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957744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差生教育转化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差生教育转化方法差生现象的本质加强对“差生现象”的研究以促进对差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部门所面临的一具最实际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近年来,理论上对“差生现象”和差生的教育已多有探讨,广大的教学实践工作者也在对差生的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如果真正要认识“差生现象”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对差生的教育,还有两个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一是理论研究并没有真正揭示和清楚阐明差生的本质及成因,“差生观念”一直是个模糊的凭教师的感觉把握的自由性、主观性很强的经验性的东西;二是差生转变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情感软化和消极被动地等待某种契机的出现。正是因为

2、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使我们在日益增多的差生面前,在差生的复杂心理面前,工作艰巨却效果甚微乃至束手无策。江苏吴定刚老师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两个基本问题从“假性差生” 、 “等级差生”的关系揭示了差生本质。所谓“假性” ,这是从病理学上引进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非器质性病变,如假性近视之类。所谓“假性差生” ,指有些“差生” ,他们只是偶尔表现出一些差生行为,或者具有某些非差生本质的差生属性,或者是误会、冤枉乃至歪曲而被认为是“差生”的,而并未成为真正的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差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还没有在行为、品德和学业上发生“器质性病变” 。为什么会出现“假性差生”的问题呢?这是因为过去我们对“差生”这

3、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只是教师的主观的概念,带有教师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价值观念。所以,当一个学生被某位教师或学校领导定性为“差生”的时候,他还并不见得就是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差生(当然也并不排除其中包含了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差生) ,比如下面这几种情况:第一,受差生影响,对差生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向”性,和差生玩在一起的。第二,偶尔表现出某些差生行为,或成绩短时下降的。第三,因偶然情况,和某位教师有对立情绪,并有对立行为的。第四,因价值观念和教师相悖,而其行为被教师看不惯或不能容忍的。第五,有实在的客观原因,犯有程度不同的过失行为,其因可恕、其情可怜的。第六,因某些特殊的心理原因和环境(

4、如明哲保身心理、冒险心理、特殊的兴趣与嗜好、受他人挑唆、引诱、胁迫等) ,而犯有程度不同的过失的。第七,因被误会,或因教师的素质与品德的缘故而被挑剔的。属于以上七种情况的学生,都可以被视作“假性差生” ,而“假性差生”是不可以当作真正的差生看待的。“等级差生”是指那些在相互的横向比较中被比下来的次于上而处于下的学生,是个不确定的不能孤立存在的范畴。 “好”相对“差”而言, “差”相对“好”存在;有的在“此”为“好” ,在“彼”却为“差” ,有的在“此”为“差” ,在“彼”却为“好” ,所以“等级差生”因具有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和性质的活动性,也不是我们所说的“差生” ,虽然其中也有可能包含了我

5、们说的那种“差生”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差生”呢?也就是说差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要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认识到“差生”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社会对差生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规定。影响和制约差生观念的主要依据是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差生观念又总是认识和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也就是说,差生是具体的作为反映差生的观念也必须是具体的,即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差生现象相一致,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因此,所谓差生本质,应根据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社会性质来进行规范。具体地讲,就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方针规范,即德、智、

6、体、美、劳五个方面,如有几个方面严重欠缺者,则可被视作差生。总之,对于差生现象与差生本质的认识,我们必须坚持如下几点:第一, “差生”是个历史的范畴,差生现象与差生本质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 “差生”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与不足,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第三,认识差生必须坚持客观为第一性的观点、长期性观点、质变的观点,不要把主观性、偶然性、间或性因素掺和到关于差生的定性评价中来。第四, “差生”并不是个相对的不确定的等级范畴,而是个确定的否定性范畴。差生心理八种1.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你越是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

7、“对着干” 。2.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位,叫他人“俯首称臣” 。3.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4.模仿心理。特别是对他们所崇敬的人,更是一言一行都要仿效;也喜欢模仿影片中的打斗、抢劫杀人、侮辱妇女等行为。5.报复心理。这是虚荣心受到损害后所产生的一种病态心理。6.模糊心理。这是由于思想不成熟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良莠不分,好坏不辩,是非不清。往往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亡命之徒的行为当作英雄行为。7.相容心理。这是由于共同的思想基础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同“

