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docx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90308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邓刚大师讲课的内容总结(转)邓刚, 大师, 讲课一、钓小鲫鱼要注意的问题1、 最关键的是要找准底。2、 不论南方北方,小鲫鱼都喜欢吃腥香饵。3、 调目不要太高。一般用软尾漂调三目。二、找底的问题1、 有顿口提杆中鱼,就是找到底了。2、 有顿口提杆不中鱼(空杆),说明钓得太灵了,向上推漂。3、 有顿口提杆中鱼,但是鱼一翻身就跑了,说明钓得钝了,向下推漂。注:太小的钩不好找底。三、饵料问题1、 不要让饵料雾化得太快。否则钩到底后,钩上没饵了怎么钓鱼?2、 饵料一定用腥香的。纯腥饵虽然上鱼快,但不留鱼。3、 掐鱼时先用腥香饵,钓着钓着鱼聚多了,动作就乱了。再用白饵(清淡),又上鱼了。(白饵聚鱼效果不

2、如腥香饵,鱼少了动作真实了)钓着钓着又没鱼了,再用腥香饵 。用白饵掐鱼时准赢,但一比赛就死。掐鱼时人少,每个钓位上的鱼相对较多,比赛时每个钓位分配到的鱼相对少了,应多诱鱼。四、漂的问题比赛用漂一共有五种:1、 软尾漂:只有两种情况下用, 冬天鱼口轻时; 鱼口滑时。2、 细长身、短脚、硬尾 1113 目漂:钓小鲫鱼、钓底浮。3、 细长身、长脚、长硬尾漂:钓大鲫鱼。4、 漂身胖些的漂:钓鲤鱼。5、 竹脚漂:只用于钓浮。(200 尾/小时以上的情况时用)钓水库用大漂。相当钓混养。如何才能说明你的调漂是准确的呢(1) 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扬竿有鱼,显示调整正确。(2) 浮漂一上一下,缓慢无力,扬竿

3、无鱼,或鱼钩刺在下颚,说明铅片太重,应减轻铅片,增加灵敏度。(3)浮漂一上一下,多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减少灵敏度。(4)漂浮抖动激烈,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扬竿无鱼。应减轻铅片。三、特殊情况下的调漂 实践讲明,正常情况下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效果是比较好的,是一个主要的、基本的调法。但是随着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的变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调四目钓二目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调整。例如,气压低、水质不好、鱼过饱或胃口不好、觅食行动缓慢轻微,往往鱼饵被吃光了,浮漂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反应,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更灵敏一点。 反之,如果天气好、水情好、鱼的胃口很好,

4、或者小鱼多,抢着找着吃的,而浮漂反应又很灵敏,甚至鱼游动对水产生的冲击都会使鱼饵移动,鱼还没咬钩,浮漂就有反应,以致起竿总钓不到鱼,这就需要把浮漂调得迟钝一点。 前面讲过,调的目数多少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钓的目数多少也可以使浮漂反应灵敏或迟钝。这样,除了调四目钓二目这个基准外,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调法:1、调灵钓灵;2、调灵钓钝;3、调钝钓灵;4 、调钝钓钝。有的介绍台钓的书刊也提到过这四种调法。 从形式上、理论上讲,这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质上、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就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析如下: 1、调灵

5、钓灵 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调五目,铅坠的重量比调四目减少了一个 b;钓一目,浮力比钓二目多了一个 b;这样,浮漂反应当然就更灵一些。 2、调钝钓钝 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调三目,铅坠重量要比调四目增加一个 b;钓三目,浮力要比钓二目减少一个 b,这样,浮漂反应当然就更迟钝一些。 3 、调灵钓钝 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三目:调五目,铅坠的重量减少一个 b;钓三目,浮力减少一个 b,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如果盲目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

6、此一举的无效劳动。 如果调和钓的目数增加得不一样,例如调五目钓四目:调五目,铅坠重量减少一个 b;钓四目,浮力减少二个 b,灵少钝多,只显出了一个b 的迟钝效果。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4、调钝钓灵 与调灵钓钝刚好相反,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一目:调三目,铅坠重量增加一个b;钓一目,浮力增加一个 b。一个钝,一个灵,效果相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这样调在垂钓还没有开始时是可以的,但从调四目钓二目改为调三目钓一

7、目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如果调的目数和钓的目数减少不一样,例如,调二目钓一目:调二目,铅坠重量增加了二个 b;钓一目,浮力增加一个 b,一个钝,一个灵,效果抵消一个 b 以后,只显出铅坠重量增加一个b 的迟钝作用。这个效果可以在调四目钓二目的基础上,不需触动铅坠,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改为钓三目就可以了。 四、结论和应用 1、用台湾钓法进行塘钓,为了提高效果,必须讲究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因此要求选好漂,更要调好漂。讲究灵敏度,不是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越灵越好。浮漂反应的灵敏度大体有灵、中、钝三个范畴。但是,中的范畴是正常情况下适用,是主要的、大量采用的;灵和钝的范畴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8、的,只有在鱼情、水情、天气等不正常的情况下,才需要调得更灵一点或钝一点。调四目钓二目与调三目钓一目或调五目钓三目灵敏度是一样的,属中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灵敏度是适中的,但是比较起来,调四目钓二目优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这个调法的人也多。 2、怎样调才灵?怎样调才钝?要记住两点: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 3 、实际上如何应用呢?一般地讲,到达钓

