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6905542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骨干教师如何发挥引领作用。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第三小学 吕振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脊梁,是学生幸福人生的奠基者和引路人,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开启孩子智慧的启迪者。作为教师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就意味着平凡和崇高,就意味着痛并快乐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众对教师却有着不同的认知度和评价标准,也有褒贬不一的溢美之词,有人把我们称为“老九” ,认为还不能够入木三分,前面还加了个“臭”字,而今这个“臭”也象臭豆腐一样,闻着“臭”而迂腐,吃着、品着却很香很甜美;也有人把我们比作春蚕,比作蜡烛,形容我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说我们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用这样的语言和词语表达对教师,对在座我们的尊重和赞美,正因为全社会有了这样的认知度和评价标准,致使我们的一些教师,为了说明自己不“臭” ,不迂腐,变得很社会化、很功利化、有时也很时髦化,其实这种随波逐流的心态尽管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却没有了当代教师的睿智,是对教师行为的泛化;另一种行为就是教师受各种光环的困扰和束缚,好像老师只能讲奉献,不能谈回报,只能讲高尚,不能够与时代共舞,在社会群体中经常有这样的声音:看还是教师那,怎么会这样,其实话外之音就是教师不应该食人间烟火,只能是圣人,只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这里有一个案例:优秀教师的生存状态曹老师 2004 年教师节听了一县的中小学师德报告会

3、。曹老师说,听完了心中完全没有产生组织者所期望的自豪感或者感动,相反,却充满了悲哀和反感。师德报告团的几位老师年龄在中年,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但让曹老师感到不是滋味的是这些成功者的生活。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 时间。天不亮2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一位教 师为了早于学生到校给学生作出榜样,急急忙忙赶路除了车祸,全身鲜血淋漓,却咬牙 坚持赶往学校,没有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而导致感染;还有的教师带病上

4、课,当场晕倒,即使这样,第二天 简单吃点药又坚持站在讲台上。他们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有的公婆卧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曹老师问到: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比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上述现象和刚才的案例,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一谈到先进就是任劳任怨,就应该是抛家舍业,就应该是

5、带病坚持工作,甚至在当今的社会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人死了后才会追认为英雄、先进称号等,才发现总结已经死去人的优点和先进事迹,用以唤醒生活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现实世界人们的良知和情感,并且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被影视、新闻等媒体在不断地强化着.其实继续提倡这样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不道德,因为这样的精神和做法显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虚幻的业绩为本。继续提倡这样的生存状态和教师的职业精神也是反科学的,因为它在鼓励低效率,鼓励一味地“拼体力”换质量。继续提倡这样的生存状态和教师德职业精神是在开历史倒车,因为它是用老掉牙的农耕时代的“老黄牛”工作方式回应信息时代,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耘

6、信息时代的田野。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作为这个时代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和骨干群体,我们需要提倡并践行什么样的工作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职业精神呢?3生活状态:享受生活,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心态阳光。工作状态:心态积极而进取,努力适应来自工作环境变化,来自各种改革试验提出的挑战,强调效益优先,能够主动接纳别人,与同事有效合作。职业精神:将职业视为为了生存而选择,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选择,为了生命延续而选择,选择了就无怨无悔,选择了就意味着奉献智慧和思想。选择了就意味着为了孩子的幸福人生而设计,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而奠基;选择了就意味着发展孩子,成就自己。明确标准,清楚努力和引领的方向-骨干教

7、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关键词语:骨干教师践行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弘扬的职业精神就是骨干教师引领方向和引领作用的所在。我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在网络上检索有有关骨干教师的标准。下面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制定的骨干教师的标准。综合上述三个案例骨干教师的标准大体上考察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师德,提倡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提倡爱学生、爱事业,视学生和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倡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二是学识和专业,要求专业知识精深,相关学科知识通晓,到达精一门,通两门,晓三门,具有发展学生特长的指导能够,具有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的能力,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三是课堂教学和教学

8、质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和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水平4的高低,成为衡量骨干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我所有知道的名师中,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把握都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语文教师窦桂梅老师提出“三个超越”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在人民教育上连续刊载,她提出:超越文本,做教材使用的创造者;超越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超越自我,做课程改革试验的引领者。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它有实践语文教学的主题单元式教学,给人以返璞归真的感觉。四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做研究型的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9、;做思考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五是注重积累和学习,有自己教学“ 理论” 和实践的升华,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风格,成为在某一个学科,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教师或者名人。第一、课堂教学引领案例:1979 年 6 月,中国曾经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基础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1、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 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国之为我而不同凡响”

