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929614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鞍钢“十一五”发展回眸以转变应万变【2011-01-10】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十一五”期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钢铁强国,造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按照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四个转变”发展战略指引下,企业快速发展,在产业布局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以及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战略调整,拓宽发展新天地2006 年的国际国内钢铁市场风起云涌。国内一些钢铁企业纷纷提出雄心勃勃的扩张规划。此时的鞍钢也是一片建设的繁忙景象。这一年 5 月,鞍钢西部 500 万吨板材精品基地竣工投产,同时营口鲅鱼圈基地获准开工,而在朝阳与凌

2、钢合资建设的鞍凌钢铁项目也正在酝酿中。在鞍钢本部厂区内,多条生产线的建设也进入实施中。而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以航运费涨价为先导,铁矿石涨价的狂潮已经开始上演。只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钢铁市场的这场大剧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钢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鞍钢未来将何去何从?这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2007 年初,鞍钢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对鞍钢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经过几个月的思考,鞍钢的决策者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即在长大方式上,从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转变;在产业布局上,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转变;在自主创新上,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

3、”转变;在对外输出上,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转变。“四个转变”的提出,是基于世界钢铁市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鞍钢自身的发展实际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对鞍钢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精准的定位。战略一经提出就得到了鞍钢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可和同行业专家的赞许,认为切中了钢铁行业及鞍钢的发展脉搏,为鞍钢今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这一战略在以后深深植根于鞍钢广大干部职工心中,成为推动鞍钢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发展格局形成的重要纲领,为鞍钢平稳渡过紧接而来的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创造了条件。着眼国内,完善主体产业布局“九五”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鞍钢一直以完善鞍山基地作为重点。经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4、到“十一五”开局之年,鞍钢鞍山基地的技术装备水平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东部1100 万吨精品基地和西部 500 万吨现代化精品板材基地,老高炉全部淘汰,全部是容积为2580m3 以上的现代化新高炉,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选矿、烧结、焦炉、高炉、冷轧、镀锌、彩涂板、冷轧硅钢、无缝钢管等生产线。产品结构得到完善,产品质量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了从热轧板、冷轧板、冷轧硅钢到镀锌板、彩涂板的完整产品系列。同时实现了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市场竞争能力极大增强。2008 年 9 月 10 日,首个由我国自主设计、技术总负责,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沿海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鲅鱼圈钢铁项目竣工投产。鲅鱼

5、圈钢铁新区投产两年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提高,其中入炉焦比、喷煤比、全焦耗洗煤、钢铁料消耗等指标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名。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通过 GE 认证、九国船级社船板扩大认证,成功开发出水电蜗壳钢、核电用钢等产品。绿色样板工厂模式不断完善,风能、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等投入稳定运行。整个鲅鱼圈基地整体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鞍钢实现新时期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2007 年 4 月 18 日,由鞍钢凌钢共同出资建设的朝阳鞍凌精品钢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施工人员的不懈努力,2010 年 11 月 16 日,继连轧系统完成过钢、高炉系统实现出铁后,炼钢和连铸系统也顺利投产,该项目实现全线贯通,

6、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至此,鞍钢钢铁主业形成了鞍山、鲅鱼圈、朝阳三大生产基地。三大基地的产品辐射中国东三省、环渤海经济区以及日本、韩国等整个东北亚地区。然而这对于决心要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跨国钢铁企业的鞍钢来说还远远不够,鞍钢的决策者又将目光瞄准了天津滨海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2008 年 6 月 18 日,鞍钢与天铁冶金集团钢板公司重组协议签字仪式在天津举行。根据协议,鞍钢对天铁冶金集团钢板公司增资扩股以完成该公司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内容,鞍钢、天铁冶金集团各持天铁冶金集团钢板公司 50股权。这次重组协议的成功签署,是鞍钢与天铁冶金集团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标志,是鞍钢参与天津滨海新区建设

7、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010 年 2 月 6 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项目建设开工奠基仪式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港隆重举行。该项目将采用鞍钢自主集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建设规模为年产 100 万吨的 1450mm冷轧板生产线。该项目产品定位于以家电板为主,兼顾汽车用冷轧板和镀锌板,产品品种及规格均是市场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系列动作,使鞍钢改变了鞍钢本部单一内陆布局的局面,实现了向沿海和跨地区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大了辐射范围,延伸了钢铁产业深加工链条,推进了跨地区战略布局,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放眼全球,实施国际化经营“走出去”战略是鞍钢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钢铁企业的重

8、要内容。近年来,鞍钢在资源、制造、技术、服务和资本运营等产业链和价值链方面,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海外拓展能力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07 年 11 月,鞍钢与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出资建立鞍钢西班牙有限公司,鞍钢持有 49%的股份。2008 年 4 月,鞍钢在阿联酋的迪拜布阿里组建了鞍钢集团中东有限公司。加之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多家经营分支机构,鞍钢在海外的区域性经营公司数量增加到了 9 个,客户遍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 年 10 月,鞍钢与意大利维加诺公司签署合资协议,收购后者 60%的股权,拥有了在海