9、场以后,应先按正常情况采用调四目钓二目的方法进行调漂。垂钓过程中遇到问题,再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需要再调整的话,先不要改变调的目数(即不改变铅坠重量),而是上下移动浮漂的位置,增加或减少钓的目数。倘若这样调还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动大一点的“手术”的话,那就只好增减铅坠的重量、改变调的目数,再加上调整钓的目数。调灵钓灵、调钝钓钝就属于这种情况。 说得具体一点,垂钓中发现浮漂反应迟钝,影响上鱼时,把浮漂下捋一点,把原来钓二目改为钓一目或半目。如果还不够灵,再去掉一点铅皮,增加调的目数,使其成为调灵钓灵。反之,如果感到浮漂过于灵敏,需要迟钝一点,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点,把原

10、来的钓二目改为钓二目半或三目,如果还不够迟钝,再在铅坠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为调钝钓钝。在钓鱼之前,你首先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尽可能了解当前钓场的鱼情,比如说鱼的密度、鱼的种类、鱼的大小、喂养的方法等,这样才能合理地选择钓竿、搭配线组。下面我将为你们讲解手竿竞技钓法中常识性和技巧性的知识。如何搭配线组我们先来讨论个问题:假设有人用大标、拉饵钓鲫鱼,他想调 4 目钓 2 目,但却只能钓 3 目,始终钓不成 2 目,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他用标过大,两枚钩子在浮标上几乎体现不出重量,导致他在拉饵钓鲫鱼时两钩饵的重量只压下浮标 1 目,所以他总是钓 3 目。另外,他根本没找到底,如果两饵到底后浮标

11、应该是 4 目。就算他找到 4 目了,认为到底了,但也可能因为标大钩轻的原因而产生过底的情况。钩饵不到底和过底都是新手经常出现的错误。由此,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搭配线组的环节中,要考虑到浮标不能过大,也不可过小。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大人和一小孩,另外有一浮力为 50 千克的汽球,下面坠着一个重 75 千克的铅坠,这时想拿走汽球就得有搬动 25 千克重量的力。如果汽球不见了,那是谁拿走了?毫无疑问是大人拿的,因为小孩根本没有那个力气。把上面的例子转移到我们的线组上,也就是说在钓大鱼时用大标,当有小鱼在下面啄食时浮标不会产生动作,而大鱼吃饵就会产生中鱼信号。换句话说,用大标是需要其产生向

12、上的牵引力,这个力应该是不受非对象鱼(小鱼)干扰的。再讨论个问题:是不是浮标越小就越灵敏呢?还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本来用搬动 25 千克重量的力,就可以拿走连着 75千克铅坠的汽球,而你却在上面放了一个浮力为 10 千克的汽球,很明显:要想拿走汽球得用更大的力。向上的牵引力不足,直接导致鱼吃饵很费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生很多虚假信号。所以在钓大鱼时,浮标向上的牵引力要和钩饵重量产生成比例的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灵敏而选择小标;反过来讲,如果钓小鱼选标过大,当钩饵在浮标上体现不出重量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找没找准底。因此,在搭配线组时要有个依据,即细线小钩配小标,粗线大钩配大标,且线组上的两枚钩必须能在浮标

13、上体现出最少 2 目的重量。调与钓的关系假设钓点水深 1.5 米,将水线调整到 0.5 米(浮标与钩之间的距离),再在铅坠上裹上足够重的铅皮(超过浮标的浮力),当你抛竿入水后,浮标会沉没。然后逐渐剪掉铅皮,直到浮标露出水面 4 目(调目)。再然后,挂上双饵抛入水中,这时浮标会因双饵的重量大于 4 目而沉没。接下来,向上长标(延长水线),调至双饵到底后浮标露出 2 目。以上这个过程是最简单的调标操作。为什么对初学者讲述调标时以空钩半水调 4 目,找底后钓 2 目作示例呢?是不是非要硬性规定钓鱼就得调 4 目呢?当然不是。调目是浮标调整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如果你连调 4 目都不知道该怎样操作,就没

14、法进一步了解调与钓。那么正确的调钓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公式:钩重饵重钓目。举例说明一下,假设空钩半水调 4 目,挂双饵后在未着底的前提下浮标被压下 2 目,由此可得双饵的重量是 2 目。接下来将子线剪掉,这时钩饵的重量被减掉了,浮标露出水面 6 目,试想双钩的重量是几目?答案是 2 目,而双钩加双饵的重量就是 4 目。那么这个试验就告诉我们:当空钩调 4 目、双钩重 2 目、双饵重 2 目的情况下,浮标的最灵点是 2 目,最钝点是 6 目。也就是说加上钩重、饵重以后,浮标露出的钓目是你所能钓的最灵点;减掉钩重、饵重后,浮标露出的钓目则是最钝点(钩饵全部落底,但短子线是直的)。最灵点

