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财政支出理论,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定价理论 财政支出效率理论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一、社会产品类型 社会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利益,但是不同性质的产品受益范围是不同的。 根据这种差别,可以把所有的社会产品分成三个类别:1)公共产品 ,2)私人产品 ,3)混合产品 。这一分类为政府在消费领域中的职能范围提供了原则界限。,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社会 私人需要(private needs) 需要 公共需要 (public needs)社会 私人产品 市场机制 产品 公共产品 政府机制经济问题的研究应从区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开始,因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职能的核心。,从公共需要导
2、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效 提供的条件,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公共产品的 受益范围,二、公共产品理论,(一)公共需要的特点分析,1、公共需要具有整体性(不可分割性); 2、公共需要具有共同性; 3、公共需要是广泛的和变化的。结论: 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于满足人们的公共需要,(二)公共产品涵义与特征 1、涵义 按照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 2、特征 (1)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
3、之,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2)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过高。,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公共产品:灯塔的例子,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公共产品:国防的例子,国家防卫是公共产品吗?,消费的非竞争性 受益的非排他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消费的不可抗拒性 -很强的正外部效应,请注意:真正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是十分稀少的。,你对公共品可能并不在乎,但你必须享用或消费它。,(三)公共产品分类,世界性公共产品,判别公共品的
4、步骤与物品分类,是否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吗?,排他性/竞争性产品 (纯粹私人产品) 市场能有效提供,技术上可排他吗?,排他成本很高吗?,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纯粹公共产品) 必须由政府提供,非排他性/竞争性 (共有资源) 需要明确产权,排他性/非竞争性 (自然垄断产品) 如不拥挤的桥梁等,物品的分类,(四)公共产品的消费特点 1购买意愿缺乏,存在很强的搭便车动机。 2等量不等价消费,但效用评价不一。,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公共品的私人提供” 是指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品。,假设:两人是理性的,自利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描述了无法相互沟通的个人之间出于自身理性考虑所进行的
5、抉择往往并不符合双方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两难境地,囚犯B,囚犯 A,招供,不招供,招供,不招供,囚犯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模型的一般解释,(四),(五)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假设:两人是理性的,自利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现在面临着是否对某公共品做出贡献的抉择,设公共品的成本为150元,两人的初始效用为300元,个人从公共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都是100元,若两人共同对公共品的提供作贡献,则双方分摊公共品的成本;若只有一个人愿意作贡献,则需独立承担公共品的成本。,个人B,个人A,贡 献,不贡献,贡 献,不贡献,结论:公共品私人提供的“囚犯的困境”模型描述了私人提供公共
6、品的悲观场景,即个人根本不会提供任何数量的公共品,而只会选择免费搭乘(free riding),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私人品的社会需求:Q=Q1+Q2+Q3+Q4+P=P0,P,Q,P0,A,B,C,Q1,Q2,Q3,结论:在任何给定价格的条件下,都可以找到私人的市场需求,把该价格下各私人的需求曲线与纵轴的垂直距离加总,即水平叠加,就得到私人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如上图所示ABC就是某私人品的社会需求曲线。表明随着价格的下降,社会对某一私人品的需求增加。,私人品最优提供的条件:MC=MBs=MB1=MB2=,私人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在相同价格情况下社会对同一私人品需求的轨迹,P1,第三讲 财政支
