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第 09 章 中国式食物结构的理论基础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 1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之中华生命科学的基本观点受气化论及阴阳论、五行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是整体性、有序性、稳定性的统一。整体是自然存在的空间状态,气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具有不可分的特性,对气化之物只能从宏观上观察、整体上把握;稳定是自然存在的时间状态,气无形而运动不息,气聚合为精气,精气生有形万物,有形万物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在一定时间内延续,方可认识与把握;有序是人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气具有阴阳属性,呈现升降出入运动,阴阳和平,事物呈有序状态,阴阳反作,事物
2、呈无序状态,有序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主观期待。因此,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有序是质的指标,整体、稳定是量的指标,其中,整体为空间量,稳定为时间量,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是对事物运动的合理状态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价值观渗透到自然观、社会观、生命观、健康观及其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国人社会观的最高境界是全社会永久和谐。和、和平、和谐、中和,是有序性的理想状态,即“和为贵” ,并且这种理想状态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长久的而不是短暂的。中国人喜欢喊一个口号,叫做“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 ,就是这种整体、有序、稳定的社
3、会观的集中体现;天安门城楼上有两幅标语,高度反映了中国人的社会观,其中一幅写着“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是一种更为开阔的具有中国情怀的人类社会观。中国人生命观的最高境界是健康长寿,即“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中国人健康观的理想状态是阴阳和平,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是生命整体水平的本质属性,和平是生命活动的最佳的有序状态,长寿是生命活动的稳定性特征。健康长寿是整体、有序、稳定的生命观的集中体现,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部分有序意味着另外部分无序,是疾病状态;整体无序则是重病状态;整体有序才是健康。长寿而不健康,这样的生命算不上幸福;健康却不长寿,这样的生命
4、简直就是不幸;只有健康而且长寿,这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中国式食物结构,是中国人的生命观、健康观的产物,是整体性、有序性、稳定性的统一。两式食物结构涉及到用膳和用药问题,是中医的基本方法,它所追求的是具有稳定的有序的整体的功效,这是中医理论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是中医文化的精髓。个体药物食物本身就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第 09 章 中国式食物结构的理论基础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 2具有多种营养物质的综合性,药食结构则是向更大范围的综合方向发展,产生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最佳效应。这明显不同于西医理论,将综合性的食物药物分解或提炼成单纯营养素,向提纯的方向发
5、展,向部分的方向发展,与食物结构相反,西医理论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是提炼出高纯度的营养素片俗称药片。按照理论发展逻辑,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饮食养生,可以称为状态养生,以保持人体阴阳和平的理想状态为最高目标,其最高级形式是食物结构,判断其饮食行动正误的最高标准是食物结构合理与否;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饮食养生,可以称为元素养生,以满足人体各种营养成分及含量的需要为最高目标,其最高级形式是营养素,判断其饮食行动正误的最高标准是营养素纯度的高低。养充益助式和君臣佐使式食物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华饮食养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特点,追根溯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1、整体观中华文化的认识论可概括为以气为基础的象文化,象
6、文化起源于周易 , 周易创造天、地、人三个基本卦象演化出六十四个卦象,揭示自然万象的规律。观象、意象则是基本方法。万事万物,各有其象,事有事象,物有物象,掌握客体之象贯穿于古代中国人的一切认识活动。中医理论是研究人的生命之象,脏象、脉象、面象、舌象是主要研究点,同时法天则地,研究天象、气象等人的生活环境之象,从望闻问切四诊观象入手,到分析归纳阴阳之象,这几乎是全部医事活动。气聚而成万物。象,是某一事物系统的整体状态。大到天象,以天为一个大系统的整体状态,小到肺象,以呼吸系统的整体状态。象的整体状态由取象大小而定,取象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而定,事物系统可选取宏观系统,也可选取微观系统,但无论是宏观
7、还是微观,一旦系统选定,就有特定的整体状态,这如同摄影一样,场景可取大取小,大有大的景象,小有小的景象,各有自己的特定状态。中医研究人的生命之象,认为人体系统的理想状态是阴阳匀平,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平人之象” ,并反复强调“调理气机,以平为期” ,以维护人体阴阳匀平的理想状态为养生和中医的最高目标。调理气机的基本方法是用膳用药,其功效是从药食作用于人体后的整体反应而判断的,所谓气味阴阳、四性五味,都是对药食物整体与人体整体的相互关系中来认识的。药食物极其复杂的物质成分,非线性的作用机理,广泛的治疗效果,依靠药食物整体作用的发挥并由人体整体反应出来,即由药食物整体功效调控人体整体状态。整体作
