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矿区地质测量工作方法,姚祖德 ,讲座提纲,前言 第一章 地质踏勘 第二章 剖面测制 第三章 地质填图,前言,与地质测量有关的二个基本概念 年代地层与岩石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矿物地层 化学地层 磁性地层 生物地层 岩石地层 年代地层,年代地层 中国区域地层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岩石地层,一、岩石地层划分原则岩石地层单位是依据宏观岩性特征和相对地层位置划分的岩石地层体。它可以是一种或数种岩石类型的联合。整体岩性一致、野外易于识别,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关键。岩石地层单位是客观的描述性实体,它不能根据成因和形成年代来划分。,二、岩石地层单位的种类 岩石地层单位有正式与非正
2、式之分。定义并正式命名的的群、组、段、层等,是正式的岩石地层单位,它们有明确的等级关系。 而不按统一规则划分,未正式命名的段、层、舌状(或楔状、透镜状)体、礁等,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1.群(Group) 群是高级别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一般由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某种共同岩性的组合并而成。或由一个规模较大的老组再分组后升级为群(保留原地理名称)。在工作程度较高、分组较较细的地区,合理地并组为群是进一步概括地层发育特征、简化地层划分的有效办法。群内不允许有重要的间断或不整合存在。,2.组(Formation) 组是描述、研究区域岩石地层序列的组成、结构、纵横向变化、区域地层格架及区域地
3、质发展史的基本物质单位,因此是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基本正式单位。任何地区的整个地层柱,都要以组为单位作无遗漏的整分。组的重要含义还在于其总体岩性一致并具有可填图性(野外易于识别、追索,可在1:5万地质图上表示)。组的厚度无标准可循。但为了便于描述、研究区域地层发育特点和填图,最好尽量少划分厚度小的组。,组的岩石组合复杂程度可以有很大的不同:“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全国地层委员会,1981);组应以清楚、稳定的特殊岩性变化面或特殊结构构造标志层为界线,易
4、于鉴定并应有一定的延展范围。通常岩性特征相同的岩层序列应划为一个组,但其内部不应存在长期间断。,3.段(Member),段是级别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是组的组成部分。正式命名的段必须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明显不同的岩性特征,并且分布范围广,对研究区域地层有用。段的厚度无固定标准。组是否分段要根据其内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决定。有的组可以完全划分为正式段,如广布于川黔的自流井组可自下而上完全划分为綦江段、珍珠冲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大安寨段;也可以仅指定组内某一部分为正式段,如仅指定大冶组底部的页岩为沙堡湾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名段;有的组则不分段。“段”还经常作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5、术语使用。,4. 层(Bed),正式命名的层是等级最低的岩石地层单位。它一般由岩性、成分、生物组合(视为物理特征)等特征显著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层或复层构成。它厚度不大(数厘米或数米至十余米),在侧向上横穿不同的组或段,而名称保持不变。通常只有区域性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才正式命名,如观音桥层川、黔、鄂三省,奥陶系与志留系分界处黑色笔石页岩中所夹的一个富含赫南特贝和小达尔曼虫的灰岩标志层,厚0.311.5m,一般12m。“层”亦常作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术语使用。,5.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是未正式命名,或不需要正式命名的局部性岩石单位,对这类单位常使用带、层、段、透镜体、岩楔、岩舌、
6、岩隆、礁等术语。例如页岩带,斑脱岩层,第一(二、三)段,上(中、下)段,砂岩(灰岩)段,孟关岩楔,青岩角砾岩舌等。当给予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地理名称时,不能与“组”、“段”、“层”等术语连用,以免误解为正式单位;当岩舌、礁等被命名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时,应称其为“段”或“组”,以免与非正式单位混淆。划分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是为了突出其特殊性,从而有效地补充说明正式单位的特征。,非正式地层单位有:,特殊成分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砂页岩层序中的个别灰岩夹层,灰岩单位中的凝灰岩夹层等。特殊标志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具有明显鲜明色调、沉积或成岩构造标志(如帐篷构造)的局部性标志层。特殊形态的非正式岩
7、石地层单位:如具有楔状、舌状、透镜状、丘状、原始倾斜状或其他不规则状形态的岩石单位。,特殊成因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生物化石富集层(菊石富集层、珊瑚富集层等)、礁、某些风暴沉积或块体流沉积、陆相沉积中的海相夹层等。特殊含义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如具有某种年代地层或生物地层含义的岩层、某种事件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等。,第一章,地质踏勘,初步认识勘查区地质概况,初步认识勘查区地层分布情况及裸露程度,各主要地层(沉积岩、火山岩、沉积变质岩)单位特征,划分标志及可填图性;侵入岩的主要特征、分布及接触关系;构造格局、主要型式及勘查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对剖面进行再认识,对区内以往所测地层、侵入岩剖面进