7、出基本理论,(六)纯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纯公共品的社会需求: X=X0 P=P1+P2+P3+P4+,P,X,X0,P1,P2,P3,A,B,C,结论:由于纯公共品具有等量消费的特点,在任何既定公共品数量的条件下,都可以找到私人所支付的价格,因此,把该数量下各私人的需求曲线与横轴的垂直距离加总,即垂直叠加,就得到公共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如图所示折线ABC就是某公共品的社会需求曲线。表明纯公共物品的消费存在免费搭车现象。因此,纯公共品由私人来提供缺乏效率。,纯公共品的最优提供条件: MC=MBs=MB1+MB2+,纯公共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社会对同一纯公共品的不同数量所支付的价格轨迹,第三讲 财政支
8、出基本理论,局部均衡一:垂直加总与萨缪尔森条件,假设社会由A和B两人组成,都愿意真实表达偏好,于是有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社会对公共产品需求曲线。,Q,O,S,DB,DA,DA+DB,PA,PB,PA+PB,G最佳,E,垂直加总意味着:对于某一既定数量的公共产品G,每个消费者都消费该产品的全部,该数量对应的价格是所有消费者支付价格之和。,市场均衡条件:PA+PB=MC,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条件:MSB=MSC,“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资源最佳配置条件,同样适用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其中: MSB=MB,即社会所有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总和。 公共产品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 MSB
9、=MB=MSC, 一个数字的例子小区保安的最优雇佣数量,小区保安的最优雇佣数量,保安的雇佣(供给)成本:450元人月。 由三个消费者组成的小社区从安全保障中获得的边际收益,如下表:结论:根据的帕累托最优原则,该小区保安最佳雇佣量应为3个。,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值。 因为非排他性,私人部门无法用收费来弥补其产品成本。 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按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边际成本定价原则,这些产品必须要免费提供才是有效率,这也让私人部门难以接收。 结论:私人部门不提供公共物品。,局部均衡分析之二:Lindahl 模式,A和B承担各自的“税收价格”,D
10、a是A的需求曲线(Db可视同A的供给曲线)。假设公共产品总成本为T,T=CA+CB,税率为t=T/Y,Y=YA+YB,于是,t和E的均衡(博弈均衡)就称为“LINDAHL均衡”。,A,B,Db,Da,G*,Cb,Ca,E,D曲线代表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D曲线代表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从来看,D线相当于面对的供给线,因为这条线上的各点反映,如果他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产品成本,他可以得到相应数理量的公共产品。 同理,从来看,D线相当面对的供给线。 在D与D的交点,两人经过讨价还价,双方愿意承担的成本的比例加起来等于。这时的公共产品数量为. 此时:由D线、D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均衡状态被称为林达尔均衡。,按
11、个人受益来捐献和分担小区保安的成本,捐献原则: 每一个社区成员均按其真实边际受益来捐献资金数额。 雇佣为个保安时: 各捐献300、250、200共计750元,大于个保安的边际成本450元,预算剩余,表明一个保安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结论:增加雇佣。 雇佣为个保安时: 各捐献500、400、300共计1200元,大于个保安的成本900元,预算剩余。结论:增加雇佣. 雇佣为个保安时: 各捐献600、450、300共计1350元,恰好等于个保安的成本1350元,此时,。结论:保持个,不再增加。,林达尔均衡的实质和前提,林达尔均衡的实质: 社会成员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各自应负担公共产品成本;
12、(即税收)的比例。 两个假设前提条件: 每一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披露自己可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收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收益的可能。,公共物品 供给中的免费搭车现象,免费搭车者: 是对那些寻求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的一种形象性说法。 出现免费搭车的原因: 一方面,如果人们知道他们所必须分担的公共物品的成本份额,取决于其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收益的大小,人们就会从低呈报其真实的收益,从而减少其对