8、类”相容,同“病”相怜, “交叉”感染。差生与好同学难得玩起来,相反,差生与差生容易结成团。8.虚荣心理。这是一种自尊心发生异化后所产生的心理。如:爱面子,讲排场,摆阔气。学习受挫学生的心理障碍学习受挫“挂红灯” ,考分和名次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产生以下种种心理障碍。1.自卑。觉得自己笨,抬不起头,学习上信心不足。2.过敏。生怕被人瞧不起,对别人的轻蔑极其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会使其猜疑嫉恨,火冒三丈。3.忌讳。不愿别人提自己的考分,对公布成绩名次尤其反感,并且在学习上讳疾忌医。4.孤僻。沉默冷漠,抑郁寡合,不懂也不主动请教。5.幻想。在想象中满足自我,因而上课时常发呆,不知老师所云。

9、6.顺从。因为怕留级,调皮的学生也会老实听话(尤其在班主任面前) ,但在老师背后又是一个样,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7.发泄。用大喊大叫大哄大玩等方法来排遣郁闷,造成学习精力分散。8.退缩。在学习上降低要求,减少努力,个别学生一到考试就请假。9.推诿。强调自身学习条件不好,或全怪老师教得不好,却不从主观找原因。10.冲突。厌学却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习;想考出好成绩,却又在别人面前做出贪玩不用功学习的样子。11.文饰。拿不到高分就说“60 分万岁” ,在学习上的表现是不花大劲,得过且过;“挂红灯”就说自己本来就不想学,有意上课不大听,作业不大做,生怕人家觉得自己笨。12.退化。自控能力减弱,上课多

10、动不安,或在书本上手枪大炮猫狗男女地胡写乱画,不注意听讲。当然,这和学习掉队听不懂也有很大关系。13.逆反。极易与老师情绪对立,拒听劝导,你讲东他偏说西。14.敌意。焦燥易怒,东揭西戴,损坏公物,打人骂人,扰乱课堂希望大家跟他一样学不好。15.补偿。学习不行就想通过油嘴滑舌、高谈阔论、顶撞老师、打架闹事、称王称霸、谈恋爱和奇装异服等来显示自己。16.放弃。丧失学习信心,极度消沉,自暴自弃。对这些同学,一是要将教学的台阶降到他们能跨上的高度,多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扬其他方面的长处,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促使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与自尊;二是要求成绩好的同学不在他们面前显得傲气,同学之间互尊互

11、助。教师尊重差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三要注意心理咨询,耐心疏导他们,切忌将心理问题跟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简单划等号以及采取粗暴批评和强制压服的方法。对个别生的十种谈话方式1.接近式谈话。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对学生的错误不是“和盘托出” ,而是逐步提出,由浅入深,先谈双方共同的话题,使师生变得亲近,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这种谈话法常对那些缺点较多、自尊心较强、谈话前持有防御心理的人比较合适。2.直接式谈话。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的谈话法常常适用于那些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正确认识自己,但又不大正视自己缺点错误,持有揣测心理的优等生。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直接了当

12、地指出问题,有理有据的严肃批评,往往会冲破其心理防线,促使其承认错误,从而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3.参照式谈话。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谈话内容,使学生在参照物的对比下,感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成自我认识。它常适用于那些盲目性大、变动性大、忽冷忽热、易受感化的学生。4.触动式谈话。主要适用于那些长期形成了惰性、行动散漫、自我意识浅薄、抱无所谓的态度、不正视自己所犯错误的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应立足于以“情”触动,真诚地通过谈话内容和语调的强刺激,促其醒悟。这种方法要慎用,用得不好,往往会产生负作用,形成师生的对抗性。5.商讨式谈话。这种谈话主要是教师以商讨问题的口气将学生的不良行为变换角度提出来传递给

13、学生,造成一种平等商讨问题的气氛。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犯有错误尚无悔改之意,认为教师是在“整自己”的反应迅速而脾气暴躁的后进生。6.发间式谈话。把谈话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思考中达到自我醒悟、自我认识。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各方面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性格内向的优等生,同时也适用于那些脑筋机灵、敏感好动而又爱做坏事的后进生。7.布置式谈话。这是一种传达某些信息、交待某项任务的谈话。这种方法适用于品学兼优而又听话的优等生,也适用于那些既顽皮又热爱劳动、有一定自尊心的后进生。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是先鼓励或表扬,使学生产生喜悦心理,然后再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受

