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江故事.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911778 上传时间:2019-04-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江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江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江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江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故事的开头往往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九江的故事也应该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那个地方还不是一个城镇,甚至还不是一块陆地。那时,那里是一片浩淼的江湖,很多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奇鸟异禽在烟波中孤独地飞翔。江湖中的泥沙一点一点地堆积,就像时间一样;泥沙越积越多,在江湖中蔓延,终于成了一片沙洲。慢慢地,有人来到这片沙洲,他们修房子,他们生孩子,他们埋葬老人,当然,还要打鱼,还要做生意,于是有了炊烟,有了犬吠于是,这个城市就水灵灵地生长起来了。九江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处, “据三江之中,当四大之衢,七省通连,商贾云集” ,成为全国知名的米市、茶市。又因它“横截长江、扼控川鄂、席卷三吴、染指中原”

2、,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汉初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就在这里修筑城池;三国的时候,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师;而壮怀激烈的岳飞,也曾在此镇守,抗击金兵。在九江的沙渚上,在石缝之间,如果你足够幸运,偶尔能拾到远古战场留下的半截残剑,或者一只箭镞,隐隐地,还带着江水淘不尽的血的味道走在九江的街道,你千万不要奔跑,因为,哪怕是最寻常的巷陌,与你擦身而过的那一楼一瓦,一草一木,可能都是历史,还有文化湓浦路位于九江市浔阳区,现在,这条路上已经高楼林立;而在大约 1300 年前,这里却是芦苇满地、荻花萧瑟的江头。在那个夜晚,一个叫白居易的的落魄贬官,在这里送别友人,醉不成欢惨将别。这时,在茫茫江心,那个怀抱琵琶的女子乘舟

3、而来。琵琶一曲,江州司马的青衫,满是泪痕在九江,白居易是个怎么也绕不开的名字。除了湓浦路,在甘棠湖浸月亭,在庐山的花径,都能找到他的痕迹,可以听到他吟咏的声音,穿越历史的烟雾,顿挫而至。湓浦路上,还存有一些古旧风格的洋建筑,如日本领事馆旧址、英租界旧房等。白居易当年凄切肠断的江渚头,在进入近代史后,成了洋人的欢场。1927 年,九江工人和市民收回了英租界,收回了湓浦路。至今,先辈们抗争的呼喊声,依旧没被江水冷却。濂溪是一条充满书香味道的小河,发端于庐山北麓剪刀峡。多少年来,它就那样细细地淌着,直至北宋年间,直到它遇见了一个叫周敦颐的人。这位幽居在庐山莲花峰下的先生,经常想起家乡湖南道县的那条濂

4、溪河,于是,他给九江的这条小溪也取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在小溪之边,他修了个书院,招纳学生。这位当时声名并不显耀的先生并不知道,自己逝世后会被崇奉为理学的开山祖师;那时,他正流连于书院里的一池荷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南宋时期,有一个人,对濂溪河畔养荷的周敦颐非常崇拜,带着自己的学生来这里拜谒。这个人叫朱熹;当时,他正在九江庐山一个叫白鹿洞的地方,宣扬他的学说。白鹿洞始名于唐朝李渤,他在此隐居,常牵着一头驯化了的白鹿。在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后,它名声大振, “一时文风士习之盛经济焉,彬彬焉” ,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在历史的雨打风吹中,多少高阁大楼坍塌湮灭;而濂溪的水,

5、却一直流着;白鹿洞的院门,却一直立着九江市一个枕着鄱阳湖入眠的城市。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鄱阳湖曾有周瑜雄姿英发操练水师,曾有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曾有太平天国的湖口大捷而在小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中,它意味着鱼肥藕香,意味着田土稻米鄱阳湖和长江的水,陶冶着九江人的性格。外地人到了九江,会发现,这里毫无其它城市惯有的排外情绪。九江历史上一直是鱼米之乡,生活条件富足,自古不断有人从饥荒之地迁徙而来。对这些逃荒的难民,先到者从不嫌弃。而在这些移民之中,尤以湖北黄梅人到九江“打码头” 到了 1970 年,自称是九江人的人中,湖北黄梅的移民起码占了近八成。这也就是为什么九江隶属江西,但方言更接近湖北的原因。既然大