13、公众物品的出资份额。 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人们不会因为其出资份额的减少而失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任何收益, 因此,人们在享受公共物品收益的同时不出或少出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 免费搭车的后果:公共的悲剧:即没有公共产品提供或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例,结论:自愿捐献分担成本来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行性,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每人的捐献额为他从该公共产品中所能得到的边际收益。 在成员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自愿捐献中的免费搭车现象将导致“公共的悲剧”。因此自愿捐献的方式就不再适用,只能实行强制性的融资方式筹集公共品供给的资金,这就
14、是税收。,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分析,注:i是纳税人的数目。,理论上,为多生产一个单位的公共产品,人们客观上所必须放弃的私人产品的产量,即是边际转换率。实际上,边际转换率(MRT)衡量的是公共产品的机会成本。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边际替代率(MRS)实际上是用来衡量人们对公共产品的相对效用水平的评价,边际替代率之和就是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的相对效用水平的总评价。 可见,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人们从公共产品中得到的利益(效用)应等于它的客观机会成本。显然,这与局部均衡分析所得到的个人对公共产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应等于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的结论是相符合的。,(1)公共物品供给的一般情形: 、政府按受益原
15、则或支付能力原则向社会公众强制收取税收,取得收入, 、政府将取得的税收收入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2)公共物品公共供给仍然存在的问题: 政府无法准确测知每一个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从而无法准确决定公共产品的最佳数量。因此,由政府来决定的公共产品数量仍然可能不是最佳。 两种可能的情形: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供给过度,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条件:按受益原则确实税收水平 如果按个人受益原则来确定个人的税收水平,那么,个人就会倾向于少报、瞒报自己的真实受益,搭便车现象仍然存在: 由此而测出的公共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会小于其真实的社会边际收益。 由此而取得的税收收入会少于最佳供给量所需要的水平。
16、 结果仍然是: 公共产品的供给会不足,达不到有效率的供给水平。,思考:在我国,哪些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产品供给过度,条件:当税收的征取与个人的受益无关时: 、事先告知,个人所陈述的需求状况(即受益)只是用来确定公共产品的最佳数量,而与个人为满足这些偏好须支付的代价(即税收)无关; 、现实的情形:征税与公共产品数量的确定是两个分割而不相联系的过程, 结果:过度供给 个人倾向于夸大其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导致公共产品的过度供给。,思考:预算规模为何难以控制?,应该由政府供给的一些典型公共物品,国防 基础研究 消除贫穷计划 环境保护,国防,国防往往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公共支出。 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
17、国防支出2720亿美元,人均1035美元。 中国:2003年中国政府公布的国防支出为1907.87亿元(合230.7亿美元)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估计为354亿美元;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估计为559.48亿美元;美国兰德公司估计为310亿380亿美元。2004年中国政府公布其国防支出为56亿美元,但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这一数据为674.9亿美元。 结论:保卫国家免受外国入侵是公共物品的典型例子,即使是主张小政府的经济学家也同意,国防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物品。,基础研究,知识的创造是一种公共物品。 知识可以区分为特殊性知识(如专利技术)与一般性知识(如数学定理)。 特殊的技术知识,可以通过