14、到教育、受到启发、得以转变。8.鼓励式谈话。这是对学生的成绩、优点、长处给予肯定和表扬,或者对学生克服了缺点错误有了进步及时给予鼓励、表扬的一种谈话。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扬抑结合,在表扬鼓励之后,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或缺点,鼓励其加以克服,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9.启发式谈话。针对学生的某一问题,在谈话中加以点明,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一步。这种谈话适用于那些不善言词,与老师见面后动作拘谨、词不达意、有紧张心理的学生。10.慰问式谈话。当学生遇到困难、疾病、灾祸等时,老师给予安慰问候和予以帮助所进行的谈话。这种方法常常能够消除某种误解、隔阂、疑虑,使学生产生悔悟心理,感到教师亲切可

15、敬,自己应该对得起老师,从而对自己的缺点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改正。差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四法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重视经常对差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结合应用题教学,以一些四化建设中的生动事例说明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数学与四化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一些古人和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或利用班级中认真学习的典型,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端正学习态度。其次,还重视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差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齐,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特别注意不要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尽量避免因粗心造成的错误,尽量少涂改,做到少用或不用橡皮擦。2.培养有错必

16、纠的习惯。作业本发下去以后,要求学生首先看看作业中有无错题,对错题要寻找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对新学知识的影响。3.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有的差生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课堂作业布置后不马上动笔,东摸西看,浪费时间,别人已经做了几题,他还在找笔找纸,一点紧迫感也没有。往往时间到了,还有好几题未做,因此,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使他们克服这个坏习惯,要严格训练他们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他们作业一布置,立即动笔做。经过反复的重点指导训练后,有这种毛病的差生逐渐加快了作业速度。形成习惯后,他们在测验、考试中也能按时完成,成绩跟着提高了。4.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为了应

17、付而抄袭作业。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他们重新做作业外,还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作业和玩耍的关系,同时,每节课都注意掌握他们学习的情况,及时辅导,并鼓励他们不懂要敢问,对有进步的,在班上进行表扬。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弄清差生的成因,有利于教师做好转化工作。1.教育的原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能考上重点中学和能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学生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

18、。从而造成校风日下,为差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由于批评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对于差生不敢管教,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睁只眼闭只眼,撒手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态度。有的对差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喜欢训人、整人、或用行政处罚,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相反,差生反而越来越多。有的教师素质较低,方法简单生硬。

19、他们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去主动接近青少年学生,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循循善诱地鼓励他们进步,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他们,或者孤立、歧视,或者体罚,或者向家长或学校告状。有的在教学上不能透彻理解教材并用良好的方法向学生传授,造成许多人不能接受讲课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造成有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即同辈团体) ,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

20、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不少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教室中设“雅座” ,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 ,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

21、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当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需要产生矛盾,特别是师生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之后,由差生组合的同辈团体就会大量涌现。差生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相对地在团体中他们的地位平等,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他们对成员间的坦率程度大大超过了父母和教师,因此由差生组合的这种同辈团体的组合力、凝聚力、持久力非常大。在团体中,成员间更趋于努力实现其选择的目标,他们有着许多不成文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向,更多的是有许多价值标准同学校、家庭、社会的标准相悖,但却具相对权威性。良好的团体关系常成为差生进步动力,产生强有力的力量;不良的团体关系会遏止学习欲望,对学校教育起破坏作用,抽烟、喝酒、打

22、架斗殴,甚至勾结校外不法分子,成为犯罪小集团。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地注意差生所在同辈团体中的复杂关系,因势利导,化消极力量为积极力量。“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导致差生产生的原因之一。领导办学思想不端正,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下功夫。突出地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学生死啃书本,抛弃了一切课外活动,学生身心畸形发展。许多学校把较好教师放在重点班,对重点学生重点辅导,而对大部分学生却弃之不管。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着我讲你记,我作你抄,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完全成了瓶子、罐子、坛子,成为任人摆布的机器。教改难于施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被另眼看待,打入

