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皮肌炎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6906080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肌炎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皮肌炎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皮肌炎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皮肌炎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皮肌炎临床首发症状及误诊分析李晓云 钮含春 韩聚方 田恒创 王晓军通信作者:李晓云,E-mail:【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旨在提高对DM 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5年402例 DM 住院患者首发症状及确诊前误诊情况。结果 DM 首发症状以皮疹(52.5%)多见,其次为皮疹、肌无力同时出现(32.1%),再次以肌炎为首发表现(8.0%) ; DM 早期易误诊为单纯皮肤疾病(46.3%) ,认识了 DM 典型皮疹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本病; DM 可累及肺部、心脏等脏器,常伴发恶性肿瘤。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高生存率。关键词

2、皮肌炎; 首发症状; 误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是一种临床表现为皮肤及肌肉病变的疾病,可出现皮疹、红斑、四肢近端、肩周、颈周、髋周肌群进行性无力,并常有内脏受累,累及肺部可导致间质性肺炎,严重 时可致肺部间质性纤维化、肺栓塞、气胸、纵隔气肿等,故提高临床医生对 DM 的认识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收治的 DM 402例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符合 Maddin 等1982年提出的 DM 诊断标准,其中男119例,女283 例,男女比例1:2.4,儿童32例,发病年龄672岁,平均年龄40.2岁,起病至确诊时间

3、212个月,平均3.9个月。2.临床表现:(1)首发症状和体征见表1。 皮疹211例,肌肉疼痛和/或无力32例,皮疹与肌肉症状同时出现129例,关节肿痛32例,发热42例,雷诺氏现象13例,胸闷、气短、咳嗽、心悸78例,声音嘶哑11例,吞咽困难17例。表1 首发症状及发生率首发症状 例数 发生率 皮疹 211 52.5%肌痛和/或无力 32 8.0%皮疹、肌无力同时 129 32.1%关节肿痛 32 8%发热 42 10.5%雷诺氏现象 13 3.2%胸闷、气短、咳嗽、心悸 78 19.4%声音嘶哑 11 7.2%吞咽困难 17 6.7%(2)皮肤表现:双上眼睑中心紫红色水肿性红斑89例,Go

4、ttron 征71例,面部、躯干、四肢弥漫性红斑、丘疹38例,伴甲周红斑26例,伴口腔溃疡26例,伴皮肤明显瘙痒18例,伴皮肤脓肿3例。恶性红斑6例。(3)肌肉表现:共161例首发四肢肌肉疼痛无力,135例双上臂抬举困难,上台阶困难,27例有吞咽困难,29例有声音嘶哑、咽部不适。(4)内脏损害:病 程中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心悸共102例,肺功能检查异常56例,胸部 X 线、肺部 CT 示间质病变98例,其中并发纵隔气肿5例;心电图、心脏彩超 异常73例,其中仅为 ST-T、T 波改变42例,9例心脏彩超示心脏增大,3例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脏彩超检查有肺动脉高压3例。肾脏尿蛋白阳性3例;

5、(5)伴发疾病:伴发甲亢6例,甲减9例,肿瘤23例,分别为淋巴瘤、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儿时曾患小儿麻痹症(后遗症)2例。3.误诊情况:见表2。表2 误诊疾病及例数误诊疾病 例数 误诊率皮肤病 186 46.3%心肌炎 28 7%肺部感染 34 8.5%系统性红斑狼疮 13 3.2%肌营养不良 8 2.0%运动神经元病 4 1%重症肌无力 5 1.2%肿瘤 8 2.0%风湿性多肌痛 2 0.5%4. 辅助检查:305例肌酸激酶(CK)升高,109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312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72例谷丙转氨酶(AST)升 高,199例 -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

6、升高。318例肌电图提示单纯肌源性损害,41例神经源性损害,26例混合性损害。264例患者行肌肉病理活 检,259例见肌炎改变。242例 ANA 阳性,47例抗 Jo-1阳性,15例抗 SSA 阳性。5. 治疗方法:确诊后均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常规初始剂量为成人泼尼松1mg/(kg*d)口服,儿童常规初始剂量泼尼松1.52mg/(kg*d)口服。 联合甲氨蝶呤片10mg15mg/次,每周一次。病情较重者应用甲泼尼松冲击、血浆置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等藥物治疗。356例好转出院,15例无明显变化,19例死亡,其中15例肺部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发生呼吸衰竭死亡,2例死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循环衰竭

7、,1例死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塞。7例转科治疗。5例自动出院。讨论DM 于1887年由 Unverricht 在多发性肌炎基础上提出,是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过程,同时伴有皮疹损伤。临床上以对称性肢带肌、颈肌及咽肌无力为特 征,常累及多肿脏器,亦可伴有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病毒感染有关。有研究认为是体液免疫机制对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的血管损伤,致毛细血管的数量减少,可引起多系统病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的年龄分布呈双峰型,1015岁形成一个小峰,4560岁形成一个大 峰,而青春期及年轻人发病相对较少。总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51,本文统计男