8、行再认识;区内以往无实测剖面的,在踏勘时要注意实测剖面地点的选择(地层单位出露全、裸露程度高、构造简单)。,了解区域矿产概况,参观、研究区域代表性矿床,了解勘查区内矿产种类、含矿层位(岩性)、找矿标志,初步确定进一步找矿方向。,了解自然与经济地理概况,了解区域自然、经济地理概况。确定野外工作季节和时限,选择住地,并对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有关装备、设备的选择与配备作出决定。,了解当地民俗与社会冶安情况,了解区域民族习俗与社会冶安情况,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项目的性质、时间安排,征得当地政府的支持。,踏勘工作的重点,野外踏勘工作应有重点,如勘查区有层型剖面和代表性矿床(点),应重点踏勘。 对于研究程度较
9、差的地区,可根据遥感图象初译成果,选择不同地质体及构造部位,以穿越法为主进行踏勘。,第二章,剖面测制,一、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勘查区内实测地质剖面(简称实测剖面)的比例尺,是按设计所确定的地质填图比例尺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必须大于填图比例尺。一般来讲,矿区普查(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勘探)所测剖面的比例尺是填图比例尺的10倍以上(DD2006-01),也就是说,1:5000的地质填图,实测剖面的比例尺至少应为1:500。,二、主干剖面的测制 1.目的与要求,实测主干剖面的目的是划分地层、研究岩石地层单位的组成、结构、基本层序;研究岩体、构造及矿体的基本特征;确定填图单元,为勘查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
10、要条件。 主干剖面要求层序完整,露头连续、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而且易于到达。 剖面部署应从整个勘查区通盘考虑,原则上是每个地层单位至少有一条主干剖面控制。剖面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2.主干剖面位置的确定,沉积岩剖面一般应选择在地层出露较完整,接触关系与标志层、相带清晰,构造相对较简单的地段测制;变质岩剖面应选择在变质变形复杂、填图单位齐全的地段,测制构造-地(岩)层剖面;测制侵入岩剖面应选择在同源岩浆序列中各种地质体出露较齐全的地段;测制火山岩剖面应选择岩相发育较全地区,并尽可能通过火山机构中心。,3.测制组人员组成及分工,测制组一般由34人组成,包括组长、前后测手及作图员。 组长
11、全面负责剖面测制技术工作,具体担任地质观察、分层、布样和地质记录; 前后测手主要负责测量剖面导线方位、长度、坡度、标注导线点、打桩、测量岩层产状、采样(标本)、绘制自然剖面图和剖面导线平面图。,4.测制方法,后测手持测绳的端点站于剖面的起点A0处,前测手持测绳向剖面前进方向推进,在地形明显变化处或与A0有一定距离处设置导线点A1,前测手用测绳丈量该导线斜长,前后测手分别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均要求误差3内取平均值),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于剖面记录表中。坡度角记录时,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在导线布置的同时,要求作剖面导线平面图和自然剖面图地形线。 实测时应在露头上醒目地标示剖面起点、剖面编号、导
12、线编号、分层号、样品号等。剖面的起始点、导线位置、重要的分层界线及构造线、特殊的采样点(如矿层、同位素年龄样)、代表性岩层产状等,都必须现场标定在地形图上。,5.观测记录,剖面测制中,应将实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在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中。 观测描述的要点如下:,分层,实测主干剖面以“层”作为基本描述单位。它可以是单一的岩性层,也可以是复合层,内部基本连续,与上下相邻层宏观上可以区分。 垂向上岩性的任何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通常以自然岩性层厚度作为分层规模的下限。对于特殊的岩性层,例如正常沉积岩中的火山碎屑岩夹层、含矿层、化石富集层等,应单独分层。 当数种岩性频繁交互,而且各自厚度较小,
13、不便于以单一岩性分层时,要谨慎识别客观的旋回或韵律,可将旋回或具有同一韵律结构的岩层作为一个复合层。但旋回层或韵律层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必须描述清楚。,实测剖面的分层精度可根据剖面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凡在剖面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一些重要的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如厚度达不到图上1mm,也可将其放大表示到1mm表示。,岩性,对岩石颜色的观察要以新鲜面为准,若是风化的应当注明。 分层的岩性,可用颜色+层理+结构+成分命名方式先予以概括,例如:浅灰色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淡紫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砖红色薄层石英粉砂岩紫红色块状泥岩的旋回层。然
14、后再补充描述具体特征。侧向的岩性变化也要注意观测描述。 要识别用以确定岩(矿)石名称的基本矿物或碎屑(包括生物屑)成分、分布状况及其量比关系。,要注意在野外借助放大镜观察描述岩石结构、组构特征,如沉积碎屑岩的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磨圆度、分选性、填隙或胶结类型等;侵入岩的矿物粒度、晶形、有无定向性等。 宏观的沉积成岩构造,包括“层”的形态、层理类型、单层厚度,均需全面观测描述。,(3)正常层序的识别和接触关系,识别岩层的顶、底方位与侵入岩不同类型岩石的接触关系,是确定其新老顺序的关键。 许多沉积构造能指示岩层的原始顶、底方向,如斜层理、波痕、干裂等。 关于岩层间的接触关系,要弄清其具体的特征。
