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91447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一、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历程乡村生态旅游是在农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换,逐步优化乡村环境,从而实现农村脱贫与资源环境保护目标的新型旅游形式。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可追溯到其初级形式农家乐。1998 年,昆明西山区团结乡、个旧倘甸由村民自发率先开办农家乐旅游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后,苦丘北普者黑、西双版纳、丽江黄山乡、寻甸钟灵山、瑞丽大等喊、抚仙湖沿岸、洱海沿岸、曲靖市郊、昆明市周边、玉溪峨山等地农家乐旅游业逐渐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构成昆明环城游憩带主体的农家乐、丘北普者黑、丽江黄山乡、西双版纳傣

2、族园、蒙自万亩石榴园、个旧倘甸等为典型,以及散布于全省各中小城市附近的星点状农家乐的发展格局,并在大中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初步呈现出带状发展趋势。云南“农家乐”旅游主要以农村休闲环境为依托,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采摘、垂钓、娱乐等项目为特色。随着旅游供给及游客数量的增多,乡村文化与环境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了政府、当地居民及学界的普遍担忧。2000 年,在云南大学商旅学院的科研支持下,香格里拉下给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开始启动,试图探索一条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可持续乡村旅游途径。昆明西山团结乡也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问题,积极设法缓解乡村旅游与乡村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则在不断探索

3、有利于环保与发展的组织经营形式。总体而言,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虽较为迅速,但整体上还处于散乱、自发、重经济效益而轻资源环境保护的初级发展阶段。2、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经验总结(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现将云南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表 5-1。表 5-1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案 例 成 功 经 验昆明环城游憩带乡村生态旅游在地方政府的强力引导下,依托昆明这一强大的大市场及乡村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科技开发与旅游业相结合,采用农户自发式、公司独立经营等多种经营管理形式。抚仙湖沿岸乡村生态生态旅游依托优越的人居环境及景区,以周边昆明、玉溪为主要市场,农户自发

4、发展。洱海沿岸乡村生态旅游依托优越的环境、景区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景区客源及大理市为客源依托,农户自发发展西双版纳傣族园 在旅游规划的指导下,依托多个特色突出的傣族村寨,以公司+农户进行主题公园式经营管理。瑞丽大等喊 依托边境乡村浓郁独特的傣族文化,在统一规划下协调有序发展- 2 -个旧倘甸 以个、开、蒙为主要客源市场,依托便捷的交通及相对优越的环境,农户自发经营丘北普者黑 以景区游客为依托,探索“农户自发社区统一管理社区+景区联合经营”逐渐过渡的发展之路。禄劝黑井 古镇乡村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向外来公司出租部分资源丽江黄山乡 乡村文化农家乐乡村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寻甸钟灵山 荒山承包发展果园乡

5、村生态旅游安宁青龙峡 依托市场与区位,利用自身资源环境,开发体验、观光式产品香格里拉下给村 依托自身文化底蕴,政府支持与引导下开发 腾冲和顺镇 依托自身文化底蕴,引进公司开发蒙自万亩石榴园 依托大规模农业景观,自发石林景区周边村寨 依托景区及自身民族文化,自发发展建水团山村 依托自身文化资源,游客拉动发展型鹤庆新华村 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引进大企业辅助开拓,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打,逐步拓展香格里拉小中甸 依托景区客源、民族文化景观及香格里拉门户这一优势,农户自主经营香格里拉下给村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在科研及规划支持下,协调有序发展(2)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体上看,云

6、南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管理松散;2)信息不灵,科研支持不力,规划滞后,协调性差;3)旅游产品以农家乐为主,绝大部分为“乡村餐饮接待+住宿接待+采摘、垂钓”等普遍性产品,特色不突出,旅游体验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缺乏真正的生态类旅游产品4)客源市场以周边城镇为主,季节性突出;5)服务水平、管理能力较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6)普遍性的模仿复制7)旅游发展与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协调性差;8)风险抵御能力弱;9)资源环境问题凸现。3、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趋势与导向结合上述分析,要确保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实现以下转变:(

7、1)从单一的“农家乐”旅游产业效益向注重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协调方向的转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重在实现扶贫目标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转换和农村剩余- 3 -产业转移,促进乡村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乡村文化。传统农家乐规模小,综合效益相对较差,显然无法发挥乡村生态旅游的全部综合发展效应,并容易造成重经济利益而轻环境保护等问题。(2)从农户自发型、基层政府引导的小规模发展向政府、当地居民、旅游者、开发商与经营商等多元互动的规模化、集结化方向转变,逐步树立旅游品牌当前,农家乐竞争加剧,价格战较为剧烈,盈利空间压缩,服务质量下降,市场正重新洗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只有规模大、经