18、专利制度让发明者得到其大部分好处,即专利制度可以使特殊知识具有排他性。 一般性的知识无法申请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得到这种知识,没有排他性。 所以政府应该以各种方式提供一般性知识这种公共物品。主要是对各种基础研究提供资金资助。,消除贫穷计划,反贫穷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应该致力于反贫穷。 原因: 差不多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没有贫穷的社会里,消除贫穷对大家有益。 但是私人市场不能消除贫困,私人慈善事业也很难解决问题。 方法: 对富人征税来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好: 穷人因享受了较高的生活水平而变好,纳税人(富人)状况也变好,因为他们享受了一个较少贫困的社会的生活。,环境保护,市场没
19、有充分的保护环境,环境恶化是现代的公有地悲剧。 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中承担起更重要的作用。 污染管制、庇古税都是可选的环保手段。 政府还应加大对清洁技术研发的政策引导、鼓励与资金支持。,(七)混合产品的供给,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1、 具有较强外部效应产品的提供方式,O,E,A,C,P,Q1,B,Q2,D,Q,H,G,J,F,MC=AC=P,结论:这类混合产品由于具有外部效应,由市场提供,会导致提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由政府提供,会导致过度消费。因此,混合提供是这类混合产品理想的提供方式。,政府价格补贴,I,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A、私人供给,政府补助 矫正性财正补贴。 B、政府直接
20、提供,以较低价格鼓励人们消费。 不能完全免费,如果完全免费,会导致过度消费。,思考与讨论:为何要免费义务教育与收费高等教育?,2、不拥挤的桥梁:,图中:DD是需求线, QC 是桥的通过能力线,QY是拥挤线, QY与DD不相交表明这座桥不拥挤,此时增加一个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线MC与横轴一致。,解释:不拥挤桥梁的供给,有效率的通过量: 根据D=MSB=MC,由此决定的价格P=0,桥的通过量为Q*。 若由私人垄断供给: 则私人会按其垄断者的边际收益MR(MR始终在需求线之下)等于边际成本确定其供给量Q0,由此确定的价格为P0, 显然:垄断供给的量Q0低于最佳效率供给量Q* ,由此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
21、失,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结论: 应由政府免费提供,并用统一征税的办法筹措资金以弥补造桥的直接固定成本。,3、拥挤桥梁的供给:解释,图中: DD是需求线, QC 是桥的通过能力线,QY是拥挤线, QY与DD相交,表明在一定价格下,这座桥会出现拥挤,MC在拥挤量以内时为零,与横轴重合,在超过拥挤量时会递增,向右上倾斜。,结论:政府低价供给 对于此类物品,政府应按边际拥挤成本收取少量费用,即以低价供给,以免出现过度拥挤,产生社会福利的损失。 鉴于边际拥挤成本计量困难,以及收费的目的是为限制过度消费,所以实际收取的价格应以能保证不出现过度拥挤为准。 至于此类产品的直接固定成本,应通过税收来筹资。,解
22、释:拥挤桥梁的供给,有效率的供给量: 根据:MSB=MSC,应该是DD 线与MC的交点E对应的通过量Q*,此时对应的价格(过桥费)为P*。 私人垄断供给量: 同于前述不拥挤的桥梁,此时供给量Q0,价格为P0,有净福利损失。 政府供给: A、免费供给:此时通过量为Q1,但会产生拥挤,且有净福利损失如阴影部分示。 B、政府按边际拥挤成本收取少量费用(如P*),以保证不出现过度拥挤。,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公共提供的社会净效益,市场提供的社会净效益,消费效益生产成本税收成本税收的效率损失,消费效益生产成本收费成本收费的效率损失,=,=,结论:桥梁这类准公共物品究竟采取何种提供方式更有效率,取决于,4具
23、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产品 的提供,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5、一些重要的共有资源,共有资源的基本特点 自然提供而非人为生产。 无排他性、有竞争性; 消费的负外部性。 一些重要的共有资源举例: 公共草地 清洁的空气和水 石油矿藏 拥挤的道路 海洋鱼类、鲸鱼和其他野生动物,对共有资源的使用与保护,(1)过度使用:公共地悲剧 (2)对共有资源的保护措施 A、收费与庇古税 如对拥挤性道路收费、或征收汽油税,对国家公园收取门票等。 新闻资料:新加坡解决道路拥挤的方法 B、管制 政府禁止或限制对共有资源的开采量; 或限制使用共有资源的季节和时间; C、私有化 将共有资源分成小块,私有化,如草地,野
24、生动物等。 案例研究:为什么黄牛没有绝种?,公共地悲剧,对共有资源而言,“公共地悲剧”意味着人们对于共有资源的使用总是会大于合意(最佳效率)水平,从而使得这种资源日益趋于减少和枯竭。 “公共地悲剧”举例: 日益恶化的环境:空气和水污染; 频临灭种的各种野生动物; 公共草地的枯竭、沙漠化; 河流和野洋里鱼类的日益减少和枯竭; 日益拥挤的城市道路。,思考:为什么大多数高速公路边都有垃圾,而在人们自家院里却很少呢?,(七)公共生产,解决社会产品由谁生产问题的两种选择:,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labor: 如果不走极端,社会生产方式总是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的某种组合。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公共生产的适当范围.
