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简介:你知道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吗?你知道什么是春季增辛减酸、温热为主,夏季减苦增辛、清淡为主,秋季减辛增酸、滋阴为主,冬季增苦减咸、补阳护阴吗?你知道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九大体质该如何通过饮食进行调养吗?你知道晨起一杯凉开水其实是个误区吗?本书将向你一一解答,告诉你饮食与养生的大道大法,指导你如何结合自身体质,辨清四季特点及食物的性味属性,通过酸甜苦辣咸、温热寒凉进行自我调养,让你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远离慢性病!第一部分 分卷阅读 第 1 节:话说饮酒(1) 第 2 节:话说饮酒(2) 第 3 节:为何良药多
2、“苦口” 第 4 节:咸味的是与非(1) 第 5 节:咸味的是与非(2) 第 6 节:甘味百味之王(1) 第 7 节:甘味百味之王(2) 第 8 节:病多是撑出来的(1) 第 9 节:病多是撑出来的(2) 第 10 节:多吃冷品易伤身 第 11 节:让颜色述说食物的不同属性(1) 第 12 节:让颜色述说食物的不同属性(2) 第 13 节:学会吃肉(1) 第 14 节:学会吃肉(2) 第 15 节:春季的饮食之道 第 16 节:夏季的饮食之道(1) 第 17 节:夏季的饮食之道(2) 第二部分 分卷阅读 第 18 节:秋季的饮食之道 第 19 节:冬季的饮食之道(1) 第 20 节:冬季的饮食
3、之道(2) 第 21 节:体质养生阳虚者常见病症(1) 第 22 节:体质养生阳虚者常见病症(2) 第 23 节:体质养生认识痰湿质(1) 第 24 节:体质养生认识痰湿质(2) 第 25 节:抑郁症是气郁质的头号杀手 第 26 节:解密淤血质(1) 第 27 节:解密淤血质(2) 第 28 节:神奇的过敏质(1) 第 29 节:神奇的过敏质(2) 第 30 节:易于诱发肿瘤的饮食因素 第 31 节:肿瘤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1) 第 32 节:肿瘤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2) 第 33 节:不可不知的糖尿病(1) 第 34 节:不可不知的糖尿病(2) 第 35 节:“阻断”高血压 第一部分 第 1
4、 节:话说饮酒(1)书摘一话说饮酒说到辛味食物,我们必须谈谈“饮酒” 。中国作为饮食文化的大国,酒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凡婚丧嫁娶、搬迁升职均会以酒相庆。然而,饮酒不当已变成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嗜酒则是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的生活习惯。那么,饮酒或嗜酒到底对人的身体有哪些伤害呢?论医酒一家根据内经的相关描述,酒的性质和作用为:性辛温,主于驱寒,提神,调畅气血。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或有一定的气血淤滞性病症的人少量喝一点酒,确实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这个分寸要把握好,因为过量饮酒对人体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有很多损害。不知从何时开始,酒从疗病之品摇身变为人们的杯中挚爱,因此,酒的身份也就从单纯疗病去
5、疾的“药物”变身为招病纳邪的“妖物” 。据内经记载,嗜酒之风在西汉时期已经盛行,不仅对酒的药物之性认识得十分透彻,而它给人体造成的损伤,也已了然于心。内经就有“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的记载。酒本狂药,过量饮用疾病丛生后世医家对“酒”所致疾病多列专篇论述。清代医家吴澄在不居集中将酒称为“狂药” ,言“酒本狂药,大损真阴” ,认为酒有阴阳两性,阴虚者纵饮之,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出现吐血、便血、尿血、咳喘、烦躁、狂乱等症;阳虚者纵饮之,性不足以扶阳,寒者愈寒,而病为臌胀、泄泻、腹痛、吞酸等。具体来
6、说,吴澄认为酒这东西,阳虚的人喝了体质会越来越寒,阴虚的喝了体质会越来越热,实在是只会损人阴阳。喻昌在医门法律中则提醒说:“过饮滚酒,多成膈证,人多不知。 ”即喝热的白酒,最易导致食道癌。长期饮酒还会导致肝硬化、肝癌、胃癌、胃炎、中风、不育等很多疾病。嗜酒文人多短命酒对寿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按照生物学的常规生长规则,一般生物的寿命是其生长周期的 57 倍。比如,牛的生长期为 6 年,牛的寿命为 3042 岁。因此,生长周期越长的生物,其寿命就应越长。 黄帝内经认为,智齿的出现是人发育成熟的一个标志,男性智齿生长于 24 岁左右,则男性的生长周期一般为 24 年;女性的智齿生长于 21 岁左右,
7、则其生长周期为 21 年。由此可知,男性比女性生长周期长 3 年,所以其寿命应长过女性 15年左右才对。但实际数据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男性的平均寿命均比女性要短。在中国,男性比女性的平均寿命短 4 岁左右;数值差别最大的是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 14 岁,女性是 73 岁,男性是 59 岁。其原因就是世界各国男性普遍嗜酒,而在俄罗斯尤甚,其酒精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第一部分 第 2 节:话说饮酒(2)中国文人多数都比较短命,就是与这些人嗜酒有关。从中国古代诗词中出现的大量与酒相关的作品,就知道喝酒或嗜酒是很多古代诗人的通病。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没人陪伴,对着月亮也