8、营有方、管理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才能生存下来。政府职能也要转向规划、引导、服务等方面。云南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在基层政府引导下的农户自发型发展模式,规模较小,发展速度慢,与市场对接反应迟缓,难以树立旅游品牌,竞争力弱。只有在地居民、旅游者、开发商与经营商等多元互动下,在政府及科研支持下,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预期目标。(3)从农家乐这一初级形式向乡村旅游、村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的转变,从初级的观光、食宿产品向体验型、生态型、度假型等综合性产品的转变云南当前农家乐产品结构单一,配套组合差,经营粗放,经营方和旅游者都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当作消费品,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的

9、意蕴并不足。随地乱弃垃圾,人工服务设施增多,花木破坏等现象随处可见。无论是农家乐还是观光农业、景点观光、民族民俗风情游均要借助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结合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建设生态旅游区,为农家乐增添活动内容,提高互补性及旅游的层次性,逐渐从农家乐过渡、升级到乡村生态旅游。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

10、面。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需要把把农业和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和景观规划、现代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注入到旅游开发中,整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内涵,真正走一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之路。不只是单纯的食、宿、购式的“农家乐” ,而是延伸了行、游、娱三要素,从局部的品牌模式,过渡成为全新的旅游产业形象,发展成为区域名牌产业。(4)从基层政府引导下的局部发展向全省性的总结与构建发展模式并进行典型示范带动方向转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云南解决“三农”问题、维护乡村资源环境的重要途径,需要强大的政策、科技支撑。因而,需要从全省的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11、进行总结与构建,并重点树立典型,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云南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协调研究(一) 云南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影响- 4 -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可用年人均纯收入、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协调程度、治安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状况、生产生活便利程度、生活态度等指标来进行衡量,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云南农村地域广大,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农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云南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与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云南

12、总面积约 39 万平方公里,具有从热带到高山等不同景观类型,山地平坝相间,民族文化多样,且大多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营造出特色各异的乡村风情,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2、长期形成的单家独户生产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长期形成了单家独户的发展局面,农村居民普遍存在重小利而舍大利,市场意识较差,固守封闭,不敢冒险,跟风严重等思维及行为习惯,而且部分农村存在大量闲置或季节性闲置人口,赌嫖、吸毒、地痞滋生等,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受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市场意识等影响,普遍缺乏市场拓展能力。实际上,单家独户基本不可能进行有规模、

13、有影响的市场开拓行为。3、农村人口素质较低、资金缺乏等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形成制约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涉及到包含生态、地质、地理、人文、气候、土壤、水文等要素的地脉和文脉方面的深入挖掘,科学信息的揭示、表达与传播,规划设计,资源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的开发与使用,无公害农业生产,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营销等较为专业的知识,需要各专业知识的在特定的乡村地域高度整合与运用。而云南广大农村居民总体上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与强化,实际上也不可能要求农村居民能完全达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知识要求。而另一方面,云南自农村土地实行承包制以来,长期形成了单家独户的发展局面,且形成合作困难、重视小利益等习

14、惯,而云南广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单家独户(即使是村或乡)也缺乏聘请专家进行研究和指导的资金能力。而就目前的条件看,全省乡一级普遍缺乏发展决策能力,县及县以上实际上目前也没有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机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持严重不足。除发达地区极少数农村外,绝大部分均极为贫困,维持生计尚成问题,更谈不上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投资。而且农村信贷较为困难,农业生产信贷利息普遍高于各银行。因而有必要进行农村金融改革,鼓励银行贷款向农村拓展。4、落后习俗形成制约长期形成的模仿复制、跟风习惯,风险意识薄弱,导致在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盲目模仿,造成小范围内恶性竞争,相互打压。而且很多地方对服务业理解存在偏差

15、,甚至认为是低贱之事。5、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灵成为部分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部分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污水、垃圾等全部依托自然过程处理,信息封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5 -(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在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中的作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在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乡村生态旅游在内涵上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但乡村生态旅游更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乡村生态旅游对“三农”产生了良好的效应,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