23、“冷宫” ,有的地方搞“双簧戏” ,上边检查来时排练,多次准备,又是老调重弹,久而久之,学生思想僵化,思维呆板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畸形的教育发展当然地要追溯到我国金字塔式的教育结构,层层考试,分数选拔,一考定终身,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口过多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缺乏教育普及的基础,这些都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以期达到有效的社会控制。2.家庭的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

24、家长的个性特征,经济地位,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差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娇惯,对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学习却关心甚少,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人财大气粗,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当孩子在家里处于至上独尊的地位时,便恨铁不成钢,但错过教育时

25、机,有的家长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但他们不懂教育,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子上,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引起应有的效益,反而使父子之间的行为关系逐渐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畏缩、逃跑、撒谎诸事随之出现,处于这种压抑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学好呢?目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子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日趋解体,小家庭日益增多,城市妇女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据调查,一般职工早出晚归,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机会都不多。

26、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街头,游荡于闹市,他们很容易受坏风气的侵蚀,坏朋友的引诱和社会渣滓的教唆而变坏。农村则表现为父母忙于农活,对子女上学的情况很少过问,任其自然发展,有的家庭把教育问题都依赖于学校,放松了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素质低,自己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孩子回来后,又让他们干这干那,无暇去看书学习。现在社会上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孩子往往心灵会受到极大创伤,加上有的离异时谁也不愿意承担教育抚养的责任,这就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夫妻感情不好,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会受到影响。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目前家庭

27、教育中溺爱型和放纵型占很大比重。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做什么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管束,不加教育。有的则表现为放任自流,父母忙父母的,孩子忙孩子的,互不过问。另外,家庭成员不良的品德、行为习惯,对孩子也有很大影响。家长对孩子的不良示范、默许、鼓励和纵容往往是孩子在学校造成后进的原因。3.社会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

28、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会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总之,社会上的不良因素还是很多的,有时教育者苦口婆心的教育成果,一遇上社会不良因素的诱发,倾刻就会化为乌有。所以,对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不注意。4.自身的原因差生造成差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

29、非等等。当然,这些“因”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果” ,不过,它们确实在继续使差生向差的方向发展。环境影响与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并非纯粹的素质使然。它是先天素质与外部影响的混合物。普得多摩(Prudhommeau)有一项研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位学者对 629名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68 岁之间的“差生非常少” 。810 岁之间则可以看到明显的差生,智商 80 以下的儿童有 17。1012 岁之间,学业不适应儿童竟占 41。通过这一反差看出,差生成因中有来自家庭及学校因素的有力介入。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也成为差生形成的原因。因此差生的诊断应将其智力、性格和社会的、学校的环境结合起来。为什

30、么差生问题在初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是初中教师工作的一个特殊点。加尔认为,初中阶段处于成功与失败的路口,具有同样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征的学生,在小学就可能获得成功,在初中就面临考验。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的知识负荷增大。小学教师管束严格,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指导有利。初中学生自由度大了,科任教师多了,这些教师对学生性格的了解很少,给学生造成了更多的失败或是挫折的机会。他们在成人的叱责之下,学业趋于停滞状态。情绪不稳定,个人不努力,对学校、教师产生厌烦心理,不仅学业成绩下降,心理测验的反应也低劣了,智力也难得发挥了。1.对学生个体生态环境的诊视看学生不能只盯住已经形成的个人品质。欲使学生克服问

31、题行为及学业不良,还必须联系他生成的外部环境。这一节,想从教师教育的视野上解决对学生问题的环境诊断问题。(1)社区文化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内一种高度的共同一致的文化。它拥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明显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体系,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以及某种价值观念。它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和人的发展方向有着潜在的影响。学生受到社区文化的陶冶或熏染的性质、方向和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大范围上可分为城市与乡镇区域。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特质,表现出一种开放、进取、自由、崇高创新的精神。城市家庭的规模小,家庭观念淡漠。生活方式变化大

