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酸的通性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酸的分类、命名。2酸的通性。3金属活动性顺序4PH 值-酸碱度的表示法。5碱性氧化物。6中和反应概念。(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复习旧知识,以旧带新,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三)德育渗透点1简单介绍我国硫酸工业的发展概况,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结合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2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 PH 值。2难点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疑点(1)
2、金属活动性顺序。(2)酸碱性与酸碱度。(1)可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 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3)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节有关 PH 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三、课时安排 2 课时。四、教具准备锌,镁,铁,铜,银,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PH 试纸。五、学生活动设计1提问:盐酸、稀硫酸有哪些化学性质?(目的:复习旧知识,以便引出新内容。)2提问:它们为什么化学性质相似?学生俩俩讨论。(目的: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
3、质与组成、结构有关,让学生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3学生分组实验实验 8-19铜、银、锌、镁、铁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后,讨论分析不同金属其化学活动性是不相同的?(目的: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4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试验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目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5设问:怎样可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目的:进一步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分类、命名。(2)掌握酸的通性。(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4)了解 PH 值-酸碱度的表示法(5)了解碱性氧化物。(6)了解中和反应概念。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旧知识,培养
4、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3德育目标领会事物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及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二)整体感知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复习旧知识,以旧带新,然后再利用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做到以新固旧。本节内容分成四个知识块:酸的分类,命名及通性,PH 值。前三块的依据都是在酸的组成。酸的通性要抓住酸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生成氢离子,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因此,归纳总结出酸的通性,重点是氢离子的性质。酸跟盐的反应,主要属于不同的酸的个性,即酸根的性质。PH 值对学生是个新知识,通过学生阅读自学,再加上教师引导,以达到教学目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
5、成过程1酸的分类和命名教师课前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NO3=H2CO3 H2S=H2SO4=H3PO4=通过学生写出上述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可按酸的组成情况抓住共性来考虑怎样分类。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分为含氧酸、无氧酸;或者按电离时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两种方法进行分类。从熟悉的含氧酸和无氧酸的名称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2酸的通性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3)酸+碱性氧化物盐
6、+水(4)酸+碱盐+水(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3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分组实验 8-19铜、银、锌、镁、铁与稀硫酸反应,由实验现象讨论其实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不同种金属其化学活泼性是不同的,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学生通过看书阅读得到以下两点:(1)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丢失电子的能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丢失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最后强调:酸+金属一盐+氢气中金属必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金属如果是铁,则生成亚铁盐。4PH-酸碱度的表示法教师提问:如何试验溶液是显
7、酸性还是显碱性?通过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说明在生产、科研、生活中,有时只知道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是非常不够的。例如,电镀厂的酸洗液和人体的胃液都是酸性的,但是两者所起的作用却大不相同。引出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进一步引出 PH 值及 PH 值的范围和如何测定溶液的 PH 值。请同学们阅读有关教材,使他们体会测定溶液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实际意义。(四)总结、扩展1酸的分类、命名、通性含氧酸 一元酸分类 二元酸无氧酸 多元酸含氧酸:根据酸中氢氧元素以外的另一元素称为“某酸“。命名 无氧酸:在氢字的后面加上另一元素的名称,称为“氢某酸“。电离方程式:酸二氢离子+酸根离子
8、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酸+金属(H 前)盐+氢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某些)新盐+新酸2PH 值-酸碱度的表示法7014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五)智能反馈1下列各组金属中,活泼性由强到弱的一组是 ( )。A铝、镁、钠 B铜、银、汞 C铁、锌、锡 D钙、锌、铜2区别稀硫酸和盐酸的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D锌3下列物质既是一元酸,又是含氧酸的是 (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磷酸4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烧碱溶液和盐酸溶液充分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 PH ( )。A等
9、于零 B大于 7 C、小于 7 D等于 75能够鉴别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氯化钡溶液 B石灰水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七、布置作业教材第 164 页习题 1、2(口头),习题 3、4、5(书面)。八、板书设计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一、酸的分类和命名含氧酸:H2SO4 HNO3 H2CO3 HClO3 某酸无氧酸:H2S HCl HI HBr 氢某酸一元酸:HCl HI HBr二元酸:H2SO4 H2CO3 H2S三元酸:H3PO4二、酸的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酸除 HNO3+金属(H 以前)盐+氢气浓 H2SO43酸+碱盐+水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5酸+盐(某些)新盐+新酸2HCl+CaCO3=CaCl2+H2O+CO22HCl+AgNO3=AgCl+HNO3H2SO4+Na2CO3=NaSO4+H2O+CO2H2SO4+BaCl2=BaSO4+2HCl2HNO3+CaCO3=Ca(NO3)2+ H2O+CO2三、PH酸碱度的表示法PH 值的范围 0-147014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PH=7 时,溶液呈中性PH7 时,溶液呈碱性PH7 时,溶液呈酸性测定溶液的 PH 值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