15、到最钝点的这个区间都可以作为钓目,但需要根据鱼情及时调整,最终找到一个信号最准、中鱼率最高的点。比如在钓的过程中,发现有口不中鱼,你可以大胆地将浮标向上推,直到中鱼为止;反过来说,发现浮标没动作你可以向灵的方向靠拢。另外,我们在钓鱼时经常会遇到换钩的情况,钩重变了,是不是需要重新调整浮标呢?答案是不需要。比如说钓着钓着发现鱼比较大,换了一副比原钩大两号的钩,假设这两枚钩重是 4 目,这时仅是最灵点发生了变化(平水),而最钝点却还是 6 目。也就是说,当你换了大钩后,你只需要向灵的方向调整即可,比如钓半目或是钓平水。实战要点提示 1抛竿与扬竿抛竿的要点是每一竿都须抛到位抛到一个固定的点,这样才能

16、使钓点产生立体的雾化带,使鱼向你的钓点集中。扬竿刺鱼的动作实际上能反映出一个钓者的心态,大多数初学者看到浮标出现很强烈的动作后,都会用力扬竿,结果不是小鱼被飞上了天,就是遇上大鱼断了线。所以扬竿刺鱼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扬竿的幅度和力道不能过大,遇到小鱼可飞,遇到大鱼一定要抄。实际上越小的鱼通常吃口越大,大鱼的吃口反而沉稳。2压水线的注意事项压水线时竿尖插进水里不可过深,否则就会造成浮标移位、远离钓点,而且会使水中的风线弯曲下凹,这将导致扬竿时机延迟。另外,压水线的时机是在浮标翻身以后,这时只需要轻压竿尖,风线就很容易沉入水中。3影响钓目的典型分析 有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钓着钓着,发现浮标

17、的钓目少了,甚至是没有钓目了。这时你可能认为是浮标吃水造成的,实际上是钓点底部有很厚的淤泥,一是由于饵料比重过大,致使钩饵陷进了淤泥中;二是钓点内聚来了很多鱼,将淤泥翻起,造成底部越来越深,所以钓目不见了。还有一种情况:浮标的钓目越来越高。这时你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力,认为是钓点底部的饵料堆得过厚,所以钓目涨了。殊不知你之前钓到条大鱼,钓线被抻长了!现在你应该清楚了,钓线的质量也会影响到钓目。 4饵料的反水和应对商品饵反水是一种自然现象,除非加入化学添加剂才能抑制,但这样做不论对人或是对鱼都会产生伤害。因此,你不要想彻底解决饵料的反水问题。如果钓鱼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为了保证饵料的状态,你要么另开

18、一团相同的饵料,要么在开饵时将饵料一分为二,放在饵盆里,再用毛巾盖好不去动它,这样可延长反水的时间。5搓饵及手法如果你是使用右手持竿,那么右手在握竿的同时要留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来捏住子线,不要捏着八字环或铅坠,不然子线会飘来荡去,增加上饵难度,正确的拿捏部位应该是距钓钩 56 厘米处,另外捏子线部位还方便将拧劲儿的子线松开。上饵时要先上底钩,将钩放在饵的正中间,再将饵搓成如水滴状或椭圆型的饵团。饵团的大小要与钩门相匹配,不可是大钩搓小饵,或者小钩搓大饵,总之要掌握好钩型、饵型和鱼的适口性的配比。自然水域垂钓技巧一、钓饵的选择?自然水域的鱼类食性很杂,通常情况下,大鱼吃素,小鱼吃荤。由于吃惯了野

19、食,有的已养成了口癖,垂钓取自然饵料效果更好。如钓鲫鱼用蚯蚓,鱼就特别爱吃,缺点是容易招来小鱼闹窝,令人烦恼,若换上活小虾,闹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草鱼是典型的食草类鱼类,用素食如红薯、嫩玉米粒、嫩草都能钓到。草鱼除爱吃植物类饵料外,对自然界的活饵也很喜爱,如蚂蚱、地蚕、青虫、蛆虫等它特别爱吃。在自然水域垂钓,饵料的运用基本原则是以天然食物为主。比如产玉米的时候用嫩玉米粒(经过白酒浸泡或白糖腌制后的效果更好);红薯成熟的季节宜用红薯做钓饵。二、钓位的选择?在野外的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钓鱼,其特点是水面宽广,鱼的密度稀,在此类水域垂钓比较困难。谚语说:“选位不好,等于白跑”、“七分钓位,三分钓饵

20、”,这都说明选择钓位的重要性。鱼儿要生存就必然有它们的生息繁衍之所,那些湾、汊、草、坑、潭等等是鱼儿喜欢栖息、觅食、游弋的地方。钓位应选择在河道弯曲处、浅滩凹塘、乱石穴处、树林、竹林旁、水草丛生处和有人居住的地方。?选择钓位要根据季节、天气、水情和鱼情。选择钓位时要注意:远窝与近窝兼顾,深水与浅水兼顾,流水与静水兼顾,草洞与草外兼顾,老窝与新窝兼顾和在进水口、下风处下钩。?三、诱饵的运用?自然水域水面宽广,鱼儿稀少,活动范围大,要想尽快将鱼儿诱集拢来,除钓点因素外,诱饵的质和量是至关重要的。诱饵的味要浓量要大且是耐泡不易化散的饵料,这样才能形成目标大,持续时间长,并能迅速将鱼儿诱集来的鱼窝。我