16、、农村面貌的改善。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绝不能忽视自身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为自己及游客营造一个优美环境。许多乡村搞旅游只为经济效益,结果是乡村生态环境受损,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并未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和谐统一。云南把乡村生态旅游与扶贫项目相联系,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面貌。香格里拉小中甸康思村,有地处香格里拉南大门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采取了“政府+科研+企业+农户”的模式,按照乡村生态旅游的要求,应用最新科研成果,改造采暖、燃料、饮用水、厕所等旅游设施,并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理念,乡村生态旅游有益于改变

17、村民贫穷的生活,也为扶贫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使良好的生态资源成为乡村特色旅游的载体,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造福于当地群众,使其成为旅游的受益者及环境的保护者。寻甸钟灵山由于多年来森林砍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后采取荒山承包的方式,大量种植果树林木,一方面营造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林果也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林果出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可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既是云南乡村资源与乡村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提高2、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文化弘扬与保护乡村文化是乡村人类活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等特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

18、利于乡村资源环境的保护。一方面,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维护好或创造乡村环境;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民族文化、乡村氛围等由于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致使当地居民对这些珍贵的资源重视不足,很多正逐步退化甚至遭受破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这些文化及其他资源的传承和复苏。而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业,推广清洁能源等,从而优化乡村人居环境。3、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

19、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农业大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可高效地发挥农业生产功能,又可发挥农业- 6 -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扩大农业生产范围,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既是对旅游的补充,也是农业经济内涵与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传统农业种植、收获,只注重实用,而未注意到它的观赏、体验、休闲、娱乐、教育、环保的功能,

20、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使两者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使农业这一传统的第一产业,也有了第三产业的功能和属性,有利于扩展农业的产业链。4、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电讯、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云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成为带动贫困落后地区发展的推动器、成长点。5、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并增进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了解市场信息,学习城市人的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逐步提高农村人口

21、素质。(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的协调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与农村社区综合发展协调机制的创建,关键是要实现“五个结合” ,即乡村生态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乡村生态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1、乡村生态旅游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云南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多年以来,农村扶贫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扶贫工作效果一直不明显,关键是难以使扶贫工作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切实转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一条重要的途径。2、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云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

2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力求形成“无公害农业 + 特色农业 + 旅游业”的产业模式,逐步引导破坏性较强的传统农业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转变。3、乡村生态旅游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一体化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发展到极致,会极大地刺激乡村经济的发展,会向钢筋、混凝土式的城市看齐,城乡区域差距缩小,乡村向城市化演变。有些城郊结合部的乡村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部门的齐全,经济的发展,乡村也逐渐向城市转化,农民也不再从事农业活动,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到了这一时候,也许是乡村旅游生命周期衰亡或终结的时候。为保持旅游

23、吸引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势必突出与城市的异质性,尽量避免城市化。乡村生态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而单纯地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 7 -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只好停业。因此,延长乡村旅游的生命力,还在于保护乡村特色,最大限度了保持与城市的异质性。显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一般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方式是矛盾的,应该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逐步探索一条新型的城乡一体化道路。4、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环境建设相结合优越的乡村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发

24、展的基础,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又反过来促进乡村环境的优化。乡村生态旅游与乡村环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村寨环境优化尽管云南很多乡村极富特色,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习惯、基础设施匮乏、人口素质等影响,绝大部分村寨人居环境较差,难以符合普通旅游者的要求。因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必须首先对村寨环境进行整治。这就需要小城镇建设规划、村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如水、电、路)规划等与旅游规划相协调。(2)荒山承包、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由于多年的利用,云南大部分乡村周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资源环境管理难度较大,通过荒山承包、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一方面可大大改善乡村生态

25、环境、缓解自然灾害,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换等奠定基础。(2)资源保护在云南很多乡村,仍保留有部分风水林、珍稀动植物及文化遗产资源等,受经济条件及技术等制约,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难度较大。采取承包经营或集体经营等形式,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积累保护资金,应是以开发促保护的较佳途径。当然,这不但要求文物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与旅游规划的协调统一,还要求相关部门、当地居民间的协调统一。(3)清洁能源推广云南乡村生态环境整体堪忧,主要由于农民经济条件难以支撑设施改造及替代能源的使用。为了避免农民对树木的砍伐,需要有相应的替代燃料,政府资助助建造沼气池是个不错的选择。发展沼气