8、要喝;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有话题就要端着酒杯询问;李清照虽是女流之辈,酒一点都不少喝,“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过了一夜,酒劲都没下去。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李白总共作了 1050 首诗,与酒有关的有 170 首;杜甫的 1400 首诗作中,有 300 多首与酒有关。看来酒真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所在!酒虽成就了他们的诗作,却也败坏了他们的身体,所以唐宋诗人长寿的不多:李白活了 62 岁,杜甫活了 56 岁,李贺活了 27 岁,杜牧活了 49 岁。解酒妙方酒虽为辛辣之味,却具湿热之性;酒为水液之状,为湿,却能燃烧,故热。酒最易伤脾胃,脾胃受伤,则湿浊内停,从而导
9、致湿热留滞。所以,长期饮酒者,常常呈现湿热内盛的体质,出现舌苔黄腻、食欲欠佳、小便黄浊、大便黏滞之症,甚则出现肝胆湿热之酒精肝、肝硬化之象。解酒之伤,应以清热祛湿为主。第一部分 第 3 节:为何良药多“苦口”书斋二为何良药多“苦口”中国传统俗语中有一句话叫“良药苦口” ,这句话的真实性几乎没人怀疑,因为,我们用来治病的药物几乎都是苦的。但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药为什么多是苦味呢?如果药物都是甜的,那我们吃起来会多轻松啊。相对于其他四味而言,苦味是最难唤起人们口舌愉悦感、也是人们最不喜欢的味道。女性喜爱酸甜食品,男性酷爱辛辣,老年人口味偏咸,却少有人喜欢苦味之品。因此,作为应该平衡的五味,苦味对人体
10、的影响,不是摄入太多,而是摄入太少。老子道德经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过食甘、咸、辛之味引发了疾病,只能服之相对不足的苦药治疗疾病。不知这是否是冥冥之中大自然对人体五味偏失的一种纠正。我们甚至也可以这样理解,当苦药入口之后,疾病消失,身体舒适,恢复健康,可能恰恰是被我们冷落的苦味进入人体后,五味达到平衡、调和的结果。因此,正确认识五味调和的含义与作用,在平素的饮食中随时摄入一定量的苦味之品,应该可以很好地预防疾病。如果你是一个体弱多病之人,不妨检讨一下自己的饮食是否存在五味之偏。“苦”的甲骨文字是:上为“草” ,表示“苦”为百草之味,因多数植物都是苦味;下为“古” ,表声符。其实,大
11、自然提供给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营养物质,属于甘味的,很快就列入主要食物的范畴;而那些苦味植物,则一直被冷落在一旁,却成为我们治疗疾病、纠正人体之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生活中易出现的苦味过用虽然平时喜欢食用苦味之物的人并不多,但并不意味着生活中就没有人为苦味所伤。黄帝内经说:“味过于苦,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可见,苦味太过也可以引发疾病。生活中常见的嗜苦太过的形式有:嗜茶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茶的淡、静、雅之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的精髓极度契合,饮茶不仅是文人表现性情风雅的方式,并且逐渐深入黎民百姓,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多性寒味苦,尤其是绿茶、苦丁茶
12、、菊花茶等。这类茶,少饮之则清热降火、安神定志、助益消化、降脂降压,确实对身体有益。但很多人误以为茶对人体有百益而无一害,其实嗜饮茶水也会导致身体出现诸多疾患。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损伤心阳苦味入心,寒性伤阳,过饮茶水,首先导致心阳损伤,出现心气衰微的征象,如心悸、胸闷、胸痛等症,这就是内经所说的“心气喘满”之症。喘为心悸、呼吸气喘;满,同“懑” ,音闷,胸闷之意。损伤肾阳心阳受损,会进一步波及肾中阳气,从而出现全身阳气虚、虚寒内盛的征象,表现为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四肢冰冷、腰膝酸软、面色黧黑,甚至下肢浮肿等,即内经所说的“色黑,肾气不衡” 。药物过用生活中易于出现的另外一种过用苦味是药物治疗的
13、过度。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基本上都是苦味,西药中的抗生素,中药里的清热解毒药等,苦性尤强,且皆为寒性,属于苦寒之品。因此,过用药物,或治疗过度,不但同嗜茶一样损伤人体的心肾阳气,还会导致脏器功能的障碍,所谓旧病未去,新病又起。 黄帝内经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大毒,是指毒性强,或具有攻伐作用的药物;中毒,是指攻伐作用平缓的药物;小毒,是指一般的行气活血药物;无毒,指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即使是对这些小毒或无毒的药物, 黄帝内经中也提示我们不要过用,用药做到去其大半即可,否则就容易伤人正气。因
