赵慧文)【全国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 山西 新

6、疆 宁夏 吉林 黑龙江等 8省市区)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答: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 分)答: 【参考答案】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 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

7、王朝国 势 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作者简介】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示 秬 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 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

8、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也无高卑志当 坚,男儿有求安得 闲。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 分)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

9、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200 字)(10 分)【参考答案】12.(3 分)B (4 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 显 。举例:“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 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13.(10 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 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

10、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 年1114 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 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北宋诗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他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三人一同被时人誉为“ 苏门四学士” 。著作有 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宋史卷四四四有传。【诗歌创作情况】张耒诗学理想倡导的“ 肆口而成 ”、“不待雕琢而丽”的自然美学思想,是道家哲学所倡导的“

11、 自然无为”观念在诗学中的体现。宋代的自然美学思想强调心灵的自然,主张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在艺术创作上,“平淡自然” 风格作为一种理想风格得到确立并形成了理论上的自觉。这影响着张耒诗学理想体现出淡泊平易、至诚纯心的“自然 ”特点。此观念分布和渗透在张耒诗学思想的各层面。张耒“自然”诗学理想对南宋的诗学思想和美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张耒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汪藻称其诗“体制敷腴,音节疏亮,则后之学公者,皆莫能仿佛”(柯山张文潜集书后)。宋史 本传也说他至晚年,诗风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效张籍。诗歌取材广泛,在很多诗篇中反映了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像仓前村民 输

12、麦行、 劳歌、和晁 应之悯农诸篇,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风格,都与唐代新 乐府诗极为相近。张耒诗以平易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苏轼称赞他“ 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洧旧闻卷五引 ),晁 补之亦谓“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花自开”(题文潜 诗册后 )。他作诗喜欢学习唐人,在集中有很多模仿杜甫、李白、韦应物的篇章,开北宋诗人学习唐 调风气之先。他注重 炼句, 吕本中童蒙诗训云:“文潜诗自然奇逸,非他人可及,如秋明树外天 ,客灯青映壁,城角冷吟霜 ,浅山塞带水,旱日白吹风 ,川坞半夜雨,卧冷五更秋 之 类,迥出 时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一)。此 类佳句可谓俯拾皆是。但是张耒的诗过分强调“满

13、心而发,肆意而成 ”,因此部分作品显得粗率质直,朱熹曾批评说“张文潜诗有好底多,但颇率尔” ,又云“ 张文潜诗只一笔写去,重意、重字皆不问,然好处亦是绝好”( 朱子语类卷一四)。【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8 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 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引领 :伸颈远望 。14.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 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

14、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 分)【参考答案】14.(1 分)古体15.(3 分)A.16.(4 分)“我 ”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 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动 作 1 分;状态 1 分;情 绪 1 分;情感 1 分)【 补 充 注 释 】罗 床 帏 :罗 帐 。 寐 :入 睡 。 揽 衣 :犹 言 “披 衣 ”,“穿 衣 ”。揽 ,取 。 旋 归 ;回 归 ,归 家 。旋 ,转 。 引 领 :伸 颈 ,“抬 头 远 望 ”的 意 思

15、 。 裳 衣 :一 作 “衣 裳 ”。【 赏 析 】如 何 描 写 人 物 心 理 ,往 往 是 小 说 家 们 醉 心 探 讨 的 问 题 。其 实 ,这 对 诗 人也 至 关 重 要 。我 国 古 代 抒 情 诗 中 ,就 有 很 细 致 很 精 采 的 心 理 描 写 ,这 一 篇古 诗 十 九 首 明 月 何 皎 皎 ,就 突 出 地 表 现 出 这 种 艺 术 特 点 。这 首 诗 是 写 游 子 离 愁 的 ,诗 中 刻 划 了 一 个 久 客 异 乡 、愁 思 辗 转 、夜 不 能寐 的 游 子 形 象 。他 的 乡 愁 是 由 皎 皎 明 月 引 起 的 。更 深 人 静 ,那

16、 千 里 与 共 的 明月 ,最 易 勾 引 起 羁 旅 人 的 思 绪 。谢 庄 月 赋 曰 :“隔 千 里 兮 共 明 月 。”李 白 静夜 思 曰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对 于 这 首无 名 氏 古 诗 中 的 主 人 公 来 说 ,同 样 是 这 种 情 绪 。“明 月 何 皎 皎 ,照 我 罗 床 帏 。”当 他 开 始 看 到 明 月 如 此 皎 洁 时 ,也 许 是 兴 奋 的 赞 赏 的 。银 色 的 清 辉 透 过 轻薄 透 光 的 罗 帐 ,照 着 这 位 拥 衾 而 卧 的 人 。可 是 ,夜 已 深