21、的做法是:将块状(豆饼块) 、粒状( 颗粒料、酒泡的大米和小米)和粉状(炒香的玉米面)三者混合后打窝(为防止玉米面上浮漂走,打窝前用钓域的水搅拌成团后再打窝) ,效果显著。?四、几种钓法?1.底钓与浮钓?自然水域的鱼种较多,在水的上中下层均有鱼儿活动的踪迹。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采用底钓或浮钓。钓法得当,必会有收获。但应以底钓为主,如鲫、鲤、青、鲶、鳜等都是底栖鱼类;又如草鱼虽是中层鱼类,但从垂钓的经验来看,吃底钩的机率远远高于吃浮钩的。在自然水域里由于生存的条件严峻,迫使一些鱼类逐渐养成在底层觅食的习惯。因此采用底钓是最重要的,底钓是关键。?2.守不宜走?当在一个地方选定钓位后,应打窝定点守钓。

22、当有条件时可多打几个窝子(35 个),轮番垂钓。垂钓宜守不宜走,因为自然水面宽广,鱼儿密度小,聚集慢,好不容易将鱼儿集拢起来,因此宜守钓。守钓必须有耐心,耐心是垂钓者应具有的素质,有耐心就会有鱼,有耐心就会有收获。守也不是死守,在一个钓点上,1 2 个小时无鱼咬钩,就应变换钓位,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3.钓大鱼还是钓小鱼?自然水域大鱼比小鱼少,大鱼比小鱼精明狡猾,所以若要想钓大鱼,就有可能“剃光头”。小鱼比大鱼多,小鱼见食就抢吞,比大鱼好钓,若钓小鱼,多多少少能钓到一些,虽没有“重量”,但却有可观的“数量”。?五、遛鱼的方法?鱼上钩后,首先将手竿上举,并迅速将鱼领离钓点,以免惊走窝里的鱼群,提

23、出水面,不让其在水中挣扎逃窜。遛鱼应根据上钩鱼的大小,采取短遛或少遛甚至不遛。我的做法是:500 克左右的鱼不遛,直接领提上岸(岸边坡度小,杂草较低时) ,不用抄网;对 1000 克以上的鱼,采取遛鱼,遛鱼时高举手竿,使钓线的移动略快于鱼的游动速度,使鱼跟着钓线走,变被动跟鱼走为主动领鱼游,控制鱼的游向。在遛鱼的过程中,不断地将鱼头抬出水面,使其“呛水”(用间断性断氧方法 ),加速鱼的体能消耗,待鱼遛疲后,用抄网将其抄上岸来。遇到大鲤鱼“打桩子”时,握竿需相持一段时间,然后抖动竿子,使鱼刺痛上游;遛鱼时手竿呈弓字形,尽量高举使鱼头朝上,这样鱼只能往上窜。待鱼遛疲,肚皮朝天,再抄鱼上岸。垂钓的六

24、种技巧合理选择组合钓具一些钓友喜用超硬调竿,配粗线大钩钓鲫鱼、鳊鱼等中小型鱼类,结果不是无鱼咬钩就是鱼吞下钩,钓获不佳。还存在一些钓技较高者,一味为了多上鱼,不问鱼情,鱼的个体大小坚持使用极细的鱼线(、号尼龙线) ,钢丝很细,钩型较小的鱼钩(左右的亦袖、金袖钩等) ,虽然提高了咬钩率,但一遇上千克以上的大鱼,稍一抬竿,不是钩直(断) ,就是线断。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要根据鱼情而定渔具钓组。水域中大鱼较多,且用的食饵又对大鱼的口味,因此大鱼索饵上钩的机率就很高。如用嫩苇草芯钓草鱼,只有食草性的草鱼咬钩,钓具应用牢固的中硬度或硬调竿,配匹号以上优质粗线,号以上伊势尼上黑钩或鲤钩;若是水域中大鱼稀少,多

25、少日垂钓也难碰到一回,主要垂钓个体较小的鲫鱼,那么应选用弹性较好的中软手竿,配小钩细线和轻坠,鱼儿就能频频咬钩,连续上鱼,其乐无穷。 选择好钓位怎样才能选准选对钓位窝点呢?我的方法是每到一处新钓点,先不忙打窝下钩,而是先了解一下水情、地形等情况,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一下,再选择窝点。要注重开辟新的窝点,渔谚说:“要得钓鲫多, ,须得辟新窝”新窝点无人垂钓,鱼儿多个体大,且无抗钓经验,咬钩猛,吞钩深,中钩率极高。 诱饵的配制和打窝量的确定在野钓活动中,垂钓的主要对象鱼是鲫鱼、小白条,鲤鱼等,笔者配制诱饵的原则是:投鱼所好,鱼很爱吃,但只能嗅得到,吃不饱、吃不尽(个多小时内) 。

26、其主要原料是:炒熟红薯粉,黄豆粉,黄玉米粉,蚕豆粉,芝麻粉,铒料的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红薯干(无霉变) ,黄豆、黄玉米、芝麻分别用火炒熟(不可旺火炒糊) ,蚕豆文火炒不能超过豆壳起麻点即可(不要炒熟,保证蚕豆特有生香味,鲫鱼爱吃) 。起锅后待完全冷却后,将薯干、玉米、黄豆、蚕豆混合一起,用密筛打糁机粉碎成细粉,越细越好。芝麻倒在玻璃或木板上用酒瓶压成粉,再与上述饵粉一起拌和后分装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密封贮藏。可用一年左右有不走味,不变质。垂钓前从瓶中倒出所需量粉铒,少量碎米,钓鲫鱼时每窝用打窝筒打一筒,补窝量减半。主钓鲤鱼每窝投筒。此饵微甜,味正且香,鲫、鲤鱼很爱吃。近年来,我和钓友戒士华、于洁