25、,政府纠正生产领域的市场缺陷的三种方式:,税收或补贴 公共管制 公共生产,政府干预方式选择不当会导致事与愿违。 公共管制主要包括价格管制和反垄断,其有效性取决于管制者的管制水平和道德素养。,讨论:什么样的公共产品应该公共提供且公共生产?,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的几点结论,公共产品应由公共部门提供,但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不一定是公共产品。 公共提供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公共生产,反过来,公共生产也不意味着要公共提供。 经济中还存在着大量混合提供或混合生产的情形。,混合提供指对某种商品的消费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出资的现象。混合生产则是指某种商品的生产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进行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P
26、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就是一种典型的PPP模式。,案例材料:公共财政与SARS危机,在2003年遭遇的SARS危机被正视之后,财政的巨额投入确保了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度过难关。 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分别拿出20亿元和50亿元设立防治非典专项基金,随后又承诺,对SARS患者,凡医疗救治费用能纳入公费医疗体系的,一律由公费医疗承担;不能享受公费医疗的,特别是农民和城市困难居民一律实行免费救治,由各级财政承担。 财政部又作出决定,对受SARS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央大型民航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其他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餐饮、娱乐、旅游
27、等行业的税收和征收定额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免。 中央政府强化公共卫生领域投资的做法,是中国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新加坡在解决 道路拥挤上的方法 (1),从来没有一个城市通过修建更多的道路可以使它的交通拥挤和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世界上的一些城市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洛杉机),而有一些城市道路很少,但道路的拥挤和污染程度差别并不大。道路越多只是鼓励了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车,从住处到工作地方很远,从而用了更多的道路空间。最近对伦敦拥挤问题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伦敦即使是把整个中心区拆掉修建道路,仍然存在道路拥挤问题。 对汽车拥挤和污染问题,经济学家总有一个理论上的回答道路定价。根据人们用哪一条路,在一
28、天中和一年中什么时候用这些道路,以及他们使用这些道路污染问题的程度,来对使用道路的人收费。要把价格定在引起最适当的使用量的水平上。 在新加坡决定试着这样做之前,还没有哪一个城市敢用道路定价法。许多想法在理论上看来很好,但总有一些隐藏的,未预期到的缺点。新加坡现在有了十多年的经验。这个制度还在运行!没有什么未预见到的问题。新加城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没有道路拥挤,没有汽车引起污染问题的城市。 在新加坡城市中心区周围有一系列收费站。要开车进入城市,每辆车必须根据所用的道路,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开车以及当天的污染问题交费。价格的上升和下降使用量达到最适水平。 此外,新加坡计算了中心城市以外没有污染时可容纳的最
29、大汽车量,并在每月拍卖新车执照权。不同类型的牌照允许不同程度的使用。允许在任何时候使用车的牌照比只允许周末拥挤不太严重的时间使用车的牌照贵得多 。价格取决于供求。,新加坡在解决 道路拥挤上的方法 (2),由于有这种制度,新加坡不用把资源浪费在用助于遏制道路拥挤和污染问题的基础设施计划上。从这种制度中得到的钱用于降低其他税收。 如果是这样的话,伦敦为什么在最近的汽车拥挤和污染问题报告中否定了道路定价呢?他们担心,这种制度会被认为来自政府的烦琐干预太多,而且,公众也不能接受这种让富人开车比穷人多的制度。 这两种看法都忽略了一个事实:我们已经有收费道路,现在的新技术使避免这两个问题成为可能。 在用条
30、码和结算卡时,一个城市可以在全城不同地点安装读码机。当任何一辆车开过每一个点时就根据天气、一天中的时间和地点从驾驶员的结算卡帐户上扣除一定数额的钱。 在车内,驾驶员有一个仪表,这个仪表可以告诉他收了多少费,以及他的结算卡上还剩下多少钱 如果一个是平等主义者,认为开车的特权应该是平等的分配的(即不根据收入),那么,每年给每辆车一笔结算卡金额,那些愿意少开车的人可以把他们没用完的金额卖给那些想多开的人。 这种制度不是给城市带来额外的税收收入。,而是给那些愿意住在工作地方附近的人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收入补贴。由于穷人开车比富人少,这种制度是一种把富人收入给予穷人的平等化再分配。,私有化以建立明确
31、的产权,亚里斯多德名言: “许多人共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最少的,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 共有资源悲剧的原因: 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建立产权,即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在法律上有权控制它的所有者,因此大家都过度使用它而并不关注它的保存。 共有资源私有化的实质 是明确建立产权,让产权所有者去合理使用并保护这种资源。,案例:黄牛为什么没有绝种?,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特种都遭受了灭绝的威胁。当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州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普遍,以至于190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下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
32、非州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面临类似的困境。 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将很快绝种。实际上,对牛内的大量需求看来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的繁衍。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象是共有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有尽可能多地猎杀他们所能找到的大象的激励。由于偷猎者人数众多,每个偷猎者很少有保存大象种群的激励。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收益。,公共产品小
