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神庙赏析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宗教。但罗马人不在风光旖旎的大自然中建造圣地,而象希腊化时期(希腊晚期)那样,把庙宇造在城里,市场边。公元 2、3 世纪,罗马奴隶社会出现危机,皇帝们尝试建立官方的宗教力量,建造了大量庙宇。庙宇形制照希腊传统,以矩形的为主,但由于在建筑群中的布局的正面性,大多不用围廊式而用前廊式。 罗马城的万神庙(Pantheon,120124 年),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直径 43.3 米,正中有直径 8.92 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穹顶象征天宇,中央的园洞,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
2、,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由混凝土浇筑。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 5.9 米,上部 1.5 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 28 个。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 万神庙大圆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这个纪录直到 1960 年才被打破。 万神庙墙厚 6.2m,是混凝土的。每浇筑 lm 左右,就砌 1 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 8 个大券,其中 7 个下面是壁龛,一个是大门。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做骨料。内部墙面,下层贴 15cm 厚的大理石板,以上抹灰。地面也甩各色大理石铺成图案。外墙面划分为 3 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
3、壁柱作装饰。 万神庙的门廊是从旧万神庙拆过来的,它的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图 1-6)。它面阔 33m。正面 8 棵柱子,高 1418m,科林斯式,用独块的埃及灰色花岗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穹顶的外表面也覆盖着包金的铜板。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非常成功。因为用连续的承重墙,所以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它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象宇宙本身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穹顶上的凹格划分了半球面,使它的尺度和墙面统一。凹格越往上越小,在穹顶中央大孔洞射进来的光线作用下,鲜明地呈现出穹顶饱满的半球形状。凹格和墙面的划分形成水平的环,很安定。四周的构图连续,不分前后主次,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感,浑成统一。墙面的分划、地面的图案、装饰的壁柱和壁龛,都是尺度正常,所以建筑虽大,却不使人感到受压抑。地面中央略凸,向边缘逐渐低下,形成一个弧面,象肌体一样饱满有生命感。万神庙外部造型简洁,室内装饰华丽,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建筑师创造了一个宽广的内部空间,使进入神殿的人心灵上受到震撼,产生强烈的宗教情绪,而拱劵构造技术和混凝土为实现这一构想准备了技术条件。在现代结构出现之前,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为罗马穹顶平面及剖面技术的最高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