14、此,临床用药一定要注意中病即止。总之,苦味不易让人喜爱,作为五味平衡,稍稍摄入一点就可以。而对于苦味之品而言,生活中容易出现的两类错误饮食习惯则是:一是因为不喜欢,一点都不吃,导致五味平衡中少了苦味,从而易于出现某些疾病;一是过用苦味,如过用清火药、抗生素等。第一部分 第 4 节:咸味的是与非(1)书摘三咸味的是与非咸味主要来自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和钠都是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特别是钠,它与肌肉收缩、心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咸味是构成我们饮食的基础味道,但大量食咸并非生理需要,而是后天诱导出来的,并且会对人体造成很多损伤。医学研究证实,成年人每天吃盐 6 克左右即可满足身体的需要
15、。而很多人每日的实际摄盐量却高达 30克左右,高盐膳食已被证明是导致很多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改变口味、清淡饮食,是养生必修一课。咸味的作用补益肾精肾精可以化生肾气,肾气是人体的元气,即人体的本原之气。肾气从下焦发出,就像人体的发动机一样维持着生命活动的运转、生化活动的进行。人体生命活动的强弱盛衰,均是肾气强弱的一种体现。因此,肾气虚衰的人,最容易出现疲劳乏力。肾气不足引起的疲劳症,往往见于先天禀赋差,身体素质偏弱,或过度劳累、身体消耗过大的人。咸味在五脏归属上归属于肾,所以,咸味药物多偏入肾,部分咸味药物有补肾的功能,如鹿茸、紫河车、龟板、鳖甲、海马、蛤蚧等,均是填补肾精的上佳药物。部分补养药
16、在炮制时经过盐炒,其补肾作用就会增强,如巴戟天、补骨脂等。在这里,我们顺便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人们经常把中医的肾气与西医的肾脏混同起来。我们在临床接待病人时,常遇到这种情况:给病人切完脉后,他就会问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异常,如果你说他的肾气有些虚,这个病人立刻就很紧张,以为自己的肾功能出了问题,并立刻要求去查尿里是否有蛋白。其实,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概念是不同的:中医的肾气,是一种禀受于父母的元气,主持着人的体力、智力、生殖功能的发育等,通俗来讲,就是人体整体的一种生命力或生机,会涉及到多个系统的功能活动与代谢。所以,一个人肾气虚,往往代表整体体质状况的不良,而并非是肾功能出现了什么问
17、题。软坚散结中药归类药性时,认为咸味之品可以散结,多数水生物都有这类作用,如海藻、海带、牡蛎等,可以治疗中医里的“积”症,即病灶坚硬的病症,如肿瘤、癌症、肌瘤等,除此之外,皮下结节、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亦可以使用这些咸味之品。第一部分 第 5 节:咸味的是与非(2)活血化淤咸味药物多数来源于昆虫类,这类药物多秉承了虫类能爬善行的特点,善于活血,祛除淤滞,地龙、全蝎、蜈蚣、土元、水蛭等均是临床常用活血药,对于脑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过食咸味致损伤生活中很多人嗜食咸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口重” 。从地域来说,北方人比南方人吃盐多;从年龄来说,老年人因味觉迟钝,多数嗜
18、咸。食咸过多,会引起或加重人体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损伤等。其实,饮食过咸引起的身体损伤还远不限于此。多脏器损害咸味虽然是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味道,并且部分药物有补肾精肾阴的作用,但与甘味的作用特点不同的是,甘味对于人体,是多益而少害,但咸味对于人体,却是多害而少益。根据内经的论述,在五味过用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之中,咸味涉及的系统最多,病症最广。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之言,即咸味过重会损及肾、脾、心脏等多个器官系统,因为咸味在五味中属阴性,为寒水之性,咸味入肾,一般情况下可以补肾益肾,但太过就会损伤肾阳,而肾气之于人体各脏腑经络,又有一种本源的、推动的
19、作用,肾气一伤,五脏就难以保持正常的功能活动。损折寿命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食盐的过多摄入,会导致水钠大量潴留于体内,水钠的潴留,会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不仅易于出现血压升高、心力衰退等,而且会加速人体所有器官、组织的老化。因此,平素嗜咸之人,或许一时看不出发生了什么具体的病症,但这种人往往会提前衰老,难以长寿。所以,盐虽然是人体必需的成分,但是最好少吃。哪些人尤须忌咸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饮食尤其要清淡。因为,嗜食咸味,导致水液大量滞留在体内,会增加血容量,使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咸伤肾,肾阴被伤,会导致肝阴亦伤、肝阳愈亢,则头晕、头痛症状加重。肾病患者素有急慢性肾炎、肾病
20、者,已经存在肾功能的损伤,为保护肾脏,应尽可能少食盐,减少咸味对肾的损伤。所以,各种肾病患者尤要清淡饮食。部分肾病的康复期,医生甚至要求病人无盐饮食,其原理亦在于此。咸为肾味,如果口中出现咸味,是肾气外泄的表现,往往见于肾气虚的患者。治疗这类病人,我们需补益肾气,比如用金匮肾气丸或如单用虫草、胡桃肉等,亦可起到相同作用。第一部分 第 6 节:甘味百味之王(1)书摘四甘味百味之王甜属于五味中的“甘”味,甘味是五味之中给人的感觉最为愉悦的味道,看其甲骨文的字形:这个字的构成是象形加指事,外面是一个口字,是“口”的早期象形字;口中含着“一”字,代表一种物品。整个字看上去很像我们口里含着糖块在品味,说