8、用与整体反应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医包括养生和治疗的治法理论发展路线走向综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第 09 章 中国式食物结构的理论基础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 3合,由小系统走向大系统,从单行发展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的运用,组合成药食结构体,单行无效则用重方(复方) ,小方无效则用大方,追求“减毒增效” 。单行是对个体食物药物的使用,就每一种个体食物或药物而言,实际上是一个小的系统整体,包含着众多的物质成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功能,一般来说,个体食物或药物的作用力相对较小。药食结构是将多种食物药物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作用功能随着系统整体
9、的扩大而扩大。通过性味功效不同的食物药物组合成多味有机结合体,完成特定防病治病任务,而这个任务是各个单味药食不能完成的,这种配伍产生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最佳效应。食物结构具有整体性,强调从整体食物出发,针对人体整体状态,不主张局部性的刻意养生。一方面,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是一个食物多样、种类齐全的有机整体,而不是随意的一种或多种食物,也不是刻意地挑选最佳食物、上品食物;另一方面,食物滋养整个人体,并不刻意地养护某一或多个器官,饮食养生不排除补心、健脑、护肝、平肺、强肾、养脾胃、壮筋骨,但关键不在于此,而在于调理气机,人体机能得到了养护,从而所有的器官也就得到了养护,提高人体健康的整体水平。
10、2、有序观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中华文化的最核心观念是有序观,从社会、政治、家庭到人体健康,都高度重视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学说,在政治方面就是建立社会秩序的学说。建立秩序一是正名定位,孔子讲什么都首先正名,正名就是确定其位置,名不正则言不顺,顺是一种理想秩序,正名是顺的前提;二是建立秩序模型,孔子的社会秩序模型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黄帝内经接受了儒家的社会秩序观,在考察人体的时候,直接借用社会秩序的名词给人体脏腑系统进行功能定位,心者君王、肺者相傅,肝者将军,膻中者内臣,脾胃者仓官,大肠者内侍,小肠者礼官,胆者清官,三焦者漕官,膀胱者郡官,用王廷秩序说明人体系统秩序。关于建立秩序的
11、模型, 黄帝内经主要以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和营卫升降出入模型来认识和把握。阴阳模型以对立统一为核心建立事物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盈虚消长、相互转化的运动模型,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阳气、阴精交换互动的有序状态;五行模型则以五脏为中心建立五大功能系统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活动模型,认识人体内外多极多路的联系与反馈的有序状态;营卫升降出入模型以精气为基础、以气机为中心建立人体系统的新陈代谢模型,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交换物质、能量和人体内部物质、能量转化、耗散的有序状态。阴阳原理、五行原理、精气原理及营卫升降出入原理,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和把握的人体的有序状态,归结为一点,就是阴阳协调有序,称之为“和” 。
12、和,是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的秩序观,也是最高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第 09 章 中国式食物结构的理论基础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 4境界的健康观。在黄帝内经中,还有平、中、匀以及平和、中和、匀平等概念,与和相关,所表达的是相同意思。所以,由明朝高濂撰写、成为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主要文献的遵生八笺说:“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阴阳和平是人体健康的理想状态,人体病患归根结底是阴阳失调,而阴阳失调就是失序,食物药物的功能是维护或恢复秩序,协调阴阳则是最高的秩序原则,根据食性药性的五味属性,五味调
13、和则是饮食养生和药物治疗的最高的秩序原则。养充益助式和君臣佐使式药食结构,就是按照和五味调和原则建立的,因而是合理的食物药物结构。食物药物各有其“善恶殊贯” , “五味之所利”与“五味之所伤”并存,即防病治病作用与毒副作用并存,食物药物的谷、菜、畜、果要素或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要素,不是随意地杂乱拼凑,而按养、充、益、助方式或按君、臣、佐、使的方式而有序地排列组合,直接或间接根据食性药性的强弱,建立药食的主从关系和匹配关系,组成重点突出、作用全面的药食结构,充分利用不同性味的药或食之间的主从、协同、促进、制约关系,增强药效或食效,减少偏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综合效应。对于阴阳协调有
14、序的状态, 黄帝内经指出了两条实现途径,一是“令其调达 而致和平” ,使用药物、针刺等各种治疗、干预手段,使失调的阴阳归于和平,主要手段是食物的“五味调和”与药物的“五味调和” ;二是“阴阳自和” ,主要使用食物、运动等养生的方式,激发、协助机体本身免疫力和自愈力,使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有序和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有序状态。 黄帝内经出于医学目的,主要论述各种治疗手段干预的阴阳调和,同时,也论述了阴阳自和思想, 素问灵兰秘典论通过“十二脏相使贵贱” ,把人体视作自组织系统,具有自我恢复有序状态的能力;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述的“阳平阴秘” 、 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论述的“亢则害、承
15、乃制”则是对阴阳自和机制的概括。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高度重视阴阳自和思想,首次比较系统地将阴阳自和思想运用于中医学,解释人体疾病自愈的机制。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伤寒论辨脉法说:“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说明在疾病过程中,机体内不协调的阴阳双方能够自动地趋向于协调平和的最佳状态,是疾病自愈的内在机制。张仲景之后,阴阳自和理论成为中医学特别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合理食物结构常态化被认为是激发、协助机体本身免