15、对连续沉积的岩层,要注意岩性如何渐变过渡;不连续的沉积界面,应注意其形态(平整的,起伏的),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或古风化壳、是否存在不同的构造变化及变质现象,并查清不连续沉积的原因。,侵入岩不同岩石的穿插、包裹接触关系是判定其新老顺序的最有力的证据。 观察接触关系应当点、面结合,经常沿界面进行适当追索。对地层单位或不同侵入岩之间,凡是由于浮土掩盖而未看清接触关系时,必须如实记载,并计算出被掩盖地层的厚度。对掩盖的重要接触关系(如矿层边界、断层、不整合界线等),应采用剥土、探槽等予以揭露。,(4)采样,实测主干剖面应进行系统的采样。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地质情况和需要,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及
16、技术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决定。常用的样品是岩矿鉴定样、岩石定量光谱样及古生物鉴定样;必要时采人工重砂样、化学分析样。无论采集何种样品,均需在查明野外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由剖面主测者直接指定或亲自动手,并亲自整理。,(5)产状测量,上述所分的“层”都应进行产状测量,对于沉积地层中的沉积构造(如斜层理),火山岩层中的流纹构造(如斑晶的排列方向),侵入岩中的相带界面或侵入界面、矿体/断层上下盘的接触界面等产状,都要认真进行测量。要注意层理与节理、变质片理等非原始层理的区分,在记录时一定要分别予以注明。,6.作实测剖面图 作图方法:,确定剖面的总体方向,将剖面图的西、西北、西南、南端放置在图的左边,而东、
17、北东、南东、北端放在图的右边。如有物化探工作,可将其曲线图放在实测剖面图的上方。,在图纸下方,按各次所测的不同方向的导线的方位和由实测斜距换算后的平距,绘制平面图。并将有关分层及其它地质要素(如产状、样品采集点等)标示在平面图上。按平面图上各导线点间所实测的高差,绘出一条代表总体方向的剖面投影基线,再将平面图上所标示的有关分层及其它地质要素(如产状、样品采集点等),投影标绘在剖面图上。产状倾角按换算后的视倾角绘制。,实测剖面图的图面内容,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剖面图、平面图及责任签等。,剖面图上需表示的主要内容,剖面起点坐标、方位、垂直标尺、水平标尺、导线
18、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侵入岩代号、岩性、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及标本、样品编号、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 如有放大素描图应在剖面上方绘制,并用箭头指示其位置。,导线平面图上需表示的主要内容,方位、导线和导线号、地层界线、地层代号、侵入岩代号、矿体、蚀变带、断层、采样点、探矿工程、地质产状、各地质内容编号及代号,重要地物等。,7地层厚度的计算,地层厚度按实测各导线分层进行计算。 厚度计算公式: D=L(SinCosSinCosSin) 式中D:地层真厚度(m)L:导线斜距(m):岩层真倾角():地形坡度角():剖面导线与地层走向线的锐夹角() (注:当坡向与岩
19、层倾向相反时,公式中用加号计算;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公式中用减号计算),例如:某实测剖面中某段导线记录如下: 导线23,斜距25m,方向35,坡度+10 05m:砂岩 523m:白云质灰岩,产状20060(20m处) 2325m:泥岩 计算白云质灰岩层厚度: L=235=18m;=60;=10;=岩层走向110导线方向35=75 代入公式:D=18(Sin60Cos10Sin75Cos60Sin10)=13.27m,8综合地层(岩矿体)柱状图的编制,在实测地质剖面工作(野外测制、文字图件整理、标本样品测制、地层厚度计算、作剖面-平面图等)全部结束后,应对测制的若干剖面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在
20、此基础上,编制矿区综合地层(岩矿体)柱状图。,综合地层(岩矿体)柱状图的内容,比例尺、图例、地层时代、地层名称、地层符号、分层号、分层厚度、地层厚度、柱状图(用规定的线条、花纹符号表示不同的地层/岩体/矿体及其接触关系)、简单岩性描述、责任签等。,9实测剖面小结,实测剖面结束后,应即时编写剖面小结。内容如下:,1) 前言,叙述目的; 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测量方法; 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作人员; 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工程工作量、标本及样品数量等。,2) 地质成果,区域地质:叙述测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侵入岩、构造及矿产特征。 地层:依地层年代由老至新,分别对实测剖面中不同的
21、岩石地层单位(组、段)进行分层岩性叙述和综合叙述,综合叙述时要叙述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重要分层的识别标志。 侵入岩:侵入岩体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类型及矿化情况。,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对地层或矿层破坏情况,以及控矿特征等。 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3) 存在问题及建议,10实测剖面应提交下列资料,a)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c)实测地质剖面图 d)综合地层(岩矿体)柱状图,e)音像记录表 f)岩矿石鉴定、化验送样单 g)鉴定及测试成果 h)实测剖面小结,第三章,地质填图,1目的与任务,
22、1:100001:25000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 1:50001:1000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体、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2准备工作,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的前人工作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 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万1:25万)地质图也应收集。 b)测区