32、且快,层次也较高,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人际关系以间接接触为主,因而关系较浅。生活节奏快,时间观念较强。城市学生兴趣广泛,热衷于课外兴趣小组,注意服装的样式。城市学校的学生犯罪和种种社会越轨行为较之农村学校多。在交往意向方面,城市学生更多要求对方活泼、开朗、有特长、有幽默感。农村,经济活动较为简单,分工和职业门类较少,尽管目前一些发达地区也开始呈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但并没有改变乡村式的社会氛围。农村血缘、家庭观念浓厚,传统习俗较多,也构成了乡村文化精神娱乐的一种方式。乡村中人与人直接接触为主,因而关系自然、密切。表现出一律化的特征,而缺乏个性,受传统的伦理规范的约束较多。生活节奏较为缓

33、慢,时间观念不强。表现为一种小农的农本主义倾向,安居而不重迁。农村学生喜爱体育活动,愿意承担社会工作。在交往意向上,农村学生更多地要求对方持重、守纪律、勤劳、有集体责任感,较少地要求对方活泼、开朗、有幽默感。在学校存在问题上,农村学生犯罪远远少于城市学生,但以性犯罪居多。但近几年农村少年犯罪有明显上升,从农村文化角度看,与封闭型农村文化的变迁和逐渐解体有关。过去农村处在封闭落后状态的时代,道德、舆论对人们深层感情的压抑,对行为的外在制约、控制作用很强。在开放的背景下,这种非制度控制力弱化了,而各种“庸俗文化”乘虚而入。加之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不够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又不能满足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

34、所以青少年各种越轨的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就会急增。这是近些年农村教师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现象。集镇,其经济结构具有混合性特点,农工商一体化,职业结构又有兼业性,亦工亦商。它既是农村居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又是城市科技、经济和文化向农村辐射的中转站。其居民则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比乡下人“洋” ,比城里人“土” ,属于一种过渡型的生活方式。集镇文化表现为一种融合和功利的精神,即对城市文化的敏感,吸收很快,并与乡土文化进行融合和“翻译” 。集镇居民在价值观上比城市、乡村居民更讲究实惠、功利。集镇学生是城乡学生的兼容,上能登大雅之堂,下能走田间小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为有较广泛的选择范围,集镇学

35、生的个体差别明显,城市型与乡村型共存,或在某些项目上表现出不同的城乡倾向。农场是一种接近集镇文化的另外一种生产性的社区文化。它标示着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和广阔的生活天地。农场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表现为博大与精深的文化特征。农场学生既有农村学生的朴素、刻苦和乐群特征,又有城市学生交往意向中的时代个性。学校问题类似集镇,介于城乡之间。教师在教育观察与学生问题分析时,要了解不同社区文化之间的差异,又要把握所在社区的教育影响特征,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育。(2)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和规范环境,反映出明显的个体生态特点。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态环境。

36、一些专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家庭里,孩子的认知型有区别,在文化水平低的家庭,不鼓励孩子应用完整的语言,叙述概念多于分析概念。在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家庭里,往往注意语言合乎语法逻辑,通过讲明道理,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启示和训练。一群没有父亲的孩子,由于缺乏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及交谈的机会而显得智商低下。当前中国的“四二一”结构的家庭,儿童的语言发展比较快,也可能培养出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分析家庭的教育影响,是准确解释说明学生行为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学生现存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家庭影响复杂多样,分析性资料也比较多,这里就不做详细探讨了。(3)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文化(必要的物

37、质条件和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 ,教师的教育态度,周围人的期待。这些构成了学生个体成长的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微观环境的影响。比如:同伴影响。学生同伴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各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花盆效应。花盆是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家庭里,父母过份娇惯和溺爱,凡事由家长代劳,甚至把家庭与社会大环境隔裂开来。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经不起挫折,他们进入学校里学习,往往

38、需要一个相当长的适应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只强调求同思维,不允许求异思维;只限于“标准答案” ,不要求独立思考;只要求掌握现成的结论,不要求洞察产生这种结论的过程,这样就会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经不起风浪,也难以获得社会成就。教师性格的直接作用。国外有些学者主张应对每个即将从教者进行一般性格适应性诊断,只有诊断合格者才可当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直接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是教育期待。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人际环境。以下几种教师对差生的期望传递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安排在近处的控制位置上。教学情境中

