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自 2007 年- 2010 年全国各地 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整理人:智玉、朱跃学、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 5 课 开辟新航路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0
2、题组(无)2009 题组1 (2009江苏历史 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1C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2008 年题组1 (2008山东文综 24)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 5 是新航路
3、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2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1C 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 C。2 (2008北京文综 17)“价格革命”给 16 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加强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 B C D2C 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
4、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2007 年题组1 (2007北京文综 20)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1B 题目时间限制语为“新航路开辟以前” ,此时世界各地处于相互隔绝状态,各地的人们对世界的了解都局限于某个局部,而不能从整体上了解世界。2 (2007广东单科
5、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 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提供借口, 而黄金提供动机” 。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3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2 D 解 答 本 题 时 首 先 把 握 传 播 宗 教 和 获 取 黄 金 与 新 航 路 开 辟 之 间 的 关 系 。 依 据 题 干 及 所学 知 识 可 知 新 航 路 开 辟 的 重 要 原 因 是 由 于 西 欧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的 出 现 推
6、动 了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对 高 额 利 润 的 追 求 驱 使 欧 洲 人 开 始 了 远 洋 探 险 。3 (2007上海文综 12)右图白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一时期西方人所认识的世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认识应该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以后 B英国工业革命后C国际联盟成立后 D冷战格局出现后3A 本题 B、C、D 三项的时间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以后的,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要远远大于图中的范围。4 (2007广东理基66)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
7、貌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4A 抓住材料中时间“16世纪”可以判断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二、主观题1 (2010山东文综 27)(25 分)1492 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 迷路了”,才偶然 “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 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 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 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4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15、16 世纪以来人们通
8、常使用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 “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 年,部分拉美学者倡 议改称 “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 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 张以“ 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 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 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9、;字数在 120 宇左右。【解析】该题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是开放性命题,答案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佳的应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偶然”指他最初的目的是向西航行到达亚洲(印度) ,而且到他死,他都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是一块未知的新大陆。 “必然”主要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本题类似前面考过的“哥伦布纪念活动“题,着重考察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第二问“发现美洲”主要体现的就是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则是考查了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第三问是借鉴了上海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写一个短文,
10、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史观,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参考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 ,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5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若能概括地
11、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 ,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 分)(2)以欧洲为中心。 (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 (10 分)评分标准:项目要求等级主题观点
12、 史论结合 逻辑表述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合乎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2 (2009宁夏、辽宁文综 39)(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6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
13、 纪 念亭,亭中立有一 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 年 4 月 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 1521 年 5 月 1 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 1522 年 9 月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 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 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
14、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 分)(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12 分)【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和“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价值的判断要注意其相对性。【答案】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
15、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第 6 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0 题组(无)2009 题组1 (2009广东历史 16)1494 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7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
16、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1A 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2 (2009上海历史 8)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
17、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2D A、C 与题意无关;拉美独立战争主要是反葡、西、法、英、美国,因此 B 不可能成为美国和委内瑞拉共同追求的目标;遭受西方侵略是两国的共同点,故选 D。3 (2009上海历史 26)1815 年,法国与英国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地位的失败,标志着伦敦对巴黎的胜利,标志着伦敦将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而巴黎则不再可能。也许是从 l789年大革命的爆发到 1815 年拿破仑战争的结束这 26 年的动荡折腾了法国,此后,法国就再也未能重现其往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辉煌,她已经沦为二流强国。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法国往日曾经非常辉煌B分析法国在 19 世
18、纪初落后于英国的原因C介绍从 1789 到 1815 年法国经历了 26 年的动荡D陈述 19 世纪初英、法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3D A、B、C 三项只反映了法国情况,材料除涉及法国势力变化外,还涉及了英国势力的消长,选项 D 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文字的主旨。2008 题组1.(2008广东文基 31)17 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1A 17 世纪荷兰成为海上强国、贸易强国,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8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2(2008广东理基 66)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
19、中,英国于 17 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2D 15801640 年间,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地位一落千丈,排除 B 项;1588 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排除 C 项;18 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之后)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 A 项。17 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推动了海上强国的位置。3 (2008广东历史 18)18 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3B 18 世纪,英国是最主要的贩卖
20、黑奴的国家,为英国积累大量的财富,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07 题组1 (2007上海文综 11)下表反映 1500-1800 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数量(艘)国家15001599 年 16001700 年 17011800 年葡萄牙 705 371 196荷兰 65 1770 2950英格兰 811 1865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A16 世纪以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 到 18 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 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
21、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 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1D A 项应该是 17 世纪;通过计算得知,B 项正好相反;C 项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二、主观题1 (2009全国文综一 37) (6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在 17 一 18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9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
22、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 。满载着枪支、 纺织品、 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 为“ 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 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 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 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材料二 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三 美洲金 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 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 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 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
23、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 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 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