23、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矿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测区地形图(填图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e)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空遥感解译等资料。,确定填图比例尺,依据矿区勘查程度及范围大小、地质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等,确定矿区填图比例尺。 普查与详查阶段的填图比例尺一般在1:100001:2000。一般来讲,煤矿与沉积型矿产矿区的填图比例尺要小些(1:100001:5000),内生有色矿产矿区的填图比例尺要大些(1:50001:2000)。,确定填图范围,100001:250
24、00填图范围,一般在矿区外围有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地质体及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发现或圈定的综合异常地段。 1:50001:1000填图范围,通常为矿区或矿段(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探矿工程集中布置地段应位于填图范围的中部。,准备矿区地形图 和用于填图的手图底图,矿区地形图可以收集,也可以由专业人员实测,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 用于填图的地形底图,应将其划片裱糊在白布上,其大小要以适合文件夹所夹(便于携带)。,准备填图必备的工具,地质锤 罗盘 放大镜 小刀,手持GPS 笔记本电脑,踏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
25、解决的问题,组织地质、水文、物化探、测量等工种的主要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统一填图单元、 统一野外岩矿命名 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 统一图式图例,3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1)遵循原则从已知到未知。具体操作是:先将实测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岩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位置绘到手图上。再从实测地质剖面两侧逐渐展开路线填图。,2)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穿越法以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路线距离,垂直(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路线。,追索法,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
26、控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3)地质点种类 地质点按其性质分为界线点和岩性控制点。,界线点 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而布置的观察点。有实测与推测之分。 点位应布置在填图地质单元的的界线、含矿层或矿体界线、蚀变带界线、岩体岩相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 界线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见后地质描述),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推测界线点定点的小窍门,露头不好时观察转石岩性的变化观察风化土壤颜色的变化上坡时观察脚下所踩岩性的消失下坡时观察脚下所踩岩性单元相邻单元岩性的出现,岩性控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的填图单位的岩性和产状变化,满足地质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只需记录岩性特征和
27、产状。,填图发现矿(化)体 怎么办,认真观察矿石矿物的成分、含量(体积百分比)与结构构造特征 观察矿(化)体的产出特征、与围岩的关系 观察并测量矿体的厚度及其变化 测量矿体的顶底板产状 采集标本与样品 照相与素描 必要的走向追索(不超过穿越法线距),目估矿石品位参考资料 常见矿物金属元素含量与比重,方铅矿:含Pb86.6%,比重7.5; 闪锌矿:含Zn67.1%,比重3.94.1; 斑铜矿:含Cu63.3%,比重4.95.0; 黄铜矿:含Cu31.63%,比重4.14.3; 辉钼矿:含Mo59.94%,比重5.0;,赤铁矿:含Fe69.94%,比重5.05.26; 磁铁矿:含Fe72.36%,
28、比重4.95.2 锡石:含Sn78.8%,比重6.87.1; 软锰矿:含Mn63%,比重4.75.0; 菱锰矿:含Mn47.79%,比重3.7。,4)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正测的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数量总体要求 表1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表注:,地质界线上的点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要保证对重要地质界线的有效控制 界线点应占地质点总数的70%以上。简测的地质点密度与数量要求为正测的70%,草测为50%。,5)地质点定位,现场标注点位将写有地质点编号的木(竹)桩打入所定地质点位的基岩裂缝中,或者用红油漆在基岩上划,旁边写上地质点号。若需仪器定测的地质点,应在地质点附近挂上小红布条,以方便测