21、明甘味给人一愉悦感,属于美味之品,所以“甘美”二字含义相近,可以通用。甘味的作用温中补虚,长养气血相对而言,甘味也是五味中即使摄入偏多也最不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味道,因为甘味在五行属土,土能生养万物,对人体的补养作用最强。中国人的主体食物为五谷,五谷皆生于土中,为甘味之品,大家都有一个体会,小麦、大米、小米、玉米等谷物做的食品,咀嚼到最后均会出现淡淡的甜味。同时,常用的补药如人参、桂圆、红枣、山药等,也多为甘味之品。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以五谷为主,亦是以甘味食品为主体,其原因就在于甘味对人体补养性最强,当然,也是由于这些食物均属于微甘之味,即甘而不过。由于甘味归属于脾胃,所以多能补中焦脾胃之虚,不仅
22、能改善脾胃,而且间接补益其他脏腑。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平素应多食甘味之品,逐步改善体质,强身壮体。缓解疼痛甘味性和缓,疼痛多属筋脉拘急所致,所以用甘味之品可以缓急止痛。我们的方剂中,有很多治疗疼痛的方子是用甘味药为主要药物:如伤寒论中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性腹痛, “小建中汤”即是“桂枝汤”加饴糖 250 克组成的方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小腿转筋的疼痛。同样,人体各个部位出现疼痛,如头痛、腹痛、腰痛、肢体关节疼痛等,皆可选用甘味药物。解百药之毒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在中药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味药是炙甘草,在很多方子中,甘草可起到“调和众药”的作用。之所以医家喜欢在自己的方子中加上一把
23、炙甘草,就是因为甘草味甘,入脾胃,性中和而缓,可以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与毒性,使整个方子趋于平稳。除了甘草可以解百药之毒外,常用的解毒之品还有蜂蜜、红枣。在煎煮生附片、生半夏等时,常加入红枣;而川乌头等大毒之品,必须要与蜂蜜同煮方可,否则,服用后就会出现唇麻、手麻等征象。蜂蜜还是丸药、膏剂的主要原料,一般中药丸多是做成蜜丸,一则缓和药性,二则解毒。第一部分 第 7 节:甘味百味之王(2)甘味太过必致病甘味虽然为百味之王,对人体的补益长养最强,但食之亦当有度,过食甘味,亦会损伤人体,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厌食如果食物过甜,或摄入甜食过多,往往会出现厌食,还会有脘腹胀满、肥胖、舌苔厚腻等症状。这是由于
24、甘味性缓,过量的甘味会导致脾胃之气壅滞不行,食物不能运化的征象,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味过于甘,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消渴过食甘味,或者饮食营养摄入过多,所导致的最严重的病症是脾瘅, “瘅”是热的意思,即脾热,认为过食甘美之品,壅滞脾气,使脾气日久郁而化热。这种脾热,最早是灼伤胃阴出现易饥多食,身体消瘦,继而波及肺阴、肾阴,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的三多症。这种脾瘅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现在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高,1990 年发病率仅是3,2005 年大中城市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经超过 10。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恣食肥美甘腻之品,是形成糖尿病高发病率的重要因素,而且这种疾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造成这
25、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饮食摄入量过大,造成身体肥胖;同时,孩子出生后过早喂牛奶、过早吃淀粉类食物也会增加患病概率。这就是甘味过多给人体造成的疾病。肥胖过食甘味,为人体提供的营养过度,难以通过正常代谢排泄时,就会变生痰湿留着在体内,形成肥胖症。同时,这种痰湿沉积在肝脏,就会出现脂肪肝;附着在血管壁,就会出现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甚至脑中风。脱发其实,过食甜味之品还可以导致另外一种不为人知的损伤脱发。因为甘为土味,土盛则克水,脾旺则克肾,肾气主骨,其华在发, 黄帝内经有“过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所以吃甜过多有时会使头发掉得很严重。现在很多人有掉头发的问题,这就要检查一下,看看自己的甜食是不是吃多