33、结,1公共产品是一种共同消费的商品,即每多一个人对这种商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这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 2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基本特征。纯私人产品则是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在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混合产品。 3公共产品有效率的条件要求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4尽管林达尔机制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有效配置,然而由于每个人都有可能说谎,从而在现实中很少被采用。 5由于公共产品存在难以克服的搭便车问题,为了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率配置,通常需要采取公共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产品必须要由公共提供。 6根据受益范围的不同,公共产品
34、可以区分为地方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全球性公共产品。,P,Q,D(AR),MR,MC,AC,Q1,Q2,Q3,Pm,Pac,Pmc,MR=MC定价,存在垄断利润,供给量不足,造成社会效率损失,MC=AR定价,供给量充足,但企业存在亏损,需要财政补贴支持,AC=AR定价,供给量适中,企业盈亏持平,三、垄断市场公共定价自然垄断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第三讲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他在研究了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扩张问题,并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也称为瓦格纳法则。,理论背景:工业化,1、公共活动扩张论瓦格
35、纳法则,四、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理论,第四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市场关系日趋复杂,导致政府活动增加:建立执行法律、司法的机构,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比率上升趋势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需要政府出面干预和管制,4、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长更快),政府支出相应也要增加,结论:财政支出规模增长与一国人均收入水平有关,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主要是由于政府活动范围扩张的结果。,第四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唐家岭
36、是北京50个市级挂账整治督办重点村(点)之一,这个不足三千村民的村落居住着近五万名被称为“蚁族”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2010年 聚焦唐家岭,讨论:中国的城市化引发的问题和矛盾,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看问题: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繁荣、发展,会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市或者城市化的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城市化的发展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好处?1、它增强了社会协作能力,提高了社会
37、的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 2、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他所产生的人口集中效应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质量下降 八大污染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滨西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落衫叽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
38、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染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日本水俣病
39、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1977年,生活在 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交通堵塞问题 人均住房面积紧张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政府的作为:,既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一
40、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引起重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经济发展早期阶段: 政府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比较高。 (公共积累支出比重大) 经济发展中期阶段: 政府公共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发生的支出增加,使整个支出总额仍然不断增加。(公共消费支出比重大)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安全等的需要和要求也不断增加和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加。(转移支出比重大),代表人物是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他们在分析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时,突出强调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会导致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结
41、论:一国的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2、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四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的经济起飞,政府支出,时间,和平,战争,战后和平,原支出水平,战争时期支出水平,战后支 出水平,国防支出,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皮库克和威斯曼。又称内外因素论或危机推动论。是两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对英国1890年以后的财政支出历史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内在因素,经济本身的发展,导致财政收入自动增加,外在因素,社会动荡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3、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第四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GDP),替代规模效应强调的是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时间格局,并认为战争等社