8、女比例与此基本相符。对于皮炎与肌炎的发生先后,本研究统计52.5%先出现皮炎,皮炎与肌炎同时出现者占32.1%,先有肌炎者占8.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2。DM 有各种各样皮肤表现,如出现上眼睑周围紫红色水肿性红斑、四肢伸侧鳞 屑性红斑、指关节背侧 Gottron 丘疹、胸前“V”字形充血性斑疹,均为其特征性皮疹,掌握了皮肤损害特点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肌肉病变表现为肌肉酸 痛和/或压痛、无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以四肢近端及颈肩肌群、食道、咽喉肌为主,有了皮肤及肌肉病变表现,进一步查血清肌酶升高尤其 CK 高至正常值2 倍以上,则有诊断意义。有研究表明 3CK 可作为检测病变活动的一个指标

9、。Takada 等 4提出 CK/AST 低提示往往伴有间质性肺疾病且预后不良,可作为衡量预后的重要指标。肌电图异常可作为肌炎诊断及随诊其活动性之用,应积极进行,且必要时需多次多部位进行。表现为多灶性肌病性肌电图改变, 伴或不伴有插入电位延长或自发的电位。本文示肌源性改变占79.1% ,少数患者肌电图是神经性损害及混合性损害, Bohan 等 5认为此为肌膜易激惹性增高所致,而不代表原发性神经损害。肌肉病理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 DM 炎症细胞浸润多表现肌束周间质血管炎,体液免疫在发病中起重大作用,细胞浸润主要在血管周围,浸润细胞为 B 细胞核 CD4+T 细胞。本文65.7%行肌肉病理检查,

10、其中活检阳性率为98.1%。自身抗体检查中,本文 ANA 阳性率60.2%,抗 Jo-1阳性率11.7%,与文献报道10%15%相符。DM 患者多伴有脏器损害,且肺部受累最为常见,本组24.4%患者有肺部病变,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少数有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肺纤维化是 DM 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发生胸闷、气促,两肺底可闻及 Velcro 啰音,肺部 CT 利于诊断。尤其发生纵隔气肿,病情极为凶险。本文 DM 合并肺部间质纤维化中有5例发生纵膈气肿,均已死亡。故患者一旦诊断为 DM,应常规行肺部检查,若提示存在肺部间质性病变,应尽早应用足量激素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条件允许者应用丙种球蛋白

11、静点,同时应用环磷酰胺、环孢菌素 A 等免疫抑制剂联合控制病情。DM 患者常伴发恶性肿瘤,其发生率约为5%40% 6,本文统计为5.7%。DM 并发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类型不同。据近年文献统计报道,DM 并发肿瘤的发生率依次为肺癌、鼻咽癌、乳癌、胃及贲门癌、卵巢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可在肌炎之前、同时或之后出现,约30%的恶性肿瘤发生在 DM 之前,20%两者同时发现,恶性肿瘤出现在 DM 之后者占50%,个别患者确诊 DM 后至发现恶性肿瘤的间隔时间可长达35年。因此,对于以下情况应警惕 DM 并发肿瘤可能:40岁以上尤其老年 DM 患者。DM 患者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治疗

12、 DM 症状仍无好转。皮损呈恶性红斑或指趾有血管病变者,有典型肌炎症状而 CK 正常的患者,存在缺铁性贫血、显微镜下血尿等用肌炎不能解释的症状。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进行全面、彻底的肿瘤探查,即使阴性者,仍需加强随访,反复多次复查。一旦确诊 DM 并发肿瘤,则应按肿瘤治疗原则处理,可望改善和缓解 DM 症状。若肿瘤治疗过程中 DM 症状加重,则可继续用皮质激素等藥物治疗 DM。综 上,DM 实为可累及多个系统的疾病,发病常以皮肤病变首发,其次为肌肉病变首发,部分患者以肺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就首诊,故可能至皮肤科、外 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科等首诊,若不了解本病,则易造成误诊、漏诊,错

13、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共同认识本病,以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参考文献1 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 .中华风湿病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91-1094.2 金泓 ,邓列华.72例皮肌炎的临床分析.暨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1,22(2):134-135.3 环文英,杨霖.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71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藥,2010,5(9):18-19.4 Takada T, Suzuki E, Nakano M. Clinical Features of 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 with Steroid2Resistanl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ternMed, 1998, 37(8):669-673.5 宋玉强.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 (4):217-219.6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 3 版.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67- (收稿日期:2012-05-04)(本文编辑:姜杰新)作者简介:李晓云(1977-) ,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主治医师,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