24、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8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l2 分)【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历史背景注意要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黑奴贸易的影响,注意要从非洲、美洲、欧洲和世界多角度分析。【答案】 (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0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
25、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第 7 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0 年题组1 (2010天津文综 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BC D 1C 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2 (2010全国卷文综 19)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
26、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2C 注意时间:1830 年。英国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 19 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3 (2010江苏单科 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1830 年 9
27、9 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3B 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 A,铁路的修建是在 1825 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1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4 (2010海南单科 12)1909 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
28、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4D 注意材料的内容的分析,不愿意让人看出自己是女工,是学徒的时候,别人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他们,可见陈述者扔未摆脱社会偏见。2009 年题组1 (2009四川文综 2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 17、18 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
29、”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1B 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故选 B。2 (2009上海历史 19)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中世纪的城市市民 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中世纪的僧侣贵族 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A B C D2D 中世纪的僧侣贵族属于富有的统治阶级,不是中产阶级,是错误的。3 (2009广东文基 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3A 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
30、果,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4 (2009山东文综 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 、 “大清帝国的衰落”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4A 以蒸汽机改良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不仅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无产阶级形成,而且拉大了东西方的差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 (2009上海历史 14)19 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18461875 年间就有 900 多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这是因为( )园地
31、原创 严禁转载第 12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A南方种植园主的需要 B法西斯的种族灭绝C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D美国政府鼓励移民5D 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使用的劳动力主要是非洲的黑人奴隶,不是来自欧洲的移民,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法西斯的种族灭绝论盛行于 20 世纪的30、40 年代,材料强调的欧美国家移民大部分到美国。19 世纪中期正是工业革命在美国扩展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急需劳动力补充,应该是美国政府鼓励移民的政策,推动了移民浪潮的出现。6 (2009海南历史 15)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
32、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6C 19 世纪中期,虽然欧洲民主运动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但保守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当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时遭到舆论的遭难。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国内劳动力紧缺,大量的妇女承担起主要的生产任务,为了方便生产,妇女服装开始简便化,裤装和短裙流行。7 (2009上海历史 13)1814 年 11 月 29 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
33、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 ”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 19 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A甲 B乙 C丙 D丁7C 活字印刷术大约在 15 世纪已经传入西方,甲说法错误,来自学者著作的材料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丁同学说法也是不合理的,19 世纪初,工业革
34、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印刷效率,丙同学的说话是合理的。8 (2009广东历史 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3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8A 上述证据体现了交通、商品、人员和资本,在欧、亚、美几大洲之间,或者说全球间的流通,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表现。9 (2009北京文综 2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社
35、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9D 抓住时间限制语“19 世纪上半期” ,ABCD 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不属于新社会问题。10 (2009全国文综一 22)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10B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 世纪中期” ,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再结合材料中的“
36、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说明当时工厂纪律严格。11 (2009全国文综二 15)1718 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11C 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 世纪” ,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12 (2009海南历史 2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
37、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12B 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里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实际上是强调用整体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2008 年题组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4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1 (2008海南历史 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
38、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1A 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 A 项符合。2 (2008海南历史 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 世纪中后期 B19 世纪前期 C19 世纪中后期 D20 世纪前期2C 题干强
39、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应选 C。3 (2008宁夏文综 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3A 斯塔夫里亚诺斯的话,既体现了各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体现了各国进步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中尤其强调了这是受到各个不同国家成果的影响,因此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横向联系加强的史实。4
40、 (2008天津文综 19)下表为 18001950 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年份 1800 年 1880 年 1900 年 1950 年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4B 材料表明日本东京人口迅速增加,这应该是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的结果。单纯人口的增加不能说明他是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或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不能说明它是世界商业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5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中心。5 (2008全国文综)诺贝尔奖获
41、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 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5A 审题看时间,1750 年和两个世纪后,即 1950 年。与古代相比,工业文明时代在方方面都出现巨大的变化,不能为古希腊人所理解。B 过于单一,人口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C 错在时间,全球化加速在 20 世纪 90 年代而非 50
42、年代;D 同样过于单一,国际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9 (2008江苏历史 1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9A 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 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地方也纳入这些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
43、 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 18 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所以选C 项,而且 C 项中的“密切了国际交流” ,表述也不对。10 (2008上海综合 11)18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 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斯蒂芬逊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10B 1814 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11 (2008四川文综延考卷 18)英国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率先采用机器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业生产技术简单,易于采用机器生产B
44、市场对棉织品的需求增势强劲,推动了技术革新C棉纺织业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庞大D英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财富,生产所需资金充足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第 16 页 共 25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11. B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情况,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往往是在新的部门和领域,受旧势力影响小,便于推广新技术,并且市场对棉纺品的需求量大增,从这些角度考虑,应选 B 项。2007 年题组1 (2007广东文基 30)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 1800 年的 1000 万吨,猛增到 1856 年的6000 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
45、现 D发电机的发明1A 扣紧关键字“1856 年” 、 “英国煤炭消费量猛增”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答案应该蒸汽机推广的影响。2(2007广东历史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A工业化 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2A 由对表格时间和数据变化的分析,可以肯定是工业革命造成农村从属于城市,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小。3 (2007全国文综 I23)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 18 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 “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 ,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3A 18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 ”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 B 项错误;C 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 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