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906354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石柱县城乡差距有多大?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国发2009 3号文件对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也明确提出: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中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近些年来,石柱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卓著,但城乡差距仍十分明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任重道远。差距之一: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多。近五年来,我县特色农业及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效推动农民增收格局逐步朝良性方向演化,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 16.2%,高出城镇居民 2.4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由 2003 年的 1686 元提升至了 2008 年

2、的 3579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 2003 年的 3.59:1 缩小至了 2008 年的 3.22:1。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多,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由 2003 年的 4362 元扩大至了 2008 年的 7953 元,五年时间差距扩大了 3591 元。差距之二:农民恩格尔系数高出城镇 9 个百分点。近十年来,我县农民生活质量整体上逐年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由 1998 年的 57.5%下降至了 2008 年 51.9%,平均每年以 0.56 个百分点速度递减。但与城镇居民 2008 年恩格尔系数 42.6%相比,仍高出城镇居民 9.3

3、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早已步入小康阶段,而农村居民尚未实现 50%的总体小康值目标,距农村全面小康值 35%目标还有 16.9 个百分点的艰难里程。差距之三:农民居住质量指数仅为城镇的四分之一。居民住房面积、住房结构、饮用水状况、清洁能源使用状况、卫生厕所及户外道路状况是反映居住质量的各要素。按照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监测方法计算,2008 年,我县城镇居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 99.0%以上,而农村居民为 24.84%,仅为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距农村全面小康目标值 75%以上要求才刚好走完三分之一。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钢筋混凝土住房比重为 41.3%;饮用自来水用户比重为 22.5%;清洁

4、能源用户比重为仅 12.0%;卫生厕所用户比重为仅为 5.0%;室外道路为水泥或柏油路住户比重为 14.0%。差距之四:农民信息化程度低于城镇 20 多个百分点。彩电、电话和计算机用户比重是测量信息化程度的三个组成部分,我县农村居民信息化程度由 2004 的 37.6%快速提升至 2008 年的 53.0%,但仍低于城镇居民 2008 年水平 24.2 个百分点。占权重 40%的农村居民计算机用户比重仅为 1.5%,与城镇居民的 43.0%相比差距明显,农民彩电用户比重也只有77.0%,电话 用户比重相对较高,达到 92.5%,但仍未实现全覆盖。差距之五:农民受教育程度落后城镇居民五年以上。农

5、民受教育程度是反映农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2008 年,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7.01 年,与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 12.4 年相比,差距 5.39 年。农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劳动力占到了 13.7%,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也高达 38.1%,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到了五成以上,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仅为 11.5%。而城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仅占 29.6%,较农村低 22.2 个百分点。差距之六:农村医疗卫生水平较城镇有明显差距。近些年来,农村医疗卫生投入逐年加大,设施设备水平明显增强,村级(社区)医疗点覆盖面不断扩大,很大程度解决了农

6、民普通小病“ 就医远” 问题 ,但与县城相比医 疗卫生水平差距仍十分明显,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资料显示:农村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1.97 人,仅为县城水平 6.56 人的 30.0%,占全县总人口 85%以上的农村所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资源仅为 62.9%。农村大病、难病就医及妇幼保健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近五年来,全县孕产妇死亡人数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农村婴儿死亡率达了 15%以上,是城镇水平的 10 倍;农村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出城镇 7 个百分点以上。差距之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质量较城镇有差距。近几年来,我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发展,新农合覆盖面已达90%以上, 农村低保

7、正稳步推进,农村生育保险已全面启动,但与城镇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比较差距较大。一是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实施,城镇职工及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基本已全覆盖;二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质不高、量偏小。2008年末,我县农村贫困人口 4.93 万人,而农村低保人数为 1.81万人,占贫困人口的 36.7%,占农村总人口比重仅为 4.0%,低于城镇低保人口比重 8.4 个百分点,农村人均年享受低保额为 786 元,只有城镇水平的 39.8%;三是农村居民对政府主导下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在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城镇的三分之一左右;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

8、市场双重风险;农村从业人员阶段性劳动强度较大;收入整体水平偏低的农民在看病就医、子女就学、进城择业等方面压力较城镇大得多;农村居民追求高口味生活质量的条件和意识较城镇还有明显差距等。我县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也是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不均衡发展的历史累积结果。一是机制体制方面将城乡割裂开来。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就锁定了农村不能与城镇“平起平座”,在户籍、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劳动就业等方面将农村和城镇割裂开来,差别对待;二是在城乡发展指导思想方面严重偏离。以发展城镇经济为重点来辐射和逐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形成了城乡差距从根本上未得到缩小;三是对农村倾斜弱

9、力,城乡未能实现公平发展。在政策、产业、资金及人才等方面的资源配置重点布局在城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速度慢于城镇,农村教育、卫生、交通、保障及生活环境改善等社会事业方面投入乏力,进程缓慢,与城镇公共事业较快发展形势形成了强烈反差;四是农村自身发展的基础薄弱、动力不足。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我县是一个农村经济社会成分较重的县份,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全面小康。全县上下应认真解读国发 3 号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和用足、用够、用活政策资源,建立、健全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体制,逐步消除城乡分割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主要

10、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财产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等,确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制度的公平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二是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枢纽门户” 功能定位为目标 ,进一步强化招商引 资,推动特色工业、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提档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快速优化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投入保障能力;三是加大农村投入。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要求,加大农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农房改造、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及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在科学规划、实施农村场镇建设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布局农村工业,积极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有效增大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力度。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启动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夯实和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灾害救济、社会优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质量,推动各项社会保障在农村社会的全覆盖,努力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消除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均等的社会保障服务。(统计局/谭丙武、朱庆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