10、的意味。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 还 在掰手指头,就整天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 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3、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 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4、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 挤眉弄眼,或 谈 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5逛街一样,在教师里摇来晃去。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 这样预言,再过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

11、 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1、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 举起右边的一只手,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2、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的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3、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4、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一般会得到一 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样写的: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 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

12、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言,再用二十年时间 ,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 远远地甩在后面。二十八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 4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 197 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 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上述案例尽管表面看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其实这里面确深刻地反映出课程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中国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以复制型、服从型和考试型为主的,而美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以创新型、独立型和实践型为主的。正因为我们的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缺陷,才有了这次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六年的历程,

13、这六年来的课程改革试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狂热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种新的呈现在教师面前,比如校本教研,动态生成,互动生成、校本课程等,教师的课堂教学6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场面热烈-似乎有这样的感觉课程改革就是要抛弃原有教学的一切;第二阶段就是沉寂思考阶段,记得在 2005 年两会期间四川大学和南京大学两位院士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课程改革走向何处的报告,并且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思维体操”在走样的文章,教育部也在当年停止了四个试验区的高中课程改革试验,至此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沉寂的阶段,被一些学者和专家吹捧的理论开始在实践中得到了矫正,比如:课改之初专家和学者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

14、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进而就有了一味地合作,一味地自主,一味地探究错误认识,其实在经过实践教师们发现,合作学习也好,自主学习也好,探究学习也罢,这些学习方式的使用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力的自我积累,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学科特点,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一味地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不仅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不仅不能走入孩子心灵的,而是不人道的;第三个阶段就是冷静反思阶段,经过了狂热和沉寂后,人们开始考虑课程改革还要坚持下去,课程改革的方向没有错,课程改革要走继承、借鉴、创新之路,课程改革应该提倡有效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高效地接受

15、学习,也是必要,不能够将自主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自己学校,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四人小组共同学习等-。那么现在我们呼唤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留下精彩的华章,留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为孩子的幸福人生而奠基呢?“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国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专家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课程改革正是呼唤这样的课堂。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建构这样的课堂从形似建构这样的课堂。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造传统的课堂,我们提7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我们开展了“一用,二引、三申报” 与课改亲密

16、接触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通过观摩课例,研讨交流、亲自实践等形式,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课堂教学人性张扬,场面热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方式的主角,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成了教学的新宠,你真好、你真棒、你想说什么等教学用语让孩子找到了“自信。 ”而当我们正在为自己的课改成果高兴的时候,一些学者专家和一些一线教师对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质疑,正如前面提到的两位院士以提案的方式反映他们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看法,反思的结果是:课程标准研制中,缺乏对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 “西方化”倾向严重,缺乏中国本土的内化,课程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教材城市化倾向严重,很多内

17、容脱离农村学生实际。难道课程改革的理念有问题吗? 其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层面和实践层面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就是以说代练,以动代思,以整合代学科,以形式代本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力普遍下降,学习的意志品质有所下滑。为此我们从神似中建构这样的课程改革的课堂,这种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实效的课堂,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积淀学习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课堂,这种课堂既有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又有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体现和落实。我们需要高水平的示范课(“磨课”是优秀教师的专利) ,更需要常态环境下的真实有效的课,为此我们提出了“常态环境下落实课改理念

18、,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常态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引导,以教师个体设计为主8角,建立的各学科较为优化、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能够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借鉴或者复制,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份。我们提炼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学生参与,体验生成-信息反馈,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思维提升-深化提高,拓展创新。我们总结的课堂教学策略有:1、有效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提倡有效学习,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

19、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2、目标导向策略:教学要有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目标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然而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在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同时,也要花费一