6、家都是移民后裔,那么,咱们谁跟谁呀,分什么彼此呀?九江人特别热情、好客,哪怕只是见过一面的朋友,他也会与你掏心挖肺,生怕你没事儿让他帮忙。来这里找朋友,他会专门带你到些具有特色的餐馆去吃饭:小梅公鸡煲、九江麻辣鱼、江边龙虾店、威家老母鸡九江的饭菜又咸又辣,你的泪水都辣出来了,主人还在劝:“多砌点多砌点!”或许正是因为历史上一直很富足,加之文风鼎盛,九江人的生活总是显得那么从容。九江近年最流行的生活新词之一是“走湖” 。早起,九江的人们把自己梳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掩上门,走湖去也。沿着甘棠湖、南湖东岸往下走,步子缓缓。淡淡的荷香弥散在露水打湿的空气里;望向湖中,绿绿的荷叶入眼来。深呼吸数次,几许轻

7、松和惬意浮上心来外来人士如果有幸被留在九江人家里吃饭,他会惊讶:这里的人家,通常都是男人做饭。男人在厨房里锅碗瓢盆地忙活,女人则在客厅里陪着朋友吃茶吃点心,天南地北闲吹。面对外地朋友的惊讶,九江男人爽然一笑:“这有莫斯”传说:(1)六角石 :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丁家场那里(现在甘棠派出所的斜对面)有一口圆井,由于靠近长江,地势又非常低,故此经常泛滥成灾,当地的居民苦不堪言。附近住着一位老爷子,听说以后发了火,也不知他从哪里搬来一块六角形的大石头压在那口圆井上,从此镇住了嚣张的水魔,而这一片区也因这块神奇的六角石而得名。 有没有那位老爷子的壮举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口圆井是货真价

8、实的,直到 2000 年圆井才被水泥所封。至今你还能在那家小店的门口看到圆井被填封的痕迹。不知道去那家小店买东西的人清楚不清楚踏在他们脚下的那个水泥圆饼的传说?不知道那家小店的店主每天看到那个水泥圆饼会不会顿生感动和豪情?在多数九江人的脑海里,六角石远没有八角石的名气来的大,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有六角石这么个地方。而据做姑娘时就在六角石生活的黄婆婆说,六角石其实是很繁华的,它南依大中路,北靠滨江路,临街的一律做为门面,里层的才是居民区,这说明很早以前六角石就初露繁盛之气了。过去在六角石,郑家大屋可是很有名气的。它是个大的四合院,每当六角石片区开大会或者是搞集体活动时都是在郑家大屋举行的。 (2)

9、八角石 :八角石位于市区东部的大中大附近一带,现在的甘棠街道八角石社区居委会就在这里。从字面上看,好象这一带的命名与“石头”有关,其实并非如此。 据家住赵家花园年过古稀的周老伯讲,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没有人烟,一片荒凉。后来从江北迁来几户人家,其中一户姓张,叫冬生,一户姓王的兄妹俩,哥哥叫春来,妹妹叫春花。由于两家都是父母早亡,同病相怜,特别亲近。张冬生诚实能干,开店做点小卖买,虽然店小生意却兴隆。隔壁王春花经常到冬生家玩,还帮他洗衣、做饭、扫地,时间一长两人便心生爱慕。春花的哥哥王春来是个精明的汉子,他一切都看在眼里,还没等妹妹开口,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套俭朴的嫁妆,没过多久便挑了个好日子把妹

10、妹嫁给了冬生。 转眼一年过去,春花已有了身孕,冬生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一天,他挑着货郎担在附近村庄叫卖,突然一只八哥鸟落在他的扁担上。他觉得真奇怪,这只八哥鸟一点也不怕人,便将它带回家来。可刚一进门,妻子便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冬生把路遇八哥鸟的事与王春花一说,两人都觉得是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叫“八哥” 。 八哥从小就聪明灵活,不仅能说会道,还特别能吃苦,刚满十六岁就跟着父亲下乡做生意。一天晚上,八哥父子俩买完货物回来,当走到江堤附近时,听到“咕咕”的水流声。不好,肯定是江堤崩漏,如不及时堵住,江堤崩溃的后果不堪设想。 夜深人静之时,张八哥父子分头叫喊:“江堤快要决口啦!