27、等使用此诱饵,钓获量比以往提高了。 投钩的位置及提鱼的技法一般诱饵沉底散落的范围都在直径厘米左右。钓者往往每次都是尽量投到窝子的中心位置,好让鱼儿尽快发现吞钩,这往往事与愿违。大家都知道,鱼情好,往往进窝是一群鱼,多到数十条,围在饵料旁争抢吸食。我们使用的碳纤竿或玻纤竿,竿梢较软,一旦鱼儿咬钩提竿,鱼体稍重,一时不能迅速将鱼提离水底,中钩之鱼必然拼命挣扎,势必要惊动惊跑四周觅食的众鱼,一旦受惊,有时很长的时间也无第二条鱼进窝咬钩,根据这一情况,我是将鱼钩投在窝堂的右边沿(或其它周围位置上)一旦有鱼咬钩,及时将鱼竿提起向右前方成度度斜向拖鱼离窝出水?很少惊动窝里索饵的其它鱼。 诱鱼咬钩鱼儿咬钩不

28、积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食欲不高,鱼不愿咬钩;二是经常有人垂钓的塘口,日久鱼形成抗钩性,不敢咬钩。鱼的食欲不高,有的是由天气、气温、气压、风等自然现象引起的,还有的是腹中饱食,索饵不积极,鱼不敢咬钩,除更换细线小钩之外,还要不断轻提慢拉,诱鱼咬钩,这种提、拖、拉诱鱼咬钩的办法,最好使用红虫、小红蚯蚓等活饵,能提高上鱼率左右。掌握鱼情,临场应变临场应变钓鱼多,在钓鱼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你事先准备了数种精品佳饵,到达钓场,这饵换到那饵,荤饵换到素饵,鱼儿就是不开金口,这时要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天与钓友到一八亩水面的鱼塘垂钓,有成鱼上万千克,上午同塘垂钓九位钓友换遍了各自带来的

29、十多种钓饵,结果有八位当上了“空军”。原来塘主是用蚕豆粉渣喂鱼,水质较肥,鱼儿饱食终日,且已养成了一定的偏食性,事实证明用一般荤素饵很难有较好的收获。 下午收起手竿,专用海竿垂钓。我从粉坊取来余克粉渣拌进糟食中,粘性不足加些面粉,攥成乒乓球般大团挂爆炸钩。两支海竿抛出后不到分钟,铃声骤响,一尾足有千克重的大鲤鱼上了钩,太阳还没下山已有尾大鱼进帐。拉饵的调制技巧1、 “鹰爪式”快速拌饵,放置 3-5 分钟,略加糅合即成。 2、拉饵时从饵团的边上拉,拉的距离长饵大,拉的距离短饵小。 3、根据鱼情、水温,一般选择出丝好、出丝快的拉丝粉。 4、上下饵不能粘连,保证两饵先后分别摆动到位。 5、饵料的味道

30、,全世界的小鱼都爱腥香,就象全世界的婴儿喜欢牛奶一样精确找底的重要性 【程宁】-我认为钓鱼,只要有可能钓底的话,就必须认认真真找底,否则很难钓爽。找了底的比不找底的强,精确找底的比马马虎虎找底的强。“精确找底”是“ 竞技钓鲫法”系统理论中一个有关找底的方法。但很多人不太重视。有人说“找到鱼层了就是找到底了”,也有人说“钓底只要钓到鱼了就找到底了”。我觉得前者完全不理解找底的目的,是初学钓鱼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后者,是属于会钓而又不太钻研的人容易犯的错误,他们没把找底的重要性看透,有轻视找底的思想存在。其实,找到鱼层或是钓到鱼了,只是找到“鱼口”了(指找到鱼吃食动作了) ,而鱼口是会变化的,如果在

31、此之前你没能精确找底,当鱼口变轻、变滑,你就钓不上鱼来了。这时,浮标不是纹丝不动,就是有动作却总空竿。因为钓轻口鱼和滑口鱼,是否能中鱼,在浮标上的调整,就是几毫米的量(竞技休闲均如此) ,而这个量是要建立在精确找底这一基础之上的。 我小时侯学打羽毛球时,我的教练当年纠正我前场搓小球的动作时,有句话是我至今铭记在心的。他看我苦练手腕动作,球却搓不稳,就提醒我说:搓前场小球,手腕动作是很重要,但你的步伐总是慢半步,这样练,一辈子也搓不好,要练先练步伐。我听了教练的,很快能搓出前场滚网球了。这个比喻可能不很恰当,但我是想说明,钓鱼钓底时,如果没有精确找底,那就失去了一个调整浮标调目和钓目的依据,这个

32、依据就是基准点,是钓底的根基。没了基准点,没了根基,就会在鱼口发生变化后让你盲从,让你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左调右调浮标不见成效时,你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从此,别人在接二连三的上鱼,你却是在接二连三的上下移动浮标,虽也忙的不亦乐乎却很少上鱼。当你每次钓底,只要精确找底了,那烦恼就会少多了,快乐会让你铭记找底的重要性。这在我今年的全国巡回讲习班中是被反反复复验证了的事实。几乎每一次推广,所到之处都要向大家反复强调找底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人轻视这个环节。凡是认真找底的,虽技术一般,但都能见到有效鱼口。一场练习赛下来,陷于迷盲的,不是找过了底,就是没找到底。事实胜于雄辩,第二场不用我再去提醒,大家都

