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扩张的关键做法一家公司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其全球化路程都充满艰辛。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国际化的道路则更加艰难。伦敦商学院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唐纳德萨尔历时数年,对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进行全球化的公司进行研究,总结出这些公司支持全球化战略的一些关键做法。把力量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在国际化的大企业中,集中力量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这种做法甚为常见。例如 CEMEX 公司,20 年前只是墨西哥的一个家族企业,业务范围涉及矿产、旅游、石化和水泥,而今它已是全球第三大水泥公司,产品销往 60 多个国家,2002 年收入达65 亿美元。 CEMEX 首席执行官与三星集团的李健熙董事长一样( 三星把赌注放在
2、电子产品上),意识到企业全球化的最佳机会在于将业务集中在某一行业上。虽说仅仅在一个行业中发展并借此走向全球化并不容易,但如果把管理层的注意力和宝贵的企业资源分散到多个行业,更有可能无法预计后果。中国的一些企业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例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 19960 年以来集装箱产销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该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上走的是一条与CEMEX 相似的路一一它坚持将集装箱的制造作为自己的业务核心,避免产业多元化的诱惑,并将企业的资源用在扩展产品线的宽度和知识产权的深度上,经过数年努力,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晶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之一。在收购上下大手笔。合适的收购会有效地
3、加速全球化进程。CEMEX 公司,1992 年出资约 18 亿美元收购了西班牙的两大水泥公司,后者的业务规模达到了 CEMEX 在墨西哥的经营规模。这些收购行动让 CEMEX 得以在墨西哥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并且有能力对它的欧洲竞争者在它们的本土市场上做出反击,从而获得了更丰富的全球化经验。近期在国际市场迅速扩张的 UT 斯达康在收购海外公司时也出手果断。今年 6 月 14 日,该公司完成了自创办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业务,以 1.65 亿美元的代价将美国 Audiovox 通讯公司的 CDMA手机终端业务收归旗下。加上其他相关收购,该公司开始以一定规模进入世界范围的 CDMA 运营市场,使得其
4、海外市 场的销售大幅增长成为可能。寻求强大的合作伙伴。有时候,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需要一些战略性的举措,其中包括把公司的一部分出售给大型跨国公司。例如,生产科罗娜(Corona) 啤酒的莫德洛集团(Modelo),原本为墨西哥的一家小型酿酒公司,后来成长为世界五大啤酒制造商之一,年收入超过 40 亿美元。在它的全球化过程中,为了防止美国的百威啤酒侵犯自己的墨西哥市场,莫德洛曾经把很大一部分公司股份卖给了生产百威啤酒的安海斯 布希集 团(Anheuser-Bush), 后来还将安海斯 -布希发展为自己在美国的一个出色的分销商伙伴。在品牌上下大赌注。当莫德洛集团决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很多人对它是否有
5、能力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啤酒市场上搏击表示怀疑。然而莫德洛的决心是巨大的。从 1990 年到 1996 年,为推出科罗娜牌啤酒,莫德洛把在美国的营销预算提高了 780%。其 产品独特的风味加上独到的行销手法,终于使得科罗娜变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进口啤酒。现在,科罗娜牌啤酒行销到全球 100 多个国家。改变总部地点和公务语言。今天,邦吉公司(Bun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商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为了表明公司致力于全球化的信念,高层管理人员于 1999 年把公司总部从巴西迁移到了纽约州的怀特普莱恩斯(White Plains),并把英语作为公司的公务语言。中国的知名企业目前还没有将总
6、部迁往国外的,不过有些企业,如海尔集团、 华为公司等,已经将市场研究和设计、研发中心搬到了国外。在大客户身上下赌注。当巴西政府取消汽车业贸易保护政策后,全国 20 家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中,有 19 家不是破产就是被跨国公司收购了。惟一生存下来的是 Sabo 公司(现 在已经是全球领先的刹车片供应商) 。它之所以能幸免于难,是因为当它的 竞争对手们还在选择为要求不高的本地顾客服务时,Sabo 已经致力于为世界上要求最严格的一些客户供应产品了这促使公司很快就达到了世界级标准。于是,当贸易保护政策取消时,Sabo 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而其竞争对手则陷于慌乱之中。后来,通过坚持向通用汽车供应产品,Sa
7、bo 成功地进行了全球化运作。又如全球微波炉制造业巨子格兰仕,也走过了类似的道路。从 1999 年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崭露头角的格兰仕提出,海外营销要重视与大品牌、大客户的合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格兰仕设法与几家欧洲白色家电生产大企业达成协议,将它们的生产线从欧洲搬到了中国广东,制造的产品则在欧洲以原公司的品牌销售,结果获得了成功。在技术上下大赌注。三星并不是惟一在技术上下大赌注而赢得全球市场的公司。巴面航空工业公司,在 1994 年实行部分私有化以后,决定将公司的发展寄希望于支线喷气式飞机 ERJ145,于是进行了大手笔的投资。 这项投资超过 8 亿美元的项目,最终使公司赢得了支线喷气式飞机 40%的全球市场份额。中国的华为 公司在技术上的投入之大也是广为人知的,它将每年收入的 10%都投入在研发上,在美国、瑞典、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的华为已经在海外多个市场跻身主流设备供应商的行列。2002 年华为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达到创记录的 552 亿美元,2003 年快速上升到 10.5 亿美元,2004 年预计将保持同样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