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唐泰清,成功的技术和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小流域综合治理、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造林等。,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具体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已荒漠化 的地方,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 牧业,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已荒漠化 的地方,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开源,节流,解决能源
2、的途径,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开源,节流,解决能源 的途径,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开源,节流,解决能源 的途径,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考题透析,例1、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 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 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 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 沙量大,例1、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 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
3、图, 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 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 沙量大,B,考题透析,例1、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 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 完成(1)(2)题。,(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考题透析,例1、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 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 完成(1)(2)题。,(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D草方格沙障,A,考题透析,例2
4、、一生态学家在非洲某村落进行生态调查,他 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 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 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公尺左右, 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公尺左右是带刺的灌 木丛,以外到1公里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 本植物群及灌木。10上述调查区的植物分布形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A过牧 B滥垦 C滥伐 D滥采,例2、一生态学家在非洲某村落进行生态调查,他 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 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 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公尺左右, 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公
5、尺左右是带刺的灌 木丛,以外到1公里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 本植物群及灌木。10上述调查区的植物分布形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A过牧 B滥垦 C滥伐 D滥采,A,11上述植被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下列非洲的哪个 地区:,A尼罗河中游B赞比西河中游C刚果河中游D尼日尔河中游,11上述植被景观最可能出现在下列非洲的哪个 地区:,A尼罗河中游B赞比西河中游C刚果河中游D尼日尔河中游,D,例3、下图所示岛屿,从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 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部分沙质 台地上,形成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 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1)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的地
6、区高达 _毫米以上。请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的 主要原因。_,(1)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高达 _毫米以上。请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的 主要原因。_,2000,(1)雨季时,图示岛屿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高达 _毫米以上。请简述该地降水量丰富的 主要原因。_,2000,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2)根据图1中相关信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 等值线有何分布特点。,(2)根据图1中相关信息,推测该岛年平均气温 等值线有何分布特点。 (由河流流向可知地势中高周低,从而得出年均 温等值线)呈环状分布,中间低四周高。,(3)读图2,描述近50年图示岛屿西部沙漠化面 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该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1
7、956年到1975年,沙漠化面积逐渐增加; 1975年后,沙漠化面积逐渐减小。 (要答出变化的时间分界点1975年) 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40N,34N,110E,(一)区域特征,1、地形地质,(1)高原为主,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 (2)重要地形区:黄土高 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地质作用: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内力作用的地堑(渭河平 原和汾河谷地) (4)黄土塬、黄土梁、黄 土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 降
8、水集中在7、8月,多旱涝、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约古宗列曲,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壶口瀑布,河口,旧孟津,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 降水集中在7、8月,多旱涝、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3、水文:黄河及其支流(汾河和渭河) 中游的忧患: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三)水土流失的
9、危害,(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中 游,下游,(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中 游,下游,1、对当地:,2、对黄河下游地区:,(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中 游,下游,1、对当地:(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 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 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2、对黄河下游地区:,(三)水土流失的危害,中 游,下游,1、对当地:(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 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 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2、对黄河下游地区:(3)黄河泥沙含 量剧增,大量泥沙 沉积在下游河床, 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悬河
10、”,严 重威胁两岸地区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涝灾害加剧。,黄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悬河”,(四)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四)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四)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四)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2、农业技术措施,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农耕农业,同时精心 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 学施肥等。,2、农业技术措施,3、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 措施之一。,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农耕农业,同时精心 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 学施肥等。,二、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30N,12
11、0E,110E,长江中下游平原,120E,110E,东南丘陵,20N30N110E120E,包括: 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 两广丘陵,100E,105E,110E,四川盆地云贵高原,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 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红色土壤,在江南丘 陵分布广泛。,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 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红色土壤,在江南丘 陵分布广泛。,特点:红壤含有机 质少、酸性强、土质 黏重,是我国南方的 低产土壤之一。,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 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红色土壤,在江南丘 陵分布广泛。,特点:红壤含有机 质少、酸性
12、强、土质 黏重,是我国南方的 低产土壤之一。,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形成:是在高温多 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 红色土壤,在江南丘 陵分布广泛。,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防止水土流失。,特点:红壤含有机 质少、酸性强、土质 黏重,是我国南方的 低产土壤之一。,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疏松;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疏松;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人为原因:,人多地
13、少,耕地不足生活用能不足,毁林开荒砍柴取薪,(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妥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沼气、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但地表水资源 缺乏,常常出现“地 表水贵如油,地下水 滚滚流”的现象,其 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区 多岩溶洞穴、漏斗等, 地表水容易漏入地下, 流入地下暗河;而且 地表植被少,涵养水 源的能力低,地表水 容易流失。,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1)原因:,土层浅薄;植被稀疏;降水量及降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地形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过度樵采、过度
14、开垦。,(2)防治措施:,加强管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砌墙固坡,整修梯田; 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植树种草; 改良土壤; 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体验高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 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 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的 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 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 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 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 在我国的_、_、_等省区。,材
15、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云南、贵州、广西,(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 在我国的_、_、_等省区。,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壤层厚度、 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土壤层厚度 和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随坡度变大,土壤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层 厚度变薄;肥力。,(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壤层厚度、 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土壤层厚度 和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 应注意的问题是_。,材料
16、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选择坚实地基,避免地面塌陷,(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 应注意的问题是_。,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 土地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 暴雨;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三、 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布:,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绿洲、灌区),三、 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布:,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绿洲、灌区),2、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 灾害;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地形和气候 因素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2、成因分析:,(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 灌不排的灌溉措施,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 表积聚;,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 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