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辩证法范畴.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933455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法范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辩证法范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辩证法范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辩证法范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辩证法范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教材 49-50)联系与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1、原因与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因果联系的定义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是,并不是任何表现为先后顺序的都因果联系,比如白天之后是黑夜,但白天不是黑夜的原因。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任何人成功和失败,健康与疾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2)原果联系的复杂性一是一因多果;错误地批判马寅初先生造成了中国当代众多

2、问题。相反的例子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讨论导致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进步。二是一果多因;浙江快速发展的原因。(地理特点、经济基础、文化底蕴、人民性格)浙江人与江苏人的区别。三是多因多果;我国目前道德状况不佳,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又造成了多种消极的结果四是互为因果。生产力与生产力的关系;师生关系、婆媳关系。(3)把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为人类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提了方法论指导。首先,既然我们理解了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对我们重要活动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寻找什么原因将会引起什么后果的规律性。这对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实实

3、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反之,如果不重视因果分析,成功了以为运气好,洋洋得意,失败了就怨天尤人,不仅自己心灰意冷,而且搞的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一生必将是失败的。其次,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又是我们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通过不断进行因果分析,我们的科学预测能力必然增强,成功的把握也越来越大,从而保证了我们的一生不犯大的错误,尽可能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成功幸福的一生。2、 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1)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定义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揭示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

4、免的。偶然性是指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动物包括人都是要经历生命过程走向死亡、人类总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等等,都是事物联发展中的必然性。至于一棵瓜秧能结出几个瓜,杭州今年的春雷哪天响起,人哪天都仙逝都具有偶然性。人一生中总要摔跤的,至于哪天摔了一跤则完全是偶然的。(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首先,必然性与偶然性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必然性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所决定,偶然性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决定;其次,必然

5、性与偶然性二者的地位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偶然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其次,必然性与偶然性二者的作不同,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对发展程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例如,春天的到来是必然的,但是,当时的天气会提前或者延缓春天的到来。中国走向现代化也是必然的,但是,领导人的理念与能力会加速或者延缓这一进程。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握:首先,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必然性总是与偶然性相联系,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它要通过大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如春天的出现,总是通过不定的春雷表现出来的。其次,偶然性总是和必然

6、性相联系,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如同不存在纯粹的必然性一样,也不存在纯粹的偶然性。存在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三,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及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偶然性可能转化为必然性,必然性也可能转化为偶然性。(3)把握必然性与偶然性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既然必然性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本质和总趋势,处于事物发展的主导地位,那么探求必然性,研究事物发展的内在律,当然就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任务。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追求上,而不能将其建立在对偶然性的基础上。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上,我们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一切都看作是必然的机械决定

7、论观点。它认为,既然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那么一切现象都是纯粹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宗教神学或者宿命论。中国的易经算命术是典型。另一种是非决定论的观点。它将一切现象都看成是偶然的,根本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持有这种观点,会使人变成赌徒,一切寄希望于运气,是不可取的。3、 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概念必然性在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时要经历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过程,我们要把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两个范畴。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现实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可能性是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对于现实来说,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

8、东西。可能的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我们要区分可能与不可能。当我们说某一事物和现象有产生的可能,指这一事物和现象有某种客观的依据和条件;不可能是指某一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没有任何依据和条件,因而,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例如,鸡蛋在一定的温度下,能够变成小鸡;可是石头,无论给它多少温度,它也不会变成小鸡。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其次,我们还要区分现实的可能与抽象的可能。现实的可能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因而在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或者是在理论上又可能,实际上很难做到的。例如,大海捞针,原则上是可以做到的,实际很难;抽象的可能也是一种可能,只是在

9、当前条件下还不能实现;在将来条件具备时,这种抽象的可能也就转化为现实的可能。如机器人的方面,大海里捞针就可能实现。“嫦娥奔月”就是抽象现实性变成现实可能性。依我看,长生不老是抽象可能性,而不是不可能性。再次,我们要区分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任何可能都不是单一的,存在着各种可能,其中有着两种相反的可能,这就是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我们要争取好的可能,避免坏的可能。(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能与现实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范畴,可能不是现实,我们不能把可能与现实混为一谈。另一方面,可能与现实又实紧密相连的,而且还是相互转化的。原有的现实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可能性,

10、新的可能性又不断变为新的现实。(3)可能性与现实性联系的方法论意义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区分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第二,要防止坏的可能性,向好的可能性发展。由于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复杂性,总是存在好的和坏的两种可能性。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克服不利的条件,力争实现好的可能性;同时要防止坏的可能性向现实的转化,并且做好应付这种局面的充分准备。用中国的老话讲,作最坏的准备,向最好的方面努力。第三,区别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对各种好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了解事物发生的概率,确定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集中力量去办那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事情,避免抽象的可能性的

11、事情。通俗地讲,既不能错失良机;又不能白费力气。例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毕业后立刻成为一个大公司的高级白领,某国家部门的骨干,基本上说是抽象的可能性。但是,成为公务员,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有实力的大公司的员工,或者是自主创业,那就是现实的可能性。马云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人的发展就是将抽象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可能性的过程。第四,既要脚踏实地,又应该有远大理想抽象的可能性与现实的可能性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许多看上去是可能性很小的事情一旦成为现实,所取得的成功意义是巨大的。所以,有位哲人说过的,“只有做到敢想,才能做到敢为,近乎所有成功得故事皆始于一个伟大的想法”。人的成功就是不断地将抽象的可能变成现实可能

12、,再变成现实的过程。我们既要立足于现实的可能性,又要不断地探索抽象的可能性。既要稳妥,在某种情况下又要敢于冒险,不怕失败。4、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及其辩证关系(1)、现象和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揭示的是事物内在实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事物本质是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同本质相比,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按它表现本质的不同形式,可以区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的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例如,自然界:太阳绕着地球运动 。筷子放入水中看上去是弯曲的。在社会中,“大智

13、若愚”、“难得糊涂”,金庸在笑傲江湖里塑造的岳不群,他的正人君子就是一种假象。应注意的是,假象不是错觉。假象是客观存在的,而错觉则是人的主观造成的。(2)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辩证的。首先,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互对立的,二者各自具有本身的特点。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是事物本质的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的东西;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流动性,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普遍、深刻。例如:暴风雨:“山雨欲来风雨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昏天黑地、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令人惊心动魄。其本质不过是水汽的变化运动而已。早期资

14、本主义世界,光怪陆离,经常发生经济危机,一边是穷人挨饿,一边是往大海里倒牛奶,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表现。其次,本质与现象又是统一的。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总是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3)现象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同的。因此,对任何事物认识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直接感知的任何事情都是现象,而不是本质。要想认识本质就必须下一番功夫。另一方面,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无论现象多么复杂,总归是本质的反映。康德认为,现象和本质之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现象是通向本质的桥梁,即使现象是

15、假象。如何投过现象看本质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第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多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科学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前提条件。第二,必须对大量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要有科学的方法。第三,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入的复杂过程。在工作中,我们对待每一个工作任务,都要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中,去认识,去处理。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5、形式与内容的联系及其辩证关系(1)形式与内容的概念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这一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事物的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方式。一本书,书

16、中叙述的观点、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意义是内容;而它的封面、插图、文字选择、页面大小则是形式。一台音乐会,演奏的乐曲是内容,而规模、乐器、整容、节目多少,服装道具均为形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表现方式。在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中,首先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当形式适应内容需要时促进内容发展,当形式不适应内容需要时阻碍内容发展。(3)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教材 50 页)把握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