33、自觉地认认真真的找底了,自然上鱼的状态也随之而大有改观。那么如何精确找底呢?我下面将详细地向初学钓鱼的朋友们介绍一下“竞技钓鲫法”中的找底方法。这种方法对高手而言可能是笨而烦索的,但对初学竞技钓的朋友们而言,恰恰是快速掌握钓底秘诀的捷径。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精确找底是建立在精确调标基础之上的。如果调标方法有误,会导致底找不准确。所以我们要先从调标开始:1、为避免不同水域水的密度不同造成调标出现误差,一定要在你实际垂钓的水域内调标,而且要在钓点内调标(钩饵落底的地方) 。2、如果你采用压线钓法(主线压入水中) ,那调标时一定要把主线压入水下。因为主线漂在水面和压入水中,浮标所感知到的重量是不同的。

34、一段直径在 0.6 号,长 1.5 米以上的钓线浮在水面和压入水中,对一支高灵敏度浮标来说,会有一目左右的影响。3、调标时,底钩(长子线上的钩子)离水底 10 公分左右为准。钩子太接近水底,有可能会造成在钩子触底状态下调标,那完全调不准。如果钩子离底大远,调标时有一大段水线的自重没计算进去,也会调不准。例如:在两米水深钓鱼,你是在水线长 50 公分左右调的标,当你延长水线到底钩快触底时,这一米多长的水线的自重会让一支高灵敏的浮标下沉一定的目数。使你原本调目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而你还一直认为是原来设定的调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千分之三克的重量,足以使一支高灵敏度的浮标下沉一目。而一米多长,直

35、径0.6 号的钓线,它的自重在千分之三克以上,所以调标一定要在接近水深的前题下调标。4、为确保钩子离底 10 公分左右调标!在调标之前我们一定要测出钓点的水深。方法如下:在铅坠上卷上一块足以把浮标拉入水下的铅皮。如果水线长度短于水深,浮标会没入水下。如果浮标露出水面很多,说明水线长度大于实际水深。随后我们通过向上或向下移动浮标,使浮标露出水面一目,这时浮标一目以下到铅坠的距离就是钓点的实际水深。5、把浮标向下移动子线长度加十公分距离(这是一个重要的公式) ,这时底钩到浮标一目以下的长度就比实际水深短十公分。6、当浮标调正完之后,贴钩柄处剪去一枚钩子,看浮标升起几目,以此了解钩重。先不要换钩子,

36、在剩下的单钩上挂上一粒小橡皮泥球,通过加减橡皮泥,使小橡皮泥球比一枚钩子重一目(这是一个重要的公式) 。例如:当你在双钩离底十公分状态下把浮标调整到三目,剪去一枚钩子后,标升到五目,这说明一枚钩子重两目。当你把小橡皮泥球挂到剩下的那枚钩子上,浮标下沉到两目,这就证明你用于找底的橡皮泥球比一枚钩子重一目(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选用较硬不易溶化的没有香味的橡泥) 。7、这时取下小橡皮泥球,换上一副完全相同的子线,再把小橡皮泥球挂到上钩上,把浮标调到略高于你事先调到的目数,这时双钩到底,底钩接近卧底,上钩轻触底,到此精确找底全部结束。当你精确找底之后,就可以按照“竞技钓鲫法”中调几钓几开始钓

37、底了。最后还要说一句,当你钓了十分钟左右,一定要回一次标(把标向下移动十公分) ,再验一次浮标,看看是否吃水。如果是去打比赛,最先提前半个小时泡一泡浮标。有很多人找底方法与此大致相同,但他们忽略了两点:一是不在意找底的橡皮泥多重,往往是用比一枝钩子重很多的橡皮泥找底,在有酱层的水域,往往是上钩已深陷酱层,当换上较轻的饵垂钓时,子线已很弯曲,钓的很钝,浮标几乎没有信号,自已并不知道原因。二是没称钩重,天法确认找底用的橡皮泥是否比钩子重,如果找底用的橡皮泥比一枚钩子轻的语,在找底时,底钩触底,浮标就会升过调目,让你误以为双钩到底了。当你换上较轻的饵垂钓时(一饵轻于一枚钩重) ,上钩会离底,经常是浮

38、标下顿语言很好,却总是空竿。这些现象都是不了解正确找底的方法所造成的,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所以大家一定要十分重视找底这个环节。钓鱼谚语-轻松学会钓鱼钓鱼谚语-轻松学会钓鱼一、关于季节的钓鱼谚语: 1、清明前后,鲫鱼抢食;小满时节,大鱼上钩。 2、惊蛰鱼儿动,鲫鱼吃饵勤 3、清明到谷雨,越钓越欢喜。 4、 阳春三月好钓鱼,霜降前后正捉鳖。 5、三月三,鲤鱼上河滩。 6、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7、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8、酷暑三伏钓早晚。 9、夏天到,鱼难钓。 10、大麦须须亮,鲤鱼遍沟放。 11、大麦黄,钓鱼忙。 12、夏天钓鱼鱼找食,冬天钓鱼食找鱼。 13、秋钓霜降