17、 沉 ,他 辗 转 反 侧 ,尚 未入 眠 。不 是 过 于 耀 眼 的 月 光 打 扰 他 的 睡 眠 ,是 “忧 愁 不 能 寐 ”。他 怎 么 也 睡 不着 ,便 索 性 “揽 衣 ”而 “起 ”,在 室 内 “徘 徊 ”起 来 。清 代 朱 筠 评 曰 :“神 情 在 徘 徊 二 字 。”(古 诗 十 九 首 说 )的 确 ,游 子 “看 月 ”、“失 眠 ”、“揽 衣 ”、“起 床 ”、“徘徊 ”这 一 连 串 的 动 作 ,说 明 他 醒 着 的 时 间 长 ,实 在 无 法 入 睡 ;同 时 说 明 他 心 中忧 愁 很 深 。尤 其 是 那 “起 徘 徊 ”的 情 态 ,深 刻

18、 地 揭 示 了 他 内 心 痛 苦 的 剧 烈 。诗 写 到 这 里 ,写 出 了 “忧 愁 不 能 寐 ”的 种 种 情 状 ,但 究 竟 为 什 么 “忧 愁 ”:“客 行 虽 云 乐 ,不 如 早 旋 归 。”这 是 全 诗 的 关 键 语 ,画 龙 点 睛 ,点 明 主 题 。这 两句 虽 是 直 说 缘 由 ,但 语 有 余 意 ,耐 人 寻 味 。“客 行 ”既 有 “乐 ”,却 又 说 “不 如 早旋 归 ”,是 因 为 实 际 上 他 乡 作 客 ,无 乐 而 言 。正 如 相 如 歌 饮 马 长 城 窟 行 所说 :“枯 桑 知 天 风 ,海 水 知 天 寒 。入 门 各

19、自 媚 ,谁 与 相 为 言 。”然 而 异 乡 游 子 又欲 归 不 归 ,这 是 和 他 们 所 处 的 客 观 现 实 是 密 切 联 系 着 的 。即 如 此 诗 的 作 者 ,大 概 是 东 汉 时 一 个 无 名 文 人 吧 ,在 他 那 个 时 代 ,往 往 为 营 求 功 名 而 旅 食 京 师 ,却 又 仕 途 阻 滞 ,进 很 两 难 。这 两 句 诗 正 刻 划 出 他 想 归 而 不 得 归 无 可 奈 何 的 心情 ,是 十 分 真 切 的 。清 代 陈 祚 明 说 得 好 :“客 行 有 何 乐 ? 故 言 乐 者 ,言 虽 乐 亦不 如 归 ,况 不 乐 乎 !

20、”(采 菽 堂 古 诗 选 )朱 筠 也 说 :“把 客 中 苦 乐 思 想 殆 遍 ,把 苦 且 不 提 ,虽 云 乐 亦 是 客 ,不 如 早 旋 归 之 为 乐 也 ”(古 诗 十 九 说 )他们 是 道 出 了 此 中 凄 凉 味 的 。作 者 点 出 这 种 欲 归 不 得 的 处 境 后 ,下 面 四 句 又 像 开 头 四 句 那 样 ,通 过 主人 公 的 动 作 进 一 步 表 现 他 心 灵 最 深 层 的 痛 苦 。前 面 写 到 “揽 衣 起 徘 徊 ”,尚 是在 室 内 走 走 ,但 感 到 还 是 无 法 排 遣 心 中 的 烦 闷 ,于 是 他 走 出 户 外 了

21、 。然 而 ,“出 户 彷 徨 ”,半 夜 三 更 ,他 像 梦 游 似 的 ,独 自 在 月 下 彷 徨 ,更 有 一 阵 孤 独 感袭 上 心 头 。“愁 思 当 告 谁 ? ”正 是 这 种 “独 ”、这 种 “彷 徨 ”的 具 体 感 受 了 。古 乐府 悲 歌 云 :“悲 歌 可 以 当 泣 ,远 望 可 以 当 归 。”于 是 诗 人 情 不 自 禁 地 向 千 里之 外 的 故 乡 云 树 引 领 而 望 ,可 是 又 不 可 能 获 得 “可 以 当 归 ”的 效 果 ,反 而 引 起了 更 大 的 失 望 。他 实 在 受 不 了 这 种 感 情 上 的 折 磨 了 ,他 又

22、 回 到 室 内 去 。从“出 户 ”到 “入 房 ”,这 一 出 一 入 ,把 游 子 心 中 翻 腾 的 愁 情 推 向 顶 点 ,以 至 再 也禁 不 住 “泪 下 沾 裳 衣 ”了 。全 诗 共 十 句 ,除 了 “客 行 ”二 句 外 ,所 描 写 的 都 是 极 其 具 体 的 行 动 ,而 这些 行 动 是 一 个 紧 接 着 一 个 ,是 一 层 深 似 一 层 ,细 致 地 刻 画 了 游 子 欲 归 不 得 的心 理 状 态 ,手 法 是 很 高 明 的 。清 代 张 庚 分 析 诗 中 主 人 公 的 心 理 发 展 层 次 说 :“因 忧 愁 而 不 寐 ,因 不 寐

