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酮病导致奶牛泌乳期的慢启动Jessica MacArt,Paula Ospina 译者 孙忠军奶牛从过渡期进入泌乳期,她们将经历一段时间的能量负平衡。产奶的能量需求不能通过采食量得到满足。为了克服她们的能量负平衡,她们需要动用自身的脂肪贮备来产生非酯化脂肪酸(NEFA)。一些非酯化脂肪酸将被转化为酮体。尽管某些水平的循环非酯化脂肪酸和酮体(-羟丁酸)是正常过渡期的一部分。肝脏中过量积累的非酯化脂肪酸可能导致脂肪肝。而且,过量产生的酮体可能引发其它疾病。三重冲击康乃尔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奶牛产前血液中的非酯化脂肪酸超过 0.3 毫当量/升,与非酯化脂肪酸含量低于 0.3 毫当量 /升的奶牛相比,真
2、胃移位、临床性酮病、或子宫炎的发生几率就增加了两倍。另外,产后在主动停配期后的两个情期内,不能受孕的几率也增加了19%。非酯化脂肪酸含量升高的奶牛在随后的泌乳期内产奶量也平均下降 1200 磅。如果非酯化脂肪酸的含量大幅升高,可能将奶牛置于更大的风险中。如果奶牛在产前血液中的非酯化脂肪酸的含量超过 0.7 毫当量/升,发生上述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增加了 4.4倍。她们产后再受孕的几率下降 16%,产奶量下降 1500 磅。奶牛产前血液中 -羟丁酸的浓度在 1.22.9 毫摩尔/升,就是典型的亚临床性酮病。研究表明患亚临床性酮病的奶牛出现真胃移位、临床性酮病或子宫炎的几率增加 10 倍。她们在泌乳期
3、内被淘汰的可能性也增加两倍,与没有患酮病的奶牛相比产奶量也减少 800磅。尽管多数研究亚临床性酮病与繁殖关系的结果表明第一次配种的受孕几率会降低,但更新的研究表明在繁殖方面没有差异。在康乃尔的研究中,非酯化脂肪酸的在疾病、繁殖和牛奶产量方面的指标作用要比 -羟丁酸的浓度强。然而,采集、处理到分析血液非酯化脂肪酸的每个样品大约要花费 11美元,操作起来有点难度而且比较贵。因此,评价 -羟丁酸的浓度可能是牧场评价其过渡期管理的一个良好工具。酮体的监测和评价比较便宜,而且实用性强。最常见的酮体检测方法,是检测尿液、牛奶或血液中的酮体。稍微比其它样品贵一些,使用一种手拿检测仪检测血液中的酮体比检测尿液
4、和牛奶要准确很多。这种检测仪原来是为人检测糖尿病而设计的,价格在 30 美元以下。通过兽医购买,每个样品的单个试剂条价格在 1.50 美元左右。在决定你使用何种工具来检测酮体水平后,有两个重要指标可以帮助评价牛群酮病水平:发病率和流行率。发病率是泌乳早期特别是产后头 30 天任意时间发生酮病的奶牛头数除以牛场经历这一时期的奶牛总数的比值。当计算发病率时,选择一群奶牛跟踪其在泌乳早期的表现。举个例子:如果 50 头奶牛中有 15 头奶牛在泌乳早期的某个时间发生了酮病,那么发病率就是 30%(15/50)。流行率是牛群在某个时间点发生酮病的数量(某个时间点的情况) 。它是通过发生酮病的奶牛数量除以
5、样品中奶牛的总数计算得来的。举个例子:如果某一天 20 头奶牛中有三头牛发生酮病,那么流行率就是 15%。流行率更贴近当前的情况,比发病率更容易测定。一般,酮病的发病率应该是流行率的两倍。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新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牛群在产后 5 天左右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最高。产后 37 天,75% 的发生亚临床酮病的奶牛第一次检测出现阳性。为了使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检测更为准确,一周内应至少检测两次,那么就不会有奶牛被遗漏。胃管治疗有好处最近的研究表明,每天通过胃管投服 300 毫升的乙二醇对于酮病奶牛是非常有好处的。用乙二醇治疗的阳性奶牛出现真胃移位的几率为 0.6 倍,约一半的奶牛可能
6、被牛群淘汰;在一些奶牛场,相比没有进行治疗的酮病奶牛,在泌乳早期每头牛每天能多产 3 磅的牛奶。另外,接受治疗的奶牛,产后第一次配种时受孕的几率也增大。根据我们所了解的酮病的病程长短,我们建议连续 5 天每天对奶牛进行胃管投服乙二醇。最好能检测奶牛的 -羟丁酸浓度,继续投服乙二醇直到其血液酮体的浓度降到 1.2 毫摩尔/升以下。预警线设为 15%一旦你对牛群亚临床酮病的流行率有所了解,下个问题就是它是如何影响奶牛健康、泌乳早期的繁殖和牛奶产量的?在美国东北部 60 家自由散栏奶牛场进行了一项研究,对产后 314 天的 15 头奶牛进行采样分析,并对每个牛群的繁殖情况、牛奶产量、以及真胃移位和临
7、床性酮病的发病率进行监测。根据这些评价的结果,亚临床酮病的预警线为 15%或以上的受检奶牛的酮体水平高于1.2 毫摩尔/升。亚临床酮病的流行率大于 15%的牛群在产后 30 天真胃移位和临床性酮病的发病率增加 1.8%。而且,主动停配期后的两个情期内怀孕率也下降 0.8%。如果牛群中 -羟丁酸的浓度大于 1.0 毫摩尔/ 升的成母牛超过 15%和 -羟丁酸的浓度大于 1.2 毫摩尔/升的头胎牛超过 20%,那么牛群 305 天的校正产奶量将显著下降(成母牛下降 788 磅,头胎牛下降 1175 磅)。如果你的牛群有亚临床酮病的问题,请与兽医讨论进行流行率的检测。建议每次对产后 314 天至少 1520 头奶牛进行一次流行率检测。如果 -羟丁酸的浓度大于 1.2 毫摩尔/升的奶牛比例超过 15%,那么牛群就已经越过了预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