39、后,冬钓下雪前。 14、冬至不停钓,等于瞎胡闹。 15、雪前钓鱼,雪后拥炉。 二、关于时间的钓鱼谚语: 1、早钓太阳红,晚钓鸡入笼。 2、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 3、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 4、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 5、一日三迁,早晚溜边。 6、早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钓岸边。 7、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钓。 8、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9、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大王八(鳖)。 三、钓点的谚语: 1、钓位选不好,等于瞎胡闹。 2、水至清则无鱼。 3、堰钓码头港钓尾,排洪闸上钓两边。 4、清水无鱼混水摸鱼,不清不混好钓鱼。 5、暴雨过后钓上游,水库湖泊钓沟岔。 6

40、、水涨钓浅,水退钓深;水浑钓浅,水清钓深。 7、宽钓窄,窄钓宽,不宽不窄钓中间。 8、水底青苔多,钓鱼没汤喝。 9、夏钓荫、夏钓深,不冷不热钓边边。 10、水草旁,树荫下, 夏季钓鱼不放空。 11、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 12、西南风,钓两头。 13、进水口,鱼上走。 14、涨水钓浅滩,枯水钓深潭。 15、涨水钓河口,鱼儿爱往这里游。 16、早钓近,午钓远,天阴下雨钓岸边。 17、人穿袄,鱼穿草,冬日草窝钓鱼好。 18、钓鱼上虾,趁早搬家。 19、水底青苔多,钓鱼没汤喝。 20、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21、清堰钓码头港钓尾,排洪闸上钓两边。 22、水无鱼混水摸鱼,不清不混好钓鱼。

41、 23、鸟有鸟道,鱼有鱼道;找准鱼道,连连上钓。 24、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 四、天气的谚语 1、雷阵雨后,钓鱼丰收。 2、雨后放光,钓鱼辰光。 3、大雨过后好钓鱼。 4、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 5、下雾不下雨,雾后再钓鱼。 6、下雪前夕好钓鱼,雪后刮风回家去。 7、钓翁钓翁,勿钓南风。 8、梅雨钓鱼,越钓越喜。 9、鱼儿闹,大雨到。 五、其他谚语: 1、一条蚯蚓钓十条鳗。 2、一只蟹吓跑满窝鱼。 3、小鱼惊跳,大鱼快到。 4、心急喝不得热粥,性躁钓不到大鱼。 5、钓鱼有三得:跑得、等得、饿得。 6、心专才能绣花,心静才能钓鱼。 7、药农进山只见药草,钓者河边只见浮漂。 8、鸟有鸟道,鱼

42、有鱼道;找准鱼道,连连上钓。 9、刨树要刨根 ,拿鱼要拿头。如何钓取长江鱼我出生在长江边,成长在长江边,从江边到我家仅有五分钟的路程。自幼年开始就耳闻目睹邻居们在长江里钓鱼。长大以后我也喜欢钓鱼,有事没事总爱去江边。江里可钓的鱼种很多,在此,笔者仅以黄颡(黄丫叫)、鲶鱼、圆口鱼同鱼(麻花鱼 )、长吻鲶(肥沱) 鱼白鱼、鳊鱼等几种常能钓获的鱼为例,介绍一些江钓的基本方法。在长江中钓鱼主要有三种钓法,一是传统手竿近岸钓,二是海竿,船钓,三是延绳钓。(因延绳钓属于非真正意义上的钓鱼故在此省略。)1、 手竿近岸钓具:玻璃钢手竿,长度在 510 米,钓线为竿长的二分之一,也可以略长一些,选用丸世 713

43、 号双倒刺长柄朝天钩,用不用漂都可以,不过使用浮漂的效果明显的优于不用浮漂。在长江中不仅可以底钓,还可以浮钓,浮钓的对象鱼主要有几种,一是草鱼、鳊鱼,二是口鱼、赤眼鳟和白条。2、海竿船钓具:需要选择调性偏硬海竿,长度 27 36 米,可选择直径 035 0 45 毫米的尼龙线,长度在 80100 米,子线 02 一 O25 毫米,线长 20 厘米左右,配用重量在 7090 克的舍弃坠( 以防挂底可保住钓组),钓钩用双倒刺的长柄钩,拴制成 4 只组的串钩,钩的间距为 20 厘米,舍弃坠连接在钓钩上方的联接器上。一、出钓时间:最佳季节为 510 月的盛水期。每年五月以后,江水逐渐上涨,水温上升,鱼

44、进入觅食期。7 月进入洪水期,鱼溯江上游,流水中带来大量食物,是鱼的旺食期,8 月江水回落,鱼洄游,此期间钓鱼收获必丰。但要注意掌握水情变化,即“涨水要钩边,退水钓潮口”。“退水钓潮口”指钓位应选择洄流与顺流之间的船坞上。好钓点就是江底多石的地方,但石多很容易挂底,所以要多备钩线的和铅坠,一般情况只要钓法得当,就会有收获。二、钓点:在南京地区的长江里钓鱼。使用手竿传统钓和海竿船钓的钓点是不同的,符合手竿要求的地方不适应海竿钓;符合海竿钓的环境不适应手竿钓,只有在浅滩有芦苇的地方才能海竿和手竿同时用。三、钓法:船钓是指在码头趸船上用海竿钓鱼,施钓时,钓者将组配好的钓组挂上饵,在趸船的尾部贴着趸船