11、江堤快要决口啦!”当乡亲从梦中惊醒赶来堵口时,张氏父子早已立在水中打桩、塞石块多时,已经基本上堵住了崩漏。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风浪将水中的张家父子卷走了。大家四处呼唤寻找,到天亮风息了才在一个水湾处把尸体打捞上来,含着眼泪将他们安葬在庐山脚下。为纪念八哥父子,乡亲们在八哥父子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八角石一带)修了一座漂亮的亭子,取名叫“八哥亭” ,亭中立了一块青条碑石,上刻“八哥石”以期教育后人。若干年以后,亭子毁了, “八哥石”也去向不明。后来,人们叫别了音,误将“八哥石”叫成了“八角石” ,由此以讹传讹,演变成了今天的叫法(3).彭蠡湖的传说 :彭蠡湖(今鄱阳湖)位于庐山东南面,它是我国最大的淡

12、水湖之一。为何叫彭蠡湖,据都昌县一些老前辈讲,这里有一段关于彭蠡造湖的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时,我们江西这块大地方却无大湖,故每年不是大旱便是洪涝,民不聊生,到处流浪,十分悲惨。后来,赣北出了一位叫彭蠡的勇士,力大无穷,特别是他勤劳、善良、聪明、能干,肯帮人解难。百姓连年逃荒要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立志要开凿一座大湖造福于民。说事容易做事难,他首先说服家人,动员附近乡民跟他一起去挖地造湖。谁知开挖时,却遇到一条修炼千年成精的蜈蚣,因蜈蚣怕水,闻讯彭蠡带领乡亲们挖土造湖,怕也,设法阻之。彭蠡头天刚挖的地方,在一夜之间却被填塞完整,一连数日,造湖之举毫无进展。彭蠡犯疑,不知何故,一些乡民也心

13、灰意冷,怨天恨地,有的甚至离开不干。可彭蠡决心已定,毫不气馁,带领家人和少数乡邻继续坚持开挖不止,他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直流,却没有半点怨言,彭蠡的善举,感动了天上司晨的酉星官,他决心助彭蠡一臂之力,除掉蜈蚣精。即命两个儿子大鸡和小鸡下凡帮助彭蠡除妖。大鸡和小鸡奉父王之命,合力大战蜈蚣精,在其上空各施神功,大战四十回合,难分胜负,此时,小鸡灵机一动,乘蜈蚣精眨眼之机,一挥宝剑直刺向其左眼,鲜血直流,大鸡乘其受伤一剑刺中其身,蜈蚣精终于被两鸡战败(故现在有蜈蚣怕鸡的传说) 。那条战败的蜈蚣精,后来仅化作了又长又黄的松门沙山,僵卧在那万倾碧波荡漾的鄱湖之中。可大鸡、小鸡还不放心,担心这条蜈蚣精再祸

14、及人间,便化作大矶山、小矶山,伫立于湖边,盯着那蜈蚣精,世代守着鄱阳湖,永保地方安宁。从此,彭蠡带领家人、乡民造湖再也没有干扰,不久大湖造成了,因湖中有座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后人为纪念彭蠡造湖有功,将此湖以彭蠡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彭蠡湖的由来。 (二)历史故事:九江保卫战: 1853 年 2 月,太平军五十万将士在洪秀全指挥下,放弃武昌,沿江东下,攻克了九江城。3 月 19 日占领南京,改称天京,建立了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林启荣受命进驻九江后,积极宣传太平天国的政治主,主张,严历打击豪绅地霸,赈济贫民,以稳定太平天国政权。在军事上加固城防建设。使九江城成为太平军镇守江湖的要塞。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15、咸丰四年春夏间,改九江府为江西省。1857 年 6 月,石达开因洪秀全猜忌,擅自率十余万太平军离京出走,使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发生了险恶的变化。九江的防守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8 月小池口失守,9 月石钟山、梅家洲相继丢失。九江江外围据点均被清军占领,包围圈愈益缩小。清军潜挖地道,企图埋地地雷轰城。但屡遇岩石受阻,不得前进。1858 年初,九江有一位70 多岁的庠生,名叫洪炳奎,这人颇精风水,对九江的形势比较熟悉。为了讨赏,他向清军献出了手录浔阳蹠醢2 编,内载九江地形如龟,四面多石,坚不可破,仍指划东门一带日:“此地如腹胁,可通土道。 ”建议清军从东南一带开挖地道。清军统帅李续宾用其策,命潜挖五条