42、会动荡因素(外在因素)是财政支出突然猛增的根本原因。,结论: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是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第四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宏观因素 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 2.微观因素 公共物品需求;公共物品成本和价格等 3.政治决策程序,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因素,第四讲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主体的区别 1、二者范围不同 2、择优的标准不同 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五)财政支出效益,总支出私人支出 财政支出个人收益最大化 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差异性微观效果分析 宏观、微观效果分析,分析内容、重点、范围、选优方法等有所差异。,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比较
43、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成本收益分析法,(一)成本、效益含义1.真实的成本、效益及个人损益 2.直接与间接成本、效益 3.有形与无形成本、效益边境儿童学费与国防安全 4.中间与最终成本、效益: 案例:火山爆发与美国农业 5.内部与外部成本、效益社会成本内在成本外在成本社会效益内在效益外在效益社会净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成本直接成本与效益,间接成本与效益等,案例:某公共防洪工程的成本和收益构成,成本收益分析难点、局限性难点1:尽管政府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与私人的相同,但政府支出项目所涉及的因素更多,这决定了条目列举、目标函数等确定的困难。 难点2:有些因素在
44、市场上找不到相应的价格,如环境治理、生命救助、时间价值等,它们的成本与效益很难准确估计,因此,类似于此的无形成本与价格,大多只能采用影子价格(资源的真实成本或替代成本)、机会成本。 案例:拯救大兵瑞恩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收入的损失? 难点3:贴现率确定困难。原则上,贴现率应为社会贴现率,即整个社会愿意为了未来而放弃现在的成本与收益的贴现率。但是,由于社会成本与收益确定困难,所以,贴现率选择大多和私人投资所用的贴现率相同。,公共项目能够造福后代,理论上其贴现率应该比私人投资所用的贴现率低!?,成本收益分析人员玩弄的花招1,连锁反映花招 案例:政府修建公路,其直接收益是减少了个人和企业的交通成本
45、。与此同时,当地的饭馆、加油站等利润可能上升。这又会使得当地食品等利润上升。若把间接效应加到收益一方,则任何项目都是正收益。 问题:忽略间接损失(如乘火车的人减少,火车经营者利润下降),把那些仅仅是收益转移的内容作为收益的增加。 启示:计算一致性 既有间接收益就要有间接损失相对应。,案例: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一位记者在评论英国是否应该考虑修筑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时,曾劝说道:“修筑海底隧道,并不是因为枯燥的成本效益分析说它值得,而是因为英国人需要一个大项目奋发起来”。(94年完工,耗资150亿美元,是原来预算的两倍) 如果支持某一个项目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使人发奋”的理由,那么,如何在项目之间选
46、择?,成本收益分析人员玩弄的花招2,劳动力花招 美国国会讨论是否实施B2海盗轰炸机计划,国防部不想在该项目上花钱。但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参议员丹尼范思坦表示支持该计划,她宣称:该计划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精密技术或电子干扰系统。工人工资是否属于收益? 案例:地方小水电建设,成本收益分析人员玩弄的花招3,重复计算花招 政府实施某灌溉工程,对土地的影响有:a土地价值增加b耕种土地获得的净收入增加。 此时,收益a + b ?,最低费用选择法,不计算备选方案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而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最优选择,假定政府打算在4年内培养出10000名农学专业的大学生经过专家研究提出4个
47、能达到上述目标的备选方案:1新建5所农学院。每所学院招生2000名这要兴建校舍。招聘教师和管理人员2扩建既 有的农学院这要新建若干校舍增聘若干教师和管理人员3兴办广播电视大学农学专业这要增添与电视教学有关的各种设备聘用教师安排一应教学行政和组织工作4组织农学专业的自学考试这要组织辅导、考试等一应工作。即便上述4个方案均能培养出10000名质量相等的农学专业的大学生。,财政透明度 原则,1.作用和责任的澄清、涉及确定政府的结构、 职能、关系等的明确 确定部门支出合理性 2.公众获得信息的难易、强调在规定的时间 内公布全面财政信息 降低财政风险 3.预算编制、执行和报告的公开 4.对真实性的独立保
48、证,斯蒂格里茨对政府支出的分析框架分析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提供一种公式,而是提供一种分析框架,或者说提供一种思考方式。,1、为什么需要这项政府支出,即需求源是什么? 2、这项支出会对私人和厂商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 3、这项支出最终的受益者和损失者是谁? 4、是否还存在其他更好的替代项目?,分析框架,六、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它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了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示意图,决策环境,市场环境,非市场环境,价格反映偏好 企业提供私人产品,投票反映偏好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企业,政府,个人,选民,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相对独立性公共选择理论颠覆了政治学关于人是政治人的假定,认为 政府机构不是大公无私的集体,而是由一个一个以追求个 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组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豆腐渣工程”,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行政成本高居不下 公共资源浪费严重,封杀过路财神 问责无效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