16、疫力和自愈力重要途径。阴阳自和理论,反映了阴阳的深层次运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第 09 章 中国式食物结构的理论基础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 5动规律,揭示了人体疾病自愈的内在变化机制,用膳用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疾病,实质上是在调动和发挥机体内的阴阳自和的潜能,恢复机体的有序状态。这与西方用营养素作用于某一点或排除物质性致病因子、针对局部性病灶使用摘除式和替代式手术疗法的观念和思想,有不同的学术依据和特点。食物结构具有有序性,或按养充益助的排列组合顺序,或按君臣佐使的排列组合顺序,不同食物在结构中都有一定的比重,都是为了达到五味调和。五味调和是阴阳和平
17、在饮食上的体现,阴阳和平是尊重客观规律无代化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人体健康的理想状态,是食物结构合理性的质的体现。3、稳定观在有序性的基础上,保持最佳状态的相对稳定,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阴阳和平是变与不变的统一,阳主动,为变的因素,为创造的因素,为发展的因素,为飞跃的因素;阴主静,为不变的因素,为守成的因素,为静止的因素,为连续的因素。在中华文化中,不单纯提倡变,也不单纯提倡不变,而是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平衡,维持稳定状态,不偏不倚,这就是一阴一阳之道,偏阴偏阳则为疾。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平衡的稳态,中华文化讲究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道,变的是术;不变的是规律,变的是现象;不变的是原则,变的
18、是方法。坚守道,术就万变不离其宗;迷失道,则乱象丛生。所以,中华文化重道、重规律、重原则。所以, 黄帝内经重道的揭示,并反复强调在认识上“知道” ,在行动上“合于道” 。 黄帝内经所揭示的生命与健康的根本之道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防病治病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道法阴阳,维护阴阳调和的最佳状态。两式食物结构,就是黄帝内经所主张的饮食之道,养、充、益、助和君、臣、佐、使是不变的原则,涉及到谷、菜、畜、果的具体食物品种或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的具体食性,则可以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无论具体的食物如何变化,只要组合原则不变,就保持了食物供给的相对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是建立在五味调和基础之上
19、的。人的机体存在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即伤寒论所说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生命现象。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自我痊愈、自趋稳态的机制,中医称为神,是一种自然的协调力量,使机体自身内环境达到平衡状态并与外环境保持“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淮南子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人的生命有三大要素,形是生命的容器;气是充盈身体物质,神是生命的运行机制。 灵枢天年说:中国式食物结构养生方案 第 09 章 中国式食物结构的理论基础中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肉类加工与经销企业转让发酵鲜肉生产技术, 6“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人活着,就存
20、在生命机制的神气,这种生命机制的神气消逝了,人也就死亡了。食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食物供给的合理度和稳定度,影响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稳定或波动,合理的稳定的食物供给是人体保持稳定的健康状态的物质基础。两式食物结构是建立在五味调和基础之上的合理食物结构,在人体健康的时候,就按照这套合理食物结构配比食物、安排日常饮食,那么,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就处于稳定水平,人体就维持在健康状态上,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原理,在健康的时候维护健康,人体稳定在健康状态上,从而不生病,这就是养生,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因此,在中华文化背景下的健康观是“上工守神,粗工守形” ,以养
21、生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要求从健康出发,依靠人的自我调节、自我痊愈能力,将人体体质稳定在阴阳匀平的健康状态上,胜于直接治疗形体的病变,养生守神是中医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所谓的“上工治未病” 。食物结构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的辩证统一,以稳定性为基本特征。确定的结构要素、确定的组合方式、确定的功能目标是食物结构稳定性因素;同类食物互换、同性食物互换是变动性因素。稳定性因素涉及食物种类、决定大局,具体品种的变动是在食物种类大框架内的变动,是在大局下的行动,不影响全局的稳定。食物供给的合理度和稳定度,影响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稳定或波动。在人体健康的时候,合理的稳定的食物供给是人体保持稳定的健康状态的物质基础,可使人体的阴阳自和的健康机制处于稳定水平,从而人体就维持在健康状态上。中国式食物结构理论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文化在饮食养生领域的产物。所设计的食物结构模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稳定性的统一,符合人体健康的一般规律,符合中国人的生命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