20、些精力和时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某些学科甚至还要侧重一些。3、学科为主策略:课程需要综合、整合,但是在学科教学的时候,应该有学科的味道,没有了学科的味道,还叫什么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学科教学以学科为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过时或者是错误,9错误的是我们丢了西瓜,捡芝麻,有时连芝麻都没有捡起来,这难道不是教学的悲哀吗!坚守住学科教学的主旨,把握住学科教学的特有魅力和规律,是学科教师教学的底线,一个连学科教学都教不好的人,还何谈学科间整合,以及课程的纵向综合。我们不否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突出学科教学地位重要的同时,也要给课程间的综合以及整合留有一席之地

21、,这才是我们倡导的课程观。4、 “双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却理解为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喜欢方式或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学生做的对错都一味表扬,学生的判断有误也不加以纠正,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也不加制止-,其实这是对主体地位落实的一种严重扭曲,其实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

22、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其实还应该加上这样的话,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差错的矫正者,是非的明辨者-,唯有如此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不会顾此失彼,成就了一些浮华之风,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5、资源优化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必要条件,现在我校有大量的资源,主要有图书室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课例、优秀教学论文、教学经验等) 、光盘资源(每年购置近万元) ,资源库(卫星下载资源、浙大资10源库、北师大提供资源库、教学自治资源) ,由于受媒体中心论,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

23、影响,在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是从有利于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角度选取资源、整合资源、而是从华丽、美观、热闹的角度选取资源,课堂教学成了电影放映,课堂教学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因此我们鼓励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跨越。6、适度的练习策略: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们不能够抛弃,反而还要继承,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而今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将练习简化为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很多教师甚至不设计练习、没有练

24、习,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行为。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要“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沧桑正道!7、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我们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沉痛的教训。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教材为主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深度的解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智者,有一句话讲与智者对话,自己也会变成智者。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对文本、对教材、对自己的超越,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校本课程,成为使用教材

25、的智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基本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与探索,推出一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课堂,比如读书汇报课、思维训练课、学科整合课、作文指11导课、综合实践课等,这些课活而不乱,思而不死,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总结出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是好课: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 。为此,教师应清楚好课的一些基本特征,有意识地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好课有德。课堂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

26、流,这句话是多么富有诗意,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的知识,其实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有德不是指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指:关注学生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二、好课有效。有效是衡量好课的重要指标,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

27、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三、好课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但是动态生成还是要有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对游离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及时调控-真正12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四、好课求真。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优秀的学生。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一堂课留有些“缺憾” ,几多“瑕疵” ,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

28、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教师就是在挑战、疏漏、欠缺中不断反思与修正中进行专业成长,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和鲜明的教学个性。一名教师要想成为骨干教师,进而在成长为名师,就要走一条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磨砺的探索者之路,俗话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长为名师更需要这样的磨砺和锻炼。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关注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聚焦课堂教学就是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地接近课程改革的理想和信念,让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天地中,尽洒智慧写春秋!第二、在研究中和教研活动中引领中小学教师能不能做研究,要不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这样的问题从提出到现在,乃至到将来

29、也会一直存在着,一直争论着,一直在解决着,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那么老师能不能做研究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老师所做的研究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哪些不同呢?我想用我写的一篇文章回答这样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科研观“九五”以来,特别是全国各地大力加强“科研型先导学校”建设以来,“科研兴教” 、 “科研兴校” 、 “科研兴师”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小学的校13园中,广大中小学的各级领导越来认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校只有卓有成效的推进科研工作,学校才能可持续的发展,学校才能创出特色,才能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而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也充分地认识到只有主动

30、地参与科研,在研究状态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时俱进,使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成为成就自己的舞台。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学科研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科研与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脱节,科研与工作“两张皮” ;二是科研神秘化,很多教师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科研工作不能够走向大众化;三是将教育科研工作简单的理解为写写论文,理论与实践脱离,不能够交融转化;四是科研研究无序不规范, “立而不研” ,科研成了学校的门面和领导作秀的工具。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怎样定位,目标是什么,怎样组织与开展?一直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广大教师、教研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中小

31、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到底如何开展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研观呢?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活动不同于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活动,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往往注重的是对自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注重的是生成新的理论和新的成果,而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是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的研究活动,它应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首要任务,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能刻意追求课题研究的理论性,追求所谓的理论成果,而应根据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在工作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基于此我们应该确立新的中小学的科研观和新的科研理念。1、确立亲近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而服务的理念。14