45、边打开线挡,使钓组顺着水流入水,让钩饵随着水流流到有回流水的地方,等钩饵到底时,把多余的线收紧就可以了,是否上鱼根据可看竿梢上的反应,有鱼中钩反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弯腰”;另一种是竿梢不停地颤动。前者上得鱼大,后者上的鱼小。海竿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这是不需要上趸船的钓法,直接使用 46 只一组的串钩,挂绿蚯蚓,蝇蛆、或面包虫,选择长江沿岸开阔的江滩施钓。四、饵料选择与配制:1、江钓用饵有荤素两种。荤饵有大青虫、面包虫(黄粉虫) 、鸡鸭肠、蝇蛆、绿蚯蚓、蟑螂等,素饵有五香干、生面团。2、钓饵配制:香干子,选购质地干,水少的,切成 810 毫米见方颗粒,加入适量桂皮、八角、丁香、花椒、味精、酱

46、油大火煮开,滴入少许麻油。瘦肉切成 3 厘米、宽厚 1 厘米条块,用麻油浸泡,添加食红上色。3 挂饵:江钓挂饵原则是目标要大,钩尖一律外露。香干挂钩 510 粒;面包虫、蝇蛆横穿成串;大红蚯蚓从颈下横杠钩出,前中部或尾部穿出;青虫用水淹片刻,用刀剪去尾部一对触角,从颈穿入,将钩尖推至虫的肛门(注意不要把虫内脏、汁液挤出) ,把虫头扎在子线上,只要不会被水流冲掉即可。关于开饵的方式方法开饵之前,先把饵料颠倒几次,使饵料充分混合。因为,饵料在运输过程中长时间的颠簸,密度不同的部分有可能发生分离;再者,饵料的不同组成部分,吸水性、诱鱼能力都可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诱鱼开饵前摇动很有必要。商品饵和水的比

47、例,是按体积比计算的。一杯水配一杯商品饵,先倒一杯饵料在容器里,再倒入一杯水,迅速搅拌。此时虽然感觉饵料很稀,但是不要紧,要不了多长时间,饵料就会吸足水,使饵料的软硬适度。注意:饵料的种类不同,吸水性也不相同。然后静置两三分钟,让饵料吸足水。温度低,时间可能长一些.再把饵料翻开,迅速搅拌。其目的是让饵料的各部分吸收的水份均匀一致。关键之处 当搅拌到饵料有粘结现象时,不要再搅拌。过多的搅拌,会使饵料的纤维长度变短。 然后把饵料团成团。在20 度左右的温度下,饵团 5 分钟左右就会出丝,冬天,饵料要等 20 分钟甚至更长。冬天为了发丝快,多用温水开饵,也可以加入适量拉丝粉。估计拉丝发出来了,可以先

48、在饵团上掰开一点,观察出丝的状态。当饵料出丝的密度足够时,就可以用了,一般,刚到钓场,都需要先搓几团饵,让窝子里有足够的饵料诱鱼。1。在搓饵钓底时打饵的次数和时间要长还是短?2。在搓饵打半水时应该怎样打饵?搓饵底钓在刚开始时应保持每分钟 2-3 竿的速度(饵要做的大一点差不多和大拇指大小 ),在开始上鱼后或者开始在票上有信号后.保持 2-3 分钟一竿.搓饵钓半水, 鱼饵做的松散一点,不宜做得太死.拌饵应该按照鱼饵包装袋背面的介绍来进行调制.拌好的鱼饵过了一段时间变潮有两个可能,一是鱼饵本身的一种物理变化,还有就是你的手上有水,准备一块干毛巾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也可以把拌好的饵,先挖出一小团,一开

49、始在打窝时,用拇指大的饵,这团饵不要打得太死,稍微轻捏几下,这样打下去后,雾化膨胀会非常快,正式钓用的饵就要求多打几下,但也不是要打死,总之不要太使劲打,经常保持手是干的,不要让饵重复沾水,吸水太多了后饵就死了。不太好用了,效果会大减的。感到沾手的话.可能在开饵时过度搓揉。 正确的开饵方法是在干粉状态就把该配的饵料拌合均匀,然后按比例加水,稍加搅合,静置 35 分钟待充分足水后,再根据使用给予适当搓揉。 商品饵料是越搓黏度越大。底钓可多搓揉。拉饵只能稍加搓揉,否则,纤维成分将被破坏。几种饵混合:1、几种不同的饵混合后,可以到进一个量杯里用力晃,使各种不同比重的饵混合均匀,保证做出来的饵各处的比重和成分一致;2、必须有一个量杯,按饵应该的加水量一次性加足水,如果开始加水量不准,二次加水就严重影响饵的状态;3、加足水快速搅拌使饵吸水均匀后静置 3 到 5 分钟(这时不要打饵) ,然后,取出鸡蛋大一团用于打窝和中间补窝,剩余的饵在盆里打饵,打的多,溶散性差,反之亦然,究竟打多少下,要根据鱼情而定,原则是水深多打,需要诱鱼少打,聚起鱼后多打。 拉饵的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