26、了。第一部分 第 8 节:病多是撑出来的(1)书摘五病多是撑出来的虽然过饥过饱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但黄帝内经更侧重于饮食过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吃不饱、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病症确实不多见了,特别是在城镇居民中,饮食所致疾病多数是过食所致,也就是说,疾病多数是撑出来。哪些疾病与饮食过量有关怠惰乏力摄入食物过多,胃肠道消化食物就会耗费大量的气血,人体其他组织反而会营养不良,很多人都有餐后容易困倦的体验,这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表现。所以,很多体形肥胖、饮食无度的人,不但没有表现出营养充足的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状态,反而呈现出懒惰、倦怠、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是由于人体气血长期聚集在
27、胃肠道消化食物,人体其他部位的脏腑组织气血供应反而不足。胃肠疾病由于不断的、大量的进食,胃肠道负担加重,极易损伤胃肠道, 内经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饮食超过了自己适合的需要量伤害了肠胃。在临床上由于暴饮暴食而引起的胃病并不少见,如胃脘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腹泻等,日久则会导致胃炎、肠炎以及慢性肠道病变。代谢障碍综合征饮食中营养过剩,导致体内蛋白质、脂肪摄入过多,是一种变相的多食。人体不能充分代谢与利用这些营养,就会变为痰、湿等病邪损伤脏腑,从而引起疾病。 黄帝内经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 ”膏是指油腻的食物,粱是指精美的食物,二者相合表示过食肥美油腻的食物,这不仅可以使人变
28、生疔疮类疾病,而且这种体质容易招致任何疾病,罹患疾病就像拿着空罐子装东西一样容易。 黄帝内经说:“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这其中包括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肢体痿废、心肺气虚等疾病,均与此类饮食有关。提前衰老过多肥甘食物,容易引起的另外一种损伤是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及粪便,这些废物产生的浊气、毒素,会损害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加速人体脏器的衰老、面容的损伤。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便秘的人不仅容易发生咽痛、头痛等病症,而且还会出现面部痤疮、皱纹增加、头发变白等现象。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适度的减少食量,对身体的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谚语说得好
29、:“吃饭省一口,活到九十九。 ”美国医学家通过一项实验,在大鼠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叫长寿基因,这种基因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达,也就是没有生物学活性,只有在饥饿情况下,这种长寿基因才表达其活性,延长动物的寿命。因此,适度的饥饿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长寿。调查资料显示,体形肥胖的老年人要比身体偏瘦者寿命短 35 岁;90 岁以上的老人,80%都有节食的习惯。所以俗话说: “有钱难买老来瘦。 ”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少食对健康的重要性。禁食之害我们强调饮食过饱、肥甘厚味太重对身体存在伤害,提倡少食对健康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饮食可以无限制地节制,很多女性为减肥瘦身而采取节食,不吃主食、肉食,只吃水果、
30、蔬菜,其结果同样会出现很多疾病。第一部分 第 9 节:病多是撑出来的(2)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症,往往见于节食的女孩,在认为自己胖、自己不够漂亮时,想通过节食来达到美丽苗条的目的。开始是有意识地控制饮食,但逐渐地把对胖的厌恶转移到食物上来,这种意识就变成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见到食物就出现排斥,最后即使是自己想吃东西,身体的神经系统也无法同步,这就形成了神经性厌食症。很多得这种病的女孩,最后都活活饿死了。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由于五谷类食物、肉类食物都是温热之性,而蔬菜、水果类则为寒冷之性,所以,很多过度节食的女孩,一方面会出现气血不足,另一方面会出现阳气虚损的寒冷症,在出现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1、的同时,还会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更为严重的,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的征象,表现为胸部平坦、阴毛腋毛稀疏等。因此,过度节食,对追求美丽的女孩来说,是最不适宜的。何时少食最适宜很多人为了减肥瘦身拼命节食,常常从晨起就不吃饭,这样一来,时常饿得头晕眼花,有气无力,不仅感觉不到身体的健康活力,甚至饿出很多疾病。那到底何时少吃为好呢?古人有句养生口诀,就告诉了我们适当的少食时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 。申时即下午 35 点,这实际是建议我们晚饭要少吃或不吃。当然,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什么照明设备,天一黑就早早上床睡觉,所以吃了东西很难消化。我们现在虽然夜生