29、量人员找点。,测量坐标,所有地质点都应用手持GPS,结合地形图定位。地质点的点位必须在野外标注在手图上,用直径2mm的实心圆点和空心小圈分别表示实测和推测地质点,并标注地质点号。同时在记录本(表)中记下坐标值(包括误差范围)。,精确定位,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重要地质点(如矿体界线点、重要地质界线点),须用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 一般作法:填图人员在现场确定地质点位置后,先用GPS测量点位坐标,作好标记。 在填图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统一将这类地质点及坐标通知矿区专业测量人员进行精确测量定位。,6) 地质点记录,在地质点测量的坐标数据及点上和点间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都要记录在地质点记录表/本中。,地质观察记录
30、表 第 页/共 页 矿区名称 : 点号: 位置:X= Y= Z= 观察点性质: 路线地质: 点上地质描述: 接触关系及产状: 矿化现象: 标本及照相登记: 地貌及水文地质:素描图记录人: 日期: 年 月 日,填表说明,矿区名称:可用矿区代号(一般在矿区勘查设计中有规定)表示。 点号:指地质点编号。一个矿区如有两个填图组,最好一个用单号D1、D3、D5,另一组用双号D2、D4、D6。 位置:GPS的定位坐标及其明显地物地貌的特定位置。 观察点性质:P2/T3bg实测界线点;T3q2岩性控制点;断层界线点;矿体/ T3q2界线点等。,路线地质:记录相邻两个地质点(上点与本点)间路线中先后观察到的地
31、质现象。须注意的要点: a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的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 b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 c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d每条路线的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点上地质描述:每个地质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在描述地质现象时,应有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描述内容主要有: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
32、体及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标本:在地质点上及沿途采集的标本、样品,除在记录表中需记录外,还应在露头和手图的相应位置上标注和编号。,7) 地质界线勾绘,地质界线勾绘是指将控制同一地质界线上相邻的两个地质点相连接。地质界线勾绘应在野外实地进行。 实地勾绘应按“V”字形法则进行,即勾绘时要充分考虑地质体产状及变化、地形变化及有无断层切割等因素。 侵入岩与地层的界线勾绘,先后侵入的不同侵入岩之间的界线勾绘,要体现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 实测的地质界线用实线表示,推测界线用虚线表示。,4 野外资料整理,野外填图中形成的文字、图、实物等资料,要求当天
33、完成整理,不允许多天后累计整理。1)文字、图、实物资料的核对整理文字记录、手图、实物(标本、样品、照相)资料时,应核对点号、层位代号、标本及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等,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若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补充和修正,不允许采用回忆手段进行补充和修正。,2)地质观察记录表的整理应检查地质观察记录表中填写内容是否齐全,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用语是否准确;素描图是否需要完善;检查后给数据和素描图上墨。3)手图整理检查手图中的地质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代号、标本、样品、照片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确认无误后着墨。,5 编制实际材料图,1)地形底图手绘法须采用与手
34、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缺损的地形图作为底图;计算机法是将手绘改为计算机输入法,其底图应是经过校正确定误差未超限的地形图。,2)包含内容,手图中填绘的全部内容(地质点、路线地质、标本、样品、产状、已施工工程、各种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转绘到地形底图上,加上图框、图名、图例(按矿区统一图例)、比例尺、责任签等,就形成了实际材料图。,3)转绘方法与要求,首先丈量手图上地质点及其它内容的坐标数据,然后依据手图上各点的位置展绘到实际材料图上。,转绘要求,按坐标方格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 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和组内检查无误后,再上墨。对地质界线或断层线的推测地段不要急于上墨,要等证
35、据确凿后再上墨; 在展绘点丈量坐标时,要对手图因野外使用、折叠而出现的图纸收缩误差进行平差处理,将误差消除在每个方格网内,避免产生累计误差。,6.编写填图工作总结,填图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编写填图工作总结。 填图工作总结内容为: 概况:目的任务、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以往地质要作评述(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完成实物工作量;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矿区地质: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床; 结语: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步工作意见。,7.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地质观察点记录表(本) 音像记录表 标本登记表 野外填图手图 实际材料图,岩矿石标本(实物)及送样单 岩矿鉴定及测试成果 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成果) 填图工作总结,矿区地质测量工作方法 就介绍到此,以下的讲座更精彩,祝愿各位在找矿工作中 取得更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