9、外的第一个钢材加工基地。2009 年 6 月,鞍钢正式成为世界钢铁协会汽车钢联盟成员单位。同时,鞍钢积极与中钢集团、美钢联和德国蒂森克虏伯开展交流合作和技术对标。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鞍钢没有望而却步,反而在经济低谷中抓住商机。2009 年 7 月和 9 月,鞍钢分别与韩国 STX 集团和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签署了铁矿石长期海运协议。这是鞍钢与世界知名公司“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此举为鞍钢从巴西、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安全运输又增加了一道“保险”,为鞍钢鲅鱼圈钢铁新区的生产提供了保障。随着推进国际化经营的进程,鞍钢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2009 年,鞍钢入选亚洲品牌

10、500 强,列亚洲冶金行业第 4 位。2010 年 6 月,鞍钢再度登上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在中国钢铁行业品牌排行榜中列第 2 名,并被全球三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认定为 2010 年度 10 个最佳表现品牌之一。鞍钢还加快开发海外铁矿石资源,首先将参与国际铁矿石资源开发的目光锁定在地处澳大利亚西澳洲中西部的卡拉拉铁矿。从 2006 年开始,鞍钢就依托先进的铁矿采选技术和人才优势,与澳大利亚西金必达金属公司合作,进行铁矿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及其他各项前期准备工作。2009年 6 月 23 日,鞍钢增持澳大利亚西金必达公司股权至 36.28%,成为这个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

11、东。由此,鞍钢也成为国内钢铁行业首个获得海外矿业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的企业。当年 11 月 28 日,卡拉拉铁矿选矿厂开工建设,预计将在 2011 年全面投产。2010 年 5 月,鞍钢集团公司与美国钢发展公司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正式签订股权投资协议,计划在美国分期建立 4 个螺纹钢厂和一个电工钢厂。2010 年 9 月 15 日,鞍钢与美国钢发展公司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双方正式组建合资企业,此举意味着备受关注的鞍钢在美投资建厂迈出了关键步伐。这一举措符合鞍钢的战略发展要求和海外产业布局要求,对于鞍钢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国际化经营实现历史性突破,今日的鞍钢正在成为国际化的鞍钢。多

12、角发展,打造非钢产业集群鞍钢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齐全的钢铁配套产业,这些产业多年来服务于鞍钢主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区域优势。但多数企业严重依赖鞍钢主业市场,发展缓慢,尽管在运行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在核心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市场竞争力不强,外部市场开发效果不理想。 “ 十一五”期间, 在钢铁主业大发展的同时,鞍钢将这些原来依附主业的辅助产业也列入发展规划,提出“与世界顶尖企业一起爬山”的构想,希望通过与世界先进企业携手,引进最先进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运营模式,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从而为鞍钢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多角化发展。依托钢铁主业,鞍钢在耐火材料、金属制品、水处理、保护渣生

13、产、铁红加工、冷轧工作辊镀铬等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大幅度提高了非钢产业的水平。2007 年,鞍钢与冷轧工作辊表面镀铬技术全球“领跑者”加拿大科德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鞍山科德轧辊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结束了东北地区没有冷轧工作辊镀铬生产的历史。2008 年 6 月 8 日,鞍钢和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共同决定各出资 50%在享有“西部之门”之称的重庆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及销售高附加值的优质轮胎用钢帘线,以满足国内汽车和摩托车企业进一步扩大制造规模对轮胎的增长需求。 2009 年 4 月 8 日,鞍钢贝卡尔特轮胎帘线(重庆)有限公司在重庆双桥工业园区落成并投入运营。鞍钢与国际耐材航母-英国维苏威国际集团各

14、按照 50%的比例,出资组建耐火材料公司,共同开发静压耐火材料和功能性耐火材料等高品质产品,2009 年合资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已经投产。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缔结战略伙伴关系,开始在低压电气生产制造、组装技术以及管理经营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同德国贝克吉利尼公司合资建设水处理药剂公司,以进一步提升鞍钢水处理系统的技术、管理和产品水平,公司已于 2009 年 10 月开工生产。同韩国斯多伯格三一公司合作建立连铸保护渣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档连铸保护渣,为开发钢铁新产品、提高品种质量及降低成本提供保证。鞍钢还在深化延伸服务与产业链方面加大力度,先后在长春、天津、潍坊建设钢材加工中心,扩大产

15、品辐射范围。与中国海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营口港建设合资码头公司等。加快多角化产业经营,在不断增加收入和利润的同时,保障了钢铁主业运营、促进了钢铁主业发展,鞍钢多角化产业正在朝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自主创新,领跑核心技术当今世界,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顺应时代特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事关鞍钢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鞍钢发展战略的核心。自主创新,给鞍钢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在钢铁主体工艺和装备实现了脱胎换骨般变革的同时,逐步构建起了钢铁主体工艺的核心技术体系。鞍钢 1780 毫米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是我国第一次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