26、不仅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又有效地遏制毁林案件的发生,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扶贫致富,也有利于改善村寨的脏乱现象。据测算,以每口沼气池每年节约薪柴 2000 公斤计算,1000 口沼气池,一年就可节约燃料开支 40 万元,相当于保住了 4000 亩森林。另外,每口沼气池,可促使村民养猪 5 头,每头纯利 500 元,可增收 2500 元。沼液、沼渣可用作 4 亩无公害蔬菜肥料,可为菜农创收 3000 多元。沼气的综合效益较为明显。云南曲靖师宗 10 村寨也积极建设乡村生态农业与旅游示范村,实施猪厩、厕所、沼气池、节能灶为一体的配套工程,有效了改善了乡村生态旅游环境(4)无公害农业生产农业污染也是当今全

27、球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农村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本身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向。此外,无公害农产品也是旅游吸引物之一,甚至可开发成旅游商品,丰富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因而,无公害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态旅游是相辅相成的。- 8 -5、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乡村文化本身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在不断建设与发展中的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一方面要保护原有的珍贵的乡村文化,凸现乡村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还要引导乡村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多元互动研究(一)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能动主体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能动主体有四,即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和经营商,现

28、结合云南实际分别就各能动主体进行分析如下: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往往掌握着当地的全部资源,并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导向与控制作用。就云南目前乡镇及其以下相关管理机构而言,其主要职能实际上是完成上级政府的指令和任务,自身决策权限较小。而且大多为贫困乡镇,受可支配资金的制约,更限制了其决策范围。加之工作人员普遍素质相对较低,决策能力也极为有限。一方面,乡镇政府一级政府几乎控制了当地的所有资源,另一方面,却无法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决策能力。在很多具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乡镇,部分是地方政府看不到这种优势,而大部分是尽管对此有深入认识,但既无能力引导也无能力支持。2、当地居民当地居民对发展乡

29、村生态旅游的态度、对旅游负效应的承受能力、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提高村民素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激发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无疑是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3、旅游者很多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由于旅游者推动的,如禄劝县黑井镇、虎跳峡核桃园等。由于自身资源、环境优势,旅游者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设施的供给及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旅游者还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必须在进行大量旅游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当然,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产品引导旅游消费。4、旅游开发商

30、和经营商旅游开发商与经营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云南广大农村极为贫困,资金、人才、信息匮乏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最大的瓶颈。一些大公司、大企业的介入,能迅速缓解这一瓶颈,快速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集结化与规模化。(二)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多元互动机制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以上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识,考虑到云南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条件与困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也可以理解- 9 -为构建支持系统、动力系统、决策系统、组织协调系统、开发与管理系统、监控与预警系统、效能系统七大系统,并使各大系统之间顺利运行的多元互动机制。云南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

31、际上就是由于某些系统缺失或运行不畅所引起的。为此,我们可初步构建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如图 5-1 所示。、卫生其他信息收集- 10 -支持系统 动力系统开发与管理系 统效能系统监控与预警系 统决策系统组织协调系统乡村资源与环境乡村资源环境建设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医疗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旅 游 容 量其 他当地居民积极性政府扶贫拉动示范带动政府引导和推动科学研究决策机制建立各层次旅游规划决策队伍建设旅游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产品开发乡村资源环境保护监控反馈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协调机构建立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无公害农业生产地方发展动力市场驱动力相关利益群体的协调科学研究预警机制建设产业结构

32、调整经济效益社区参与机制构建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清洁能源推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图 5-1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框架1、支持系统支持系统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主要由乡村资源-环境系统医疗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社会治安环境系统、旅游容量、社会经济基础、人力资源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在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在选址方面要尽可能选择各支持系统尽可能完善、亟待弥补因素较少的乡村。2、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包括培育与提高当地居民积极性、市场驱动、地方发展目标驱动、示范带动、政府及社会扶贫驱动、政府引导和推动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培育,关键在

33、于培育与整合这些动力,强化动力。当地居民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主体。因而,在这一动力系统中,培育与提高当地居民积极性是动力系统的核心,各动力之间的关系如图 5-2所示。地方发展目标驱动政府及社会扶贫驱动 政府引导与推动示范带动当地居民积极性驱动市场驱动图 5-2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构成及其作用关系(1)当地居民积极性的培育前已述及,云南多数农村居民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只有通过较成功的典型示范,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才能逐步培育其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经济的信心。(2)市场驱动即通过培育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增强乡村生态旅游需求,来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供给。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及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