16、地道,并亲自督工,日夜施工。其中 3 条遇水, 2 条成功。最终使得九江城被攻陷。九江背后的故事九江,上通巴蜀,下接三吴,南傍洪都,北濒扬子,江西之门户,长江中游之重镇。宛延曲折的修江,烟波浩渺的鄱湖星落与此。匡庐秀出南斗,石钟锁钥江湖。有天下名泉,九天飞瀑。大孤、小孤各在水一隅,龙宫、狮穴分处地之两方,而各擅其美,使无数诗坛巨擘、文章巨公激赏留恋。 魏晋以降,逐渐开辟,寺庙、道观、书院、碑碣与摩崖石刻遍于境内。九江人物风流,绵绵不绝。陶渊明、谢灵运、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杨万里、朱熹、赵孟頫、袁宏道、王守仁、魏源、陈三立、梁启超,留下不绝吟咏九江的名片。 山川依

17、旧,岁月全新。岁月拂走旧人,未来得及传承的历史让新人感到茫然。曾经熟悉的地名已经名不副实,于是笔者便萌生一个想法,来试着浅谈那些九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地名背后的故事。文章失实之处望观者海涵,同时在此感谢提供给笔者大量资料的九江师专古籍室以及互联网上的高人。塔影锁江,风雅微妙,才子佳人约会好去处,这就是古代的乐巢!锁江楼宝塔始终屹立在九江市区东北的长江岸边,守卫着九江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长江水行到此处,被江岸边一跃出江面 30 余米的突起石矶,噌的一下子一秒钟变的激湍漩转,常有行船在此处遭难性命归阴。此矶古人称回龙矶。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 ,九江郡守,挖坑:也就是县委书记,当时九江还是

18、县级市。书记吴秀等筹集民间款项,汇集高师名匠,修锁江楼和锁江楼宝塔于回龙石矶上,并铸铁牛四条护卫,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楼古名为江天锁钥楼,高三层;塔名为文峰塔。塔内底层东面墙上嵌有明代碑记一块,不过岁月变迁已经看不到碑记上被人爱慕的容颜啦。另锁江塔一度又以矶名,称回龙塔,现今人常误以为锁江楼即为文峰塔。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 年) ,九江地震,也不知道这地界为什么总这么多天灾。楼阿、阁阿、轩阿嘛的全都木有了,铁牛也掉到江里去了,唯有宝塔独存。清朝嘉庆年间,江楼重修(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珅倒了国库充足了,现在就开始瞎花了) 。咸丰三年(1853 年) ,太平军与清军在九江激战,楼塔与两条铁牛遭炮火,铁牛与楼又一次被毁,又毁于兵火!而塔仍安然利于石矶之上!(读这段历史的时候笔者已经湿了,锁江楼你就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塔就是天边最美的云彩) 。一九三八年6 月侵华日军兵舰从江中炮击宝塔,塔中三弹,却依旧昂首挺立,并向江边倾斜了 76 公分(岛国人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 总之这一块的地方就是这样了,建筑学的东西就不探讨了,网上都有滴!笔者主要是想探讨下锁江楼和文峰塔之间的关系 收工! 附,清朝李尚清题锁江楼小诗一首 楚水沅漭渐入吴,层楼重影塔峰孤。 凭栏目送时千里,不知长江锁住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