39、教师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对差生课堂提问少,让其上黑板练习的机会少,认为提问差生很费时间。差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等候他们答完的时间少。对差生课堂中的失败行为不加容忍,视其为破坏课堂纪律。答错问题时,批评差生时比批评好生多,认为差生主观因素多,甚至怀疑其动机不良。答出问题时,表扬好生多于表扬差生,认为差生有偶然性。答不完全时,表扬差生多于表扬好生,认为差生已经过了一番努力,对差生期望值过低。为差生提供的指导时间,详细的反馈少于为好生。对差生的学习和努力要求不如好生那么严格。2.各类学生的环境适应及教育(1)神经质型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如果充满情绪的

40、要求不能获得满足,便借助幻想与逃避来满足,对非学习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好奇和学业的嫌恶,构成了他的心理倾向。他们对感性刺激的作业,如演讲、朗诵、图画、艺术、音乐尤感兴趣。对无兴趣的学科,如数学等理科表现学习迟钝。这类学生表现比较脆弱。当自卑感和反抗情绪强化时,遭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往往会放弃努力。他们对学校的要求比较漠然。这些学生因学业问题,在家庭中的处境也不是很好。如果教师过分严厉或有过激行为的话,他们对父母形象中的敌意,就会转移到教师身上来,把教师当做权威、压抑的形象进行攻击。教师若是被激怒了,加以指责的话,他们就会由此种下新的反抗的种子。表现上更加失态,并燃烧起原始的冲动。在家庭里,他们将会对

41、父母的制裁(肉体的或精神的)做出新的反抗。如果教师和家长借助忍耐、劝导和温情,使之产生积极的迁移,敌意渐渐转化为情意了。学生往往会从真正的攻击性态度转变为虚伪性的攻击态度,再过渡到“喜剧” 。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很好地驾驭自身,实现情绪性成熟,以获得有效的教育。对这类学生,娇宠的放任同严酷的教育一样有害。家庭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尊,使他们难以忍受学校的必要的纪律。对这些学生,家长和教师得加以理解与注意,有耐心、有爱心。令人信赖,主动温和地照料他们。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班级里显露头角,提供他得意的机会,不然他们的智力是不能发动的。因为这类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抽象能力欠缺,所以不能提出他无

42、法达到的要求。(2)感伤者型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这类学生一旦在学校和家庭处境不良,他们的情绪反应是非爆炸性的、抑郁性的。那就是退缩、灰心丧气、隐蔽自身的失败和悲剧。他给教师和班级集体尽管没有带来什么公开的麻烦和纠葛,但作为一个被伤害形象,还是令人痛心的,不忍心长期目睹的。集体生活本身使他们不愉快,学校生活使他们感到苦楚与烦恼,住宿生的宿舍生活尤使他们讨厌。重要的是要使这类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为他们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明朗的生活环境。感伤型学生身上强烈的感受性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感动的机会,因此也就提供了不适应的机会。他们又具有深刻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增加前后的联想,扩大了伤感的范围与程度。这些情感的冲

43、击,不会驱散心中的阴云,烦恼深深地渗透于意识之中。在他们身上,一般性的行为不适应与学业不适应产生了互动,微弱的活动性加剧了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又加剧了情绪障碍。这种人格缺陷与学业缺陷的循环将学生拘禁于感伤的框子里。他们不肯用功读书,采取反抗性态度或忧郁性行为。这种学生在学业失败中,如被家庭所不容,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他们有些心灵上的创伤是家庭的纠纷、贫困的不良环境造成的。家长的误解和冷漠也会引起学生的忧郁和气馁。最终会养成优柔寡断、颓丧忧虑、自暴自弃的态度。如果他们的处境转好,性格的特征就不会有突出的表现,失意和反抗的倾向也趋于缓和。教师面对这些感情细腻、敏感、失望和忧郁的学生时,就需要讲究一