32、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他们对于如何教学,如何教育学生接触的多,熟知的领域和地方也多,但对于其他领域他们了解和接触的就很少,甚至是无从知晓,这样在学校教育科研的定位上应该从教师的最近发现区入手,从教师本职工作遇到的问题入手,在研究工作的开展上要让教师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研究一段时间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收获,而不是云里雾里教师对研究的领域一无所知,甚至付出了必要的劳动也见不到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如果长此下去势必挫伤教师们研究的积极性,何况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就已经满负荷,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参与和思考用专家和学者视角认为可研究的问题,因此在中小学科研的定位上首先要确

33、立亲近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而服务的观念。亲近教师的目的主要在于让教师在思想上对教育科研工作不排斥,能够接纳教育科研,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就要求在科研的选题上,要突出小、精、实, “小”就是所选的课题要小,是教师工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就是所选的课题要精当,是共性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就是研究要有实际的效果和价值,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事业成功而服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教师能够品尝到自己在研究工作所获得的快乐,看到通过自己或者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惊喜和成功,欣赏到自己也能够成为一名研究者所拥有的责任和自豪。如果长此坚持下去,教师对科研

34、就会由亲近变为投入,由投入尽而产生超越自我,以研为荣的强大动力,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2、确立走进课堂,为课程改革服务的理念。课程改革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教师研究的重点。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为教师的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15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这些变化,对于习惯了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的教师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行为、科研观念应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确立走进课堂,为课程改革服务的理念。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将主要的精力聚焦到课堂教学领域

35、,去研究、去实践、去构建生命化、生活化、主体化、互动化的教学活动;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努力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服务,就要求教师积极进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3、确立关注学生,为每一个孩子终生幸福而奠基的理念。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存在,其价值就在于其使命的崇高和职业的神圣,就其本身而言,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决定了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孩子终生幸福而奠基,既是教师职业的天职,也是教师

36、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科研的最根本目的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如果这种理念能够成为指引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自觉行为,并形成可持续的动力,就可以防止“标签式”科研, “口号式”科研以及“功利式科研” ,进而能有效的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升教师进行科研的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意味着学校的科研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科研的选题应该确保面向全体选题,既要关注前瞻性的题目研究,也要关注发展性问题研究,更要关注薄弱环节的问题研究,确保通过研究能够使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科研即工作,工作即科研,是当前教师工作的主要特征,因此16每一名教师在

37、工作过程中,都要将科研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要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要仅仅停留在写论文,或者创造新理论和出新成果上,让孩子的素质提高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是教师科研的最终目的。4、优化研究方法,建立适应教师开展研究活动的研究策略。中小学教育科研,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界和实践界一直众说纷纭,专家更倾向于实验法和理论的推演法,特别是科研刚刚兴起的时候,似乎不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就不是教育科研,而实际上这种用于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面对以人文思想为主的教育领域,就显得无从适应,很多研究的结论大都是人为编造的,数据的积累以及各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其研究的

38、结论很难具有推广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有影响的教育研究成果较少的原因之一。其实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有自己的特点和特征,它是大众化、实践化、协作化的研究活动,它以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首要任务,这样在方法的选择上就不能套用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说,从当前中小学开展科研的成功经验来看,方法上宜提倡多元化,应以行动研究为主导,同时强化合作研究和反思的研究,叙事研究,并辅之以实验法、调查法等,通过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建立,就能够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消除广大教师对科研的恐惧心理。用学习之源奠基起进行研究之基进行研究和所谓的中小学科研,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毕竟不是像课堂教学一样轻车熟

39、路,驾熟就轻,可复制,可搬运,可粘贴,科研和研究毕竟是以解决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显性的“科研成果”为价值取向,为此进行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了解研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17果,掌握必要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提出假设并加以加以验证,进而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策略和必要的成果,因此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积累,厚积而薄发,是进行研究和成为一名骨干教师的必由之路。那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如何学习呢?我认为骨干者,必是善学者。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 “师者” “学者”也。作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将读书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就像女同志喜欢穿时髦的衣服

40、一样,在不同的时令和季节读什么样的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要读书,就要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这是“咬定”之本, “学问”之本,为实力;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这样“激扬”之本, “研究”之本,为“潜力” ;读好文学修养类书,这是“超越” 之本, “学者”之本,为魅力。我认为骨干者,必是善行者。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要学习老教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学习身边骨干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