32、活较长,但晚饭后的工作量、活动量相比白天要少很多,所以,建议晚饭少吃一些。第一部分 第 10 节:多吃冷品易伤身书摘六多吃冷品易伤身我们很多人都听说,晨起空腹喝一杯凉白开,既可以调节内分泌,又可以润肠通便、排毒养颜,因此将其称为“生命水” ,认为这是养生保健的一个好方法。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在按照这个说法做。但这种习惯究竟对我们的健康是否真的有利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一下人靠什么活着,明白了大的道理,这个习惯对人体的作用是什么就不言自明了。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我们都知道,由于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中国的北方形成了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动。在这种季节的交替中,不仅气温呈现出温、热、凉、
33、寒的变化,自然界所有的生命也呈现出生、长、收、藏的变化。在气候温暖的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在气候炎热的夏季,生命变得繁茂、强壮;在气候变冷的秋季,植物开始凋零;到了寒冷的冬季,不仅植物枯萎,很多动物也处于冬眠的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万里冰封的冬季,往往是寸草不生的;而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则草木茂盛。这就说明,生命的存在是以太阳为根本的,俗话说的“万物生长靠太阳” , “向阳草木易荣,背阳草木易衰”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把太阳产生的这种温暖、明亮的光照,生命又赖以存活的东西称为“阳气” 。其实,宇宙大自然,人身小天地,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依靠阳光照射一样,我们体内的脏腑、经脉、气血等的功能
34、活动,或者人类生命的维持,同样也依赖人体的“阳气” ,这种阳气的温煦,是生命存在的前提。而人体的这种阳气,又是很虚少、很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受到损伤。明代大中医学家张介宾,就打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人体阳气的重要性以及其虚弱易损性,说道:“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宇宙如此博大,所有的生命所依赖的太阳也不过像一个小小的药丸,以“一丸红日”来说明自然界阳气的珍贵;而我们人体所依赖的阳气,只有一息,亦足见其小、其量少,说明人体阳气的不足。所以,人体阳气常不足,阳非有余,为了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长寿,就要好好呵护我们身体中的阳气。阳气损伤,疾病丛生人体的阳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气。
35、严格说来,阳气损伤后,可以导致人体所有系统、脏腑、经脉、肢体等发生各种各样的病症。脾胃虚寒由于寒性食品是从口而入再进入胃肠道,所以,饮食寒凉最先见的病症是脾胃虚寒症。很多人会出现胃脘疼痛、胀满、堵塞感、呃逆、腹痛、泄泻等病症,饮食日渐减少,身体消瘦。呼吸系统的病症中医叫肺阳虚,临床可以见到过敏性鼻炎。这类患者往往受不得一点寒气,晨起一打开窗户,出门吹一点凉风,都会喷嚏不断,清涕涟涟,甚至有的患者的过敏性鼻炎继续发展,变成过敏性哮喘等。这类患者,除了一些人先天禀赋所致外,大多是由于受寒凉引起。生殖系统疾病女性身体中最虚弱的就是生殖系统了。各种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后,会首先损伤生殖系统,出现相关疾病。
36、就阳虚而言,女性最早可以见到宫寒的一系列症状,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闭经、痛经、月经后期、不孕、自然流产、胎停孕等。就像三九天气,因严寒而河流冰封一样,人体气血也会因阳虚寒盛而气血阻滞不通,这种阻滞的结果就是气血凝聚成肌瘤、囊肿等。在寒冷的季节,自然界寸草不生;同样,宫寒的女性,也会出现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了,也容易出现流产、胎停孕。晨起一杯凉开水的误区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这样一种保健方法:早晨一杯凉白开,可以调节内分泌,同时,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一时间大家纷纷效仿,晨起饮用凉白开者甚众。但从临床调查来看,很多晨起喝凉开水的人,在数月至半年之后就会逐渐出现阳虚的诸多病症,女性会出现痛经、月经后期甚