44、些教育策略。教师和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足以影响他的进步。教师创造温馨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对问题,采取疏导和安抚的方式,使之摆脱性格内向化的束缚,赋于其增强自信的力量。(3)奔放式活动型性格学生的教育这类学生偏于情感性学科或实践性活动,而淡于理论的学科。这种分化,到了中学更加明显。教师在教授理科课程时,联系一些具体的应用性的实例,对这类学生有明显的收效。在学习活动上,这类学生有心急火燎的弊病,这种性急症会造成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家长在使这种不稳定性格的学生专注于学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减少他们为所欲为的机会,强制认真,驱使镇静。(4)无定型学生的矫正无定型学生,具有适于体育的能力倾向,其他

45、学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能力倾向。他们对环境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他们面对学校或家庭的处境不利,会很快地逃避。虽说也具有反抗性,但其程度是极其微弱的。易受他人和外部情境的牵制,他并不因此感到苦恼。无定型者的极端表现是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一般无定型者在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管教下,他能老老实实地顺从。他们不愿探究、比较。作业也常抄袭和请别人替代,表现出忽冷忽热。对有趣而容易的事感兴趣。他们的学业不良是由于性格的关系,智力不能完全发动,只能任其埋没。他们拥有智力能量,在集体游戏中能看出来。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并扩展他们心理“力”的利用度,促发活力,严加管束。他们讨厌机械性工作和单干工作。可利用集体

46、作业的手段加以提高。在类似游戏的愉快的教育中,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性作业,培养好习惯。(5)无感觉型学生的怠惰的治疗无感觉者是衰弱不堪的人。没有精神,没有体力,生活恬淡。无感觉型学生常常离开伙伴,不跟同学一起活动。由于性格的缘故,智力并不生效。成天提心吊胆,意志薄弱。回答问题含糊其辞。拿起书心不在焉,愿意从事机械性动作。对这种学生,教师要格外注意。制裁、叱责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家庭里要引导他们朝气蓬勃地生活。可以从他们个人的体育运动入手,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教师诊断技术要求教师洞察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教育中努力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改善。怎样调查了解差生调查了解差生是研究、教育差生的基础。前苏联

47、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作为班主任,要调查了解差生,就必须知道调查了解的内容和方法。1.调查了解的内容班主任调查了解差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广度,又有不同的深度。有必须调查了解的最低限度的基本内容,又有必须不断加深调查了解的深层次的内容。(1)差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差生个人成长的经历:有没有与成长密切相关,并将继续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一般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在家里的劳动习惯(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 ;一日三餐状况和习惯;家长所给零用钱及其用途;和亲人的关系情况;等等。(2)差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差生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喜欢看

48、哪些书刊,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喜欢看什么样的录像和电影,喜欢参加什么活动,课余喜欢干什么;自卑心理强不强,逆反心理强不强,有无多疑心理,有无虚荣心理;气质类型状况:趋向何种性格类型等等。(3)差生各方面发展的资料卡。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品德情况:差生对于国家大事的兴趣和认识;对劳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的热心程度;对人的态度;在公共场所的文明情况;不良思想品德的主要表现等等。第二,各科学习情况: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兴趣,哪门学科最感兴趣或最感头痛;学习的时间安排;学习的方法习惯;独立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成绩差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第三,全面健康状况:身体发育情况,包括身体外形

49、(身高、体重和第二性征) 、内脏机能(心跳血压、肺活量)和性发育情况;体质和健康水平、疾病状况;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个人卫生情况等等。(4)差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差生的表现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差生生活的小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在家里最听谁的话?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是什么?家长对孩子是怎么教育的?孩子对家长的关心和教育抱什么态度?家庭的近邻和亲戚情况,孩子与他们的关系如何?最尊重的教师是谁?为什么?最喜欢参加的学校和班级的活动是哪些?学生中有哪些好朋友?这些朋友表现怎么样?友谊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心中的秘密愿意对谁诉说?心目中崇敬的有哪些人?为什么?在社会上有哪些朋友?这些人品德怎么样?是怎么交上这些人和怎么样交朋友的?等等。2.调查了解的方法差生的思想行为复杂多样,调查了解差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阅读资料法、群众反映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侧重点,各有长处与短处,在实际运用时常常结合起来灵活运用。(1)观察法。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研究差生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了解正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的方法。班主任运用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差生的言论和行为。观察的方式多种多样。按观察的内容、目的、手段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主题观察与转向观察、描述性观察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