16、,通过自主研制、开发和集成形成的冷连轧机组,标志中国在冷轧成套设备制造和生产工艺控制两大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鞍钢西部 500 万吨板材精品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依靠自己力量建成的工艺最先进、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最高的现代化全流程钢铁厂。这个项目主要由鞍钢自主设计、自主集成、自己施工,设备由国内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鞍钢鲅鱼圈钢铁新区,是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技术总负责,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沿海绿色钢铁厂。这个项目达到了技术装备先进、工艺路程紧凑、制造低碳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坐落在新区的被称作“轧机王”的世界最大的宽厚板轧机,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自主创新让鞍钢受益匪浅。一大批

17、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使鞍钢的底气更足,鞍钢所有大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从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到软件开发均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让鞍钢产品从市场的记忆中彻底抹去了“傻大黑粗”的印象,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高雅”品位,成为钢铁大家族中地位显赫的“尊贵一族”。依靠自主创新,鞍钢已经在汽车用钢、轻工家电用钢、管线用钢、船舶用钢、电工用钢、桥梁用钢、耐腐蚀钢、工程机械用钢、容器用钢、铁路用钢、建筑用钢以及高级无缝管、金属制品用线材等 13 大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与专有技术。2008 年,钢铁行业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一场“寒流”,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钢材需求骤然萎缩

18、。鞍钢正是凭借着在商品材中占 86.37%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专用材,稳定了产品市场。如今,鞍钢的主导产品呈现勃勃生机,在国内市场覆盖了各个重要应用领域,在国际市场遍布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一五”期间,正是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为鞍钢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6 年,鞍钢成套交“钥匙”工程济钢 1700 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建成投产,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率先实现由“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突破。2007 年,鞍钢“1780mm 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国内自主集成与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鞍钢完成了新建2130 冷轧工程、1450 冷轧工程核心工艺与自动化系统

19、的研发,在冷轧工艺与自动化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8 年,鞍钢被命名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科学发展,建设绿色鞍钢“绿色钢铁”,这是中国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能否从传统制造转变为绿色低碳制造,决定着钢铁企业是否拥有未来的发展权。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鞍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走绿色发展之路。为此,鞍钢制定了实现“绿色钢铁”的路线图:第一步是通过技术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第二步是建立铁素资源、能源、水资源循环和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以实现循环经济;第三步是应用世界钢铁行业先进的技术成果,生产高效优质、长生命周期、低环境负荷的产品,降低资

20、源消耗,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创新钢铁生产流程和工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鞍钢共淘汰 7 座 1000 立方米左右小高炉、9 座小焦炉、12 套 90 平方米烧结机和热烧结工艺,代之以节能环保的大高炉、大焦炉、大烧结设备气度似壮士断腕。与淘汰落后同步,鞍钢探索建立钢铁工业绿色样板工厂,2006 年建成现代化、短流程的西部精品板材基地,两年后建成鲅鱼圈新区。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使鞍钢能耗、物耗及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实现源头绿色后,鞍钢人把循环经济作为“绿”的平台和载体。建起能源管控中心,钢铁渣、高炉泥、转炉泥、轧钢泥及除尘回收的含铁物料全部得到循环利用;同时过去白

21、白放跑的余能余热得到充分利用,重点应用了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焦炉干熄焦及余压发电(CDQ),以利用富余煤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机组(CCPP)、烧结机热风烧结和余热发电技术、炼钢和连铸冷却蒸汽发电、加热炉蓄热式燃烧等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开发利用二次能源,鞍钢部分厂区实现“负能炼钢”,同时鞍钢在钢产量连年上升的情况下,还实现了“增钢减水”。加强与国际能源减排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欧洲碳基金、Camco 国际有限公司达成约 1300 万吨 C02 减排的销售协议,实现收益 1.5 亿欧元。“十一五”以来,鞍钢依靠自主创新,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节能环保技术的突破。2006 年-2009 年,吨

22、钢综合能耗累计下降 136 千克标准煤。“十一五”以来累计节能 263 万吨标准煤,提前一年超额完成 2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二氧化硫和 COD 等污染物排放指标均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目标。2010 年 5 月,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鞍钢作为唯一一家企业介绍了经验。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宣布鞍钢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2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鞍钢一举站到了节能环保的排头。一个绿色的鞍钢呈现在世人眼前!如今,鞍钢正踏上“绿色钢铁”的宽广大道,它将开辟中国钢铁业一个绿色的新纪元!展望未来,剑指世界前五近年来,伴随着加快推进“四个转变”的坚

23、实脚步,鞍钢已经具备了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以钢铁强国、造福社会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鞍钢,已经成为共和国钢铁脊梁。任重道远谋发展,再鼓征帆破浪行。2008 年 12 月 12 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鞍钢鲅鱼圈钢铁新区,对鞍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鞍钢当好钢铁企业排头兵,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生产高质量、低成本产品,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鞍钢与攀钢强强联合重组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后,鞍钢更是如虎添翼。新的鞍钢集团确立了“十二五”发展目标:到 2015 年,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五位,成为钢铁业特强、钒产业世界领先、钛产业国内最大,多角化产业协调发展,最具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展望未来,鞍钢不仅担负着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也承载着为创新型国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鞍钢将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实现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中国钢铁行业名副其实的排头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