37、至闭经,男性则出现胃病、关节疼痛、性功能降低等,有些人还会患上过敏性鼻炎及其他缠绵难愈的病症。因为,晨起空腹时直接饮用凉开水,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这种保健习惯,实在是害人不浅。第一部分 第 11 节:让颜色述说食物的不同属性(1)书摘七让颜色述说食物的不同属性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桌上佳的饭菜,不仅要营养丰富,而且讲究色、香、味俱全。食物颜色的丰富,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感,而且也意味着食物搭配周到、营养均衡。其实,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食物的颜色与性味、功效之间,确实有着许多微妙的联系。色有五脏之分,色不同、性有别中医将所有的色彩归纳为五类:青、赤、黄、白、黑。呈现出这五种不同色泽的食
38、物,与五脏存在不同的入通关系,这种关系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是: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由于五色入的脏器不一样,所以食入人体之后就有不同的作用。青色是入肝的,青绿色的多为蔬菜,吃了可以清肝火、疏肝气,那些血压高、脾气大,动辄肝火上冲的人,就可以多吃点绿色的蔬菜,比如青皮萝卜、芹菜、莴笋、油菜等;红色是入心的,红色、温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荔枝、樱桃等,就有温补心火、心阳的作用,而红色、寒凉的食物,则有清心热、心火的作用,如红心萝卜、番茄等;黄色为脾的色彩,黄色的食物多有补益脾胃的功能,像小麦、小米、玉米、板栗、香蕉、桂圆
39、等,就有补脾益胃、长养气血的功能;白色入肺,所以百合、银耳、莲藕、白果、鸭肉等可以滋养肺阴;黑色入肾,凡黑色的食物,像木耳、香菇、紫米、桑葚、紫菜、海带、海参、乌鸡等都能补肾。所以,一桌品质比较高的菜肴往往色全,而色全也意味着味全、营养均衡,食入人体之后就不会出现脏气的偏盛偏衰,疾病就不容易发生。在平时饮食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不同颜色的食物:脾虚者,多选黄色食品;肾虚者,多选黑色食品。生活中朋友们常常问这样的问题:“同一类农作物或蔬菜也有颜色的不同,比如萝卜分青萝卜、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不知道这种颜色的差异,是否会导致它们的作用也不同呢?”我给大家举个具体例子:青萝卜色青
40、入肝,所以清肝火最好;白萝卜色白入肺,所以通肺气、利大便作用强,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而红萝卜色红就入心,所以可以清心火,口舌生疮的人食用效果就比较好;胡萝卜是黄色的,就偏入脾,所以补益脾胃的功能最强,在萝卜之中最有营养。同样如米类,我们常食用的有小米、大米、紫米等,大米色白偏入肺,紫米色黑偏入肾,小米色黄就偏入脾胃。米类中又以小米营养价值最高,所以,女性在分娩之后,一般习惯性地用加红糖的小米粥补身体。再比如都是木耳,白木耳就是银耳,可以润肺,银耳莲子汤是中国古代富人的常用饮品;黑木耳就偏于养肾。还有豆类,有绿豆、黄豆、黑豆、红豆等,绿豆偏清肝,黑豆补肾,黄豆补脾胃,红豆补心血。第一部分 第 1
41、2 节:让颜色述说食物的不同属性(2)与众不同的“黄”食物中黄色的食物营养价值是最高的,以黄为贵,我们可以多食用。这一点,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致的。你发现了吗?不同的颜色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也有不同的地位。这里,我们就要从五行与颜色的关系说起了。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在中国古代逐渐被抽象为哲学的概念,古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别用五行来分类和认识。颜色也是如此,首先颜色被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别。继而五色被五行规范分类,就是青色与树木的颜色接近,所以属木;红色是火的色彩,所以属火;黄色与土地的颜色接近,所以属土;白色为部分金属的色彩,所以属金;最后将黑色与水对应,所以属水
42、。五行之间依靠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彼此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比如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这种联系中,看似五行中都有自己生的事物,也都有自己克的事物,好像五者是完全平等的关系,但实际上,这五行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中国是农耕国家,土地是立身活命的本钱,所以“土”的地位比其他四行要高,占据着主导之位。中国古代的很多重要理论中都反映着这种思想。所以,在五行规范自然万物之后,但凡与土结合,或属于土的事物,就高于其他事物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来,五色中就以黄为贵,数字中就以 5 为贵,脏腑中就以脾胃为贵。所以西汉政治家贾谊
43、在上疏给汉文帝的改革方案中就建议“色尚黄,用五数” 。而中医理论中,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就是这一哲学思想的延伸。第一部分 第 13 节:学会吃肉(1)书摘八学会吃肉肉向来是中国人饭桌上备受宠爱的食物,中国人素有“无肉不成席”之说,很多人对肉食的偏爱远远超出蔬菜、五谷。肉食同时也是西方人的主要食品。中国人的肉食来源很多,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海生物,无不作为肉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人对不同的肉类,有不同的烹制方法,牛肉常与番茄、萝卜同炖,炖猪肉要加茴香、花椒等大料,鸭子常烤食,鸡肉常熬汤,海鲜要蘸姜汁食用。这些不同的烹制、食用习惯后面隐含的道理究竟是什么