23、而 起 ,因 起 而 徘 徊 ,因 徘 徊 而 出 户 ,既出 户 而 彷 徨 ,因 彷 徨 无 告 而 仍 入 房 ,十 句 中 层 次 井 井 ,而 一 节 紧 一 节 ,直 有 千 回 百 折 之 势 ,百 读 不 厌 。”(古 诗 解 )一 首 短 小 的 抒 情 诗 ,能 够 细 致 地 表 现 如 此 丰 富 复 杂 的 心 理 活 动 ,这 在 我国 古 诗 中 是 不 多 见 的 。俄 国 有 一 位 大 作 家 屠 格 涅 夫 ,是 擅 长 于 心 理 描 写 的 ,但 是 他 的 心 理 描 写 ,大 都 是 对 人 物 心 理 的 一 些 说 明 ,有 时 不 免 使 人

24、 感 到 沉 闷和 厌 烦 。而 这 首 古 诗 ,却 没 有 这 个 毛 病 ,它 是 通 过 人 物 的 自 我 意 识 活 动 来 表现 的 ,通 过 由 意 识 而 诱 发 的 行 动 来 表 现 的 ,具 有 文 学 的 形 象 形 。而 且 更 把 人物 的 心 理 和 感 情 揉 合 在 一 起 ,富 有 抒 情 诗 的 特 质 ,这 种 艺 术 经 验 是 值 得 注 意的 。【赏 析 2】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篇。对于它的解说,文坛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说认为是思妇闺 中思夫之辞;一说以为是游子他乡思归之作。而我们从全诗的情调与意蕴来看,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及形象观察

25、,前者似乎更为妥切,当是一首思妇辞。首联“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罗床帏”,是用罗绮制作的床帐。这种罗绮质地轻薄,因而睡在床上能清楚地看到窗外的明月。 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一 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将它那 银白色的辉光洒在思妇的床帐上。浩月高悬,千里同照。置身于宁静的月夜,眼望清冷的月光,最容易触动人的愁肠,更何况此时的思妇是一个人孤单单躺在床上。缕缕的柔情涌上心头,倍感孤独与寂寞,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越发不能抑制了。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望月怀人,望月思 乡的诗作历代不少。象人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月夜思乡。杜甫的月夜:“

26、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憐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的是望月怀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并揭示了自然的月色与人类情感之间的感应、触发关系。陈风月出 开我国望月思乡怀人诗的先河,可谓这类诗的鼻祖了。“ 日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写的是一个男子在月明星辉的夜晚,仰望着清澈明亮的月光,思念起他热烈爱恋的一位漂亮娇美的姑娘。由于诗人把所思的女子放在月色的背景下,少女美丽的姿容与明月的清辉两者交相辉映,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令人着迷神往的艺术效果。遂使男子的相思之情更为迫切, 忧愁烦恼不已。可想而知,我

27、们这首诗中的思妇,触景生情,心头该 是怎么的凄楚。“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那月光搅动着思妇的心扉,深切的思念之情折磨得她久久不能入睡。索性揽衣下床,徘徊在空房之中。 “揽衣”是牵衣或提衣的意思。因古人的衣长,走路时须用手提着而行。接下来的“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思 妇徘徊时的内心独白。“ 旋归”,犹言回 归。她的丈夫远行在外,到底乐不乐?按理她是不清楚的, 这里的“虽云乐”不过是思妇的猜想之辞,不然丈夫为什么迟迟不归呢?“ 早旋归 ”是她心底的渴望,她盼望着丈夫早早回来,结束这相思、孤寂的生活。辗转于空旷的房子里,她感到愁 肠 百结,忧思难遣。于是她来到了庭院:“出户 独彷徨,愁思

28、当告谁。”庭院并不比屋里好,恼人的月色照着她这个孤独的徘徊者,满腹的愁思又能向谁倾诉呢?这里的“ 彷徨”与“徘徊” 同义,作者用“彷徨”,避免了字面上的重复。诗的尾联“引领还 入房,泪下沾裳衣。”“引领”原本为伸长脖子,在这里为 抬头抑望。哀哀无告的思妇,只好寄情于明月了,她呆呆地仰望着月轮,希冀得到一丝的安慰,可那 缠绵 的忧思却有增无减, “还入房”三字,把思妇孤苦无奈的心 绪,淋漓地揭示出来。回到房中,心中的苦水终于忍不住,串串泪珠沾湿了衣裳。全诗就在思妇痛苦的啜泣声中结束了, 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哀思。对于此诗,张玉穀在古诗十九首赏析中曾评到:“ 首四即夜景引起空闺之愁。中二申己之

29、望归也,却从彼 边揣度, 客行虽乐,不如早归 ,便 觉笔曲意图。末四只就出户入房,彷徨泪下,写出相思之苦,收得尽而不尽。”较简洁地概括了本诗的艺术特点。这首诗艺术上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一开始便为思妇设下一个触人愁思的月夜环境,清冷的月光从床上、室内到庭院,始终伴随着她,这样情景相生,将思妇那孤苦无告的心理,“忧愁不能寐” 的形象,渲染烘托得极为哀婉动人,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徐送迎)【赏析 3】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 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

30、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 许是兴奋的赞赏 的。 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 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是 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吗?不,是“ 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 “揽衣”而“起” ,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 徘徊二字。 ”(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 “失眠” 、“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 动作, 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 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