41、思想,使自己在不断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我认为骨干者,必是善实践者。正如刚才我说的大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专门机构的教育科研要“上天入地” ,那么,中小学一线教育科研应当是“赤足走在田埂上” 。作为骨干教师的我们,一要扬起旗帜, “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内在需要”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为各项改革和实验的弄潮儿;二要坚定步伐, “让教育科研回到基础教育的娘家” 。181、坚守工作学习化。用“大教育科研”的眼光看,教育即学习,学习即科研。因此,一线教育可养开展的首要原则是“工作学习化” -把工作当作学习,在学习中

42、工作;把教育当作科研,在科研中教育。使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使“本是同根生”的“教学” 、 “ 教研”同步发展。2、寻求问题课题化。 “一线”的课题必须来自“一线” ,并直接为“一线”服务。让困惑凝聚成问题,让问题升华成课题。一线教育科研要的就是问题化的课题和课题的问题化。因为一线教育科研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生成问题即生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实现问题解决。3、提倡成果多样化。在很长时间,一谈到科研成果,就理解成狭隘意义上的写论文。其实生成成果的目的是要让教师激活研究因子,培育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学就是研究,教师与生俱来就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开发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即能

43、够“传言”又能够“立言”的思想者。有了这样理念,就应该允许并鼓励教师不拘一格进行“个性科研” 、 “另类科研” 。对于骨干教师,给“空间就是给发展” 。提倡“成长即成果”,不管何种形式,只要有利于发展,有益于改善教育状态,均认为科研成果。唯有如此中小学科研才能够呈现“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成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伴侣!中小学教育科表述方式既然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有别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那么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科研,都有哪些表述形式呢?第一种形式:规划课题研究,或者规模较大学校为了突出学校的特色确立的校本课题研究,这样的研究需要前期的课题论证,需要对提出的假说或者命19

44、题进行实验验证或者矫正,实验周期一般为 5 年。实验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立项课题,并撰写课题立项报告(立项报告主要包括:课题的立项背景,现实价值和创新程度;课题研究国内外已经已经取得的成果;研究的内容、目标以及思路;研究基础;研究的保障条件;预期研究成果等)举例子:我校“十一五”拟立项升级规划课题: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课题获准立项后就要按照立项承诺的要求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并按照课题试验的试验计划有序进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建立积累有关实验数据,建立对比试验班,加强试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试验工作的分析会议,课题主持人定期召集课题成员进行课题成果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按计划撰

45、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结题。第二种形式写有关的教育教学案例。什么是案例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案例,甚至出版了一些案例集,但对于什么是案例、什么不是案例似乎没做太多的深究。人们或者先验地假定自己已经明了了案例的含义;或者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深究的必要,案例不就是一桩事情、一个事件吗。实际上,对于哪些事件属于案例、那些又不属于案例,实在有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必要。因为,把案例限定得过于宽泛,所有的事情都作为案例,案例的意义就十分有限了,成了一个纯粹事实的描述和罗列;把案例限定的过于狭窄,能够作为案例的事情极其罕见,案例的意义同样会缺乏普适性,成了少数学校、少数人员的“专利” 。关于案例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

46、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案例是一个教育情景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20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在认识案例的含义时,首先应该消除对案例的种种误解,掌握案例的基本特征。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展示与反映的肯定是一个事件,否则也就不成其为案例。正如法学界的案例会围绕一个案件展开;医学界的案例会结合一个病例进行一样,教育上的案例也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1)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

47、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2)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若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正如美国有的研究者所说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案例。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条件:(1)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

48、例,不能是作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2)这个故事要有一个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1)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2)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的、抽象的概括的说明;(3)描述中要把21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4)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求等;(5

49、)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由次看来,一项练习、一道难题、一个操作实验或是一篇讲稿、一份教案等,虽然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如果把这些材料也打上“案例”的标签,那么。案例就被泛化了,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那么,什么样的案例才是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呢?1、一个好的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好故事的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3、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案例描述的应该是近五年发生的事情。4、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即读者对案例所描述的人产生同情等态度。5、一个好的案例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6、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作出的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要提供论题,而且也要有对以往决策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7、一个好的教案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8、一个好的案例要能教阅读者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 22案例举例: 从一节语文课一个教学片段的处理上,折射出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