44、?今天,我们就解开这些问题的谜底。肉类确实同植物类食品以及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性味。 内经对肉类食物进行了五行归类,认为牛肉为甘、犬肉为酸、豕肉为咸、羊肉为苦、鸡肉为辛。牛肉甘味故入养脾,狗肉酸味故入养肝,猪肉咸味故入养肾,羊肉苦味故入养心,鸡肉辛味故入养肺。当然,这种性味并不一定是用口舌可以直接分辨出的味道,更多的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性情特征,以及在对疾病的不同作用,不断地体会、总结出来的。中国人经常食用的肉类食物,包括飞禽类、牲畜类和海鲜类等。虽然动物类肉食多属于温热之性,然亦有部分为寒凉之品。在食用时,有的吃了大补气血,如母鸡等;但有的则易于伤人,如螃蟹;有的阴虚体质
45、适于食用,有的则阳虚体质适于食用。因此,在食用之前,最好能辨别清楚其寒热之性。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文可以让我们对肉类食物的寒热有一个轻松鉴别,这句经文是“阴静阳躁” ,即安静少动的,多属于阴性、寒性、凉性,躁动多动的,多属于热性、温性。我们细究一下,其实多数肉类均符合这一规律。禽类凡山珍、飞禽,多是热性、温性的,因其善飞善动的特性,造就了其属阳的特征。根据古代本草记载,禽类中只有鸭肉与鹅肉质偏凉,这可能与其常年生活在水中有关。据史书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徐达,就是死于发疮之后吃鹅肉。徐达从二十来岁就追随朱元璋,在很多重要战役中都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为人光明磊落,行事小心谨慎,深受朱元
46、璋赏识。然而,自古伴君如伴虎,在杀人如麻、嗜血成性的朱元璋面前,为人低调、委曲求全的徐达并没有逃脱厄运。史书上虽然都说徐达是病死的,但野史上说徐达晚年背上长了一个疮,最忌发物,但偏偏朱元璋听说后赏了一只蒸鹅给他。徐达听到皇帝的赏赐后泪流满面,当着传旨的人一口一口吃掉蒸鹅,几天后就背疮大作而死。畜类牲畜类的肉食也多是热性、温性,按照“阴静阳躁”的理论,越善于活动的,阳热之性越强,温性越大。所以就我们经常食用的牲畜肉类进行温热之性排序,则依次为狗肉、羊肉、牛肉,因为狗最善于奔跑,速度最快,当热性最强,羊肉其次,牛性最静。猪肉是牲畜类肉食中不多见的凉性之品,因为猪最懒动,且生存环境多潮湿,所以其肉质
47、为阴凉之性,人们常说:“鱼生火,肉生痰。 ”这个肉显然是指猪肉,因为只有猪肉是凉性,容易伤脾胃阳气,滋生痰饮。第一部分 第 14 节:学会吃肉(2)海鲜类海鲜类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海水中,环境寒冷,所以海生物多数为咸寒之品,但根据其存在状态的动静不同,海鲜的寒热也有差异。凡善游动的海鲜,多数属于温热的,如所有的鱼类、虾类;而那些静止不动的,或少动的,则多为寒性或凉性,如蛤蜊、海螺、生蚝、螃蟹、鳖、龟、海参等。我们平时食用蛤蜊、海螺、生蚝、螃蟹需蘸生姜汁才行,否则容易食后胃脘不适,但食用过度也会出现胃部不适,就是由于这些食物多为寒凉的缘故;而鳖、龟在炖服时亦需要加入适量的姜、葱等,来制约其寒凉之性
48、,达到补阴血之用,龟板、鳖甲就是常用的滋补肾阴之品。第一部分 第 15 节:春季的饮食之道书摘九春季的饮食之道春季是阳气主“生”的季节到了春季,随着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的变短,白天开始延长,日照时间开始增长,气温逐步升高,并且随着这种气温和日照的变化,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开始活跃起来,不仅植物开始发芽吐绿,动物也蠢蠢欲动,昆虫、青蛙、刺猬等从冬眠中慢慢苏醒。因此, 说文解字有“春,蠢也,动也”之说,似乎春之本意就是虫类生物的萌动。在自然万象出现以上活跃的征象的同时,人类的生命也伴随自然界阳气的上升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在春季生长速度加快;人体的气血开始向头面部、四肢等聚集,人的面色开始
49、红润;女性在冬季变重的痛经此时有所缓解,等等。我们说四季万物的生化特性是生、长、收、藏,实际这也是对阳气不同状态的一种描述。春天气温上升、日照增加,就是阳气的“生” ,有了春季的阳气之“生” ,才有夏秋冬季的长、收、藏的变化,也就有了生命活动的生长、发育、成熟与结果,因此,春季阳生顺利,是一年自然界中生命活动健康的保证。我们人体也是如此,人身小天地,宇宙大自然,要保证人体生命在四季的健康,就要顺应春季阳气这种“生”的特性,养生就要围绕促进人体阳气的“生”来进行。春季是肝气主令的时段黄帝内经认为,我们人体的五脏与四季存在着一种通应关系,即五脏分别有各自所主的时令,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五脏在其各自主令的季节,会表现出其功能属性最强,并最易受到内外致病因素的伤害的特点。这就像是学校安排值日生,某生在其值日时,不但会把个人的性格、能力非常充分地呈现出来,而且,因其负担整体的工作较多,气血耗损最大,因而也最易患病。春季在人体是肝气主令的季节,因此,春季最易影响的是肝的功能。肝在人体之中,通过主持气机的疏泄而影响情绪,调节血液,开窍于目。相应的,肝在色、味对应上是:色主青,味为酸。春季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